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7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1/1605

  李超接过这小子,看着这小子睡的正酣的模样,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越俎代庖,我记得义父家下一辈应当是怀字辈,不如就叫怀玉如何?”
  “怀玉,秦怀玉,这名字有什么出处吗?”秦琼问。他戎马半生,武勇了得,但说到文,倒是远不如义子李超了。
  “怀玉兮君子、礼玉兮泱泱,小人藏刀,君子怀玉。”
  秦琼竖起大拇指,“好,就叫怀玉了。秦怀玉,我儿就叫怀玉。”
  长公主对于这个名字也挺满意的。
  于是乎,齐国公府的嫡长公子,小名小鹰大名就叫秦怀玉。
  “义父,我这次还特地为义弟准备了一件新年礼物呢。”说着李超招手,外面的家丁便提来一个檀木箱子。
  “这是什么?”
  李超笑着打开,里面金光灿烂,却是一对金锏。
  “我知义父马上武器之中,有一对惯用的铜锏,这次特铸了一对瓦面金装锏送给义弟,希望义弟今后能继承义父的绝世武艺,成为将门新秀。”
  许多武将,都是马上大将。他们都会装备多样武器,有远程有近战,有长兵也有短兵。比如秦琼,最拿手的武器,就是一把铁枪,然后才是马槊。此外他弓马娴熟,射术了得。
  而且他也会装备横刀、铁锏这些。
  一般武将,近身武器除了刀剑之外,一般都会装备一把钝器。比如钢鞭铜锏铁骨朵这些,这种武器,就专门是为了在近身格斗的时候,用于对付装备了重甲的敌将。
  许多将领战阵上都穿着铠甲,有的还会有两层,普通的刀剑,很破砍破铠甲,甚至刺都刺不穿。只有借助战马冲锋时的高速,用马槊长矛铁枪这些重型利器才有效。
  当然,狼牙棒这些钝器,对付厚甲也很有效,因此多数骑将,马上都配有钢鞭铜锏这些钝器,专为打击重甲。
  大唐的两位战神,秦琼就是用铜锏,而尉迟恭用的是钢鞭。
  李超送的这对锏,外面是镀金的,金光闪闪,非常漂亮。里面则是铜合金,很结实坚固。
  秦琼是个武将,对于武器有种天然的喜爱,看到这锏他就喜欢上了,拿起来耍了几下,觉得份量长短,都非常适合。
  “好,这礼物最好,等怀玉大点,就让他学锏。”
  长广长公主摇头笑笑,“妾身倒觉得天下越来越太平,以后让怀玉跟着文远学文挺好的。”
  “文远文武双全,怀玉跟着学武之余也可以学文嘛。”秦琼倒很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勇武,将来能成为一员大将。
  李超拉了许多车礼物来秦家,除了药材、皮毛和年糕、粘豆包等吃的外,还有许多,基本上都是李家自产的东西。
  比如来自朔方的竹盐,来自陇右的奶粉、肉松,来自岭南的冰糖、白砂糖、红砂糖,来自江西的青白瓷,来自江东的茶叶,来自关中的酒和纸,甚至还有来自西域的棉花、棉布等,着实不少。
  秦琼看着李超让人用棉花和棉花做成的大棉袄,摸着又松又软,还以为是鸭绒羊绒做的。等听说居然是棉花做的还很意外。
  “棉花不是观赏的吗?”
  长公主也这样问,以前长公主府上就种有棉花,这东西真的只是为了观赏的。还是长公主,从皇宫御花园里带出来的呢。
  “义父,这棉花可是好东西啊,不仅可以看,而且可以做成棉袄棉被,十分暖和,甚至能织成棉布。”
  秦琼曾经去过辽东,知道辽东的苦寒,听说棉花如此多的用处之后,他马上想到的是北方的冬天。如果有这些棉袄棉被棉鞋,那岂不是说不用再怕北方的严寒了?
