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9/1605

  马周摇头叹气,遇到这么一条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陛下,你真不担心他吗?”
  张超知道他说的他是李世民,对于李世民,现在大华一般称呼他为美王,虽然美王的封爵其实是在他儿子李弘身上。
  但总不能直呼其名吧。
  “不用担心,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如果他能够理智一些,他就知道对抗他没半点胜算。他也离不开中原,他需要我们的商船补给,也需要与我们的交易。否则,他那点人马实力,连跟土著对抗都难,想要所发展,很难很难,就更别想说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了。”
  “那陛下就不担心他卷土重来?”
  “李世民四十多岁了,他最多还能活二十年。在美洲,二十年他能做什么?”
  那可不是在中原,在中原如果有个十年积聚,也许能练出一支精兵,然后起兵。或许通过战争,能迅速的壮大实力。
  可李世民在美洲啊,那地方,全是些土著,就算他征服一些部落,可也不过是成为一群原始土著的王而已。
  没有足够的人口,也没有配套的技术、工匠甚至是读书人等,想从零开始在美洲崛起,二十年绝对是不够的。
  而那太平洋隔绝,会让李世民任何对中原的野心,都只能望洋兴叹。
  张超是不惧李世民的,他现在做的,也不怕资敌。
  他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开拓。
  李世民父子只是第一批去开拓的,现在第二批开拓者已经送过去了,以后还会有第三批第四批,一个个殖民据点会建立起来,然后慢慢的扩大。
  征服外族,最终在那里站稳脚根。
  也许,二三百年后,当那边的汉人实力强大起来后,会脱离大华,但那又如何呢。
  张超并不在意。
  从远的来说,这是汉家的开拓,文明的扩张。从近的来说,在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摆脱大华帝国前,大华帝国在那里的投入,都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甚至就如现在,朝廷并没有什么投入,却已经赚了很大一笔了。而等那些据点建立起来后,中原就又多了一个出口市场,多了一个原材料的供应地。
  诸侯国、殖民领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都难建立起成套的手工业体系,他们这方面主要还是要依托中原地区,他们会是许多商品原料的产地,生产原材料,然后卖给母国,又从母国买入那些加工好的工商品。
  在这种模式下,其实就是朝廷从诸侯那里吸血,会越来越强。
  而诸侯也会对母国越来越依赖,他们没有成体系的工商制造业,那么军械等诸方面就很难独立发展。
  一旦与国母交恶翻脸,被切断经济往来,他们得到的往往就是经济崩溃的下场。
  只要张超能够对诸侯国实行一定的技术封锁,不让他们轻松的发展出自己的工商制造业体系,他们就永远缺少一根能让他们站立起来的脊梁骨。
  后世的许多殖民国,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殖民地,让殖民地成为单一经济模式,成为原料供应商,成为工商品销售地。
  一些殖民地,别说生产武器了,就是连根针,都没能力生产。
  大华以后会越来越强大,吸收着诸侯国、殖民地的输血,矿产冶炼,军械制造、造船制车等各方面都保持着全面的领先,拥有强大的军事动员和装备能力,诸侯国又如何跟朝廷抗衡呢。
  这次给李世民送去的补给,也不是白给的。
  李世民要拿东西来换,黄金也罢,皮毛也好,甚至是奴隶、药草等都行,哪怕穷的只能拿鱼干来换,他也得换。
  没钱,就欠账贷款,付利息。
  总之,不会是无偿的补给,以后会是贸易方式。
  李世民想要刀想要剑,想要船想要药材,甚至是想要根缝衣针,他都得从张超这里买。而且张超以后也会对许多生产制造业的工匠技术人才的出口,做出更多的限制。
  李世民想要摆脱朝廷,自己发展出一套自给自足的体系,还道路漫长呢。
  “若他听到中原的变化,想不通怎么办?”
