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2/1605

  上官仪笑着起身,上前几步。
  “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气。”他是皇帝的门生,而武氏是皇帝的义女,过去在张家的时候,也没少见面。
  “应城公主,陛下甚是相信你。”
  这次上官仪前来,带着两条诏令。若北美这边愿意归附,那自然一切好说。武氏归附,那她作为皇帝义女,就将授封应城公主封号,并授她德国夫人,李世民原来的那块德国公封地,转为德国夫人和应城公主的采邑。
  若是武氏不归附,自然是另一种结果,现在这种情况,是双方都好。
  宣旨官捧出黄绫诏书,向武氏宣读授封诏书。
  武媚跪下,恭敬的听完诏书,然后起身接诏。
  接下诏书,也就意味着北美大唐的灭亡。这个由李世民不甘心而复辟的大唐,最终也只存在了八年而最终灭亡。
  大华皇帝张超对李世民还算好,诏书里给李世民谥武皇帝,庙号太宗。至于李弘,他被剥夺了伪帝称号,还是继续封他美国公,大唐王朝,大华帝国官方只承认三朝,唐高祖文皇帝李渊,唐太宗武皇帝李世民,唐后主李承乾。
  “谢陛下宽厚仁慈。”
  武氏起身,三十岁的她十分妩媚,可身上却有一股威势。武氏不但擅长内政,而且还能骑马,旧金山御马厩里的马她都骑过,每匹马都驯驯服服的,那些再烈的马,到她的手里,总能被驯服。
  她曾经跟李世民说过要驯服一匹马很简单,三样东西既可。先用马鞭抽打,打不服就用铁锤敲打,再打不服,直接拿刀杀了。所以御马厩里也曾有没被她驯服的马,但都被她杀了。
  她骑马的时候总喜欢套上马刺,穿上皮衣。骑起马来还总喜欢用马刺去扎马,让它们跑的飞快。
  李世民就曾笑说过,武媚可以驯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匹马,而武氏也曾笑着回应声,她不但能驯服世上的任何一匹马,还能驯服世上的每个男人,只要她想。
  武氏如果是一个男人,绝对会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如果从军,绝对能成为杨素一样的名帅。但作为一个女人,武氏的能力很强,野心则更大,这不是一件好事。他曾经这样对徐世绩和尉迟恭两员大将说过。
  武氏问上官仪,“承乾和长孙无忌知道陛下的死讯吗?”
  “他们都知道,承乾知道,长孙无忌也知道,放逐在东非的贵族们都知道这一消息。”上官仪没隐瞒,实际上朝廷也根本无意封锁李世民去世的消息,就如同当初张超也没有封锁李世民在北美造反的消息一样。
  李治在澳洲自杀的消息没隐瞒,李世民在北美造反的消息朝廷也没隐瞒,他死了,还是没有隐瞒。
  去年李世民去世的消息就传回了朝中,然后皇帝主动的派人去非洲宣诏,通知了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
  “承乾他们怎么反应?”武氏又问,她并不仅是一个妇人这么简单。当年还在中原的时候,她就帮李世民批阅奏章,到了北美之后,更是几乎主管内政。她很清楚的知道,虽然李世民的死没有半点意外,不是什么谋杀。
  可毕竟他死了,死在异域他乡,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有可能拿此事做文章。据他所知,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力量也不算小,这些年,李世民不止一次的派出人前往东非联络他们,虽然当年承乾和长孙无忌一起,把李世民赶下了台,但他依然希望一家人联合起来把篡位者张超赶下去。
  “公主如果担心的是承乾他们,现在可以放心了。他们早知道了消息,不过没有什么异动,也不敢有什么异动。”
  上官仪很自信的道,非洲可不比美洲,甚至不比澳洲。非洲虽也远离中原,但大华在红海可是经营多年,常年驻有很强的军事力量,有殖民地在那边。
  朝廷任由承乾等在东非南非等地征服土著,但却也是一直监视着他们的,若他们真敢串连想要造反,那朝廷的征讨大军可是会直接杀过去。
