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1605

  同样是以唐代所奉的儒家九经为基础,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和朝廷的差不多。
  有帖经、策问,诗赋、杂文,经义和墨义几种。
  帖经,其实就是填空题目,从儒家经典之中,选择一句,让考生填出中间缺少的字句。这个算是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的,一般只要熟读儒家经典,那么这样的填空题肯定没问题的。
  这帖经考试,考的就是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度,看掌握的如何。
  策问,则相对要难的多了。
  朝廷考试里的垂问,一般会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问题,命题形式的论述文。李家的考试里也有策问,但考的不是什么朝廷大事,国家制度得失,而是如何建设领地这一命题。
  另外李家还考杂文。
  这其实就是应用文写作,让考生们以官吏们常用到的篇、表、论、赞等体裁,让考生作文,这也算是对考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考核了。光读书不行,还得看你文书能力,好比你在后世进政府上班,你得会写报告。
  李家也考经义和墨义。
  经义,以儒家经典中的一段或一句,或不同章节同一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考生作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有点读后感,阅读理解的意思。
  墨义,则是取儒家经典中的句子让考生应答,或者要求对答这个句子的含义,这个相当于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
  这些朝廷都有考。
  但李家的考试不只这几项。
  李家可是要考整整三天,有九场考试呢。每一场考试,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帖经、墨义、经义、策问、杂文、诗赋。
  包括做诗写赋,那才六项。
  李家还考算术,还考律法,甚至还有一场体能考试。
  相比于朝廷考来考去,都只是考经义策问诗赋这些,李家的考试内容可丰富的多。考起来,也更难的多。
  “李家这是招募文书账房,还是秀才进士?”
  朝廷科举的明经科,算是比较重要的科目了,可都主要还是考帖经墨义为主,而李家的考试,比朝廷最难考的进士科和秀才科,感觉都还难。
  “太子现在李家的考场考试?”李世民又问。
  “回陛下,是的。”
  “要考三天?”
  “是。”王太监回道,“要派人去请殿下回宫吗?”
  李世民想了想,摇头摆手,“算了,让太子考完吧。另外,你去找李府,问他们要一套这次考试的卷子,朕想看看究竟。”
第820章
大显身手
  坐在号房里闭目养神了一会,就有人开始分发考卷下来。卷子从号窗里递进来,卷成一个筒,外面还封着蜡。
  承乾暗赞李家做事严谨。
  取下封蜡,摊开考卷。
  考试的第一场,是帖经。最简单的一场,也是最讲究基础的一场。承乾拿到卷子,先前后看了一遍,心里已经有了些底。李家的帖经考试与朝廷的并不相同,朝廷的帖经考试要考好几场,每场只考一到两经,或者是大三经或者是小三经这样,可李家的帖经,考的内容,却是包含了九经,甚至他刚才还发现,九经之外,论语孟子等也一样有考到。
  唐尊隋制,规定三礼三传连同易书诗是为九经,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三传为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但李家的帖经考试,却不局限于这九经。不但一场帖经考试,把九经都囊括在内,而且还考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这就有点难了。
  这个时代,读书不易,尤其是在李超改良造纸术,发明雕版印刷术之前,书,那可是很珍贵的。只有那些士家大族,才会有许多藏书。普通人想读书,很难,得去借书,抄书。还可能抄错书,借到有错误的书。
