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1605

  不管怎么感叹,生活还要继续。
  临近黄昏,秦琼他们叫上醒过来的程咬金和牛进达一起回长安,裴行俭和来恒来济都留了下来,开始书院的学习之旅。
  程咬金牛进达回去时,有些没精打彩的,两人都吐了几回,脸色惨白。喝白酒喝醉到吐,那滋味绝对不好受。
  站在村头送走他们,张超带着三个弟子回去。
  他知道今天过后,可能程咬金和牛进达他们不会再如从前那样跟自己这么亲了,也知道今天过后,不管秦琼心里如何的并不喜欢那桩赐婚,他还是会接受并完婚的,也知道尽管建成拉拢,但秦琼肯定会一直站在秦王这边的。
  并不是因为自己跟他透露了天机,说李世民会称帝。而是秦琼这个人,很讲义气,他跟了李世民两年,这期间对李世民很了解,他钦佩李世民这个人,那就不会背离,除非是王世充那样的人。
  张超继续着在家休假当历史老师的日子。
  期间魏征来过一次,还特意听了张超讲的上下三千年,觉得很有意思。
  “三郎倒是挺有闲心,东宫那边一直不肯去上任,原来在家修起了史。”
  “我这可不算史,只不过是给书院里学生们的历史普及读物,那不是史,只是历史小故事而已。”张超对于魏征还是有点防范的。
  这个魏征,一张嘴能说死人,不愧是曾经当过道士的人。
  魏征嘴下最是无情,不过他跟过那么多人,元宝藏、李密、窦建德,甚至是李建成,都没有几个人真正听他那些话。倒是李世民,把个魏征当成典型,当成一个反对派批评者的不同声音,真正成就了他。
  “太子可是对你赞叹有加,一直期待着你能早点上任呢。”
  张超笑笑,虽然说打定主意要去卧底东宫,但张超还是能拖就拖。现在这生活也挺好的,没必要非急急忙忙跑东宫去受那个罪。
  “其实三郎可以把你的上下三千年写详实一些,这样便不止是给蒙童读的,也能给更多的读书人看。”魏征对历史也是很感兴趣的,一个名士的标准,那就是起码得熟知历史。历史都不熟知,岂能算名士。
  魏征算是一个名士,李密、窦建德、大唐都曾呆过,名声还是不小的。
  当今存世的史书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以及后来的资治通鉴等。还有一种就是纪传体,以人物立传记来记载历史,皇帝的叫本纪,一般重要人物则称传,史记开启了纪传体史书之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都是这种类型的史书,后世也把这种类型的史书当成官方正史的体例,二十四史就是这类史书。
  张超的这本上下三千年,则又不同,因此张超才说他这不是史,只是历史故事。因为他的书既没有详尽的时间编年,也没有丰富的纪传。
  真正听魏征的话,把上下三千年写成一本史书,那就更适合编年体了,真要写,那就成了一本资治通鉴。
  不过资治通鉴可是写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总共三百多万字数。是司马光和他的整个团队,费了前后十九年才编成的历史巨著。
  虽然说其实张超电脑里就有资治通鉴电子版,甚至还有白话版的。但让他一个年轻人,一下子弄出一本几百卷,三百多万字,从公元前四百多年的周威烈王写起,就算只写到大唐武德四年,这也是一千零二十四年啊,十几个朝代的历史。
  他敢拿出来,别人也不敢信啊。
  不过张超倒是受此启发,突然心里想到一个不错的想法。
  自己何不就此答应魏征,然后以编写正式版上下三千年历史为由,然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不去东宫上班,呆在家里编史呢?
  就算不能天天呆在家,起码有这样的理由,也可以少去东宫啊。
  自己得先把简易版上下三千年给正式写出来,送给魏征和太子看。然后自己再来写本唐朝版资治通鉴,不用马上写出来,慢慢写就行,以此为借口就能常呆在家不去东宫上班了。隔段时间,拿出几章稿子来就行啊。
  张超为自己的聪明点赞,东宫洗马,不就是掌文翰管图书的嘛,我现在要编一本鸿篇历史巨著,难道他们还不支持?
