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605

  张超抄了苏东坡一首诗,李世民还是能感受到这诗的水平的。
  不是传世名作,可也已经显露出不错的水平了。他没料到,这个张三郎居然还有这才情。
  得瑟了一下后,张超也发觉自己失言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自己一直想着低调,怎么今天就管不住这张破嘴呢。还好这首诗只算一般,要不然若是抄上一首苏东坡的传世名作,岂不是要糟。
  张超有点尴尬,只得连忙挽救。
  “这首是我师父写的,我也觉得好。”
  “你师父写的?我听说你师父不是一位隐世高僧吗?”
  张超脸不红心不跳,“没错,我师父确实是一位隐世高僧,法号三藏。不过我师父那是一位高僧,他常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修佛修的是心,而不拘泥于形式。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李世民默念了一句,觉得很有意思。虽然他并不赞成这两句话,但也不否认能说出这两句话的僧人,定是非常了得的。
  “三藏法师果然是个高僧,非比寻常,可惜未能相会。”
  “这个肉也是你师父发明的吗?”房玄龄问。
  张超点头,反正锅已经推给好个三藏师父了,干脆就都让他背锅了。
  “嗯,这道菜以猪肉烹制,名叫唐僧肉。”
  “唐僧肉?”一桌人惊讶出声。
  “佛经中曾有菩萨舍身伺虎之事,因此师傅便给这道菜取名为唐僧肉。”
  “有意思。”
  “三藏法师真是高人。”
  “唐僧肉,哈哈哈。”
  东坡先生对不起你了,以后世上就没有东坡肉了,改叫唐僧肉了。唐僧小朋友,也对不起你了,虽然你还没出生,但唐僧这名已经被我抢注了。
  方块的带皮五花肉,张超用自己先前试制出的冰糖和酱油炒出了色,小火慢炖,色香味俱全。加入了葱姜香叶八角等香料,小心焖制,绝对是油而不腻。
  “其实猪肉性平味甘,有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的功效,能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小便和止消渴。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和难产。”
  张超也不怕把牛皮吹破,这些都是他之前从电脑上记下来的。
  反正这东西也算是食补,也吃不坏人。
  “猪肉关键还在于烹饪方法,需要加些香料。烹饪的好了,猪肉并不比羊肉差,甚至更美味。”
  桌上的一大钵红烧肉已经见底了,李世民筷子夹了个空。
  他不由的呵呵笑了笑,“确实化腐朽为神奇啊。”
  “小八,再去厨房端一份唐僧肉过来,再来一份东坡肘子。”
  抢了东坡肉的名头,张超还算耿直,另一份以东坡命名的菜东坡肘子还是保留了这个名字。
  张超给大家的解释是,这道菜是自己师傅一次在山里东坡上做出了来,因此取名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是整只蹄髈炖烂,成形不烂、油而不腻,绝对是吃货的最爱。
  果然,李世民等吃的直呼美味,一只大肘子一会就给吃光了。
  崔善福今天也吃的很满意,他没跟李世民他们一桌,而是跟着秦琼、老爹还有郑家人一桌。
  席上,崔善福把今天张超和十三娘私下见过面的事说了,当然说的是偶尔情况下的意外相遇,然后重点说到两人都很满意对方。
  “既然两人都满意,这自然是最好的,我觉得咱们可以早点把婚期订下,也好让两人早日完婚。”
  “早定婚期好,是要早点完婚。”老爹对于这桩婚事是强有力的支持者,自然希望张超能够早点把崔氏女娶回家,这样也省的夜长梦多,毕竟对方是五姓女,秦琼又为张超出了一千两黄金了,老爹可不想出什么意外。
  “我看改日不如撞日,大家也都在,就今天把婚期订下来吧。”秦琼作为大媒,也表态了。
第93章
赵家要卖地
  中午正席,各方客人都来了,张家在大晒场上摆起了流水席,整整一百多桌,客人过千。甚至许多人不请自来,特意带着礼物来庆贺。
  连宁民县的县令都带着一众胥吏亲自到贺,大唐县分七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它县以人口多少分等。宁民县是畿县,县令可是正六品上。
  不过如今白鹿乡张家沟的张铁枪父子俩,可是远近闻名,大家都知道张家生意做的火,而且还与京师那么多新贵往来密切。一个正六品的官员,在地方上能算是破家县令,但在京畿,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邻省城,做畿县的县令,只能是婆婆手下的小媳妇。