  “没异动?没有半点反应吗?这不可能,承乾这几年可没少跟武皇帝联络,事实上我手上还有很多承乾、长孙无忌、高士廉、宇文士及等一大批放逐非洲的贵族跟武皇帝的往来书信,信里面谈的可都是如何卷土重来,复辟大唐的事情。”武氏没有隐瞒,既然归附,那就得尽量拿出诚意来。
  “多谢公主好意提醒,那些书信到时请给我,我会马上派人送回中原,呈奏朝廷和陛下。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承乾这人,你跟我一样都很熟,他是个聪明人。若他真要异动,那当初武皇帝在这边起兵,他们就应当响应了。可他这些年一直很老实,只是打土著和挖矿贩奴贸易赚钱,并不做其它。”
  “那得小心他是韬光养晦。”
  “确实有可能,但也不怕。”上官仪是不担心承乾等人的,这些人这几年积蓄了点实力,但那点实力跟中原比起来,天差地别。
  真要造反,只要红海舰队就能扫灭他们,根本用不着中原发兵。
  “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那些事情交给朝廷诸公去操心吧。”上官仪重复。
  他笑笑对武氏道,“我们还是专注下眼前吧,陛下对于北美这几年的开拓殖民很满意,你们做的很不错,居然只用了十二年,就已经把北美诸部殷人征服。虽然还仅仅只是一个松散的统治,但已经很难得了。陛下的意思是要将北美划成两道四省,几位的封地维持此前所封大小不变,但需要迁封换地,几位没问题吧?”
  原来美德英法四国公,封地都在金山河谷平原,而现在皇帝愿意赦免北美众人,但却并不表示一切不变。爵位不变,但封地得迁移,四块封地迁到内陆地区,而且得分开来,分的还比较远。
  最肥沃的旧金山河谷平原,将由朝廷直辖。
  “我没意见。”武氏先表态。
  徐世绩和尉迟恭看了看迁封计划,虽然封地变差了,可这个时候也不是挑拣的时候了。
  “没意见。”
  上官仪看向李弘,李弘冷着眼不说话。
  武氏直接代他回答,“他也没问题。”
第1585章
威镇咸海
  “这真是一片塞上江南。”张超看着眼前这片不可思议的阡陌农田,惊叹着说道。
  河中总督兼火寻巡抚何厚德有些自豪的道,“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利,有充足的水源。再有陛下与朝廷的规划调度,十几年的大力移民开发,这才有了今天这塞外江南的景象。”
  火寻,过去是昭武九姓之一,西域诸国之一。位于乌浒水下游。
  昭武九姓又称为粟特人,而粟特人是大月氏的后裔。汉代时大月氏有一部份人西迁,最后来到了乌浒河与卡拉套山之间的这片绿洲、草原交错之地,与当地土著交互融合,最后形成了昭武九姓粟特人。
  对于那些大月氏人来说,他们的后裔能够有机会在粟特区形成血缘印记明显的九个聚集区,也与这里的地缘特点有很大关系。
  那些分布于各个河谷的绿洲农业区,天然就具有独立性。有沿有强大的政权将之统一时,这些具有相同民族背景的绿洲,在政治上也很容易成为相互独立的国家。
  按中原记载,这些大月氏人的后裔,称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以前被分为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等九个国家。
  其中康、安、曹、米、何五族,分布于撒马尔罕,也就是泽拉夫尚河中游一带;戊地则在布哈拉一带,也是就泽拉夫尚河下游绿洲;
  塔什干所处的奇尔奇克河绿洲,属于“石国”之地,后来历史上引发怛罗斯之战的国家;
  而史国则占据了卡尔希河流域最有可能成为绿洲的山前冲积扇地区。也就是帖木尔的故乡“渴石”地区。
  九国之中,火寻算是比较特别的,他是独立于昭武体系之外的国家,这个同属于大月氏后裔的国家,他的位置在乌浒水,也就是后世阿姆河的下游地区。
  那是一块低地腹地,不像其它同根生的兄弟部族那样可以背靠天山山脉。
  而且从地理板块上来说,火寻国也不属于粟特板块,他属于中亚河中地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阿姆河下游及三角洲地区。
