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5/1605

  李绩的封地也换了,换到了张超在交州西北的赵国领的南面,位于马江之南,那里现在还是真腊人的地盘。封地倒是划的很大,直接给了六百里。
  但那块地方,高山,比张超的那块赵国领还差的多。起码张超那里还有好几条大河,李绩的这块新封地,全是大山。
  承乾对这个换封很高兴,他对李绩可没什么好印象。
  张超提出让李绩回来后担任兵部尚书,他本来很不满的。把李绩的封地从漠南换到真腊,很好。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封地很好,一个换到了李泰的伊丽河谷,一个换到了李治的碎叶河谷,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尤其是位于丝绸之路上,好地方,封地也大。
  马周的封地,则紧靠着张超家的大宛谷地,在康谷的那密河谷地。
  “有功则赏,这是我大唐立国之根本,很好,朕准了。”
  张超这次搞的封赏,有皆大欢喜之意。上千人授爵或加封,其它贵族们也或多或少增加了一点封地面积。
  对朝廷来说,反正封的都是中原四边,甚至直接封在别人家地盘上。不管是封国公还是封县侯,朝廷又不需要给这些贵族们俸禄。相反,每增加一块封地,诸侯们以后经营领地,产生的税赋,朝廷是要拿一半的。
  诸侯越多,封地越多,封地越多,朝廷疆土扩张越多,税收增收越多,怎么看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承乾也是一直支持张超鼓吹的殖民扩张论的。
  为汉家争夺更多生存空间,他很赞成这个说法,反正对大唐帝国来说,有害无利不是。
  “陛下,如今帝国实封世袭贵族和虚封终身贵族数量相当庞大,多达八千余。臣以为,现如今的议会上院议员资格评定制度不太适合,臣请求增设地方道一级贵族院。朝廷上院议员,则由每道中推选一些代表,这样朝廷上院议员数量控制在千人以内,比较合适。否则八千多上院议员,人太多,反而无法真正的议事了。”
  大唐如今封爵确实有滥封之嫌,完全是因为现在的爵位,朝廷不一用给俸禄,二来也不能荫封子孙入仕,所以朝廷完全无后顾之忧啊。功臣很轻松能获得实封爵,甚至功高还可以转封儿子。
  而多数高级官员,也能凭资历封一个虚封终身爵位,比如朝廷的宰相,若元爵都会直接虚封一个国公,朝廷的尚书,起码虚封个县侯,道一级的宣抚使、诸卫大将军,肯定虚封个县伯。
  贵族现在确实不算稀罕,特别是在京城,那真是遍地都是。
  张超家一个亲王一个郡王两个国公,一堆的郡公县公县侯。
  这也是张超有意在引导,让朝廷觉得好像爵位惠而不费。
  这是张超的一步伏棋,短时间是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后面却会影响很大。
  “这个可以。”
  承乾转头对马周道,“马院长,你和学士们帮朕拟一个道议会的章程出来。”
  翰林院是备皇帝咨询,算是军师智囊。真正的施政是内阁,但马周他们给皇帝建议咨询。
  两级议会到底怎么搞,肯定是由内阁这边提议,但最后采不采纳,或者承乾觉得是不是合适,这肯定也要先通过马周他们的建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才好做出最终决断,这也是翰林院的作用体现。
  “元辅。”
  承乾笑着对张超道,“内阁也已经开始运转,朕听说内阁现在诸相还没有一个明确分工?”
  内阁诸相不兼他职,这是早当初就定下来的基本制度,但内阁作为宰相,要体现出职能权力,肯定是要通过分管诸部寺来体现的。
  长孙无忌现在向皇帝上奏,说张超在内阁搞一言堂,专权独断,大权独揽。
  承乾当然也不希望这种局面发生,他倚重张超,可也不想被张超架空。
  “陛下,其实臣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个内阁分工的事情,现在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臣是主持内阁,总管中枢,此外人事、财政、监查、审计也由臣亲自提纲。次相房玄龄,则负责内阁常务工作,以及民生经济、税收财赋这块,此外也协助臣分管财税、监管审计这块。”
  听到张超这样说,承乾心里松口气。
  看来长孙无忌冤枉张超了,他并没有打算一直独揽内阁大权。
  肯分工就是好事,这样内阁才是真正的内阁。
  “其余七位群辅,臣的想法是一位群辅对应六部的一部,还有一位群辅则负责对口联络议会、翰林院、御史台、大理寺诸衙。”
  “联络诸衙这个工作十分重要,臣打算交给上党郡王长孙无忌。褚遂良负责吏部、岑文本负责兵部、于志宁负责户部、杨师道负责刑部。杜淹负责礼部、戴胄负责工部。”
  朝廷六部,事无不总。行政这块,基本上可以划归六部之内。因此说,一个辅相分管一部,也算是比较合理。
  到是长孙无忌这里,不管六部,而是去联络议会、翰林等这些不归内阁的部门,这就不是分管而是联络。很明显,张超说长孙无忌如何功高,威望重,能力强,其实说到底,就是不给他实权。
