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677

  “郑家偷学去我们的蒸酒法,就有利我们卖酒了?”赵庭儿问道。
  “就要看陛下要怎么进一步加强殿下的权势了。”韩谦说道。
  “公子是说陛下会大举推动郑氏子弟入京?”奚荏插嘴问道。
  韩谦说道:“那是必然的,这是从陛下钦点郑晖出任郡王府咨议参军事就已经明确下来的事情。以往我与信昌侯在殿下身边的分量太重,这次有功也不大赏,实是为其他势力进入殿下身边腾出空间来。而到这一步,也不需要陛下亲自推动也会进行下去——郑晖是聪明人呢。”
  “我明白了,”赵庭儿恍然大悟道,“公子是觉得郑氏子弟入京后,郑氏必能在金陵拿榷酒官帖,而到时候郑氏在金陵售卖新式蒸酒,其他榷酒铺不能造新式蒸酒,我们庄院里的新蒸酒便能卖出去了!”
  “郑家大概在子弟大举入京之前,就能拿到榷酒官帖吧,又或者已经在准备其事了,”韩谦抬头看着远去渐消失在月色里帆影,说道,“要没有现实的利益,仅凭郡王府咨议参军事一职以及缥缈莫测的未来期许,又怎么能让郑氏铁下心来派子弟大举入京?当然了,这次战事,令荆襄地方势力倍受摧残,也是郑氏子弟会大举入京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了。”
  奚荏忍不住耸了耸鼻翼,别人都还在认为韩谦为天佑帝的寡恩而耿耿于怀之时,谁能想到这厮已经在算计天佑帝下一步可能会有的动作。
  待帆影完全没入夜色之中,韩谦站在河岸前,吩咐赵老倌说道:
  “殿下所赐的猎物,夜里都分下去吧;记得给田城、高绍、林海峥三家留一份便行。”
  今天午后韩谦陪三皇子猎得八头麋子、两头野猪,除了夜宴吃掉一部分,还有两千多斤肉,三皇子一并赏赐给他们了。
  田、高、林三人目前带着家小眷属住在兰亭巷,没有随韩谦住到雁荡矶田庄来,主要是怕每天进出金陵城在路上所耽搁的时间太多了——韩谦每天可以花费一两个时辰骑马进出金陵城,而田城、高绍、林海峥主要留在郡王府里替韩谦打理缙云楼的具体事务,要不然韩谦也没有办法如此清闲。
  郑通则留在秋湖山别院,具体保证匠坊能持续运营下去。
  韩谦要赵老倌将殿下所赐的猎物,除了田庄里的家兵及奴婢外,额外给田城、高绍、林海峥三家送一份过去。
  赵老倌应道:“老倌心里省得,这么热的天,肉也保不住多久,先拿盐腌浸,明天就派人送进城去。”
  他心里盘算着韩家在金陵的人手,算上部曲、眷属以及奴婢,再加上随赵无忌、林宗靖、郭奴儿等人留在金陵的奚氏少年、船帮武卫及水手,大大小小也有一百七八十人要张口吃饭。
  韩谦待要与赵老倌、赵庭儿父女先回庄院,这时候南面的小径里有一道黑影靠近。
  两名奚氏少年从道侧摸过去,过了片晌却见是杜益君、杜益铭兄弟二人合骑着一头驴摸黑赶回来。
  看到韩谦这么晚还站在水塘边,杜益君颇为兴奋的唤道:
  “大人,我们找到汲卤筒的造法了!我在缙云楼翻到前朝渝州刺史陈舟所著的芝兰集,里面还有汲卤筒的造图,我们描画下来了。”
  韩谦示意左右拿火把照过来。
  韩谦前几天与手下匠师讨论汲水之法,杜益君自幼也是饱学诗书,他幼时听其父说过川渝等地开凿盐井,能用一种竹筒深入数百米的地底汲取盐卤水,只是他这时候记不得这种竹筒的具体造法。
  韩谦搬入雁荡矶的藏书毕竟有限。
  虽然他此时也没有办法进宏文馆翻找资料,但缙云楼里有上万册天佑帝赐给郡王府的藏书。
  韩谦便将杜益君、杜益铭兄弟俩带到缙云楼,让他们翻找藏书里有无关于这种汲卤筒的记载,同时也让他们将所有看到的与工造之事相关的书籍都抄录下来。
  没想到杜家兄弟今天就找到汲卤筒的造法,同时又太沉溺其事,误了出城的时辰,临时又回头去找高绍帮他们出城,骑驴回到田庄已经是深夜了。
  韩谦接过杜家兄弟今日所抄录下来的一叠纸抄,汲卤筒的造法图就直接在第一页。
  照着火把晃动的火光,扫眼看过去,韩谦禁不住拍着自己的脑门叫道:“我真是个傻货!风橐也定是用此法吸气鼓气,我竟然都没有想明白过来!”
