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8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1/1605

  “这,是一个漏洞,一个不足之处。今日孤就提出一个建议,两税,加一个标准。”
  “那就是天下百姓每户田以一百亩为限。田地一百亩或一百亩以下的,不征收两税。在一百亩以上的,则按超出的部份,以田亩数计两税征上。”
  太子的这番话一说出。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马周,甚至是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高士廉、杨恭仁等这些宰相,还有那些大臣们,全都张大了嘴。
  太子的这个建议不好吗?当然不是,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好到百官都在想,怎么自己以前就想不到这么一个建议呢。
  房玄龄举笏出列。
  “殿下一心为民着想,仁厚!大善!”
  杜如晦拿着玉笏板在掌心拍打,长孙无忌等也跟着以笏击掌,于是殿中啪啪声不断。
  大臣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太子的赞赏。
  房玄龄心中很激动,欣慰。
  其实太子说的这个,当初李超在跟皇帝对奏的时候,已经提过了。当初李超提出两税改革的时候,本来就是定了这么一个标准的。两税有最低起征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一户一百亩地。
  一百亩以下的,不加税。一百亩以上的,超过加征。
  李超提出这条,也是考虑到新增两税,会让百姓加重负担。故而提出一个最低标准,但这个标准被否决了。
  否决的人正是皇帝。
  皇帝认为,如果定下这个标准,那两税基本上收不到百姓的税了,只能收那些富户豪强的。
  李世民认为,如果只向大户加税,这无疑会很难。如果所有人一视同仁以田地财产为征税标准征税,那大户也没理由反对。
  当初也确实依靠这一条,把两税法推行下去了。
  但也导致了后面所有人都在反对两税。
  现在反新法这么激烈,这个时候太子站出来,提出了设立百亩起征税点这个建议,虽然没新意,但对于眼下的局势气氛来说,却是大大的缓解啊。
  毕竟这样一来,普通百姓基本上就不用再交两税了。
  普通百姓占据的天下田地财产不多,但他们的数量支是极多啊,就算说他们占据天下九成户数,都不为过。一下子大唐九成的百姓不用再交两税,他们不再反对两税,这朝廷面对的压力就少了许多。
  大户们依然还会反对,但却显得单薄了许多。
  房玄龄都不得不赞叹,太子选的这个切入点非常的棒。
  先拿下刘洎这只领头羊,再宣布让天下百官议论新政得失,然后现在又亲自提出了一个对新法的纠正建议。
  如此一来,原来朝中对新政的极端对立局势,就缓解了许多。最重要的一点,虽然现在太子没废新法,可却亲自提出纠正,这无疑让那些反新法的旧党们看到了些希望,比之前天天被拖着可要好多了。
  这也是能让他们接受的结果。
  慢慢来不要紧,只要开始找新法的问题就好。
第884章
夜袭
  李超河北大捷消息刚传回,接着又传来李绩在代北击败欲谷设,阵斩八千的好消息。
  而太子监国摄政,第一天早朝,就把御史中丞刘洎一撸到底,又让天下百官针对新政写建议,同时当天还宣布了两税法的百亩起征点。
  这一串的消息,让襄阳城闹翻了天。
  旧党们之前那股众志成诚,恨不得要逼宫的架式一朝尽去。少了刘洎这个先锋,加之太子提出的这些,让旧党们都觉得不必用那么激烈的手段,也有机会废除新法。
  当然,也不排除不少人被太子的手段吓到了。刘洎这只鸡杀的,确实吓倒了不少猴。
  随着诏书的宣布,百姓们则更多的是欢天喜地。
  这个两税起征点,让许多百姓都不用交税。就算交,其实也交不了多少了。相比起原来,直接增加两税负担,这回是大大减轻了负担。
  “太子殿下好啊。”
  “仁厚。”
  “一心为我等小民着想啊。”
  百姓纷纷称赞。
  同时,各个衙门,也迎来了一波百姓办事高潮。这些百姓,是来办理户籍的,具体点说,是来分户的。
  大唐并没有反对百姓分家的规定,相反,反而鼓励分家。一般来说,兄弟多的家庭,都鼓励那些大的儿子分家立户,而小儿子则与父母一起住不分家。当然,父母老了,这其它儿子也一样要赡养的。