第223章
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马周虽然年青,但那笔字却非常老道。按张超的要求,他费了三天的功夫,静心闭关,终于写出了一本满意的书稿。
  张超拿到的书稿,是九行十八字格式。一页写九竖行,每行标准是十八字,一页标准一百六十二字。
  这样的版面比较清晰、爽洁,疏朗悦目。
  “辛苦宾王了,这版就写的非常漂亮。”张超满意的点头。马周终于松了口气,实际上这份书稿,已经是他写的第三版了。
  第一版,他用的是南北朝以来帝王将相最喜欢的飞白书法,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飞白运用的好,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确实好。
  他辛苦的写了书稿,结果张超拿到就否决了。
  飞白确实是种非常不错的书法形式,但却完全不适用于雕刻。那丝丝露白的表现形式,根本无法让匠人雕刻到板上表现出来,如果雕不出这种丝丝露白,那飞白也就剩不下什么了。
  张超把马周的飞白书稿收了起来,准备拿回家收藏,然后毫不客气的让马周继续再写,这次他指明要求用行楷。
  楷书起于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转变过来。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
  不过张超要求马周用行楷,行楷的用笔更灵活,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
  行楷不比正楷呆正,比较飘逸好看,用于雕板印刷,印刷出来的书页字体当然会好看的多。虽然正楷雕刻起来应当更简单,但张超还是觉得应当试试行楷。
  马周只能按着张超的要求,回去又认真的把三字经和张氏家规,用行楷写了一份书稿。谁知道稿子交上去,张超连连夸赞行楷写的好,结果最后却还是摇头说不行。
  张超提出应当加上标点符号。
  早在春秋时,当时的人就会在句子间加上短线、双短线来做标点,表示重文。到了隋唐之时,除了之前的单、双短横外,还有拐角符号,三角符号,圆点符号,方块符号等出现,用法也各异。甚至也有顿号、句号,意思和后世一样。
  只不过,这些标点符号并不普及。
  马周写的辛辛苦苦,但没有用上标点符号。他认为不需要,但张超觉得有标点更好,不会有歧义。而且标点可以帮助断句,而符号,却还有其它的用处。就好比一个句子后面加上句号和问号,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比如说,读了三年大学,和读了三年《大学》,意思也不一样。
  当然,这时的人也会有一些文字来作为断句,比如之乎者也就有这种作用,另外有的直接在句尾加‘句’或‘读’来断句。
  张超觉得既然一直以来古人也都有使用标点符号,这就充分说明标点符号是有需求的。
  马周看了张超的标点符号后,觉得这套标点符号挺不错的,很完整。虽然心里很不高兴第二版稿子又白写了,但在认真的跟张超学会了标点符写的使用之后,马超回去写第三版本的时候,终于把那些标点都添上了,甚至他在正式下笔前还请张超先检校了一遍,得到张超确认之后他才开始正式书写。
  都说好事多磨。
  马周三易其稿,终于交出了让张超十分满意的书稿。
  “为什么非要把书稿用这种薄而透的白纸书写?”
  长松了一口气的马周问出了心中的疑问,这种白纸是张超特别指定的,马周还曾表示过反对,因为这种纸太薄太透,并不太好书写。
  张超对着马周微微一笑。
  “宾王,你将见证一项奇迹。”
  说完这句话,张超就带着马周来到了村边坡上的一处木屋。
  这是临时搭建的一处木屋,柯八爷和郑木匠两人早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木板准备好了吗?”
  “按三郎的吩咐,我们准备了不少木板,好几种料子的。”
  张超兴奋的点头,他又要改变历史进程了。雕版印刷术将在他的手里提前出现,起码也得提早几十年。
  书稿有了,雕板匠人也有了,现在就要开始正式制作雕板了。
  没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因为张超想暂时保存这个秘密。张超挑看了下两人老木匠准备的木板,然后指出要适合雕刻的板子。
  “这几样都很适合雕刻,不知三郎准备雕什么花?”
  “不雕花,我要雕字。”
  柯八爷和郑木匠都不识字,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雕字。他们不识字,却能把字当成花一样的雕。
  张超拿出了马周写的三字经书稿,拿起一块木板,告诉了两位老木匠,让他们把稿子反贴在木板上。
  “把字刻下来?”
  郑木匠捏着下巴问,这样的事情他以前干过,挺容易的,把纸上的字迹部份凿掉就好,跟刻碑其实是一样的。
  “不不不,正好相反,不能凿掉字,而是要把字留下来,把其余部份都凿掉。”
  “阳文?”
  “没错。”
  字凸起为阳文,凹进为阴文。
  马周来的一路上,一直在想着张超要拿着他的稿子去干嘛。看到两个木匠的时候,他心里有了点怀疑。
  此时听张超说要刻阳文,他很惊讶。
  “三郎,拓印得用阴文。”他提醒道。
  张超手里拿着块木板,一脸的笑意,“我这不是拓印之术,而是雕板印刷术。印出来的不再是黑底白字,而是白底黑字。”
  马周很聪明,他一下子听明白了张超那话的意思。
  虽然听起来好像只是把版字从阴文改成阳文,但这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一想到自己费了无数辛苦才写成的这篇稿子,可能变成雕板,并最终变成印刷的书本时,马周激动了。
  他呼吸都急促了起来,虽然他只是写了稿,书是张三郎著作的,可也与有荣焉啊。
  郑木匠和柯八爷没有想到那么多,也意识不到他们在做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只是一个匠人,两人得了张超的要求,便挑了板子,开始干起活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