  见韩谦一惊一乍的,奚荏、赵庭儿也凑到韩谦身边看杜家兄弟抄画下来的示意图。
  示意图太过简略,奚荏一时没有明白是怎么个理儿,问道:
  “此法怎么从地底汲取卤水?”
  赵庭儿在韩谦身边时间长了,也是得韩谦最认真的教导,见奚荏看了半天都不明白,颇为得意的指着造法图解释说道:
  “你看竹筒开口的内侧所贴牛皮才是关键。筒下吊重物,空筒浸入地底卤水中,卤水从开口涌进来,将牛皮往里冲开,便灌了竹筒进去。而待灌满卤水,竹筒提上来,卤水便从里面将牛皮抵紧开口,从而将开口封住,卤水就不会漏出来——说白了,这内侧所贴的牛皮就是一个单向活门。”
  赵庭儿身穿薄纱半臂襦裙,身上透着淡淡的体香,十分好闻,有意跟奚荏卖弄,手臂不自觉就贴到韩谦的胳膊上,却是十分的清凉。
  要不是她爹赵老倌在场,韩谦倒想将赵庭儿的胳膊拿到手里,细细感受这分清凉,这会儿只是夸赞她说道:“真聪明。我们去炼房,拆开一只风橐看看,风橐进气管内侧,必然也有相似的活门,你信不信?”
  韩谦说着话,便拽着赵庭儿、奚荏一起往回走,恨不得要当场拆一只风橐验证他的猜测。
  “是就是啦,哪需要激动得当场拆开一只风橐验看啊?造一只风橐得花多少工夫啊,明儿找个会造风橐的师傅过来问一声,不就是啊?”奚荏都觉得韩谦今天有些太大惊小怪,都不知道一只小小的风橐能让他兴奋成这样子,横了一眼说道。
  奚荏却不知道汲卤筒及风橐的活门结构,在韩谦心里捅破的是拉杆风箱及猛火油柜的窗户纸!
  风橐颇易损毁,这边要造铸炼室,虽说韩谦名义上跟左司清算明白了,但要多拿几只风橐回来备用,也没有谁敢说什么?
  跑到锻造房,拆开一只备用的风橐——这也是从汉代就用于冶炼等事的鼓风器——看到进气管内侧确实有与汲卤筒类似的活门机关。
  这时候陈济堂也过来说围屋建造的进展情况,韩谦将他与杜家兄弟以及韩家负责锻造房的匠师喊到身边,说道:“你们看风橐及汲卤筒的结构,依此理,应该可以拿木头打造一种抽拉式的鼓风箱跟汲水器,不知道你们谁这两天能思量出来?”
  陈济堂及杜益君、杜益铭以及诸多韩家匠师都有些傻眼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要怎么思量,才能造出韩谦所期许的鼓风箱跟汲水器。
  陈济堂从官宦子弟被贬为官奴婢已经将近十年,也早就学会将渊博家传所学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但问题韩谦给他们的时间也太短了。
  相比较陈济堂,赵启自幼爱舞枪弄棒。
  雁荡矶田庄所属的十二户官奴婢,实际上都是陈济堂及赵启两人在越州战败后被贬入奴籍的族人。
  杜家兄弟则更傻眼了,虽然他们已经接受身为奴婢的残酷事实,但三四个月前他们还是整日吟诗作赋为乐的官宦子弟,虽然跟在韩谦身边近两个月,也算是长了一些见识,改变了一些思维习惯,但论经世致用之学,他们都远不能跟陈济堂相提并论,又哪里有自信两天时间琢磨出新式鼓风箱跟汲水器来?
  韩谦将难题抛给陈济堂、杜益君、杜益铭他们,便带着赵庭儿、奚荏回里院休息去。
第二百一十九章
炉火纯青
  说是休息,回到里院,韩谦也没有办法睡下,他拿出纸笔琢磨拉杆风箱的内部结构。
  虽然他将难题抛给陈济堂他们,但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强迫陈济堂他们深入的思考,帮助他们打破墨守成规的桎梏,却没有指望他们真能在两天时间内,将拉杆鼓风箱及猛火油柜的内部结构想明白过来。
  要不然的话,陈济堂他们脑子一天不开窍,韩谦还一天不让拉杆鼓风箱及猛火油柜问世了?