  只不过,原来朝廷虽然鼓励,但还是有些家庭是大家,一家三四代人,可能四五兄弟一起居住在一个屋檐下,一起生活。原来这样做呢,还有个好处,征税征杂费等,有时是按户征的。
  人多,也是一户,人少也是一户,那当然户越少交的钱越少。
  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太子一句话,两税法改了。
  正税没变,依然是按丁征税,但两税改了。每户起征点是百亩,百亩下不征两税。
  原来一家三四代同党,好几兄弟一起。一家可能有四五个甚至五六个成丁,交完正税,还交两税。
  现在新标准了,如果分家,那么算下来,其实每个小家成一户后,都不用交两税,因此基本上都达不到超过百亩田产的标准。
  大户,得交两税。分家后,小户却都不用交了。
  百姓小民,其实也是很精于计算的,这么简单的算术他们也会算。
  然后诏令一下,大家都赶着到衙门里改户籍,家家都在分家立户。
  衙门也早接到了上头的公文,对此那是很乐意的。对于朝廷来说,其实小户也更有好处,小户了会减少大家族族长对于家族成员的控制,这样也有利于地方官府对于百姓的控制。
  当然,长远看是不止这么点好处的,不过这些就不是普通百姓小民能够理解的了。
  最重要的还是朝中的气氛变了。
  原本旧党团结一心的局面,已经瓦解了。虽然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旧党的反对新法,但起码让这件事情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李世民御书房里,听完王太监的禀报后,得意的大笑。
  “太子了得,超乎朕的意料,这处事手段,果决,稳准狠,很有几分朕的风范,哈哈哈。”
  虽然太子一句话,让朝廷损失了无数百姓的两税,但对李世民来说,这算不了什么。
  这天下的土地,绝大多数,其实都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里。普通百姓不交两税,朝廷的损失不大,只要保证那些大户的两税征收,朝廷没亏多少。最重要的是,原来两税是受天下所有人一致抱怨的,可现在,天下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支持了。
  虽然当初是他亲自拒绝了李超百亩起征点的建议,但就算现在来看,其实他当初做的也没错。
  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目的是要推行两税新法,如果不征百姓的只征大户的,这法可能一开始就推行不下去。
  而现在推行之后,又开始修改,不再向普通百姓征两税,也是没错。两税法已经推行,既成事实,这时只是调整而已。
  太子让官员对新法提出意见,其实这是最能拖延时间的办法了,天下官员这么多,等他们都上奏,这得多少时间。而等朝廷把这些官员奏章都看过了,又得要多少时间。
  一来一往的,起码得几个月,甚至是半年以上。
  “也不知道李超现在怎么样了?”李世民一脸笑意的道,太子监国摄政的表现,大大超出他的意料,他为太子自豪的同时,也很感激李超。没李超,就绝没有今天这个如此优秀的太子。
  “李相能以两成志愿兵和一万五官兵,就能野外正面击败两万高句丽骑兵,足证明李相的超高统兵本领。六扇门发回的消息,李相已经继续追击高句丽人了,我相信李相肯定能大破高句丽人,说不定能将他们全歼在关内。”
  李世民笑笑,“李超能把高句丽人赶走就足够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
  平州东面。
  渝关前,渝河。
  隋朝时,平州属于北平郡,而辽西属于柳城郡。渝关,就是两郡的界关,渝河,在渝关之西,是两郡的界河。
  现在,渝关和渝河,也基本上就是唐和高句丽的实际边界。出了渝关向东,就是高句丽人实际窃取的辽西了。
  夜,深觉。
  渝关,关门紧闭,关上有灯火。
  渝关城下,火光点点如同星光。
  高句丽人杀过来的时候,渝关只有五百守军,以及守军家眷。后来从附近撤了一些士兵入城,还有一些府兵也进入了关。
  但事起匆促,还是兵马太少,勉强守关,却是无法拦截高句丽人西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