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6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1/1605

  形势越来越紧迫了。
  李超很清楚他这次来山南的目的,不是来建新都的,事实上,到了现在,营建新都只是次要的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来负责预防救灾的。
  随着时间推移,灾情就会如洪水一样越来越厉害,若不想办法疏通预防,那到时堵是堵不住的。
  可归根到底,要赈灾,不管什么计划什么手段,有一项是最根本的,那就是粮食。
  没有粮食,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虚的。
  以工代赈也好,还是其它办法都好,都要有足够的粮食才行。
  现在朝廷正想办法从四面八方往中原地区调粮食,但粮食这个东西,很重。古人说百里不贩薪,千里不贩粜。古人的交通技术不行,道路也不通畅,那种出州境的长途粮食运输,非常的艰难。
  时间紧迫,就算周边地区能凑出一些粮食来,但如何把粮食运到灾区都会是非常困难的。
  尤其是眼下,已经进入了秋季,本来秋季河道水就枯浅,加之今年又特别的旱,因此很多河都难以航运,能通船的也会大受影响。等再旱下去,运粮会更难,到了冬天,船都行不了。
  加紧从周边运粮过来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把现在中原地区这里地主大户们手里的粮食,拿一些出来。
  虽然采用和买和接管义仓社仓这样的手段有点严,可眼下的情况不严也不行了。
  大家就好比都是呆在那条河堤下的人,河道高悬,水势越来越急,一旦堤坝溃了,那可就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在这堤下的人,都要遭受灭顶之灾。
  这就好比战争时期,敌人围城了,那么城内的人都必须万众一心,把一切共享,保住城不破才是第一。
  李超现在让朝廷和买,还是先给那些富户地主们设了一个自留额度的,而超过额度的也才只和买一半而已。
  但如果到时事情真到了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李超也保留进一步向富户们和买或者借粮的计划。
  不过李超也知道,跟这些地方上的大户地主们和买粮食,可不会容易的。
  哪怕京城的宰相公侯们,第一时间响应了,但到了地方上,地方上的豪强们会不会配合?这是两码事。
  就算是大敌当前的时候,都有人通敌卖国呢,何况只是灾情,有的是人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
  “老师原来是在担心地方上的那些地主豪强们不肯交粮?这有什么可担忧的,到时调集地方上的府兵、衙役,直接上门拉粮,谁敢不交,哼!”程处默觉得这事情很简单。
  皇帝都下了诏书,连京中的那些宰相公侯都配合了,地方上的这些地主豪强,他们敢抵抗?
  “处默啊,你别太乐观,京城是京城,地方是地方。京中的公侯们响应配合,可不代表地方上的人也会配合。你也别说什么强逼硬夺,这种事情完全用强是行不通的。”
  本来现在形势就不好,万一你再弄出一个官逼民反,那岂不更是乱上添乱?
  急也急不来,得讲究策略。
  毕竟,想要让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有觉悟,那是不可能的,越是地方上的地主土豪,越发的只有家没有国。
  得想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拿出粮食来。
  “要不,咱们让朝廷叫这些地主们纳粟授爵?”李感在一边出了一个主意。
  纳粟授爵,这不是什么稀奇事情,早在汉代时那就是有的。
  反正意思就是一个,出粮食出钱买爵位。这和纳铜赎罪一样,纳铜赎罪就是交铜抵罪。
  反正,这都是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准备的。普通人也没钱买官买爵,更没有钱交钱免罪。
  官是国之公器,当然不能随便的买卖。毕竟官职是国家管理天下的,随便拿钱买官,这还不得让他们管的乱套。
  爵位有特权,一般尊贵有特权但不管事,因此更多的情况下,还都是卖爵而不是卖官。大唐如今的爵位,倒没有以前值钱了。
  如今大唐爵位有世袭罔替,有降等世袭,还有终身爵位,既有实封爵位也有虚封爵位,但不管哪一种,都不如从前了。
  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名头还是很响的,实际好处不如从前。
  一是实封爵位也没有采邑和封丁了,都是换算成边疆的田地,一个实封课丁换十亩地。一户实封换五十亩地。
第614章
卖爵
  虚封没有封丁也没有封地,但保留了爵位永业田,虽然地也分在边疆,但田地亩数翻倍。
  不论实封虚封现在都没有了俸禄,只有封田和永业田,而且这些田照规矩,也要向朝廷纳税的,虽然一开始赐封的都有免税多少年的恩赏,但以后总还要纳税的,哪怕税比正常的低的多。
  不过爵位也还是很吸引人的,除了终身爵不能承袭外,其它的两种爵位都是可以由子孙承袭的。另外,有爵位,还能按爵位等级给子孙门荫。
  有了爵位,那么子孙以后就能直接入仕当官,级别越高,能荫的子孙越多,入仕时品级越高。这就是特权,此外还有诸如按爵位品级拥有田地限额提升,比如享受各种等级待遇提升,拥有不纳课等特权,拥有犯罪可输铜减免等等特权。
  能得一个爵位,就相当于成为大唐集团的股东了。以后就能坐享分红,代代受惠。对于朝廷来说,封赏臣子爵位,就好比给公司员工股份一样,虽然这是最能拉拢人心的办法,但股份分多了,老板手里的股份自然也就少了,这控制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一旦最后股东太多,老板手里股权太少,那公司就有可能易主。
  从另一方面来说,公司的股东太多,那么每年要分红可能也多,这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反正,爵位也是不能乱授的,哪怕这个股份是受限的,也是一样。
  一群地主,捐点粮食就想换爵位,你做梦吧。
  “那换勋呢!”
