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1605

  “你既然进了张家门,以后就得尊敬十三娘,立规矩是应当的。去吧,好好服侍她,不要忤逆十三娘。”
  看着杜十娘一脸幽怨的转身往花厅去,张超叹气一声,这院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酸味,这里呆不下去了。
  起身出院,张超去了菜地,那施了肥的菜地明显的变的更绿了,好现象。
  继续往前走,来到木匠小屋。
  柯八爷和郑木匠两人在屋里认真的雕版,地上散落了一堆的板子。
  张超拿起一块。
  “别看了,废板。”柯八爷叹气。
  张超吃了一惊,这么多废板。
  “八叔公,遇什么麻烦了吗?”
  “这雕板比我们想象中要难一些,一不小心就坏了个字,一字错结果整版都报废了。”这不像柯八以前木工雕花,就算偶尔错了一点,还有修一修改一改甚至弄点胶填一填。可这雕刻却完全不行,错一点,整版都废了。
  因为这个,两人中间还停了工,找兽医兼铁匠的老牛,专门订制了两套雕刻工具,只用凿子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普通雕花还形,但雕刻不行。他们已经意识到雕板必须得用极精细的工具才行,最后找老牛打造的是拳刀。
  拳刀因其握法而得名,刀刃弯曲而似鸟嘴,因此也叫雀刀。
  另外又打制了数把工具刀,让雕版效率提升了许多,坏板也降低了。
  “雕好了几个板?”张超问。
  “两块。”
  八叔公的回答让张超愣了好一会神,这可是好些天了,才雕刻了两块版?张超弄的这版,每个雕版上是标准的九行十八字,一页最多是一百六十二字。这次雕的三字经和张氏家规,是准备到时印刷合装一起的,张氏家规做序。
  三字经一千来字,张氏家规也才五百来字,张超加上了标点符号,但也才二千出头。加上编辑排版,最终是定了十六个版。
  张超本以为两个老师傅,雕十六个板,一人八本,应当不是什么问题。可现在,才雕了两个板出来。
  “一开始走了许多歪路,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找到窍门了,速度快起来了。一天起码能雕一块!”柯八爷很高兴的道。
  听到一天能达到一块这样的速度,张超还是有些摇头。好在这三字经才千来字,若是以后要印那些大部头,比如说自己到时资治通鉴写出来,全本可是四百来万字啊。
  其它的那些史书也都是大部头,史记五十多万字,汉书七十多万字,后汉书近九十万字,三国志也有三十多万字。
  一个版也就百来字,一百万字岂不得刻上一万个板?一人一天刻一块,光雕板,就得一万人工。
  这速度,是大问题啊。
  可雕版印刷,也不能把书版面弄的很大,更不能把字体弄的很小。那只能提高雕版速度和雕版的工匠数量,这不免又造成成本增加。
  加大版面增加字数,这会加大雕刻难度,废板率也会增加。
  看来当前也只能印印三字经这样几千来字的书了,万字的书都很费劲。
  “八叔公,你看我给你们招一些学徒来怎么样,让他们跟着你们专门学雕板刻字。”
  柯八爷和郑木匠两个人没马上答应。
  两人徒子徒孙都收过不少,但收徒依然还是十分严格的,得挑那种忠厚勤快的,而且带徒弟也不会一带带一群,而是一个个的带。现在他们早就不带徒弟了,当初的徒弟们都开始带徒弟了。
  “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呢打算建一个印刷坊,搞雕版印刷。以后两位呢就专门负责作坊的雕版制作,我给两位每月两石粮做酬谢,另外你们每带一位学徒,我另给二百钱的带徒津贴。若是你们带的学徒出师,可以独立雕刻雕版了,那么我再给你们三百钱的谢师费。”
  张超估计以后两老师傅雕板速度肯定还会提高,比较有了专门的新工具,以及适应了这种雕刻后,废板率会降低,速度也有提高。但是光靠他们两个,是不够的。
  而招募木匠来制版,又不太划算。毕竟张超只需要他们雕版而已,张超觉得还是多招些少年来做刻字学徒,有老匠人手把手教,自己培养出这样一群雕版工人,这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
  木匠也招一些,但同样只招几个,然后招一些学徒,让他们跟木匠学习选材加工木板。
  把雕版分成两块,制板,和雕版。
  张超给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月薪两石粮,这可是相当于一天将近七升粮了。何况带一个徒弟,只要带出师,等于就有五百钱,现在粟米一石才五百钱,这等于是带出一个就有一石粮,哪怕没能出师,可带了也有四斗米。
  柯八爷虽然年纪不小,可也不由的为这条件给动心了。郑木匠更是如此,他一个崔莺莺带来的陪嫁奴仆,居然还能拿到这么多钱。
  “好。”柯八同意了。
  郑木匠也同意,但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今后张超能给让他家孙子自赎还良。
