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677

  毕竟韩谦这么做也能打压李普在岳阳跟他争权夺势的气焰……
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
  “你们自凭乃是李家儿郎,视天下雄杰皆是草莽,然而当世为将、统兵治军,不知民事,便谈不上刚柔并济……”
  青袍老者坐在顶部立有一柄遮挡烈阳伞盖的敞篷马车之内,强忍住剧烈的咳嗽,跟旁边御马而行的李秀、李碛说着话,云朴子看向南塘寨矗立峰岭之间,在朝阳照耀下,仿佛镀上一层金色的毫芒。
  虽然还有四五千老弱妇孺稀稀落落被拉在北面十数里范围内,但两万多溧水县民还是在韩谦约定的三天时间内,行进到南塘寨以南地区了。
  楚州军、南衙禁军从左右两翼缀行的斥候探马,也清楚南塘寨驻有赤山军精锐,停在二十里外便不再往前进逼。
  之后只要宣州刺史顾芝龙不从郎溪、宣城妄动出兵,溧水县民撤到郎溪以东地区,将没有任何问题。
  在冯翊、张平等人的督促下,李普最终下决心将以世家宗兵为主的秋湖军第二都兵马部署到外围,另从第一都嫡系兵马里组织一批小而精干的执法人手,强制以诸家子弟家小为主的溧水县民抛弃掉臃肿的累赘之物,将诸家一些过于华丽却笨拙、宽大的马车推入道侧的沟渠里,或用来填平沿途的沟壑。
  作为人质也好,视为前进队伍里的累赘也好,将诸家嫡支一脉、常常一堆人簇拥着贴身伺候的女眷、年幼子弟,强行从行动迟缓的大部队里单独抽出来,先行走驿道、小道送走,混乱的队伍立时顺畅许多。
  更关键还是韩谦派人利用原先废弃的宿营地,沿途设立四座固定的临时休憩及补养地,严禁途中有任何的耽搁与迟疑,有违背者便果断驱赶出主干道,偶有蛮横者胆敢当道喧哗、闹事者,也是毫不犹豫的棍棒轰打……
  乱糟糟的两万多溧水县民队伍很快就顺畅起来,速度加快许多。
  当然,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两万多溧水县民主要以诸家子弟及贴身奴婢为主,年老以及年幼的子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妇孺、贴身奴婢都粗习笔墨,耳濡目染也知道要怎么执守规矩,易组织程度要比底层民众好上许多。
  韩谦带着林海峥、赵无忌、孔熙荣、魏常等赤山军第一都、侍卫营以及撤回到南塘寨骑营主要将领,都站在南塘寨前,等候李遇所乘的车马过来。
  韩谦身穿一领革甲,腰间系着一柄刀鞘古朴的佩刀,长发简单的束在身后,再无其他的装饰,有如璞玉一般的质朴,站在道旁,看到李遇在李碛、姚惜水的用力搀扶下才勉强走过来,朝李遇及他身侧道士打扮、仙风道骨的云朴子揖礼道:“韩谦恭迎郡王爷、顾宫使!”
  这段岁月差不多将李遇最后的一点精力都榨干了,睁开浑浊的双眼,半晌才谓然叹道:“‘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李遇这话乃是前朝诗僧颂楚臣屈原的一句名章。
  韩谦哂然一笑,说道:“吾父慷慨赴死,未念生前身后之名,韩谦也不会拘囿于此。”
  姚惜水见韩谦刚见面便直接道破云朴子的身份,心想他暗中对神陵司在江淮潜伏势力的关注,果然是超过他们的想象,又暗暗琢磨韩谦与李遇这两句哑谜的话锋所在。
  李秀等李氏青年将领,他们这些天偏于一翼,打了好几场接触战都未尝一败,但此时不得不率溧水县民托庇于赤山军,心里多少有着不甘,也是暗暗打量韩谦身后的赤山军诸将,看到三天前斩断柳子书手臂,被赵无忌押送到南塘寨接受问责的韩东虎,此时衣甲整饬的站在韩谦身后,心想韩谦果然是个护短的主。
  当然,所伤柳子书乃是溧水诸家的子弟,要忍下这口气也是暂时没有挣扎余地的溧水诸家,轮不到他们代之出头。
  李遇身体状况很差,不宜在渐渐炎热起来的烈日之下久站,他与云朴子等闲散人员,先去秋湖军在南塘寨西侧草草修建的临时营寨安歇。
  待李遇走后,韩谦这才与脸色阴沉的李普、卫甄、姚惜水以及秋湖军将领李秀、李碛、卫煌等人正式招呼。
  “韩东虎,扒下你的衣甲。”韩谦朝身后的韩东虎说道。
  韩东虎解开衣甲,转过身来,赤着肌肉贲实的背脊,露出数道纵横交错、敷过药更加狰狞可憎的血色鞭痕。
  “韩东虎未报备带人擅闯友军营地,致有惊扰,论律当责打十鞭,贬去武勋官录为骑营兵卒备用,请李侯爷与卫大人验看。”韩谦平静的朝李普、卫甄说道。
  李普、卫甄当然看得见韩东虎后背的憎目鞭痕,但这事就这么完了?
