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677

  韩谦却没有太多的意外。
  南阳正当南北要冲,特别是前朝晚期,三五年便有一场大战,三五个月便有一场小战,虽然是鱼米之乡、千里沃野,但是普通民众经不过这么操啊,谁会在平野之地开垦田地、建造屋舍?
  而南阳盆地四周秦岭、桐柏山、伏牛山、大巴山皆是千里纵横,山深林密,即便生存再艰辛,也是流民逃匿藏居不得已的选择。
  事实上在翟辛平的记忆里,当世要是不进行干涉,之后数十年襄邓地区都人烟稀少,深受匪患之苦,一直到诸雄割据的局面最终平复下去,新统一天下的王朝真正决定解决邓襄地区匪患时,一度曾从四周山野间招抚到四五十万山民迁入平野之地开垦田地、定居生活。
  因此范大黑、林海峥他们调查到邓西三县的山岭深处藏有四五万逃民,韩谦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觉得摸底工作做得还不够充分。
  虽然秦岭东南麓深山老林里的流民极多,甚至能整编一支龙雀军出来,但这些流民要么就是近数十年邓襄历次战事失败逃入深山老林的残兵败将,要么就受这些残兵败将控制。
  他们在道路不过的深山老林里建立坚固山寨,半耕半匪、桀骜不驯,韩谦也绝不奢望等三皇子杨元溥过来后,一纸命令便能令他们赶过来投附。
  谁知道梁楚在西线的战事一时半会平息不了,谁没事心甘情愿跑出来当炮灰啊?
  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将丹江水道沿岸的大小山寨及分布情况,尽可能摸清楚,其他的则要等龙雀军主力过来才能决定。
  当然了,真要做这件事,韩谦觉得还需要重点考虑到地头蛇、邓襄防御使、襄州刺吏杜崇韬的态度。
  即便杜崇韬此时是深受天佑帝信任的侄女婿,是三皇子的堂姐夫,也是与张蟓齐名的大将,这些年兢兢业业,曾为大楚开国立下汗马功劳,驻守邓襄这两年也是勤勉有加,但韩谦知道从前朝末年以来,到楚梁晋蜀分割天下,那么多大将武夫里,真没有几人是好东西。
  要不然的话,他所处的当世,也不会在千年之后会被评为数千年历史长河里最为混乱的三大时期之一了。
  眼下梁晋楚三国初建,三帝都还没有驾崩,还能勉强驾驭住那些个桀骜不驯的大将武夫罢了,也因此使得这段时间尽管三帝之间讨伐不断,也是前后逾百年间相对平静的一段时期。
  杜崇韬作为与李遇、张蟓等齐名的开国大将,出任襄州刺史、邓襄防御使已经有两年时间了,但在他上禀金陵的公函里,都没有提及南阳盆地四周的山岭里藏匿大量逃户的信息。
  虽然杜崇韬坐镇邓襄,这两年重筑襄城,并在大洪山与汉水之间招抚流民、奖励农桑,有限的精力都是放在南阳盆地的南口整固防线上,但他一点都没有注意到南阳盆地中北部山岭间藏匿大量的逃户,韩谦是怎么都不会相信的。
  也许是天佑帝近年削减大将兵权的频频冲动,叫杜崇韬有所警惕吧,与其急于将大量逃户都收编到襄州旗下,引起天佑帝的忌惮,还不如徐徐图之。
  谁他妈都不是省油的灯。
  “你们下去歇息吧,明天你们便去少习山、瞎熊峪盯着那边梁军的动向,有异常随时来报。”韩谦粗略翻看近几日搜集的情况,便叫范大黑、林海峥先下去休息,仅留田城、赵无忌以及出金陵就女扮男装追随在他身边的奚荏留在身边说事。
  钱铺初立,匠坊年前还有诸多事情要做,韩谦这次将赵庭儿留在金陵负责这些事情,此外就是高绍也留在金陵负责察子房并负责居中联络之事。
  范大黑、林海峥从最初分掌兵房、察子房、匠坊等事,一下子沦为兵房之下、受田城管辖的普通头目,心情之复杂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他们所领的斥候,都是韩谦从军府屯户里挑选出来的老卒,都没有接受他们管辖几天,就随韩谦西进叙州,在叙州数月受韩谦亲自调教的,要是他们还不能安分守己,他们在兵房甚至连普通头目的地位,都不乏有其他精锐斥候取代之。
  “张保率一营老卒入驻荆子口有一年多时间,也令三四百流民聚集到荆子口耕种,你明天去见张保,说我们要雇百余民夫,整理残镇。”韩谦跟田城说道。