  “这个东西比丝絮好用吗?”秦琼问,北方士兵冬天穿绵衣,但这个绵是丝绵的绵,里面放的是丝絮,丝绵可远不如他手上的这个棉。
  “当然好用,棉花可以大面积培育栽种,产量还不少,如果推广起来,不说让所有的百姓冬天都穿上棉袄棉帽棉鞋盖上棉被,起码让北方的边军,都能穿上大棉袄!”
  秦琼听的直吸气。
  “那一定要推广种植这棉花!”
  李超点头,他确实有这个打算,棉花和糖不同,糖还仅仅只是一种调味料。但棉花却是好东西,抗寒御暖自不用说,而且棉花织的棉布也比麻布好上许多。若是推广起棉花种植,这可是能完全改变百姓生活的一样东西,甚至以后开拓北方,也有了基础啊。
第728章
家祭
  过年了,得先上坟祭祖。
  不过老爹祖籍是在扬州,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但太遥远了。
  “等明年春,下一趟扬州,清明回去上坟。”老爹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各色供品,李超提着一篮子的纸钱和金箔元宝香烛等,爷俩出了门,到襄阳东边鱼梁坎的汉江边上去。
  扬州太远,过年无法回去,老爹便说去汉江边烧纸线等,让汉水带着这些纸钱到扬州去送给先人们。
  到了汉江边上,发现有许许多多的百姓都在江边祭祀,有的朝着南边,有的朝着北边,有的朝着东有的朝着西。因为这些年战乱,有太多的人背井离乡,身处异乡,便只能在年节的时候用这种方法祭祀亡故的亲人,而不能亲自到坟前去堆一把土,上几炷香。
  供品篮里装着猪耳朵、整只的鸡和几条鲫鱼,这象征着三牲祭品。篮子里还有一碗堆的高高的大米饭,一壶黄酒,还有一碗包子。
  老爹提着酒壶对着河里酒一道酒,然后举起篮子向着东面敬三下,如此反复三次,一壶黄酒酒完,河边上满是酒香。
  李超则蹲在地上,拿出打火机开始点着纸钱和香烛,爷俩还准备了不少金箔元宝等。
  “都要烧透,要是留了个角没烧透,钱到了那边就是缺的,用不了。”老爹拿着根树枝把纸钱挑散开来,让他烧透。
  李超听着这话,心里发笑,但表面上没法说老爹迷信。祭祀祖先,并不完全是迷信。中国人向来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在最早的时候,这甚至就如同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种信仰。慢慢的,虽然有了道教佛教等,但中国人对于祖先的这种崇拜,却是许多其它民族的人没有的。
  这是汉文化里对于自己来源,对自己的根的重视。
  汉人讲究血统讲究家族讲究根。
  “今年我们烧了一百多个金元宝,肯定能够用了,还烧了这么多纸钱呢。”李超笑着对老爹道,同时他心里突然想到,自己的印刷厂,可以弄点新业务了。
  他记得在后世的时候,就曾有一家专门印那种给扫墓纸钱的公司,还上市了呢,业绩红火。
  自己有造纸厂有印刷厂,完全也可以造些简单的草纸钱,也可以弄些精美点的纸钱,比如弄个什么冥府钱庄,发行点什么银票之类,印上一亿两十亿两,几千几百万两的……
  甚至还可以直接印房子马车仆人家具等。
  一阵风吹来,烟熏的李超眼睛流泪,把他的胡思乱想收了回来。
  纸钱烧完,老爹还舍不得走,跪下向着南方磕了几个头。李超也跟着跪下,向着那边磕头。对于这时代的价值观来说,不能给先人扫墓祭祀,那是相当不孝的行为了。这时代的人,乡土观念极重,就算老了,也都要讲究个落叶归根,死了,还要葬在家族的墓地里面。
  只不过隋末以来的战乱,让无数老爹这样的人妻离子散、背井离乡。老爹这样还是混的好的,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等有空了还是能够再回去的。甚至虽然现在李超父子俩没回去过,但早两年前就安排了管家,去那边维护张家祖上的墓地,还在那边置了几个庄子在墓地边上,庄上也安排安排了人负责看护,庄子上的收益,基本上就是用于维护那边的墓地了。
  大年三十,阳光明媚。
  看着汉江边上这些围满了祭祀先祖的人,让人不由唏嘘。
  “走吧,回家!”
