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9/1605

  “那马受惊人,快拦下来!”
  几名巡警大声呼喝。
  可是那匹却狂奔不止,一路鸡飞狗跳。
  马终于拦下。
  可马上的人却早已经坠马,因为摘镫不及,被一路拖行,等拦下马时,马上人已经没有了气息。
  “好像是宫里的人。”
  “赶紧报官!”
  巡警保护现场,很快汉京府衙来人,检查死者,发现了腰牌。
  死者的身份很快查明,居然是宫里的内侍太监王承恩。
  王承恩出宫回家途中,马受惊狂奔,致其坠马而亡。
  消息传出,内侍省也迅速派人过来查验,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也组成了调查组。
  一番联合调查,得出结论。
  王承恩之死纯属于意外。
  一位历经三朝的宫廷总管,居然就这样的意外死了。
  大家唏嘘不已。
  议会上院有议员提出了王承恩善后之事。
  因为王承恩有实封侯爵爵位,又有百里封地,所以他的死还涉及封地爵位继承的问题,这些也是要归上院管的。
  那边议院还在讨论关于爵位封地的继承问题,这边皇帝已经对王承恩的意外之死表示了惋惜。
  皇帝下诏,追忆了王承恩历来功绩,给予表彰。特旨追封其为国公爵位,赠三州刺史衔。并下旨,由礼部与太府寺、少府监一起负责王承恩的葬礼等。
  贵族院的讨论也很快出来,因为王承恩无子嗣,所以身死国除。朝廷收回其封地,并将其财产收归朝廷。
  为了表示对王承恩功绩的敬重,特将他的财产设立一个基金,专门用来建立宦官养老院,以后宦官年老退休,可到养老院里休养,所需费用,由这个基金支出。
  王承恩其实有族人,有堂兄侄子等,但没有一人提出要继承王承恩爵位财产之类的,朝廷给了他们一笔钱,数量不多。毕竟王承恩薪水俸禄其实也不高,要是太多了,不反而说明王承恩有问题吗?
  一个昔日当红太监的死,犹如一滴雨珠落在了湖里,只是荡起了一点点的涟漪,就迅速的恢复了平静。
  王承恩死了,一场针对王承恩集团的清洗在迅速的进行着。
  但没有什么公开的王承恩集团的说法,每个被清洗的,都只是一个个案,是因为某样犯罪事实而被调查、审判、处置,公开下,他们和王承恩毫无关联,甚至相互之间也是没有关联的。
  但朝堂上,还有地方,以及那些诸侯们,其实都心知肚明。
  王承恩之死,也许是意外,但他的那些党羽,肯定就不是什么个案,那是在被连根拔起。
  也许朝廷是因为王承恩死了,所以干脆将他的那个集团一起拔除了。
  又也许,王承恩之死,本身就不是什么意外。
  但不管如何,一个宦官,他都死了,他的那个小圈子,又还能掀起什么浪花来呢。
  三法司的调查审讯,都是铁证如山,连给他们求个情的人都没有。
  甚至经过报纸舆论的宣传,这些人都是蛀虫的典范,死不足惜,朝廷杀了他们,只会让百姓拍手称快,又杀了几只蛀虫。
  吏部也趁势发起一波官吏考核。
  御史台等三法司,也发起一波自查自律行动。
  各地也趁机又清除了许多贪官污吏,这些事情报道出来,引来一片叫好之声。朝廷得名得利。
  “陛下,朝鲜消息。太子殿下已经攻灭百济!百济逃亡朝廷在别都熊津城开城投降,百济王室扶余氏除一个王子在倭国出使,其余尽皆被俘。”
  锦衣卫指挥使柯小八高兴的入宫禀报。
  “这么快就攻灭了百济?非常好。”张超对这消息也是很高兴。他还担心太子会不会因为过于骄傲之类的,犯下一些错误。
  可是现在看来,不到半年时间,就把一个百济给灭了,这个速度已经是非常的快了。
  “我们攻灭百济,损伤多少人马?”