  连县里有名的地主、富户也携礼前来。
  隔沟相望的南塬赵家沟的赵员外也来了,这位长安日升粮行的东家,一段时间不见,更加憔悴了。
  “不知三郎能不能借步说话?”送上礼物后,赵员外有些乞求地说道。
  张超把他带到了马周的账房里,请他上炕,坐下。
  “如今我们也是生意伙伴,赵员外有话不妨直说。”
  赵员外垂头丧气,如同一只蔫了的公鸡。
  他长叹了数声,然后才道,“我想把日升号卖给三郎。”
  张超听了倒没什么反应,对于日升号他也没太大的兴趣。眼下还处于开国之初,粮食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种时候做粮食生意,不太好做。
  长安城里开粮行,赚钱肯定是赚钱的,毕竟长安城那么多人口,每天需要的粮食很多。而且还有一点,就算是正常丰年,关中自产的粮食都不足以供给关中地区自足,每年都得需要从关东转运大批粮草入京,多达数百万石。
  市场规律,有需求有市场,需求越大,市场越大,潜在的利润也越多。
  但现在长安的粮食市场,就跟那股市的大熊市一样,刚刚经历了一轮大泡沫破裂,价格止跌不住,这时进场,明显不合时宜啊。
  张超心里预计,粮行市场还没到底呢,这时入场不是抄底,而是接盘了。
  他对赵员外也没有什么可同情可怜的,先前找他合作,也纯粹是出于生意考虑而已。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赵员外原本一个地主,过的也潇洒,非黑了心肝坏了心肠,倒卖囤积居奇,没少赚黑心钱。
  “三郎,请你帮帮我,我,我都无路可走了。”
  赵员外忍不住老泪纵横,流下了鳄鱼的眼泪。
  “赵员外为何现在要出手日升号?”张超平静的问。
  赵员外擦了把眼泪,开始述说自己的困境。说到底还是之前太过于贪婪了,为了能赚更多,他囤积了许多粮食。这些粮食都算是高价买进的,而买粮的钱他都是借的。
  借的是半年期,以做周转。当时想的很好,借钱把粮收进来,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大涨,狠赚一笔。
  还了借贷,还能再大赚一笔。
  “赵员外借了多少,利几分?”
  “我当时也是鬼迷了心窍,把全部身家都拿出来了,还另外找人借了三千贯。月息八分的复利,期限半年。”
  月息八分,嗯,这在后世已经属于高利贷了,但在如今,倒算正常。因为朝廷也给各级衙门一笔公廨本钱,让他们出贷生息,甚至还设有捉钱品子、捉钱令吏等专门负责放贷这笔钱,其利息现在就是标准的月息八分,外加上点劳务费,实际上就是百分百。
  朝廷的公廨钱一般是期限一年,不计复利,年利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相当的高。
  官方都这么高了,那民间只可能更高。同样按照市场规律,民间的利钱达到官方的三五倍都是可能的。
  赵员外借的是半年期,八分月利,和官方一个利,但却是复利,就是以月计算,利滚利的。借三千,一个月后就是三千零二百四,然后下个月本金是一万零二百四,按此计利,第二个月的利息就是二百六十贯,第三个月就是二百八,六个月后,本息累计四千七百六十多贯。
  比起普通的单利息就多出了一千贯出头。
  这种借贷也叫驴打滚,就是按月计期,如驴打滚一样的算复利。还有一种则叫羊羔息,则是按年计算,第二年到期后付本金一倍的息,借一还二。
  赵员外借的就是驴打滚,因为他只借半年,借钱收秋粮,然后到明年春就可以卖掉收回本还贷。驴打滚的息虽然比羊羔息更高,但只借半年就还,还是划算一些的。他借三千贯的驴打滚,半年后连本带息还四千七百多贯,借羊羔息一年后却得还六千贯。
  不过这年头的钱是不好借的,就算赵员外借的是驴打滚,可他实际上当初也没有拿到三千贯钱。
  因为不管是驴打滚还是羊羔息,那些放贷人还要来个九出十三归。
  借的是三千,也是按三千计息,可赵员外只拿到两千七百贯钱。而到了半年后,他得还本息四千七百多贯钱,但却还得加付九百贯。
  这就是九出十三归,一般还有种没那么狠的,坐地抽一,就是相当于九出十归。
  短期借贷一般抽的狠,多是九出十三归,长期的则抽的少些,只坐地抽一。
  那些民间的放贷人,表面上也是月息八分,跟官方一样,但实际上有复利和九出十三归、坐地抽一这些手段,使得他们的利钱比高府的要高的多。
  赵员外借的那三千贯钱,实际他当初只拿到了两千七,但最终却要还五千六百多贯。只半年期,利息就翻近一倍。
  若是如往年一样,这样高的利息,可赵员外依然不怕,不到半年,他就能大赚一笔,然后还掉借款。
  可现在,粮食市场崩了。
  官府不断的从东边新打下来的地盘上运粮入京,然后常平仓不断放粮,粮价一天一个价,不断下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