  “换勋?”
  勋也是一种特权称号,拥有勋,也有许多特权的。比如,拥有勋,按朝廷现在新的制度,也一样可以获得在边疆的勋田,数量还是正常勋田的双倍数。
  其次,勋官也有视品,就是享受跟官阶品级的相似待遇。有勋,就不是平头百姓了,可以在妻子之外再纳媵纳妾,可以拥有的田产数量上限也提高了,住的房子马车等规格也能提升。
  而且儿子也能凭荫入仕了。
  这都是特权,别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做个官,你的儿子却能因为你的勋,直接就有机会做官。就算是较低的勋,你的儿子也能去做亲事、帐内这些,服够年限后,也有机会直接入仕的,这就是特权。
  此外,有勋,就能免课。不用纳课,不用服劳役。
  勋官,对于那些大贵族们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哪怕是对于一些大官僚来说,一样没吸引力。但对于那些地方上的一般地主、豪强甚至是富商们来说,这可就非常有吸引力了。
  许多地主豪强,在地方上虽然很得势,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地位,想入仕极难,想挤进那个政治圈里更难。
  寻常情况之下,他们要么送子弟上战场,凭本事一刀一枪打下军功授勋封爵得官。要么就是参加科举,通过科举入仕。
  但如今一来天下一统,打仗立功的机会少。二来科举制度还不完善,并不是真正凭本事中举的,一般的地主豪强跟那些垄断学术的士族高门没有竞争力。
  要是朝廷肯弄一个捐粮就授勋的机会给他们,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的。
  不过李超不太愿意,朝廷肯定也不太愿意。
  就算是勋,那也得维持住勋的权力才行。如果滥封勋职,最后勋官的特权肯定也难以维持,最后这东西就不值钱了。
  山南东道。
  商州,上洛城。
  商州作为山南东道的西北角,与关中长安紧邻。商州是关中与山南的重要通道,一面是蓝田关,一面是武关。在很多时候,商州,其实是划在关中的。商州的武关,一直都是长安的西南门户,属于关中四塞之一。
  但又由于与关中隔了一座秦岭,使得商州又一直被关中人排斥在外。
  多山少地的地理形势,使得商州一直不算太富裕,不过这里因为处于重要的交通道路上,这里的商贸倒是很发达的。沿着丹水,拥有数个很热闹的商镇。
  其中商州治所上洛城,就交通便利,商业兴盛。
  这里是沟通山南丹水和关中灞水的丹灞道的要点,重要水陆码头。同时从上洛还能向北通往洛南,那里是洛水上游,通往洛阳也很方便。
  正是凭着这种便利,使得上洛虽地狭,但商业繁华,街镇兴旺。
  上洛城里,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各种商会会馆众多,其中又大多是来自关中和洛阳和蜀中的商人们所建的会馆,各种会馆林立。
  还有许多各个行业的会馆,比如船行、车马行、马帮,什么米行、木行等。
  商业发达,会馆众多,连带着城里的货栈、客栈、酒楼、茶铺、饭馆也十分多。
  自不久前,从长安正式传来要在邓州营建新都的消息后,上洛城里的生意更加火爆,不少商铺价格都上涨许多。
  还有不少商人开始在修建商铺。
  邓州与长安相距八百里,而两地之间最便捷的通道就是走商州了,过武关经蓝田,最近最便捷。
  邓州汉京建成后,长安肯定也是作为西京,变为大唐的陪都的,新旧都之间的要道必经之处,以后肯定只会更繁华。
  不过这两天,上洛城里各家茶铺酒楼里,议论更多的还是这个和买粮食一事。
  上洛新丰会馆,这家会馆在上洛城里的数十家会馆里,都算的上是很有排场的。这家会馆以新丰为名,最先就是新丰籍在上洛的商人所建,关中新丰籍的商人筹资建立这家会馆,这些新丰商人,多是做粮食生意的。
  他们从山南运粮,经上洛入关中,常年做此生意,同乡、同行,让他们在异乡更加抱团,以会馆来团结同乡同行,维护他们的共同利益,打击排斥对手,同时也协调业务,应对同行竞争,联络同乡感情。
  会馆还会接纳路过的乡亲、故人,起到照顾乡民联络乡谊之处,这类的会馆,也称为行馆。
  新丰会馆,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粮行行馆,在这次朝廷粮食和买诏令下达之后,自然是受冲击极大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