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1605

  没有粮草军械支撑,再厉害的军队也后继乏力。虽然李世民并不完全要指望着张超这些粮草用兵,但他也知道陇西等地,粮草并不多。
  尤其是之前当地的驻军调往了萧关罗艺麾下,连着粮草也运走许多。如今偏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陇西哪里会有多少粮草。
  从附近征召,也解决不了多少。
  这批运送的这批粮草,其实很关键。
  “没办法,只能想办法赶路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各营团将校们,就已经下令拔营做饭。许多士兵民夫都还睡的迷迷糊糊的,就被赶了起来。
  迅速的做好早饭,吃过饭后,把粮草器械重新装上车,把饮喂过的骡马牵来。
  呜呜的开拔号角响起,这时天还才微微亮。
  一路上,张超不时的要求加快行军。中间的休息时间被大大缩减,到了晚上,士兵民夫们都更加疲惫。
  张超让右后军的士兵们帮着安营。
  第二天天不亮,又开始赶路。
  三天时间,张超他们硬是赶了两百多里路,赶到了陇关。
  到了陇关,张超才得知,李世民早几天就已经率领四个军一万余人出陇东西去了,右前和左后两个军则被留在了陇关休整。
  “秦王有令,让张总管到陇关外,不得停留,押送器械粮草赶往渭州。”
  据说吐谷浑人连夺三州后,现在正在围攻渭州。
  李世民率领兵马急匆匆的赶往救援,他留下了右前和左后两个炮灰军,免的耽误他的速度。同时,也让这两军在这里等候张超的右后军,与右后军一起护送辎重粮草前往渭州。
  陇关的地方官员,这段时间已经从附近诸州县,凑了一批粮草,这次也要派民夫跟着一起同行,送往渭州。
  右前和左后两军加起来有五千二百人,但全都跟右后军一样是群募集的新兵,还多是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多是农家子弟,许多人以前连刀枪都没握过。这次应募,领了套战衣拿着根长枪就来了。
  “秦王有令,右前、左后、右后三军,及运输民夫,皆听张总管指挥。”
  张超很无奈的接下了这个军令,听起来好像很荣耀似的,一下子指挥三个军外加八千多民夫,算起来张超带一万多人了。
  可实际上全是民夫啊。
  估计也正是因此,李世民才会有这样的命令。
  居然侯君集、张亮这样的心腹都不留下一个来带这几支杂牌,估计李世民是真没把这三个杂牌军放眼里。
  不过李世民现手下也确实没几个像样的将领了,秦琼宝尉迟恭程咬金牛进达,还有刘弘基殷开山屈突通等等,秦府一系的大将,全都不在。李世民现能指望的也就侯君集、张亮、张公瑾这些人了,这个时候,李世民每一兵一卒,都得用上,是舍不得扔到后面来的。
  想到自己还真成了李世民的后勤总管,张超也非常无奈。
  从陇关到渭州陇西城,还有六七百里。
  张超也顾不得休息,与右前和左后两军的总管碰面谈了一下。这两个总管也不是什么大将,右前军行军总管李守素,天策府仓曹,左后军行军总管许敬宗,文学馆学士。
  标准的两个文士,张超跟他们还挺熟的,之前也来张家编过书,后来又都一周被封为了翰林学士。
  不过这两人明显也是赶鸭子上架,两个学士,却成了两支预备军的行军总管。
  他们对于张超成了这三个军的指挥者,倒没什么异议。
  “我们还说三郎你得几天后才能赶到,想不到你这么快就赶上来了,秦王果然没选错人,三郎确实能力。”许敬宗上过来拍张超的马屁。
  才三十岁的许敬宗现在只有一个文学馆学士和翰林学士之职,但他出身挺不错,是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的儿子。
  大业年间,曾经参加科举考中过秀才,相当了得。出仕为官,因他爹被杀投了李密,做了李密的记室,后来跟魏征一样随李密入唐。因为文才有名,李世民就请他做了文学馆学士。
  当然,张超对许敬宗比较熟悉的,还是这人活了八十多岁,曾经是武则天朝有名的奸相。不管怎么说,都是个后来位极人臣,当宰相的人物。
  “前线军情紧急,我看咱们今日就起行,争取早日将军械粮草送到渭州秦王手中,你们看如何?”
  许敬宗赞同,至于李守素,这根本就是个老学究。李守素最了得的是他对于天下各大门阀士族的谱系相当了然,号称肉谱。这老夫子皆因是天策府的仓曹,李世民才让他留下来负责粮草的筹集,顺便让他兼了个右前军总管之职。
  “既然两位都同意,那就今日出发!”
