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3/1605

  说白了,这个合作招的不仅是有钱的股东,而是有这些方面资源的股东。
  “老罗,你倒是胃口大,开口就是几十万,也不怕噎着。我老程亲自出面,也不过才得到一成的股份,你既然也想入一伙,当然没问题。只要你老罗肯帮忙解决矿工和开采这方面的难题,也给你一成股,如何?”
  “你说的倒轻巧,开采技术我当然可以提供,但矿工这个我可解决不了。娘的,你不知道现在的矿工多贵,尤其是有些经验的矿工更难了。我那些煤矿,也都到处缺人,每个月,那些矿坑里不得埋上千把号人?”
  挖煤是一个需要很多人的产业,而且是个很容易死人的产业。
  一个月死千把号人,这还是罗士信往少了说了,实际上,罗家那些煤矿工人的工作寿命基本上不超过三年。从各地买来的矿工,送进煤矿底下挖煤,不见天日。
  多数都干不过三年,就死于各种塌方、爆炸之类的事故。
  罗家那么多的矿产,一年起码要死几万人,分摊在各个矿上没几个,可一加却很吓人。这死的人,甚至都超过一场大的战役了。
  如今大华对外征服开拓,有时灭一个国,死的人都没几万。
  但这种事情,大家早见怪不怪。矿产行业就是如此,尤其是煤矿,哪个矿底下不埋着许多矿工的尸体,反正这些矿工也多是奴隶,死了也没几个人真正的关心。
  矿工的伤亡,让成本增高不少,但煤矿的利润是极高的,因此罗士信倒是越做越富,矿越开越多。
  据说皇家手里的那些矿的安全措施相对更到位一些,比如每个矿工必须要配备藤帽,矿工们轮流换班,井下的矿坑安全检查比较到位,伤亡数字要比罗家等煤矿小的多。
  不过罗士信是不会在意几个矿工的贱命的,他只是嫌人死多了,用工更加紧缺了。
  “去钦州买啊。”程咬金道,钦州港是皇家经营的,号称西南第一大港。自开港之后,那里就成为奴隶贸易的中心,大量从西边运来的奴隶,都是在这里交易。
  有时那些奴隶船,都不用把奴隶卸下来,直接就在港口整船被买走。那些豪气的买主,基本上都是如罗士信这样的矿场主为多。
  “钦州的奴隶现在也不便宜了,原来荆州本来也还有不少西南蛮夷可买,但如今也越来越少了,云南、黔中、剑南等地的蛮夷,如今差不多都改土归流,登记入籍了。”罗士信感叹着道。
  荆州的奴隶市场,本来也是大华第二大奴隶市场,奴隶来源就是西南各地的土人,但现在朝廷改土归流的政策推行下去,哪里还有什么不服王化的土人,那些不服的,早就都成了奴隶,在罗家等矿场主的矿井里挣命。
  钦州的奴隶主要还是从波斯湾、红海一带运来的,早年的奴隶来源主要是波斯人和罗马人的战俘等,这几年则主要是承乾等这些被放逐的诸侯们抓的非洲黑奴。
  不过现在黑奴也不便宜了。
  “老罗,你要买奴隶,现在得去信度。那边现在可是一个新的奴隶市场,奴隶不少,价格还便宜。只不过得自己去那边港口买,自己运回来。”
  罗士信摇头,信度那边因为战争的缘故,确实有了许多奴隶。可是那边的奴隶并不让他满意,“那些奴隶不好,都是一群好吃懒做的家伙,要来有什么用。”
  他可是吃过其中亏的,信度那边大战一场,罗士信就马上嗅到了味道,派出了人去那边采买奴隶,一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占了先机,确实买回来不少奴隶,价格比钦州采买的便宜许多。
  但这些奴隶送到矿上后,他很快发现不对劲了。这些人比之非洲酋长们抓来的同胞们差远了,要力气没力气,而且还不肯干活。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买来的奴隶里,有大部份以前都是些比丘和尚,这些人在信度也是整天不事生产就知道念经拜佛,这种人不但没力气还不肯干,动不动就搞静坐抗议。
  弄的罗士信大为不满,折腾了很多办法,这些人都没什么用,简直是他最失败的一笔交易。
  现在罗士信一听到信度奴隶,就敬而远之。
  “我听说京师大的工程学院,最近搞了一个机械系,专门研究各种机械。上次学院来找我老罗赞助,我倒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京师大工程院找到罗士信,提出了一个合作计划,就是罗士信提供研究经费,而工程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为采矿发明一些取代人力的机械。比如过去的矿井轨道,就极好的提升了矿井运输的能力,减少了许多人力。
