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677

  韩谦早就跟他交底,姚惜水、春十三娘乃是信昌侯府培养出来的人,此时在他看来,张平应该也是被信昌侯府拉拢过来了,此时一起为三殿下效力,当然也是值得信任的。
  “叙过旧”,袁国维这才真正介绍韩谦潜逃之后金陵这三个月来的情况:“陛下最初是考虑将左司将卒的家小都送来叙州的,但朝中太多大臣反对,唯有作罢,此时全部交给郡王府处置。殿下绝不会有半点亏待,还要韩大人请左司将卒放宽心。”
  韩谦点点头,是形势不允许,还是天佑帝不愿意放弃对叙州的最后一点钳制,都不是他此时应该去细究的。
  此外,他与父亲这次正式受封叙州,并没有公开与朝廷决裂,他将那些有家小留在金陵的左司将卒,安排到乡亭一级充当基层官吏,他们应该还是能安心任事的。
  千百年以来,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绝大多数都停留在县一级,虽然大多数朝代都建立乡亭里坊制,但这些基层胥吏差不多都是受乡豪的把控。
  而以往中央政权也只需要能从地方征收到相应的徭役赋税,乡豪对地方的把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维持中央政权对地方上的统治,减少流民及叛乱的产生。
  历朝历代对这种局面也是乐见其成的,但只要乡豪的势力没有大到威胁中央政权的程度便可以了。
  只是叙州不行。
  叙州的人口还是太少了。
  即便四姓大族不作任何的抵挡表示顺从,甚至韩谦进一步能将潭州的势力从叙州驱逐出去,照旧例,叙州三县,一年上缴到州府的田税丁赋都不会超过三千石粮、三千匹布;所能征调的徭役,每年总计不会超过六百人次;市泊税、商税加起来或许还能有两三千缗钱。
  这点资源,仅够勉强维持州府的公帑开销,不要说继续屯垦新田、开挖河渠,不要说额外养两三千精锐战卒了!
  要知道在潜逃之前,韩谦往叙州投进来用于建造工坊、开垦新田的资源,就超过十万缗钱,而这次潜逃胁裹来的钱粮也超过十万缗钱,但也顶多能支撑到四五月份。
  目前郡王府要在鄂州筹备战事,即便潭州那边不封锁沅水,也不可能再有大规模的资源运入叙州,支援这边的建设。
  要从叙州就地征收更多的资源,不是一纸命令就能行的,除了足够的强制力外,在基层还需要有足够强的执行力。
  虽然不能将左司将卒都用为武官有些可惜,但沉淀到乡亭里坊,也无益是另一种能接受的选择。
  “韩氏目前举族迁入金陵,姜获他专门负责隔三岔五过去骚扰、敲诈一番,确保他们没有可能跟太子走得太近。陛下这次除了叙州赐旨外,也给潭州下了一道秘旨,勒令潭州防备叙州,禁绝与叙州的商贸,这诸多事都要韩大人做好准备!”袁国维说道。
  张平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金陵那边额外给潭州下秘旨的事情,但此时知道了,背后的用意也就不难想象。
  朝廷给潭州下秘旨对叙州进行封锁,明面上是朝廷对韩家父子怀恨在心,而潭州无论是假意顺从朝廷的旨意,还是想对韩家父子进行施压,一旦封锁沅水,实际上就给了韩道勋、韩谦在叙州跟潭州进行对抗的借口。
  要不然的话,在朝廷真正对潭州动手之前,韩道勋、韩谦父子有什么借口,去拔除潭州渗透进叙州的势力?