第310章
孤相信文远
  陇关通往渭州的道路,其实就是渭水切割出来的河沟谷地。一条大沟谷两侧,还有无数的小沟谷,小沟谷两侧又有许多更小的沟谷,有些地方又有渭水切割侵蚀形成的河谷盆地。
  这是一片十分奇特的地形,其实和黄土高原类似。只不过这里不仅仅有高坡,还有高山和茂密的树林。
  就是在这河谷低地里,一条并不算平坦的道路一直向西延伸。
  有的路段会比较宽,可有的路段却十分狭窄,犹如走在一条峡谷之中。
  每次穿过这些峡谷路段,张超总有点提心吊胆。
  这种地形,太容易设伏了。把峡谷两端一堵,就成瓮中捉鳖了。为此,张超不得不把那百骑斥候远远的撒出去,又挑了一些老兵带着一些猎户出身的新兵四处侦察。
  离开陇关越远,张超的警戒心越高。
  现在张超身着牛皮甲,里面还衬了丝绸衬衣,这也是老爹传授过张超的经验。丝绸有很好的防刺能力,尤其是防箭效果很好。
  他手里端着一支弩,单弓弩。
  唐军中的弩有多种,有臂张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竿弩、大竹竿弩、伏远弩和绞车弩等。
  对于远程攻击能力,唐军向来非常重视,正规的军团里,有专门的弓手队和弩手队,比例还不小。
  伏远弩的射程能达到三百步,臂张弩射程也有二百三十步,角弓弩射程在二百步,单弓弩也有一百六十步的射程。
  至于绞车弩,那是需要数头牛,或者几十人上百人才能拉开的大型弩机。
  张超手里的这副单弓弩是这些弩里最简单的一种,上弦容易,可一百六十步的射程,也是相当强悍的。如果训练有素,有足够的准头,这简直就是敌人的恶梦。
  自出了陇关,张超就一直弩不离手,他背上背了一张弓,鞍上挂着马朔,腰上佩着横刀。
  张超的弓是角弓,这是骑兵弓。
  唐军中步兵用的弓一般都是长弓,另外还有稍弓和引弓,那是禁卫军专用。
  唐军主力部队里,弓的装备率是相当惊人的,几乎达到了人手一弓的恐怖程度。每次作战,他们不会大喊大叫着直接冲上去砍杀,唐军会先以弩手队放弩箭,然后是弓箭手。
  敌人要接阵,先得死上一地。
  可惜张超的手里只有一百张弓和两百张弩,而且多数人都不会用,只有少数猎户子弟会点。
  这个时候张超就非常希望自己手下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弓弩手队了。
  要是遇敌,三百步就可以开始以伏远弩攻击敌军,等敌军一路上顶着弓箭冲到二十步前的时候,弓弩手们扔下弓弩,还能拿起长枪、或者刀盾近身战。
  “都打起精神来!”
  张超喝令,看着四周山上的树林,他总怀疑里面会有伏兵。
  “前面就是伏羌城了,这里不会有吐谷浑人的。”许敬宗在张超旁边道。
  张超对许敬宗的乐观抱之以冷笑,这可不是盲目乐观的时候,伏羌城在秦州,但距离渭州也就百余里路了,谁知道吐谷浑有没有渗透到这一带来。
  吐谷浑可是骑兵啊,这些人虽然居住青海一带,但其实跟突厥人是一样的,游牧为生,平时都是以部落聚居,也不种地也不盖房子。逐水草而居,部落统计人口不是称有多少户多少帐,直接是以有多少骑来统计的。
  他们是小的部落千骑,大的三五千骑。每个成丁,就是一骑。多少骑,就有多少成丁。
  “报!发现敌踪!”
  一骑快马自前方飞奔回来,那是张超派出去的斥候。
  许敬宗目光幽怨的望着张超。
  张超也是怔住,这是乌鸦嘴吗,一说就灵了。
  “报总管,前面二十里发现党项羌人踪迹。”
  张超望着风尘仆仆的斥候,急忙问,“到底有多少人,他们有没有发现我们?”
  “约有千骑,在前面一个村子烧杀,他们应当没有发现我们。”
  许敬宗听说有千骑,面色都变白了。
  “该死的党项羌。”
  张超有些疑惑,羌人是怎么绕过了渭州,到秦州来的?
  “这些人应当不是围攻渭州的吐谷浑兵,他们是早归降内附的党项羌人。”许敬宗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党项羌是羌人的一支,他们生活在青海南部的东南部黄河一带。汉朝时,大量的羌人被迁往河陇和关中一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