  要抄一本书很费时费力,而且借书难。就算是一些士族,都不敢说有全套的九经,更别说那些九经的注释书籍,要想把儒家经典都读过学会,非常难得。
  因此,很多读书人那个时候,多是专攻一本经,或者读两本三经,那种所有经典都通读精读研究通透的人,很少。
  能研究一两本通透的,都能算是大儒了。
  承乾年纪虽轻,但读书的条件是极好的,打小开始读书。不但拥有各种精准的经典藏本,而且各种各样前代大贤们留下的注释本也都读了不少,他还有那些当代大儒们做他的老师,亲自给他讲解呢。
  再兼之,自武德字典和贞观词典出现之后,现在人读书起来,要容易的多,有的时候自学也是一种途径,而不会只读书而不知甚解了。
  对于不少考生来说,李家的这个帖经考试非常难,许多题目他们都不会。毕竟来参加李家考试的,都是那些想去赵国公领的读书人,而愿意离开中原去边疆的,基本上都很少有那些名门大族的子弟,多是些寒门庶子,或者是一些出身不好,什么奸生子婢生子或者犯官之后这些。
  许多人的文采,也就是粗通些文墨,能写写算算。真正说有大才的,还是极少的。
  不少人看着这些题目,都有些难倒了。
  不过这些题目没有难倒太子承乾。
  他倒觉得这些题目出的很有意思,各个经典都囊括到了,尤其难得的还是出的这些题,都是各经典的要义之处。
  他拿着试卷也不急着做,继续又看了几遍。
  然后放下卷子,闭上眼睛,开始沉思。
  大约半盏茶的时间过后,承乾睁开眼睛,然后脸上带着微笑,开始往砚台里倒水,再拿起墨条开始慢慢研磨。
  墨磨得浓黑发亮,他拿起一支泡好的毛笔,蘸墨,开始答题。
  帖经最简单,只要是读过出的题,那么填空真不是什么难题。
  一道道题答下来,一气呵成。
  等到最后一题答完,承乾发现,总共一百道题,自己只用了不到小半个时辰。再前后检查一遍,确认无误之后,承乾扳动了自己面前的一个扳手。
  这是一个小机关,扳动之后,他号房窗口就会举起一个牌子。
  考场的人员看到牌子,就过来收卷。
  因为今天太子在场中,因此大管家和其它诸位管事,都亲自赶了过来。整个考场里,只有大管事和那位考场管事知道太子的身份,大家还奇怪今天大管家怎么还亲自坐镇监考。
  李管家早记住了太子承乾的考号和号棚,看到太子第一个交卷,有些惊讶。
  卷子收上来,管家先看了几眼,不过他只是粗通文墨,对于经义这些根本不太懂,看了几眼,也只看出来卷面整洁,字写的很好,其余对错这些就不知道了。
  那边已经有人过来,开始把承乾的卷子糊名。
  李管家想要给太子的试卷上做个记号,可又有些犹豫不定。他担心,万一糊名了,到时阅卷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是太子的卷子,万一给出个低分差评,那岂不是让太子非常没面子。
  但这么多人看着,他也不好公然做记号,这是违背规矩的。若他做记号,大家肯定要问原因,总不能告诉大家,太子殿下,眼下就在我们的考场号房里面考试呢。
  最后,李管家还是打消了给太子做记号的想法。
  李家监督的人中,就有文才不错的人。
  对于这么快就有人交卷,那几位也是有些好奇,等那边按规矩糊好名后,他们就拿起卷子看起来。
  “这笔字很好。”
  “嗯,这好像还是新张体啊。”
  “这新张体怎么感觉深得相国的真传啊。”
  当今天子喜爱飞白,许多官员士子也纷纷研习飞白书法,到哪都能看到飞白字体。可现在却有一个读书人用的是相国的新张体,而且这字还深得新张体的真髓,这可就让人惊讶了。
  字写的好,卷面也非常整洁。
  再细看,一道道题,都答的非常准确。
  “一字不错!”
  “没看到有错漏之处。”
  “我们的试卷可是包涵了十三本儒家经典,这位士子居然全都涉猎,而且一题不差,真正大才啊。”
  “了得,要不是规矩所限,真想现在就请这位才子出来一睹真容,与他好好谈论一翻经义。”
  李大管家听着家里的那几位供奉门客们在谈论着太子的试卷,全都是称赞之语,心里也莫名的开心。
  想不到,太子殿下年纪轻轻,这读书功力却已经如此了得。这几位门客,那也都是各地方上有名的儒士了,要不是相国也是一代文宗大豪,他们都不肯轻易出山,更别说到李府做门客了。
  他们来,那是冲着李相的文名,过来交流拜访的。
  现在他们开口一致称赞太子的名采,那肯定是没有错的了。
  那边号房里。
  承乾卷子已经交上去了,但他却还不能出去。李家这次考试规矩很严,要一口气考完三天九场,才能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