  而且六部中,权力最重的是吏、兵、户,一般称为上三部,张超安排的也是自己的铁杆褚遂良、岑文本、于志宁,连刑部这个负责司法的也都是安排了自己人杨师道。
  原来汉京这边的杜淹和戴胄,也只管礼部和工部。
  按正常的内阁分管制度,六部负责行政这块,每位尚书自然就是一部之首,主持六部内的日常事务工作。地方事务,上呈中央后,分交给六部。六部负责相对应的事务处置,处置后还要上报内阁复议。
  而那位分管的辅相,首先处置,每个宰相都也有自己的一套属吏班子。初步处置之后,重要事务,还要拿到内阁会议上商议,要最终由张超这个首辅做出决定,然后贴黄,再上奏皇帝。
  皇帝在翰林院的协助下,做出审阅结果。然后发到议院六科,由六科做出审议,通过,则发回六部,最终执行。
  可以说,这其实也是一套很复杂的办事程序。
  内阁的宰相们不仅是分管,他们也在内阁会议上集中商议决策,是负责决策与执行这两块。
  皇帝和六科都有封驳审议之权。
  宰相们都有决策之权,但因为内阁实行的是首辅贴黄制度,因此其实是个民主集中制。
  张超跟他们玩了个文字游戏,宰相们最大的权力还是分管,长孙无忌如果负责外联,没有实际分管的六部衙门,那他的权力就大大减少了。
  承乾本想把吏部交给长孙无忌分管,可见张超把外联说的这么重要,倒一时不好反驳,最后还是没能坚持己见。
  “好,内阁分工,就按元辅的安排吧。”
第1297章
皇帝近卫军
  对长孙无忌这种反对派,尤其是资历威望很高的反对派,简单粗暴的搞倒对手是不行的。
  尤其是眼下这种时候,张超刚入主内阁,如果上来就把长孙无忌搞倒,不论他拿出的理由是什么,最终都可能是让别人误会他要清除异己,这可能让承乾会猜忌他,让房玄龄等保皇派们要联合起来。
  其实张超认为自己也是保皇派,奈何现在很多人都还充满怀疑。越是这个时候,张超越不能乱来。
  长孙无忌这个反对派,张超不但不能动他,还得好好供着他。这有点类似于当年李世民对待魏征这个大喷子一样,由他喷让他喷,让朝野上下都知道,朝廷有个大喷子魏征,皇帝天天被他喷的个孙子一样,恨的牙痒痒却从不动他。
  这样一来,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李世民是个能纳谏有度量的皇帝。
  张超现在也需要长孙无忌,他在朝中呆的好好的,别人才会相信张超确实没异心,这样大家也才能信服他,愿意合作。
  张超对长孙无忌的处置办法,就是高高的供着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最好的封地,然后不给他实权。
  现在张超对皇帝和外面都说长孙无忌是内阁三号人物,但实际上,实权却是内阁第九,垫底。一个分管部门都没,专搞外联的。
  长孙老阴逼变成长孙老喷子,张超一点不怕,不能让他有能力搞破坏就行,至于喷一喷,让他喷嘛。
  内阁会议上,有长孙无忌天天喊反对,这才像样嘛。要是内阁成了一言堂,皇帝就要睡不好了。
  张超的内阁分工奏报上去,李承乾诏许。
  于是乎,分工就此明确下来。
  长孙无忌在内阁听到皇帝诏令,知道自己居然负责的是内阁极重要的对外联络这块时,气的眼睛都红了。
  好个张超,这他娘的是下阴招啊。
  张超接了旨,笑着对长孙无忌道,“长孙公,以后内阁对外这块,可就全权委托长孙公了。议会、翰林院、御史台、大理寺,还有陛下那边,这些可都是保障我们内阁顺利工作的重要保障啊。长孙公,以后拜托了。”
  长孙无忌黑着一张脸,看着张超惺惺做态的给他躬身,差点想扑上去揍他。
  太无耻了,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呢。
  十几年前的张超,还是自己招之既来,呼之则去的小人物,那时的张超,比现在还单纯的多,看的也顺眼多了。
  想不到,越老越坏啊,这个张三。
  分工明确,以后大家办事也就职责分明了。
  各自管好各自这一块,哪里出了问题,先找分管的宰相问责。
  宰相五年一届,但做的不好,也是可以弹劾甚至罢免的。
  张超说长孙无忌的工作很重要,倒也不全是说假话。
  内阁负责决策和行政,但内阁的票拟,也要通过皇帝,而皇帝一般是要通过翰林院协助的。因此,与翰林院这边沟通好,那么内阁做出的票拟,才能更顺利的通过。
  此外,内阁的票拟就算通过了批红,但也还要经过议院的六科审议。若是那边沟通不畅,到时被驳回,那可是非常麻烦的。这个沟通工作也得做好。
  “长孙公,为了增加办事效率,我们内阁要实行问责制。谁分管,谁负责。长孙公负责的是外联,若是我们的票拟在翰林院和科院通不过,这可就是长孙公的责任了,希望长孙公能够多加努力。”
  丑话说在前头,张超也要防着长孙无忌暗里使坏。
  现在有这个问责制悬着,长孙无忌也得小心。要是老在翰林院和议院出问题,他长孙无忌第一个要被问责。
  “如今分开也明确了,接着咱们开个会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5/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