  罗士信对于这样的合作计划,当然是非常期待的,二话不说的就掏了十万贯出来,全力赞助,只要到时能研究出一两个可以取代一些人力的机械出来,那就是赚大了。
  不说这样的机械出来后,能够申请专利建工厂制造赚钱,光是自己的矿上用上这些机械,就能帮他缓解不少人力的压力。
  “嗯,京师大的那些人就是脑子活,上次也有人来找我拉赞助,说是研究一些运河航运,提高效率的机械,有个教授还跟我说,要建一种蒸汽机,利用水蒸汽什么的就能提供强大动力,到时不用人划船,也不用船帆,都能拉着船在水上航行,还能跑的非常快,跟天方夜谭一样,虽然听着有些神奇,不过我老程倒也愿意支持下京师大教授们的古怪想法,我掏了五万贯。”
  程咬金笑呵呵的道。
  京师大现在是相当有名,比起国子监甚至都还更有名,主要是他们在各方面,尤其是技术层面那是相当领先的。
  国子监出来的主要是为官做吏,但京师大出来的,却都是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
  现在这年头,这些技术人才更受看重。
  过去京师大也确实整出许多有用的技术来,比如程家也有许多盐场,京师大过去就跟程家合作,由程家出钱赞助研究经费,他们研究出了海水晒盐的新工艺,大大提升了晒盐的效率,节省了许多时间和成本。
  那项技术取得专利后,程家直接买下专利技术,现在程家的盐场用了这新技术后,每年节约的成本是一笔大数字。
  正因为尝过这种甜头,所以如今程咬金对于与京师大合作搞研究,那是相当愿意。
  哪怕有的赞助项目始终不成功,可哪怕十个里面成功一个,也绝对是赚的。要知道,研究出来的新技术,按照赞助协议,他们可是有优先购买权的。
  比如眼下京师大的这个蒸汽机项目,程咬金就觉得前景下分广阔,真要蒸汽机研究出来了,到时可就不仅仅是船上能用,风帆船能变成蒸汽船,甚至连马车也能装上蒸汽车头,到时就变成了不用马的蒸汽车,若是用在轨道上,那就更不得了了。
  到时一个蒸汽车头,带上七八列甚至十几列的车厢,在轨道上呼啸而过,想想就知道这前景是多么的巨大了。
第1564章
朕的江山,不用自污
  艉楼船舱。
  张超和老伙计柯庆在聊天,这位前暗影的掌舵人,如今早已经退休。之前一段时间,他一直在自己云南的封地忙活着,配合着朝廷对阿拉干的攻灭战。
  “听说你也发了一笔战争财啊?”张超笑着跟柯庆道。
  “小发一笔而已。”曾为暗影的掌舵人,又一直担任着张超的侍卫统领,柯庆对于情报这方面那是相当敏锐的,何况如今的暗影虽然已经拆分,但他的女儿可依然是飞骑司的大统领,连锦衣卫的指挥使柯雄发,那也是他的旧部,并且还是本家侄子呢。
  朝廷此前要用兵阿拉干国,这个消息他当然早就掌握。柯庆的封地就在阿拉干的东面,隔着一条那加山脉相隔。战争即将来临,本来对他的封地来说也许是场灾难。
  但柯庆却利用这个消息,把危机变成了机遇。
  柯庆提前屯积了许多商品物资,然后等战场开始后,卖给那些路过的军队。又跟华军谈成了协议,与军队合作,买下军队攻占阿拉干后缴获的战利品,这些从军队手里购入的战利品价格都不贵,虽然得自己运输出售,但利润极高。
  再向军队提供一些物资补给,柯庆一来一回就赚两趟钱。更别说,还趁机购入了许多阿拉干的房屋商铺田产等,在战争时,这些东西都很便宜,局势不明朗前,大家并不想在战场上买这些,但柯庆却买了。
  战争如他预料的一样,很快的就结束了,本来还算是一个强国的阿拉干,在大华的远征前,迅速的崩溃灭亡。
  柯庆的投资也获得了极大的回报,他转手卖掉不少战争时期买下的产业,倒手就赚了一大笔。然后他买下许多俘虏作为奴隶,在自己的封地与阿拉干之间修了条路,这条路还申请得到了军方的补助,因为这条路修好后,军方从云南往阿拉干方便了许多。
  柯庆沿着这条路修了好几个小商镇,通过招商,又是租赁商镇的商铺房屋,又是卖旁边的地皮,还修仓库等,可谓是迅速的又赚了大笔。
  “其实臣的这些小手段,都是当初跟在陛下身边时学到的,只不过我只学了些皮毛而已。”