  “放心吧,就是不自赎,张家每年也会放免几个表现最好的下人。如果下人自己有钱愿意自赎,我们当然不会为难。”
  商量了一会后,两人都一致认为没必要再另外去招木匠,他们两个既可以教刻字,也能教制板,反正这些其实都只是挺简单的。如果只是学一样,而不是学全套的木匠手艺,他们认为有一个月时间,就足够把年青的学徒们教会了。
  张超知道两人想多赚点教学费,也并不反对。他只要的是效果,只要效果有了,他不在意其中的过程。
  拿着两人雕好的那两块版,张超仔细的看了几遍,发现手艺还不错,没有错字。
  雕版是阳文,但字是反的,这样印刷在纸上后,就成为了正的了。
  张超放下雕版,过去听他们介绍他们琢磨出的新方法。
  “按三郎原先的法子,先上版,在木板上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稿子横平竖直的贴好在板上。然后是刻版,不过我们在刻板前,先用手指头蘸点水,在样稿后轻轻的搓,这样就能把纸背搓薄一点,这样书稿上的字迹就能更加清晰,如同是直接写在木板上的一样,镌刻起来就要方便的多。”
  说着柯八公亲自给张超示范了一遍,果然,沾水把纸背一搓,搓下不少纤维来,纸更薄透,字迹也更清晰了。这可比张超之前费心的去找又薄又透的纸要简单方便的多,果然有时土法更实用。
  柯八公拿起那块版开始刻,他以拳刀为主工具,基本手法是右手握拳刀,刀柄向着外侧倾斜四十度左右,向下向内用力。左手用大拇指第一关节拢住刀头,控制运刀的速度、方向,还要防止滑刀。
  第一刀沿着需刻墨线的外周约两三毫米,向下并自外向内的用力在木板上拉出一条同样深约两三毫米的刻痕。
  “这是发刀。”柯八爷边刻边解释。
  边说他边将木板平转一百八十度,用刀锋紧贴着墨线以下大约四十度的倾角再拉出一条刻痕,也发刀刻痕的底部相交,在截面上呈V字形……
  这位多年的老木匠自有一套刻字的手法,只是以前刻的字没有这么精准的需求,现在总结过后,他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手法来达到雕刻的要求了。
  把字刻出来后,还要进行打空,就是把版面上那些没有墨线的空白部份,给凿掉,他们这部份用的是改造后的凿子,曲凿。
  打空之后,又还要拉线。就是把版面上分行的直线与四周的边线刻出来。
  当完成这些步骤之后,最后还要修版。
  “三郎,如果只是刻错了一两个字,我们其实可以补救一下,把刻错的字凿掉,然后补一块木板上去,粘合平整后,再在上面补刻那个字。”
  张超观摩了整个刻版过程,发现自己先前教他们的那些都太简单了,人家自己总结出来的新方法,比他那个实用多了。
  “很好,就按你们的方法来,回头我给你们招二百学徒来。”
  柯八爷和郑木匠一听招二百学徒,都呆愣当场。二百学徒,这不就是印本三字经吗,需要这么多学徒?
  不过他们马上又想到,二百学徒啊,一个学待五百钱,就算一人带一百个,全出师了也能拿五万钱啊。
  五万钱,他们再次被震住了。
  张超却只是笑笑,一百贯钱而已,要是真的带出了一支两百人的成熟雕版团队,一百贯钱,毛毛雨啦。
第237章
雍州府拿人
  从柯八爷那里出来,张超满脑子想的是派人到附近各乡去招募一批十三四岁的少年来做学徒,这样的学徒便宜好用,还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事,能长期使用。
  等第一批学徒学的差不多了,张超打算还要招第二批第三批,印刷对雕版需要太刚了,随便印部本都得成千上万块版,必须得有足够多的熟练雕版工。
  自己的印刷墨水也得加紧调制了。
  想着这些,张超回到村里,结果一到自家门前,发现大群差役正围着张家大门呢。
  “怎么回事?”
  马周从围观的人群之中走出来,脸色不太好看。他刚在书院里听说这边有差役围了张家,立即就赶过来了。
  “是雍州的差役。”
  张超暗道一声来的好快,雍州衙门来人,不用说肯定是因为早上他在长安城里打了王永安等人的事情来的。
  原本他以为这事情私了了,可看来,有人不愿意私了啊。
  雍州衙门,那是整个长安城治安管理的核心机构,唐初的京城,也是实行州县两级管理。其中雍州设置仿隋朝,雍州不置刺史而是以亲王遥领雍州牧。实际日常主持工作的最高长官是别驾,佐贰官是治中。
  雍州衙门既是中央机构,也是地方衙门。
  虽名为州,但其实远比其它州级别高的多。这就类似后世的燕京一样,市长那都是副国级了。雍州在贞观时改为京兆府,这和北宋东京的开封府是同一级别的。
  现在雍州牧是由李世民遥领,不具体管事。
  雍州衙门真正主持的长官是别驾和治中,这两个职务相当于其它地方州上的长史和司马一职。
  现任的雍州别驾杨恭仁,名温字恭仁,名门士族弘农杨氏人。也是隋朝皇族,是隋朝观王杨雄之子。
  武德二年,杨恭仁降唐,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出任凉州总管,又转任雍州别驾,并检校侍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