  而对韩氏一族的敲诈,看似郡王府是有意将韩谦潜逃的账算到韩氏的头上,但这个除了能继续掩人耳目外,也是为郡王府此时在鄂州的备战筹集钱粮。
  张平这时候明白过来,三皇子让他们到叙州来传旨,实际上是掩护袁国维跟韩谦见面。
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
  接下来,袁国维又说了郡王府对鄂州的安排。
  天佑帝免除三皇子杨元溥的均州刺史,使徐昭龄兼领均州刺史,在外人看来是潜逃一事发生后,他对三皇子杨元溥有所失望之后,决定对外戚徐氏进行一定的妥协。
  不过,均州不设县,不仅四座屯营军府都受郡王府护军府直辖外,均州长史由柴建兼领,而在周惮调任鄂州之后,均州司马由李知诰兼领,实际上徐昭龄在均州只是空头刺史,半点实权都无。
  三皇子杨元溥遥领鄂州,沈漾被贬为鄂州长史,鄂州不设司马,实际上是沈漾全面主持鄂州军政事务;此外,周惮率三千精锐调到鄂州任行营兵马使。
  此时朝廷或明或暗,都应该加强对潭州的戒备,区别是投入多大的力度而已。
  投入的力度大,就是计划要对潭州进行用兵;投入的力度小,就仅仅还是对潭州加强戒备,说明朝廷虚弱,内心深处更担心潭州有什么轻举妄动。
  所以朝廷明面上不可能对潭州拨出太多的钱粮,沈漾、周惮在鄂州的备战,包括建造水营的驻泊地、修船场等等,目前只能是郡王府在鄂州筹备货栈、匠坊的名义暗中垫付。
  加上敲诈韩氏所得,郡王府目前手里有四十万缗钱,看上去相当可观,但哪怕是筹备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也是相当的捉襟见肘。
  袁国维借护送张平到叙州宣旨的机会,跟韩谦见面,待返程时,便会留在鄂州,助沈漾搜集潭州诸县的情报。
  到时候韩谦有什么必须要联络的事情,派人到鄂州便行,能少走几天的路途。
  韩谦又说了叙州这边的情况。
  冯氏奴婢比想象中不堪用,未来只能作为临江县的基础农户,扩大临江县的农耕规模,而无法直接编为兵户,也就无法提供更多的兵源,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叙州的其他情况,跟袁国维、张平他们之前所掌握的差不多了。
  现在张平他们知道瞒天过海的通盘计划,但韩家父子手里就这么点人手、这么点资源,实在怀疑他们能在秋冬之前准备到什么程度。
  这时候有淙淙琴音传来,姚惜水秀眉微微一挑,颇为讶异地说道:“叙州地处一隅,竟然有琴技如此出众之人?”
  姚惜水以剑舞称为一绝,琴技不如苏红玉专擅,但品鉴水平却是一等一的高明。
  “应是公厅行首周幼蕊大家在弹琴。”韩谦目光越过院墙,看到一头黑白斑狸猫卧在墙头,似乎也沉浸在琴音之中,说道。
  驿馆与乐营相挨着,与芙蓉园以东隔条巷子的灌月楼,差不多是黔阳城内最为热闹的夜生活场所了。
  “前刺史王庾身故,叙州百余官吏黯然无声,以一弱女子却挺身而出解囊买棺助王庾大人尸首返乡的周幼蕊?”姚惜水问道。
  当世风气开放,还没有出现后世的男女大防,甚至前朝时还出过女帝,但像周幼蕊这般的奇女人,毕竟罕见。
  韩谦点点头,说道:“便是此女。”
  这时间又有一支长笛吹响,与琴音相和。
  “这又是谁在吹奏长笛?”张平问道,“琴笛之间藏忧郁之色啊。”
  韩谦看了张平一眼,见他说话眉眼间并无嘲弄,却是对这笛声琴音颇有欣赏之意,说道:“叙州主簿薛若谷擅吹长笛,应是薛若谷与周幼蕊琴笛相和。”
  他刚才走进驿馆时,便听人说薛若谷、秦问、李唐三人在周幼蕊那里喝酒,此时听周幼蕊、薛若谷琴笛相和之音有沉郁悲凉之意,想必他们几人正暗自诉说对他父子割据叙州的不满吧?
  或许他们也没有想到朝廷会对他父子二人如此软弱吧?