  “很高明的手段了,你那封地过去极为偏远,但这次借着这次战争,既发了战争财,积累了许多钱财,又趁机开发自己的封地,修路、建商镇,让你的封地人气也起来了,商旅也多了,商机多了,你的税也多了,甚至人口都多了起来,短短一年的时间,你甚至超过了别人封地十年的发展效果。”
  大华现在的封臣众多,贵族院里登记的实封封臣已经过万,其中绝大多数是男爵子爵等低级贵族。
  贵族虽多,但大华的贵族们虽然拥有封地,小的十里之封,大的千里之封,可真正发展起来的并不多。
  绝大多数贵族的封地都是在遥远的边疆,十分偏僻,哪怕分封到手十余年,但也仅有那么村子一两座,甚至至今都还是在往里面亏钱。
  能经营的很好的封地,要么就是领地内比较肥沃,要么就是矿产资源比较多,或者是处于交通要道和商路之上,如柯庆这样的封地,本来是十分偏僻的。
  但柯庆却利用一场战争,短短一年时间里,就让封地大变了样。
  “如今封地有多少人口?”
  “在籍人口有一万八千余人,登记暂住的也有几千人。另外自从朝廷攻灭阿拉干后,现在通过我封地的军民商人也很多,带动着发展很快。”
  “你那条路修的好,没有那条路,肯定没现在这样的成果。你抢先修了条路,军方给你点补助,他们借用你的这段路,自己也节省了时间和一些钱,算是两赢。而这条路,带给你的可不仅仅是些补助,他还为你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和商机。”
  谁能想到,曾经作为一个顶级刺客的柯庆,如今还成了一个如此精明会算计的封侯领主呢。
  “那条路当初也是咬牙修的,花了不少钱,但确实值得。通过这条路,让我的封地连接上了云南通往阿拉干的干道,翻过那加山脉,我的封地不但直通阿拉干,而且可以直抵永吉港,这让我的封地从一个遥远偏僻之地,变成了距离繁华海港不远的地方。”
  说到这,柯庆其实也挺自豪的。跟着皇帝多年,也算是耳濡目染的受了许多影响,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平时还不明显,但却已经完全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教头,看到你的封地有这么大的发展,我也很高兴。朕希望自己的臣子们,也能有一块自己的家业,这样子孙相袭,世代相传。你我君臣一世,我们的子孙代代君臣。”
  分封制的根本用意,确实还是如此。
  诸侯们分封边疆,在那些偏僻的边地开拓殖民,去征服那些异族蛮夷,为朝廷教化他们。而朝廷,则给诸侯们最有力的支持,做他们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可以后顾无忧的去征服开拓。
  反过来,诸侯们屏藩朝廷,守卫边疆。
  相辅相成,皇家统治中原,而诸侯分封四边,代代相袭。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诸侯们征服边疆异族,经营好自己的封地,甚至强大起来并不容易,也许需要数百年的时间,在他们拥有强大实力之前,可以说朝廷和诸侯们的关系会非常融洽,因为他们互相需要对方。
  张超和他的子孙们需要做的,就是预防有诸侯实力过强,要严禁他们攻伐兼并其它诸侯,甚至在他们对外开拓的时候,都要极为小心。对诸侯开拓的异族新地,不能简单的交给诸侯。
  诸侯必须将大部份交给朝廷,起码也得是三分之二新征服之地交给朝廷,剩下的三分之一归自己。而这三分之一,也不能直接给这位诸侯,而是要用推恩法,将这新封地,分封给他长子之外的其它儿子。
  如此一来,他本来的封地自然还是由他的继承人承袭,但新开拓的封地却要交给其它的儿子,而且不只给一人。
  这样做开拓的地固然还是这诸侯的,但却又是分为几个互不统属的封地,几代之后,这几块封地的关系,肯定是不可能紧密为一块的。
  而且朝廷还要在诸侯原本封地和新开拓的封地间,分散打乱,要犬牙交错,避免一个家族的封地连在一起。
  大华开国之初,实封诸侯不过五千,而现在已经过万了。几年时间,诸侯翻了一倍,但张超却并不担忧,因为诸侯们数量虽多,但却没几个诸侯实力很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