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1605

  杜如晦笑着道,“上次太子统率整个大唐精锐抵御突厥,光他亲自统辖的兵马就超过了十万。他跟突厥人也打了几场硬仗,在上报军资损耗的时候,故意多报了一些,然后吞下了一大批。这次他估计也是急了,派人准备送三千套甲给庆州的杨文干,还要杨文干派一些精锐的军官来长安,替他的长林兵训练指挥。他这是准备狗急跳墙!”
  李建成这还真是狗急要跳墙的反应了。
  一下子送三千副铠甲,哪怕就算是三千套皮甲,也不得了啊。
  “殿下,这事可靠吗?会不会是东宫放的烟雾?”
  “不会,你放心,这事情是杜淹亲自掌握的消息,他现在去接头去了,消息绝对是可靠的。”
  原来是杜淹啊。
  杜淹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还是杜如晦的叔父,大儒王通的亲传弟子。
  杜家是京畿名门,与韦氏并称韦杜。
  早年,杜淹的父亲是隋朝的河内太守。年少时杜淹就非常聪明,还拜在河东大儒王通的门下。不过这人有些聪明过头,喜欢走歪门斜道。
  他曾经跟好友韦嗣福说,皇帝喜欢用隐士,咱们也去终南山当个隐士吧。结果后来隋文帝知道了此事,非常生气,直接把这两个搞歪门斜道的家伙流放到了江南。
  后来凭着家世,又回到了长安,还慢慢的一路做到了隋朝御史中丞的要职。
  隋末天下大乱,杜淹在洛阳当了王世充的官,还非常受重用,做上了吏部尚书。因为家族内部的一些纷争,杜淹跟侄子杜如晦兄弟几个关系不好。便在王世充面前说杜如晦两个兄弟的坏话,导致了一个被杀,另一个被关押也差点饿死。
  后来王世充降,杜淹归唐,本来杜如晦也想杀了这个族叔的,还是他的兄弟杜楚客以德报怨替他求情。
  杜淹到了唐朝后,一开始是准备去投太子东宫的。结果杜如晦听说之后,就向李世民建议把杜淹请到天策府来,授他一个官职。
  理由是杜淹这个人,满肚子的坏子,最擅长阴谋诡计。若让他去了东宫,肯定是个麻烦,不如把他留在天策府。
  李世民采纳了这个建议,抢先一步把杜淹拉进了自己的府邸。杜淹也不愧他的名声,在秦王府干的就是脏活,他专门负责的就是卧底间谍刺客这些。
  什么收买人、安插间谍眼线,什么贿赂、刺杀什么的,都是他负责。
  现在杜淹是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还是翰林院学士。
  杜淹搞回来的情报,很可能是真的。
  历史上好像也确实发生过杨文干谋反之事,但是他记得这件事情最后虽然闹的很大,但太子可没有因此被废,李世民也没有因此上位。这说明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的简单,不管过程是什么,反正结果不会如李世民他们乐观期待的那样。
  “殿下,我觉得不必对此事抱太大期望,还不如专注我们自己的计划!”
  李世民惊讶,然后摇头。
  “不,三郎,你也许不明白这三千副铠甲的重要性,这不是三千副铠甲,这是确切的谋反证据。只要事情一捅出来,太子肯定要被废,他居然敢暗中谋反,陛下这次绝不会再护着太子的。三郎,这是我们的机会,直接借此事扳倒太子,我们不再需要玄武门之变了,不用那么冒险,扳倒太子,我就是太子了!”
第401章
要搞就搞个大的
  李超的玄武门计划太过冒险,李世民之前没有更好的出路,才会同意这套计划。可是现在,有了更好的机会,有了可以直接扳倒太子的机会在眼前,李世民不想再舍近求远,不想再冒大险了。
  李超很想告诉李世民,不要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一批铠甲,也不一定就能整倒太子呢。况且,太子倒了,李世民也不一定就是太子。他就算当上了太子,李渊还年轻呢。
  不过这个时候说这些,李世民肯定听不进去。因此李超很聪明的闭嘴不再提玄武门之变的事情,也许等李世民再撞一次南墙,到时他就会回头了。
  现在,还是跟李世民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铠甲案,也许真有机会弄倒太子呢。
  玄武门计划放弃,李超也就不再是今天的主角。
  他坐在一边听着杜如晦和房玄龄几人分析情报,然后谋划对策。
  事情其实也挺清晰的,李建成可能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于是乎本能的有了自我保护的反应。他派人给杨文干送盔甲,让杨文干派军官来京给他那支超出编制的私兵统领,这都是在拼命武装自己。
  在此前,大唐忙着对外统一,内部矛盾还不激烈,李世民统兵征讨,李建成在京辅阵,齐王也经常统兵上阵,李家父子四人那是齐心协力,打下大好江山。
  但是现在不同了,天下打下来了,三个儿子都想做那个位置。
  之前李建成也结交拉拢了不少人马,尤其有好几个强硬外援,比如庐江王李瑗,燕王李艺,彭国公王君廓,都是地方实力派。可李瑗被李超告发,弄的舆论大作,最后被李渊削爵除职。
  李艺又同样因为卷入跟李超的事情中,结果惹的皇帝再出手,把他削爵除职关入了大牢。
  李建成的两个强力外援先后失去,加上连薛万彻这样的猛将都被调走,让李建成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距离长安不远的庆州都督杨文干,这位之前的东宫侍卫,就成了李建成倚重的一支外援了。派人送铠甲,加强杨文干的实力。又让杨文干派军官来京,加强他那支私兵的战斗力。这都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其实李建成蓄养私兵,甚至联络地方都督做外援,这都不是什么稀奇事。李世民自己其实也这样干,比如河南道大都督屈突通,山南西道大都督刘弘基,现在的陇右道大都督李超,那都是李世民的外援,还有名为太子一边实为李世民一边的河北道大都督秦琼。
  李建成养了两千私兵长林兵,李世民也暗中积蓄死士,还在洛阳一带招募了不少人马。
  大哥不说二哥,铠甲军械这种事情,李世民也一样有干过。
  只不过李世民还是比较谨慎,事情办的机密。不像李建成,现在东宫被李世民的人渗透,跟个筛子一样,干点什么事情,结果李世民马上就知道了。
  不过一次送三千副铠甲,这个确实有点多了。而且李建成在东宫南门长林门外,屯的那两千兵也确实是完全是正常编制额度之外的。
  这事情,李渊肯定也是知道的,只是之前没有人提罢了。
  长孙无忌提出了一个计划,直接让他们在东宫的人向皇帝密报太子谋反,把送铠甲之事捅出来。
  “三郎,你觉得如何?”