  “损失很小,不过千。”
  这个数字说出来都让人难以置信,攻灭一国,损失居然不过千。想想当初隋朝攻高句丽,文帝杨坚第一次讨伐,三十万大军入辽,结果遇上暴雨,然后又发瘟疫,都没与高句丽人交战,最后粮尽而返,三十万大军只剩下两三万人退回。
  炀帝杨广更是数征高句丽,最多一次发兵一百一十万,军队连绵千里,动用了无数民夫运输粮草补给,可谓是举国之力征讨。
  可结果呢,连个辽东城都没打下来。派了三十万大军绕过辽东城,深入到了半岛上,结果被高句丽人诱敌深入,最后被伏击,三十万人几乎死光。
  隋朝两代皇帝数征高句丽,前后死了起码不下五十万人,若加上民夫,还更多。
  后来张超和李世民又征辽,前后数年,又是袭扰又是决战的,伤亡也是数万,才最终灭掉了高句丽,这还是在张超用了许多计谋让高句丽自损国力情况下。
  而现在,大华征讨百济,短短时间就以雷霆之势灭了百济,伤亡总共居然不过千。
  “那些百济人毫无战意,每战一触即溃,甚至未战即望风而逃。若不是扶余璋和那小部份主战大臣的坚持,其实我们都不用打,他们就降了。”
  张超笑笑,“不战而降,只怕这些人也会心有不甘,现在这样也挺好。既然拿下了百济,那么就要争取尽快在百济建立我们的统治,攻下百济只是第一步,占领统治百济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张超考虑着,要派谁出任这由百济设置的带方道的安抚使以及布政使等职。现在百济是由东征军军官。但军官只能是临时的,必须得尽快建立地方管理衙门。
  “陛下,我们新得消息,倭国已经纠结了十万军队。目前也凑集了大量的大小船只,正准备运兵赶来百济。初步估计,他们一次能够运送五万士兵跨海登陆百济!”
  “五万?看来倭人还真是拼了命了。刘仁轨不是驻扎在对马吗,让刘仁轨率舰队拦截,他们那些小舢板也敢出海,那就送他们下海喂鱼!”
第1470章
输血
  从登基御极开始,张超一直在很努力的扮演着皇帝的角色。
  他想做好一个皇帝,这个皇帝不是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也不是承乾这样的皇帝。李世民是一个不错的皇帝,贞观十几年,也让中原迅速结束动荡,起飞腾空。
  只不过李世民后来畏惧那越来越庞大的贵族集团、畏惧强大的工商资本家的力量,他想要改变国策,想要倒退回去,希望能够更加稳固皇权的力量。
  而承乾的失败,则是缘由对权力过分追求,在没有那个能力的时候,想要接管更多的权力,这自然是危险的。
  时至今日,经历护法战争、代唐这两次大变革,实际上一个新的秩序体系已经建立并稳固了下来。
  只要张超不逆势而行,哪怕就是顺着这个惯性下去,也还能平稳的发展百年。其实李世民过去过于担忧了,贵族势力强大不假,但以这个时代的特性,贵族们的封地都较遥远。
  朝廷虽然大搞分封,但中原是不分封的,甚至许多中原周边过去不是朝廷控制的地方,现在其实也纳入了中原直辖。
  中原王朝集权化更高。
  所谓分封诸侯,不过是取代了过去周边的那些蛮族首领们。但诸侯却是与中原朝廷一体,同一个体系同一个思想价值观,在现在这种中原朝廷极强大的情况下,诸侯很难离心,也很难脱离这个体系。
  比起汉魏晋等分封制,最后必然出现的诸侯坐大甚至是叛乱相比,大华的分封制下,诸侯叛乱的难度大的多。
  首先,中原朝廷实力更强,一个马上拥有一亿人口的帝国中央朝廷,可不是哪个诸侯能够对抗的了的。
  再其次,中原朝廷拥有直辖的地方,极其广阔。
  再近的诸侯,也在遥远的边疆。而且受限于交通、气候等因素,他们的经济发展肯定也远不如朝廷,更重要的是人口问题。
  西汉诸国叛乱,他们的本钱是什么?盐铁之利,吴国甚至因为有煮盐之利,因此可以免除百姓的税赋,这样自然深得民心。而且由于吴国占据的地盘极大,拥有数十城,上百万的人口,其不论是经济发展基础,还是战争潜力,都是极大的。
  兼之其本身就是在中原之内,因此这种叛乱来说,造成的危害更大。
  但现在大华的诸侯都在外,就算是过去张家的那些极好的封地,也从没有说有几十上百城,拥有百万人口的。
  如琉求,张家经营十几年,也不过才四五城,二三十万人口。而更多数的诸侯们,往往都只有一座城,几千或万把人口,都已经是大诸侯了。
  他们距离中原又远,说起兵叛乱,确实不足为惧。
  张超从没打算要削藩,因为毫无必要。
  诸侯们的那点实力,根本对朝廷形不成威胁,但相反,让他们镇守边疆,积少成多,这些诸侯形成的是一股强大的边疆镇守势力。
  对于开疆拓土,征讨异族,有极大的作用。
  大华朝廷是重点进攻周边那些大的反抗势力,而诸侯们则是一点点的吞食征服异族,在那些土地上,建立起牢固的统治。
  如果让朝廷这样去开疆拓土,化夷为夏,其实肯定会投入不足,无法面面俱到。
  而让诸侯去做这些,正好填补了朝廷在这方面的不足。
  张超不但不打算削藩,他甚至还早决定要坚定不移的推行分封制。朝廷给予授权,不但分封有功臣子为诸侯封臣,甚至也授权给那些商人组建殖民公司,去海外开拓殖民,建立据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