  “不会有这种可能的。”
  “谁能保证呢,他那脾气,有时也很固执的。”
  张超笑着逗弄着自己的二哈,漫不经心的道,“他又不是朝廷册封的美国公,真正的美国公另有其人呢。”
第1461章
哈里发
  朝中有马周、房玄龄、魏征这些人在,张超其实可以当个甩手掌柜,大方向拿着,但具体的事务并不用自己操累。
  也不用每天宵衣旰食,早睡早起,倒也挺潇洒自由的。
  其实朝廷现在也没有什么大事,不论是征讨东海三国,还是进攻真腊,又或者是在信度与戒日国的对峙,对大华来说,并不是什么非常紧急的事情,大华是那个主动方,一直控着局势。
  西边的阿拉伯人倒是有些威胁,不过现在大华积极推动着罗马等国对阿拉伯人围绞,大华也正式设立了几支分舰队,分别是地中海舰队、红海舰队和波斯湾舰队,分驻于三处,舰队规模不算大,都是十几条船两千人的分舰队,但另配有一支三千人的陆战旅。
  始终,大华和阿拉伯其实都还没有爆发全面的冲突。大华的海外舰队,现在也与阿拉伯没有什么直接的交战,北边的河中、大夏地区边境上,也还很安宁。
  阿拉伯人也不愿意直接与大华交战,尤其是当大华不时的跟他们透露点信息,什么可以合作之类的。
  阿拉伯人还在争取把大华从罗马人的联盟里拉出来,他们希望与大华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在之前的一系列试探之中,阿拉伯人也明白了大华虽然是根基在东方,可在西域也拥有了强大的实力。
  特别是大华的贸易,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也非常重要。他们很希望继承波斯人的地盘后,也把与东方的贸易合作关系继承下来。
  原本他们还是想要用强,迫使大华与他们合作。可大华的态度非常强硬,尤其是他们的实力很强大。
  特别是在海上这一块,阿拉伯人对此还无办法,他们本身是半岛的游牧部族起家,海上没什么实力。在征服波斯后,虽说也得到了波斯的海军力量,但实力受到破坏,很弱小。
  他们的船,根本无法也大华的海军相对抗。
  在此前的几番小规模冲突中,大华的海军控制着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后来甚至是把波斯湾给封堵了,还占了好几个岛和两个扼守海湾的港口,他们也都只能无可奈何。
  阿拉伯人在席卷波斯的时候,倒也没有因此骄傲过头。
  在与大华实打实的摩擦了几次之后,他们现在很现实。
  当然,其实阿拉伯人里也有人表示,海上打不过华帝国,但陆上他们肯定无敌的,不过这些人毕竟是少数。
  哈里发还是很谨慎小心的,现任哈里发是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早年当过牧羊人和商贩,这位先知的追随者和继承人,其实在早期是反对先知的,甚至积极迫害过先知,还曾经行刺过穆罕默德。
  后来他却改变信仰,不再信仰阿拉伯传统的多神教。
  后来他成为先知的追随者,并成为了他的两大顾问之一,他参与了早期的主要战斗,以及奇袭叙利亚,成为先知的亲密战友,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先知。
  曾经出身低微,牧羊人和商贩的经历,都让他比一般更加务实。
  在与华帝国的交锋中,他们没有一次成功。
  而且他也发现,虽然他们征服了波斯,但却没有得到过去波斯的经济,因为波斯过去很大的一个财税来源就是与东方的香料和丝绸贸易,靠着垄断与东方的贸易,转贸给地中海诸国,波斯人过去过的很富有,保持着强大的兵力。
  但现在,他们却一点丝绸和香料都得不到了,其它诸名瓷器、茶叶、蔗糖等紧俏商品也拿不到手。
  波斯的商人,手工业者,本来就因为战争而大量外逃,如今更因没有生意可做,纷纷破产甚至逃亡。
  征服了一个广阔的波斯帝国,加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如今的阿拉伯比起过去的波斯还强大,但财税情况却不好。
  他们需要与华商国通商贸易,甚至不能跟华商国全面开战。
  先击败罗马,将亚美尼亚、小亚细亚夺取,然后夺取红海南面的埃及、阿克苏姆、帕诺夏等诸地,尽量不要去与大华交恶,北面东面与大华的边境,得保持平稳。
  甚至还得与大华建立起全面的贸易关系,恢复经济。
  欧麦尔说服了其它的阿拉伯高层,他们全面调整了战略方向。
  默认了大华对阿巴斯港、海塞卜、霍尔木兹岛等的占领,红海西连西奈半岛也默认了,不再派兵试图夺回。
  欧麦尔派出了使者拜访了大华的占领的阿巴斯港,委婉的提出了想与大华正式谈判的意思。
  阿巴斯港的驻军将领得到这个请求,立即派人与汉京联络。
  在等待了许久之后,最终汉京传来回复,大华愿意与阿拉伯人谈判,也愿意承认阿拉伯人占领波斯地区,但有一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阿拉伯人要承认当初大唐、罗马、波斯签字的三皇同盟协议,阿拉伯人继承波斯在协议里的地位,继续履行协议内容,而大华是继承大唐的地位。
  大华要求大华与罗马签一个协约。
  按之前的那个三皇同盟里的边界协议,重申一下大华与阿拉伯人的边界划界,同时,阿拉伯人还得承认大华现在对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拥有,以及对西奈半岛和塞浦路斯的拥有。
  如果阿拉伯人肯签订这个华阿友好条约,那么大华愿意保证,在阿拉伯人不侵犯大华在波斯湾和红海以及地中海利益的情况下,保证阿拉伯人在不越界侵犯大华领土安全的情况下,与阿拉伯人保持友好关系,不入侵阿拉伯。
  大华也愿意解除对阿拉伯人的海上封锁,并与他们展开外贸交易。
  这个条约,其实是违背了当初的三皇同盟,也违背了与罗马的同盟。
  但对大华来说,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大华不可能为了罗马,非要跟阿拉伯人硬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