  襄州军虽然在荆子口利用残城建了一座堡垒,但只能够容纳三四百兵卒驻防,而即便龙雀军主力不都入驻过来,要防备梁国的关中兵马从武关南下,也不是三五百兵卒能够抵挡。
  而考虑到长期驻防的需求,荆子口还是要建更大规模的防寨。
  韩谦并没有直接大规模征调民夫的权力,但他既然已经过来了,很多准备工作就要立即做起来,打算先跟守将张保打个照顾,先从荆子口雇佣一部分民夫做工,先将残破不堪的镇埠清理出来。
  “我已经到荆子口,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战事发生,再有几日,杨钦会将第一批奚氏子弟送到郢州,你带人去接这批少年,先在山泽之间训练起来。”韩谦又吩咐赵无忌道。
  钱铺初兴,半个月仅筹不到二百万钱,距离三千万钱的原计划还有颇大的差距,但筹贷之事一经宣扬开,只要钱铺能正常付给利钱,随着人的贪婪本性,所筹之资便会跟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因此进入十月之后的半个月,筹贷规模便进一步扩大。
  只是这些钱款,依旧被韩谦挪用过来,先填左司有如无底洞一般的亏空。
  当然,赎买奚氏子弟也已经紧锣密鼓的在进行中,耗资还相当的多。
  虽然相貌端庄的青壮年奴婢,在叙州三四万钱的市价就顶天了,但韩谦前期就要直接赎买有潜力的奚氏少年进行严苛培养,这时候又要避免过早的惊动四姓,不能公然跑到拥有奚氏子弟为奴的山寨直接点名指姓赎买奚氏子弟,只能暗中贿赂中间人办事,赎买成本很难控制下来。
  目前赎买十六名奚氏少年,就耗资上百万钱,是当前左司耗用最大的开支之一。
  不过这些奚氏少年,与之前赵无忌挑选出来的五人,都暂时不会编入兵房的名录,也不会让更多的人,甚至叫田城、高绍知悉这事,除了他们此时分掌兵房、察子房之外,也不无震慑的意味。
第一百四十八章
会合
  过了两日李知诰也率十数扈卫赶到荆子口来,跟韩谦会合。
  “我见过防御使杜崇韬了,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怎么吭声,但其他人七嘴八舌,说了种种理由,皆是不同意龙雀军出守邓西三县,希望我等在大洪山西麓扎营!”
  李知诰走进经韩谦使人稍加整饬的寨院,看寨院乃是将镇埠之中一座相对完好的坊院圈围起来,用木栅墙将残缺的坊墙缺口堵上,外侧也造了诸多拒马、鹿角,防止有大股兵马快速进逼寨院,龙雀军兵马也能有一个初步进驻的地方。
  李知诰将积满雪的大氅及马鞭等都交给扈卫,大马关刀的坐到烧着柴炭的火盆跟前,说起他独自进襄州城见杜崇韬的结果,说道。
  “说辞无非是汉水以北,担心殿下有遇敌之险,襄州担当不起责任来……”
  “杜崇韬虽然没有直接表态,但别人所说的话,也应该是他的态度。”韩谦盯着石盆里的柴炭熊熊燃烧,慢条斯理地说道。
  “且不管杜崇韬是怎样的心态,但要是我们真的同意龙雀军在大洪山西麓扎营,这个位置位于汉水的东岸,位于襄州城的东南方向、枣阳的南面,实际是位于整个邓襄防线的最南部,再往南就是郢州,”李知诰看到韩谦的书案有邓襄地形图,将地形图铺展开来,指出杜崇韬希望他们的驻营地点,说道,“杜崇韬实际上是想将龙雀军作为这次西翼集结兵马的后军使用,也许压根就不觉得龙雀军能有什么战斗力,也许有其他的因素在作怪!”
  李知诰恨恨的以拳锤掌,他是不愿意接受这个安排的,但目前在襄州,他只能来找韩谦商议此事。
  “是啊,这么一来,跟我们所想的差异就太大了。”韩谦蹙着眉头说道,也觉得颇为棘手。
  天佑帝还是清醒的,并没有因为三皇子杨元溥是其血脉亲子,就直接任命其节制西翼诸路兵马的主帅,仅仅是加以西北面行营招讨副使,行营招讨使还是由经验老练、战功卓越的邓襄防御使杜崇韬担任。
  所以说龙雀军到襄州后,还是要统一受杜崇韬的节制。
  即便是如此,韩谦出金陵时,与信昌侯李普、李知诰他们商议,也希望龙雀军到襄州后,三皇子能尽可能争到某一方向上的指挥权,绝不能缩到整条防线的最底部充当后军。
  除了军功以及三皇子杨元溥个人声望上的考虑外,龙雀军也需要经历铁与血的锤炼,才能真正成为强军。
  就影响力而言,龙雀军是弱旅还是强军,将会直接左右旁人对他们这些人的态度。
  “你主意多,有什么好办法?”