  老爹叹声气。
  远处的管家和家丁们牵着马过来,一边还有许多百姓围在边上。
  李超知道,这些人就是普通的百姓了,他们倒大多数都是本地百姓,不用来江边遥祭祖先的。他们今天来,其实是冲着大家的祭品来的。
  虽然朝廷过年发了一笔过年粮,但如今这年头,个个面有菜色。
  而今天,许多人来这里祭祖,都备了不少的祭品的,祭祀完,这些东西当然也不会带走,一般就会散给旁边的百姓,因此来这里,其实是来分点祭品的。
  “拿去给大家分了吧!”老爹把祭品蓝子递给家丁。
  李超也对后面的家丁道,“把我们车上的年糕、粘豆包、豆屑米果还有饺子、汤圆这些,都拿来发给大家,每人发一份。”
  李超来前,就知道了会有这种情况,因此他早有备而来,特意拉了好几车的这些吃食过来的,就是为了发给来的百姓的。
  管事和家丁过去招呼那些围过来的百姓排队,大声告诉他们排队,一人一份。每一份,都还算比较丰富,会有年糕等好几样,加起来估计得有两斤。
  大家兴奋的排队,领到的一看居然如此丰富,都向着李超爷俩跪下磕头。两斤的食物而已,但对这些百姓们来说,却是无比的珍贵。
  骑上马,李超和老爹叹声气往回走。
  这样的感激他们并不想有。
  “贞观元年,流年不利啊,明年大家能挺过去吗?”老爹问。
  “肯定能的,其实明年的灾情虽然可能比今年还重,但最关键的反而是今年。今年冬天没饿死多少人,那明年就更饿不死人了。朝廷这么多举措,灾区的救治措施很到位。如今灾区的人已经很少了,青壮又大都集中起来以工代赈,局面不会乱。救济起来,也会更加容易的。”
  “这就好,这就好啊。说来,也真是万分难得,这么大的灾,饿死的人却非常少。若是以往,百里无鸡鸣,千里无人烟,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李超点了下头,这次的事情也算是给了大唐君臣们一个教训,虽然大唐击败了一路路反王,统一了天下,但在老天爷的天灾面前,却显得很无力。
  这次灾荒,也彻底的让君臣们看清楚了大唐的底细。
  空虚无比的家底,如果朝廷存储多些,那么这样的灾荒,就不会让朝廷这么的措手不及。同时,也是这次的灾情之重,让朝廷意识到了迁都的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如今宰相们已经在商议,加紧营建新都,同时待灾后,要在天下各道,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沿线,建立大型转运粮仓、存储粮仓,而且地方上也要把义仓和社仓规范化,正式化,让仓中有粮,同时还要做到一旦地方再有灾情,这些重要交通线上的粮仓,就能立即转运粮食,开仓放粮。
  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一些地方性小面积灾害,也一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性,关键就在于粮食调配不力,加上一有灾,粮商富户们就囤粮,反而加剧粮荒饥荒。
  现在宰相们就在商议,要出台一道法规,规定在遇灾荒之后,地方上救济的一套紧急救援制度,可以免于层层上报等待批复,以浪费时间。同时,这个法规里,还包含一条特别规定,就是当地方遇大灾之后,对于粮食市场的全面控制,比如官府征购粮食,粮价限价,定量供给等等,有了这些具体的章程之后,就能大大降低灾害的危害性。
  回到府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