  李普看向卫甄,他此时见到韩谦,最紧急的还是要谈两万多以诸家族人为主的溧水县民安置问题,也没有办法在细枝末节上纠缠,却不知道卫甄甘不甘愿接受这样的结果。
  卫甄脑门上的青筋抽搐了好几下,才将心口的一团恶气死死摁下去,抬起面容苍老的脸,朝韩谦拱拱手问道:“韩大人律下甚严,军威整整,卫某佩服……”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比起那些怒目而视的诸家子,卫甄在人世间摸爬滚打了半辈子,见识过江准战乱纷呈,见识过最近十多年金陵难得的风花雪月,也见识过世家清流在血腥武夫面前是那样的孱弱跟不堪一击。
  溧水世家即便拧成一股绳,也难挡赤山军的兵锋,更何况他们此时无祖业可恃、无坚城能守,与一地狼籍的流民军没有多少区别,还想着仰仗赤山军在浮玉山北麓立足,有什么恶气是能咽不下去的?
  卫甄能忍下这口恶气,李普更是不置可否,随韩谦进入南塘寨简陋的议事大厅,便直接将溧水县民安置之事抛出来。
  赤山军编有近三万兵马,秋湖军有三千精锐,虽然短时间内承受不起太大的伤亡,也没有多余的物资去强攻郎溪、宣城、长兴、安吉等宣湖地方州兵所守的坚城,但控制郎溪与安吉之间的广德旧县全境,没有什么问题。
  广德旧境,包括浮玉山北麓山岭、界岭山南麓丘山,差不多有六七十里纵深。
  李普不想彻底依附于赤山军,秋湖军及溧水县民便要在这个区域内获得一处立足之地。
  赤山军要护持近三十万老弱妇孺,压力极大,韩谦也无意刁难李普,进入南塘寨,便将近日才制成的广德旧县境详图摊到长案上,指向界岭山南麓位于金钟岭与悬脚岭之间一块七八里方圆的山谷盆地,说道:
  “此地名四田墩,位于界岭山东南麓,隶属于湖州长兴县,许氏乃其首望,筑堡,此时有寨兵四百余众。其地虽阔且低平,但沟壑纵横,耕地约有万余亩,四周又有险峻山岭有险易守难攻——北越琢木岭可入润州阳羡县,东出悬脚岭可入湖州长兴县、太湖,秋湖军据之,可猎山货溪鱼充饥,可从阳漾、长兴县筹粮,或能熬过饥时……”
  赤山军背负近三十万老弱妇孺的就粮重担,韩谦不会将秋湖军及两万多溧水县民的就粮重任接过来,将界岭山南麓之内的四田墩划给秋湖军,也是希望彼此少些干扰,同时四田墩也需要秋湖军自己派精锐去强攻下来,他这边顶多提供一些情报上的支持。
  李普低头研究地形图,虽然从南塘寨绕到金钟岭,还要走上百余里路程,但目前两万多溧水县民都进入赤山军控制的区域之内,短时间不担心有失,秋湖军三千精锐可以放手去强攻四田墩。
  不过,这也意味着秋湖军先于赤山军,与湖州的地方势力撕破脸。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具体的进军作战方案以及是不是就一定要打下四田墩立足,还要退下去召集秋湖军的将吏详细商议,李普还有其他问题要问韩谦,盯着他的眼睛问道:
  “你乃招讨使,不打一声招呼,便率赤山军从金陵外围撤出来,打算怎么对岳阳、对殿下交待?”
  “赤山军三万将卒,与秋湖军三千精锐,都效忠于殿下,效忠于岳阳,难道不是交待?”韩谦看向李普,淡然问道,“倘若都不能保存自身,又谈什么讨逆伐叛?侯爷率秋湖军撤出来,想必也是明白这些道理了,为何多此一问?”
  李普脑门青筋一跳一跳的抽搐着,心里狂骂,你个卖卖匹,你个卖卖匹,老子不想被你坑死,却成了你英明神武、算无遗策的佐证了?
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
  李普、卫甄带着秋湖军诸将先退下去休息,林海峥闷声说道:“楚州军及南衙禁军都不大可能会分兵到界岭山以南来,此间事了,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打下四田墩!”
  四田墩是个好地方,盆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北接润州阳羡、溧阳两县、南接湖州长兴、安吉两县,悬脚岭东麓的山岭,还直接延伸到太湖沿岸,可以与太湖之中的渔寨势力交易,甚至可以更进一步,着叙州水营化整为零,分散潜入太湖,形成一支受他们直接掌握的水营战力。
  易守难攻,又相对容易获得食物来源,又直通太湖,这么一处地方,林海峥可是舍不得让给秋湖军去占领。
  “李普、卫甄他们,有哪个是不见兔子就撒鹰的主?”韩谦看着案前的地形图,笑着说道,“现在指望秋湖军能配合我们分摊掉些压力,就得让他们尝到甜头。四田墩这地方好是好,界岭山东麓的悬脚岭之中,又有古栈道,乃是从湖州经太湖东南滨进入润州捷径,我们能看到其中的好处,李普他们也能看到其中的好处,湖州黄化以及楚州军、信王他们又岂能看不到?”