  李知诰搓着手,将手虚架火盆上烤着,让冻僵的双手缓和过来,这么冷的天赶路,又累又冷,真不好受,盯着韩谦问道。
  “第一部兵马已经进入汉水,再有几天就能抵达襄州了,但三皇子过来少说还要拖后半个月,要是第一部兵马就照杜崇韬的安排,先驻扎在大洪山西麓,很多计划都无法实施。”
  他们最初所商议的计划,第一部兵马进入襄州后,就由韩谦辅助李知诰率领着沿丹江谷道往西北方向挺进,成为遏制梁国关中兵马南出的前锋战部。
  李知诰从怀里掏出冻得坚硬的麦饼,撕下一小块,很艰苦的嚼着,回头看田城站在一旁,说道:“帮我烧一碗热汤过来。”
  李知诰乃龙雀军第一都虞候,名义上地位仅次于副统军陈德、长史沈漾以及监军使郭荣,但信昌侯李普不在军中,实际上以他的地位最高,他此时也知道田城乃是韩谦所安排的左司兵房主事,但请田城帮着端一碗热汤过来,却也不是轻视,有时候更是一种亲近的表示。
  韩谦看李知诰嚼干麦饼都直皱眉头,笑着说道:“我们过来有两天了,虽然安排不了什么山珍海味,但热汤面还是能供应上的——都虞候稍安勿躁。”
  “我真是饿慌了。”李知诰搓手说道。
  韩谦示意田城也坐过来说事,杂活安排其他人去干,沉吟片晌,跟李知诰说道:“我们其实可以不用管杜崇韬到底怎么想。”
  “西翼兵马粮草都集结于襄州,受杜崇韬的控制,我们要是不听其命令,擅自北上,他们必然会切断粮草供应,迫使我们退回去,或者你能解决这些问题?”李知诰说到这里,却更期待的盯着韩谦看。
  李知诰早年就随父执辈征战江淮,自然知道身为统兵将领,有时候是可以稍稍放肆一些的,更何况龙雀军的主将是三皇子杨元溥,在杜崇韬面前更可以放肆一些。
  龙雀军不听从杜崇韬的命令,擅自行动,自然也要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但杜崇韬还敢对三皇子杨元溥军法行事不成?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补给。
  龙雀军擅自北上,杜崇韬不能派人将三皇子杨元溥捉起来,但可以掐断粮草供给,迫使他们退回来。
  李知诰自然也想北上,但他得指望韩谦帮他解决粮草问题,特别是第一批已经进入汉水的两千精锐,加上马料,需要每个月供给三千石米粮豆料以及其他必需物资。
  李知诰知道以左司目前所控制的船帮、船队,应该能勉强保障这样的物资供应强度。
  看到李知诰的期待眼神,韩谦吓了一跳,他吃饱了撑着,由左司承担如此繁重的物资供给,钱粮花销岂非也先要由左司垫支?
  “我的意思,第一批北上的兵马,都直接送进襄州城里去等殿下过来。”韩谦说道。
  “无粮则纵乱之?”李知诰迟疑的问道,他能猜到韩谦的用意是什么,但他要权衡利弊。
  第一批两千精锐直接进入襄州城,杜崇韬不给粮草补给,他们就地征粮,扰乱的是杜崇韬的根基之地,但梁军还没有攻进来,西翼就闹将帅失和,影响会比较恶劣。
  而且杜崇韬身为大楚有数的名将,面对不听命令的军马,也不可能真就完全束手无措,他们还要考虑杜崇韬可能会有的反应。
  “前部先进襄州,等三皇子过来与杜崇韬交涉,过后就能立即安排西进丹江,至少不耽搁时间。要是此时在大洪山西麓驻军,等三皇子过来交涉,即便杜崇韬同意龙雀军北上,但龙雀军重新拔营集结,到时候又没有水师的战船帮着运送,少说又要耽搁七八天时间。而耽搁这七八天时间里,倘若梁国商陕诸州已经往武关增派兵马,而杜崇韬那时也已经做出反应,在荆子口一线增派兵马,安排相应级别的镇将,那我们早初所拟的计划就都会落空,”韩谦说道,“当然,你暂时还是留在这里陪我,不要回襄州去跟杜崇韬交涉,省得杜崇韬发急,砍下你的脑袋,那我真是跟殿下,跟李侯爷都没有办法交待了。”
  李知诰想想也是,他真要依韩谦的计策行事,杜崇韬他不可能直接问责三皇子,也不会拿下面的军校怎么样,他却不能轻易落到杜崇韬手里,至少在三皇子过来之前,不能落到杜崇韬的手里。
  要不然的话,他可能会死得极冤。
  这时候下面人做了两碗热汤面送过来,还铺了厚厚一层冒红油的碎羊肉丁以及不知名的碎香菜叶,香气扑鼻。
  李知诰顿时给勾得肚肠蠕动,看到他手下的十数扈卫也皆有安排,笑着跟韩谦说道:“你的日子过得挺美啊,这荒山野岭的,你从哪里搞来的羊肉?”
  “有吃的还堵不住你的嘴?”韩谦笑道,并不想太早将左右深山野岭藏有大量逃户的事情说出来,催促李知诰赶紧将羊肉汤面吃下去再说事情。
  将两碗羊肉汤面吃下肚,李知诰心满意足的拍着肚皮,说道:“那我们就照你所说的办!”当下便找来笔墨写就两封密信,用印后安排几名扈卫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