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1605

  李超在后面听了不由的一笑。
  想不到淮安王李神通还挺时尚的,这李秀宁的访谈刚出,李神通就也想要上头条,过把名人瘾了。
  “抱歉,我们写不了。”
  “怎么写不了?”那管事喝问,“我知道了,你们是要收钱才写是吧,没问题,我们郡王说了,写好了,给你们一百贯钱!”
  “真抱歉,写不了。”
  “大胆,你们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李超这时笑着上前,“可以写,不过价格不便宜,我们可以给淮安王写一篇几万字的长篇,如平阳公主的那篇长篇一样,但那篇短篇写不了。写个长篇,一百贯钱。但若要印刷出来,则千本起,一千本收费三百贯,若需要印更多,则要按此价加钱。”
  李超也是陡然想到这可以成为一个赚钱的项目,有钱有势的人,都喜欢名。修家谱、写墓志铭,往往还要请有名的人写,润笔费用可是不便宜。
  现在李秀宁的访谈一出,不由的让这些人看到了一个更容易显耀名声的办法。也请报社写篇访谈,到时岂不扬名天下。
  不过李超不会随便给他们上半月谈人物版块,但可以给他们写篇长篇传记,单独以副刊的名义出版,反正也不会影响到半月谈。甚至李超直接就让他们自己把印副刊的钱出了,然后到时随正刊免费赠送。反正这些人也不图钱,就是图个名。
  写一篇一百贯,印一千本三百贯,只要有钱,李超不介意让报社给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服务一下,反正又不用跟钱过意不去。
  写几万字的个人传记,或者说是个人吹牛史,反正又不犯法,甚至随便一个读了十来年的书的人都是能胜任的,轻松就能赚几百贯,这钱比给老年人卖保健品还赚钱啊。
  第一期的人物专栏一炮打响,李秀宁成了巾帼英雄,尤其是成了国子监学生和长安东西两市无数游侠儿们的心中偶尔,不少本来不识字的长安游侠,都要买一本带在身上。
  李超则开始在准备写第二期了。
  李秀宁这期开了个好头,第二期写谁?
  李世民?不太合适,他是太子啊,他的身份应当出现在官修史书上,将来出现在起居注上,将来要写成太宗本纪的,出现在一份小报上,算怎么回事。
  还是继续自己的想法,准备写成隋唐英雄列传吧。
  李秀宁这位女英雄出场后,应当轮到咱们的山东英雄秦叔宝了。
  既得尊重事实,不能太多加工创造,又得突显出秦叔宝的盖世豪杰的形像,有点难度啊。不能写秦琼当过捕块,也不能写他爹是北齐大将。秦琼也没有一个北平王的姑父,当然也就没有潇洒无比的银枪罗成这个表弟,傻子罗士信跟班也没了。
  得尊重历史事实啊。
  秦琼是个山东小官员之子,后来以官员品子身份,做了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帐内,成为了亲兵。
  嗯,得把老铁枪加上,重点描写这段。
  来护儿、张须陀、罗士信……裴仁基、李密、程咬金、王世充、单雄信,再到投唐,成为李世民麾下,这里重点描写,李世民必须正面。
  征讨刘武周,跟尉迟恭交战,这里重点描写,双雄会,一定得打的激烈,三鞭换两锏,这个得有,秦琼必须得有一对瓦面金装锏,尉迟恭也必须得有一支十三节钢鞭……
  想着想着,李超感觉创作的灵感如尿涌啊!
第441章
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手里抓着几张草纸,李超有种泪流满面的感觉。
  “我的心相印,我的清风,我的紫荆花!”终于再也不用厕筹了,告别了小木片、小竹板,废竹简,真是让人感动。
  手里的草纸不够白,很黄,甚至带点灰色,而且很粗糙。
  比较粗,比较硬,但起码是草纸啊,比起旧竹简和小木片,那是好上千万倍了。以前李超闲时的主要爱好就是削竹简,不是为了写书,而是为了私人自制专用厕筹。
  被毛刺伤过一回后,李超就习惯了自制厕筹,每削好一片,还得在脸上刮几下,确认平滑光洁没有毛刺之后,才算完工。平时李超有时身上钱都不带,但却一定得带一个小袋子,里面就装着一把亲自削好的厕筹。
  虽然不少大户人家里的厕所装饰的异常奢华,里面焚香,甚至还安排仕女伺候,甚至有干枣可以塞鼻子。
  但偏偏这个厕筹却一般。
  尤其让李超不能忍受的是,不少人家的厕筹,居然还是可回收再利用的。有的直接弄块布,有的弄节麻绳,有的弄捆木片或竹简,旁边弄个桶装着水,用过后,就扔进去,会有仆人清洗,下次再放到一边备用。
  这怎么能接受?
  李超能接受和别人共一个菜盘里夹菜,绝不能容忍共用一根厕筹!