  韩谦也颇欣赏薛若谷以及周幼蕊等人的气节,但他此时非但不能用他们,想要遮掩潭州的耳目,还要千方百计的打压他们。
  “叙州心念朝廷的忠臣良子却是不少啊!”春十三娘讥笑道。
  韩谦看了春十三娘一眼,起身跟张平、袁国维说道:“那我便不在这里耽搁了,接下来我会下令解除对你们的监视,方便你们以朝廷特使的身份,与各方势力接触。你们要是无事,也可以去听听周幼蕊、薛若谷琴笛相和……”
  现在不仅叙州的各方势力,北面的辰州以及西南的应州,都对他父子充满警惕,张平、袁国维他们过来,则可以对这些势力进行接触、试探,以便他这边能有更针对性的应对。
  “这个薛若谷要是有不利你父子二人的心思,要不要我们帮你除掉?”春十三娘水汪汪的眼睛,像钩子似的盯住韩谦问道。
  “你只需负责打探消息,但要不要下手除掉谁,这不是你要关心的。”韩谦眉头一皱,冷声说道。
  以往在金陵,韩谦还顾忌春十三娘是晚红楼的人,不会厉声相待,但此时在叙州,他就不容春十三娘再随意抵触他的威势。
  韩谦又想到冯翊、孔熙荣此时也在乐厅晃荡,让他们有机会跟春十三娘见面,也不知道这是否正确。
  春十三娘脸色讪然,算是知道她的娇艳容颜,在韩谦心里实在是没有多少地位。
  张平乃至姚惜水希望能避开袁国维,与韩谦有单独说话的机会,韩谦却视而不见,站起身来环顾室内,见墙角木架子上用作装饰的两只青瓷大花瓶,走过来拿起来,说道:“我得弄些动静,让别人知道我们这次见面谈得不太愉快。”
  说罢,韩谦走到廊前,接连将两只青瓷大花瓶朝院墙砸过去,“哗啦”一阵响动,乐营那边的琴笛之音也停顿了一下,想必是这么大的动静也将那边给惊动了。
  守在外院的扈卫,哗的都涌了进来,手按佩刃,皆虎视耿耿的盯住张平、袁国维等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们走!”韩谦怒气冲冲的甩袖往驿馆外走去。
  奚荏追出来,趁韩谦翻身上马之机,问道:“要是张平他们在黔阳城仅仅滞留数天,怕是钓不到多大的鱼吧?”
  韩谦点点头,说道:“想要引蛇出洞,确非短时间内就能速成,但具体要怎么办,我待见过我父亲再说。”
  ……
  ……
  ……
  如今的刺史府后宅芙蓉园内,要比韩谦第一次来叙州时更加风声鹤唳。
  芙蓉园的守卫,要比整个黔阳城的守卫更加重要。
  四姓大族未必敢有什么大的动作,更不要说在形势明朗之前集结有限的兵力强攻黔阳城了,但刺杀之事,在这片土地上过去可不仅仅就发生一两起。
  之前局势相当和缓些,冯氏就敢毒杀前刺史王庾,他们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从驿馆回来,韩谦便直接到芙蓉园西院去见父亲。
  有十几名官吏被韩道勋召到芙蓉园问事,范锡程、赵阔、冯缭三人也坐在厅里参加议事,他们看到韩谦走进来,皆站起来行礼道:“见过司马大人。”
  韩谦恍惚了一下,才想到张平到叙州宣过旨后,他如今已经是叙州司马,乃是叙州仅次于他父亲、掌握叙州兵马的第二号人物,以后便可以正式插手叙州的事务了。
  叙州除刺史之外,长史、司马、兵曹参军以及黔阳县令等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核心官职,从前朝中晚期以来,都长期掌握在以冯洗杨向奚等土籍大姓手里,前后已经长达两百年的时间。
  大楚建国以来,也遵循传统,唯一的区别就是奚氏在土籍大姓的内杠中被消灭掉了。
  韩道勋赴任叙州后,州司马向建龙之前就上书金陵,请辞州司马,以试探朝廷对叙州的态度。
  金陵迟迟没有回复向氏的上书,前后拖延了一年多时间,这次算正式免去向建龙的州司马之职,以韩谦代之。
  韩谦扫眼看过在座的官吏,除了薛若谷、李唐、秦问三人有意疏远这边外,土籍大姓的官员也都还是未见踪迹,但在场所坐的官员,大多数也显然是不值得信任的,甚至到现在都不确定他们里有多少人被潭州所拉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