  李超一直只是坐在那里听,并不发言。
  李世民却主动的向他问起。
  “殿下,这次的事情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我们一定得充分的利用好他,把这个事情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这样才能对太子造成最大的杀伤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是我们操作不当,那么就很难起到作用,会浪费一个难得的机会。我觉得上党公所说的思路是对的,但具体方面还需要再好好谋划一下。”
  长孙无忌倒没不高兴,而是问,“你觉得还要如何谋划?”
  “我们不能直接就让人密告太子谋反,要不然,陛下可能会选择悄悄处置这件事情,甚至根本不把这件事情拿出来。我们必须得让这件事情发酵,扩大。”
  “怎么做?”
  李超想了想,事情要搞大,有很多种办法。但有种比较简单的,那就是公开闹明了。
  “太子东宫卫率之外,在左右长林门屯了两千兵,这是不在东宫卫率兵马编制之内的,是属于太子私募之兵。我觉得可以拿这事先做点文章!”
  长孙无忌不解,“东宫的长林兵,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陛下是早就知道的。”
  “我知道,这是早就招募的,后来太子与诸王将手中兵马上交朝廷时,太子并没上交而是保留了下来,皇帝似乎也没有追究之意。可这件事情,本质上来说,还是太子违反了陛下的旨意。这事,可大可小,若只是正常情况下,对太子不会有丝毫影响,陛下也不会拿此事责难太子,但若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这事可就不一样了。”
  开国之初,太子有点私兵,很正常。哪怕现在皇帝要太子和诸王把兵都交上去了,但秦王齐王哪个手里还没点私兵。
  “殿下可公开向陛下上奏,把长林兵挑明,称太子私蓄亡命之徒,意在谋反!”
  这下李世民也搞不明白了,把一支大家都知道的私兵拿出来说谋反,这没意义吧。
  “单独提,当然没意义。但如果我们先借这长林兵把谋反这个事情提起来,然后炒一炒,然后东宫那边的人突然密报说太子谋反,私运铠甲三千给庆州都督,还让庆州都督调军校来指挥长林兵,你说陛下会怎么想,还会那般不在意长林兵吗?”
  单独一个长林兵,确实没什么说头。可若作为铺垫,再连上后面的铠甲谋反案,那就相辅相成,更加坐实太子要谋反了。
  庆州都督杨文干是外援,太子带长林兵在京谋反,到时可就是里应外合啊。
  事涉谋反,那都不是小事。而且还如此的证据确作,那就更不容轻视了,相信李渊也不会再那么卖力维护太子的。毕竟,谋反,那可是谋他的反啊。
  “一环扣一环,高!”房玄龄都不由的称赞。
  高士廉也点头道,“长林兵和铠甲案一起揭开,可以肯定的是,陛下绝对不会再容忍长林兵存在了。两千长林兵若是解散,这可是大好消息。”
  李世民也是连连点头。
  而这,也正是李超的目的所在,他对于铠甲案没有太乐观,太子也不是说废就能废的,毕竟太子是国本,李渊以往的表现,看的出他对太子还是很维护的。
  但借此机会,把李建成的两千长林兵给废了,却是好事。历史上,玄武门时,东宫长林兵没有出现,但谁能保证他李超版玄武门之变,长林兵不会出现?
  没有长林兵出现的那次,宫府兵都差点打进玄武门了,要是出现点变故,来个蝴蝶效应啥的,两千长林兵出现,那玄武门可能真要守不住。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先废掉李建成的这支重要兵马。
  文臣们商议,武将们倒是没多少插嘴的地方。
  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牛进达四将老实的看着这些谋士们出谋划策,心中暗叹,这些家伙看起来文弱,可肚里坏水真多啊。一计套一计,环环相扣,服,大写的服。
  程咬金尤其对于李三非常服,这小子,以前还真是小看了他,如今在秦王府里,地位还远在他之上了。
  哎,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当初只是看他是老铁枪的嗣子,还看在叔宝的面上,加之这小子比较有趣,才比较赏识照顾,不料,到了如今,他居然反而只能坐在这里,看着这李三郎在那里挥斥方遒了。
  秦琼也挺欣慰的,老铁枪有了这样一个儿子,也沾儿子光封了伯,挺好。
  密谋半天之后,大致的计划已经出来了,还是以李超的建议为主,又有房谋杜断,长孙老阴逼的丰富,这个计划已经非常不错了。
  李超和秦琼的身份不便久留,便告辞离开。
  李超和秦琼还有程咬金、牛进达、尉迟恭等结伴往外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