  两年了,终于有了草纸了。
  为了这么几张草纸,李超甚至还专门建立了一个作坊,研究许久之后,终于有了现在的成果。
  草纸,用的是草浆制纸,以石灰或贝壳灰加工。
  草纸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其实很复杂,李超的草纸作坊,要加工出草纸,经过再三优化之后,也依然需要整整七十二道工序。
  制造一千斤纸,需要蜊灰一百五十斤,稻草一千斤,柴禾二百斤左右。
  草纸最主要的材料,自然是稻草。不过关中地区水稻种植不多,于是便用其它的干草等代替,但是蜊灰,却是比较麻烦的。
  要造草纸,还得先烧蜊灰。
  在没有水泥前,蜊灰是比较重要的建筑材料。建房子、刷墙壁,有钱人使用蜊灰,普通人用黄泥。
  蜊灰的原料,其实就是蜊壳,包括牡蛎壳、花蛤壳、蛤蜊壳、钉螺壳等各种贝壳类的壳。一般蜊壳最多的地方,自然还是沿海。在海里捞壳,甚至有专门的车壳船在近海捞壳,从海里捞上来蜊壳,进得烧灰。
  当然如关中这样的地方,不靠海,那便收集淡水的贝壳。
  烧蜊灰,得先造土灶。先在地面上挖一个圆形浅坑,如盆状,面积约二米宽,坑上架筻竹如网状,再用稻草拌泥封一层顶面,戳上透风小孔,再在周围围成灶边。建成约一尺多高,开一个风门口,还得专门建一个风箱鼓风。
  日夜不停的煅烧,烧好为止。
  灶里烧的时候,蜊壳之间还得用谷壳拌好,还得撒点水,用稻草铺好,最好蜊壳冷却后洒上水,待其自然氧化成粉末,便成了蜊灰。
  这种蜊灰其实和石灰性能差不多。
  要造纸,先烧蜊灰,要烧蜊灰,还得先建土灶,还得制风箱。
  总之,一切都得从无开始。
  比起造皮纸、麻纸、竹纸,草纸制造一点也不简单。
  造草纸,最好的材料还是稻草。李超灞上的梯田种了不少水稻,这些稻草都用来造纸了。
  稻草还得先经过整理,造纸的稻草得是陈旧但又不能腐烂的,要把他晒干还得两头缚紧。
  然后还得挖一个在塘,在塘里按量放好水,按配方定量把蜊灰和水溶解,然后用木耙用力搅拌。将准备好的稻草,一次约三百斤放到大塘里,用人或畜踩踏,让干稻草吸足蜊灰水,等稻草颜色变成金黄色。
  再一件件的搬上岸,让蜊灰水淋尽并回流塘内,来回反复多次。
  根据塘的大小,也可以加工更多的稻草,一般是三百斤一塘,但也可以挖大塘,弄三千斤一塘。
  腌制好草纸原料后,还得进行蒸烤加工。
  把腌制好的稻草盘绕在埋好大锅的土灶上,将稻草弄熟,烧烤好后还得保温两三天。
  把已经烧熟的稻草用铡刀铡成一寸左右的小段,然后用碾加上一定量水,放在水碾上碾捣成稀烂。
  李超在这里使用了水碾,用水力驱动,节省了许多人力畜力。
  这个过程也是最费力的过程,得碾岛均匀,直到碾捣成稀烂,成浆糊状才好。
  再用袋子把浆糊装好,抬到水塘里,在水里搅动,去除混浊杂质。
  这道工序费时间,一袋料起码得在水里搅动二十分钟左右,冬天的时候,会非常辛苦。
  这时,草纸才算是刚完成了下手的原材料加工,还得开始上手工序。
  草纸作坊生产的草纸,并不全是做厕纸之用的。这年头,舍得用纸来擦屁股的,估计也就李超了。
  哪怕这是新研发的草纸,也顶多是富贵人家用的起。
  因此,草纸实际是分为了多个品种。
  最大的用途其实是包装纸。
  用来包装一二两货物的三角包包装纸,也称中纸,边长约为半尺。用来包装半斤货物的薄纸,边长约七寸。
  还有用来包装一斤货物的沙薄纸,边长约一尺一。
  还有包装一斤兰到两斤货物的大纸,用来包装两斤左右硬壳货的副纸。
  专门包装较大货物的独料。
  中纸、薄纸、沙薄纸、大纸、副纸、独料,六种不同规模的包装草纸。
  这才是草纸真正的用途,至于用来做厕纸,那不过是捎带的一个小品种而已。
  这个时候没有塑料袋,店铺包装商品,很多时候是用干的荷叶,一些贵重物品,也用纸或者布包装。
  而李超生产的这种草纸包装纸,成本却比普通包装纸便宜的多,成本只有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