  韩谦是笑着说这番话,但他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他自己心里有数。
  目前那么多老弱妇孺正往浮玉山中疏散,赤山军主力也大体撤到广德旧县境内,但韩谦所背负的压力并没有说因此而减少半点,依旧是退半步便是万丈深渊,依旧是步步惊心。
  赤山军收编青壮奴婢,是快速将兵马扩充到三万人,但是真正能谈得上精壮的,比例却很低,这与奴婢内部存在分层,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精锐家兵及部曲,以及在主家贴身伺候的奴婢,虽然也是奴籍,但衣食住行等条件,却是要比最底层充当苦役的奴婢好上许多,与主家的关系也相对亲近。
  他们甚至更愿意依附世家门阀,而不用承受田税丁赋等方面的繁重负担。
  而在粮食最为紧缺的这三四个月里,他们基本上还没有怎么忍饥挨饿,主家进城逃避战祸,也会优先将他们带上。
  真正无法顾及,也可以说第一时间被抛弃,被扔在那里自生自灭的,还是那些最底层的、充当苦役、被盘剥最为厉害的奴婢。
  恰恰也是后者,在投附赤山军的将卒及妇孺里所占据的比例极高。
  一方面他们从事最艰辛的劳作,几乎没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可组织性差。
  另一方面他们位于整个社会最底层,从小就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而今年以来,他们所得的口粮供应又倍加苛刻,使得他们的身体状况堪优。
  除开桃坞集兵户残部之外,赤山军这段时间共有超过十七万的奴婢投附,位于十五岁到四十五岁年龄段的男丁,总计有近六万人,然而最终勉强选出来的三万合格将卒,身体状况都未必能及得上女营的健妇,能谈得上强壮的,仅数千人而已,目前都优先补充到第一都。
  第二、第三都的兵马都在九千人左右,但兵员以及武备,真就是跟流民军相差无几了。
  然而短时间内韩谦还没有办法提供充足的营养,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
  毕竟从迁入茅山起,粮食供应始终是压在他们头顶之上的一柄利剑,也因此活动区域太有限,即便不时有新的粮草征集,但相比较投附过来的人口,存粮供应周期越来越短。
  目前,将卒每日口粮缩减到一升,仅有正常充足供应的三分之一,分散到山里的妇孺,口粮供应更是缩减到三天一升的极限水平。
  这时候就更不要说充足的兵甲供应了。
  赤山军的状况是如此之差,而他们北面的楚州军、西南的宣州兵,以及东面的湖州兵都兵强马壮、物资充备。
  赤山军是还需要打几场胜仗,才能真正的打开局面,但每一仗都不容有一丝的闪失。
  在没有万全把握之前,韩谦绝不会轻易用兵,因此四田墩的位置再好,他也得熬住。
  即便以较小伤亡,成功的打下四田墩,在东北角将同时抵挡住来自北面楚州军、东面湖州兵的压力,有限的精锐会被牵制在那里,导致后续他们再想往外围拓展,压力都会倍增。
  韩谦宁可将四田墩这一关键点让给秋湖军,让给李普去占领,也要确保精锐战力不分散出去。
  断然否决林海峥率第一都去打四田墩的动议,韩谦又跟冯翊说道:
  “顾芝龙的态度目前还是暧昧不清,但你还是要去见他。赤山军可以答应以亭子山、玉合溪为界,不会有一兵一卒越过界,但宣州兵也不能越过界,同时我们需要顾芝龙放开粮食、麻布、铁料、食盐的贸易……”
  “顾芝龙态度暧昧,那也是对安宁宫、对楚州军态度暧昧,可未必会对我们态度暧昧啊——我去郎溪,都未必能进城。”冯翊说道。
  “我手书一封,顾芝龙倘若不使你进城,你将我的手书射入城里,总得让顾芝龙及宣州世族感受到我们确有那么一点诚意。”韩谦铺开纸笔,醮墨而书。
  冯翊凑过来看韩谦遣词用句甚至谦恭,眉头微微蹙着,说道:“倘若真要与宣州兵和平相处,请你家老爷子或你大伯出面,要比我这个纨绔子弟过去游说,管用得多。”
  “或许我陪冯翊到郎溪城走一遭?”张平说道,“所谓养虎为患、所谓卧榻之下不容他人酣睡,相信顾芝龙心里也明白这些道理,但在巨大的军事压力面前,顾芝龙倘若真急于将赤山军这股祸水引往湖州,我想只要我们提出的条件不太过分,顾芝龙与宣州的世家门阀,说不定会做出些妥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