  在中亚,低地几乎意味着沙漠,要想在一条河流的下游地区立足,建立一个能够对抗周边国家的政权,是极为困难的。
  而火寻国能够在阿姆河下游立足的基础,就来自于阿姆河充沛的水量。
  在包括了草原地带的中原地区,由天山、葱岭、兴都库什山脉这三大高地,合力集水打造出来的阿姆河流域,所蕴含的水资源潜力是极为具大的。
  尤其是如今这里还没经过过度开发,每年的流量极大。
  其年径流量甚至是中亚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另两条大河锡尔河与伊丽河的总和。如此丰富的水资源,加上相对较低的纬度,让这里水资源、光热资源极为丰富,拥有着中亚最好的农业中心潜力。
  除去天然受山地庇护的中上游地区,穿越沙漠之后的阿姆河,依然有余力在注入咸海之时,漫流出大片湿地,这也就是阿姆河三角洲。
  实际上在北面的伊丽河与锡尔河注入巴尔喀什湖和咸海时,也同样因为流速骤减而沉积出了三角洲平原,可这两个三角洲并没有什么地位,一来是阿姆河水量更大,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休量也更庞大,二来阿姆河三角洲的气候环境也更加适宜进行农业开发,一年的无霜期达到两百天。
  正是鉴于这两点,当初张超亲自定下了的西部大开发国策里,就有专门的乌浒水三角洲平原农业中心开发计划。
  远离高山,体量巨大的三角洲平原,地理上有些孤独,与依附于天山的阿姆河中游和锡尔河中游相比,不在东西方贸易商路之上。
  荒漠和咸海环绕的阿姆河三角洲,过去也因此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火寻国过去独占此地,却也只是一个中亚三流小国,过去臣服于突厥、波斯等国。
  那片巨大的三角洲,火寻人以前并没有怎么真正的开发他们。
  但大华进入这片三角洲十二年,却已经让这里翻天覆地。
  一个个的军屯农场、国营农场,甚至是许多移民们的农庄,朝廷投入巨资规划修建的引水渠,甚至是疏通乌浒水使之成为运河。
  兼之朝廷将这里打造为河中地区的中心,用做监视、对抗阿拉伯人的前沿阵地桥头堡,让这片地区,反成为了昭武地区中后来居上的地方。
  这里常年驻扎着许多军队,到处都是军堡和农庄,并有许多军工、民用工坊企业。
  本来孤立于荒漠之中,孤独无险。
  可就因为大华帝国的全力开发,使得这里成为帝国西北边陲的一颗明珠。这个农业中心,甚至还成为了一个工商贸易中心,这里生产的粮食,甚至已经能够满足整个河中道的军民需求。
  近几年,阿拉伯人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狂妄,这也让大华不断重视河中这块前沿重地。
  咸海舰队、里海舰队,两支内湖舰队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甚至在两湖还派驻了陆战师。
  皇帝西巡,也来到了咸海。
  河中道、火寻省,张超转了一圈下来,非常满意。
  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中原大华的农耕技术,再加上大量移民,使得这里的荒地成为阡陌,遍地金黄的稻麦。
  以前这里的突厥游牧民,昭武粟特游牧民,还有一些绿洲土著,如今全部都服服贴贴的成为了大华子民。
  河中道作为边地,拥有不少诸侯封地,但也还有许多朝廷直辖州县。张超看重的还是控制,一路过来,看到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上,行走的大多数是中原汉商汉民,那些纵横的阡陌田间,耕种的也多是汉民,他很欣慰。
  这里的土著胡人,已经不是多数了,他们甚至连一成数量都占不到。源源不断的汉民涌入,成为了这里新的主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2/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