  奚荏对工造之事不感兴趣,便先回屋睡觉去了,留赵庭儿这个诱人的小妖精陪着韩谦熬夜。
  她倒想看看韩谦什么时候会忍不住,将这诱人的小妖精连肉带骨头的吃进肚子里去,也省得这小妖精动不动就向她耀武扬威。
  拉杆鼓风箱内部除了利用单向活口控制风的进出外,还有就是利用拉杆板式活塞模拟风橐的挤压。
  道理想明白后,内部结构并不复杂。
  而所谓的汲水器以及猛火油柜在结构上,与拉杆式鼓风箱也是大同小异,主要是从控制风的进出,变成控制水及猛火油等液体的进出而已。
  要说还有其他的区别,那就是材料选择及外部形状的不同。
  鼓风箱不讲究严格的闭合,汲水器有些小漏也没有关系,而猛火油柜要是有滴漏的话,易燃油物漏得到处都是,隐患就大了。
  除了拉杆式风箱外,韩谦还要考虑新式锻炉的结构以及风力锻锤的结构。
  雁荡矶四野平阔,没有高落差的溪河,为水力器械使用提供便利条件,但风力强劲,而在秋湖山别院建造水碓碎煤机、水磨、水排的基础上,利用篷布造立式帆风车,即使将锻锤接上风车的转轴,实际上在当世也没有无法跨越的技术难度。
  立帆风车及风力锻锤,看上去没有实现的技术难度,但结构要比鼓风箱复杂得多。
  而当世所有的零部件都要手工锻造、打造,也不是三五天便能做成,但韩谦提出的新式锻造炉,相比较老式手锻炉,只是加个相对耐火坚固的炉顶、重新设计烟道而已。
  这么做主要是使得工作槽半闭合起来,尽可能减少热源白白的散溢出去而已。
  韩谦将相关道理跟赵庭儿说透,绘图之事,就由赵庭儿帮着他去做,这样他就能省掉很多的事情。
  三皇子不能久居城外,次日一早内侍省就派人过来催促,不得不赶在午前回城去,却记得叫张平拿着永春宫的奴婢名册渡河来见韩谦,叫他这边从庄园挑选二十户奴婢作为额外的赏赐。
  韩谦也不可能将九百余户奴婢都喊到跟前来一一过眼,只能照其父执辈的功绩或声望选出二十户奴婢,当天下午张平就将二十户、一百二十七口奴婢用船送入雁荡矶田庄。
  庄院里的住所不够,反正是奴婢,先用窝棚凑合着住。
  这些人手除了补入蒸酒房、锻造房、建房队以及船帮外,还有额外凑出十数壮劳力,在现有开垦的水田北侧,开挖沟渠围垦圩田,尽可能在入秋退水后,能多种一两百亩地的麦子。
  韩谦给陈济堂、杜家兄弟出的难题,两天后也只有陈济堂拿出方案。
  虽然陈济堂所给的方案,距韩谦亲自设计的鼓风箱差距很大,相当冗杂繁复,但能够手工操作往炉膛里鼓气,这便足以证明他家传所学,确实不虚。
  倘若不是遭受剧变,人生即便不及其父会因为四明山堰而名垂千古,韩谦暗感陈济堂将来的成就,未必会在溧阳侯杨恩之下。
  韩谦最后还分派杜家兄弟每天去郡王府缙云楼,帮他抄寻书籍——这对杜氏兄弟而言也是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
  韩谦使陈济堂担当雁荡矶的掌案工师,赵启则协助赵老倌具体管理奴婢以及处理田庄内的繁琐事务。
  反正庄院里皆是他韩家的部曲、奴婢,韩谦指派谁做事,不容他人置喙。
  韩谦接下来几天就留在雁荡矶内,亲自在新建的围屋里督造新的锻炉。
  受限于当世建造材料的缺陷,韩谦也不敢贸然去造大炉,至少要建也不会在雁荡矶花巨资建大炉,最后将新炉半封闭室式工作槽膛控制在三尺之内。
  这样的话,虽说造不出大件的钢件,甚至需要三只钢件才能组装出一只完整的精钢弓弩来,但能大幅降低炉体垮塌的风险。
  目前,作为试验用炉也是足够用了。
  拉杆风箱画出图样来,有熟练木匠在,打造起来就更容易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