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77

  看到圣旨时,冯翊还抱怨天佑帝即便默许信昌侯府成为支持三皇子杨元溥的主要力量,但也不应该让信昌侯府对龙雀军渗透如此之深,今天看到赤山湖北滩的情形,冯翊则多少有些幸灾乐祸了。
  在他看来,这里压根就是一个无底坑啊。
  收编染疫饥民,重振龙雀营,朝中每年仅能多挤出两千万钱作为龙雀军的军资及屯田所用,但这点兵饷养一两千精锐都很勉强,不要说安置三四万染疫饥民,更不要说添置兵甲了。
  信昌侯府或许财大气粗,但看湖滩这些病入膏肓的染疫饥民,投再多的资源,将来能捡选出一两千名合格的兵勇,冯翊都觉得够呛。
  当然,冯翊才不会同情信昌侯,他心里还在记恨李冲给他及孔熙荣、韩谦设下圈套、逼迫他们就范,只想着怎能才能不被卷进去。
  赵无忌、赵阔站在韩谦身后,看着岸滩上的情形默不作声;船头还摆了一张小桌、一只泥炉,赵庭儿、晴云蹲在那里给韩谦他们烧水煮茶。
  赵庭儿清丽无比,晴云脸上却覆着猩红色的鬼面胎斑,一美一丑在韩谦身边却也相映成趣。
  船夫在船尾摇撸。
  “那个人是沈漾先生?”孔熙荣眼尖,看到湖滩东侧用竹木搭建的屯营辕门前,驶过来一辆马车,沈漾干瘦的身子彼有蹒跚的爬下马车,与守辕门的小校交涉过几句话,就与年纪比他还大的老家人往湖滩深处走来,那辆马车吱呀的跟在后面,碾着泥道而行。
  “靠过去。”韩谦神色一振,吩咐船夫将船靠岸,他们赶过去跟沈漾会合。
  “真要过去?那可说好了,我可不上岸啊!”冯翊叫道。
  船靠上用松木下桩围出来的简易码头,韩谦、林海峥、赵无忌以及晴云、赵庭儿都上了岸。
  孔熙荣犹豫了片晌,还是硬着头皮跳上岸。
  冯翊坐在船头,便催促船夫赶紧拿竹篙子,将船撑到湖心去,生怕多停留片刻,也会染上水蛊疫,跟韩谦说道:“我在船上等你们回来。”
  “我们要是不幸染上疫病,你还能逃哪里去?”韩谦说道。
  “……”冯翊心想韩谦说的话在理,但也是畏畏缩缩的爬上岸,只是站在简易码头前,看着韩谦他们穿过人群,去跟沈漾会合。
  沈漾作为侯府侍讲,又被天佑帝硬塞了龙雀将军府长史一职,此时龙雀军还没有成军,军营里没有什么事情,那沈漾的主要职责,就是到屯营来安置染疫饥民。
  不设立屯营都尉,那沈漾理论上就是龙雀军的屯营军府总管。
  沈漾之下,以信昌侯长子李知诰、柴建等人兼领屯营校尉,分掌其事。
  信昌侯长子李知诰以及柴建等将,受封龙雀军都虞侯,掌握领兵调兵之权,同时兼任屯营校尉,染疫饥民的屯田编训等事,他们也理应辅助沈漾主持。
  不过,染疫饥民聚集过来已经有两三天了,李知诰、柴建他们本人都没有出现,看来他们暂时是不会再出现了。
  特别是李知诰、柴建作为信昌侯李普的子婿,自然应该都有看到《疫水疏》,但很显然一封《疫水疏》,还远远不能打消眼前惨况在他们内心所造成的阴影,不敢过来主事,更不要说其他将领了。
  而郭荣作为监军使、陈德作为副统军,昨天也是过来远远看了一眼就走,甚至连屯营辕门都没有进。
  等了两天,韩谦原以为沈漾压根不会出现,没想到这时候都快傍晚了,沈漾竟然坐着他那辆破马车来了。
  “韩谦见过沈先生,韩谦这几天感觉身体稍稍康复过来,邀冯翊、孔熙荣坐船出城透气,没想到竟然遇到先生。”韩谦上前给沈漾行礼,也还不忘他此时还在托病告假中。
  “我自己也是没有想着过来,”沈漾以往在侯府传授杨元溥、韩谦等人课业,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都不跟杨元溥多说什么话,待韩谦他们更是冷淡,但这时看韩谦的眼神却如沐春风,笑道,“我今日去宏文馆翻阅文牍,遇到韩大人,有幸读过韩大人新著的一篇文章……”
  听沈漾这么说,韩谦头皮都要炸裂开来,心里顿时对他父亲充满深深的“怨意”:沈漾即便不是太子一系的人,但看他在临江侯府这三四个月的表现,也应该知道他绝不愿意牵涉到夺嫡争斗之中,老爹啊,老爹,你怎么就有胆子将《疫水疏》拿给沈漾看的?
  你真是要害得韩宅老少几十口人最后连怎么死都不知道吗?
  韩谦原本计划着,就算没有谁愿意到这边主事,他让范锡程、赵阔、林海峥他们,配合信昌侯派出的百余家兵以及龙雀军的百余老卒,还是有希望能将局面慢慢梳理过来的。
  没人主事,相互牵扯,加上绝大多数人心里都还畏惧疫病,办事的效率是要慢很多,最终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得到救治,而疫情也不可能一下子控制下来,可能会多成千上万的人,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韩谦真是没有想到他父亲会冒险劝服沈漾过来主事。
  韩谦急得想直跺脚,在沈漾面前却又不得不装出一副温良和顺的样子,心里想着往后还要重新调整跟沈漾的关系跟距离,既要跟沈漾共享《疫水疏》的秘密,又不能让沈漾察觉他作为晚红楼的棋子为三皇子杨元溥的效力,这其中的尺度跟分寸想要拿捏好,还真不容易。
  韩谦这一刻是满心苦涩,自己到底要玩多少种角色扮演?
  沈漾问道:“粥场设在你家山庄里?那我以后可能还要在你家山庄借几栋房子,充当临时公所。”
  沈漾昨天就让老仆出城来看过这边的情形。
  他虽然怜悯染疫饥民可怜,但看赤山湖北滩已成死地,也非他能够力挽狂澜,自然也没有想着要掺合进来。
  今日午后在宏文馆见到韩道勋,读过《疫水疏》,他才知道韩道勋为这些饥民做出多大的牺牲,恰恰如此,他更钦佩韩道勋的风骨。
  他并不认为韩道勋有卷入宫禁之争。
  韩道勋真要跟信昌侯李普一样,只是为自身的权势跟野心押注三皇子,将《疫水疏》交给信昌侯李普他们去谋划实施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在朝会上进谏驱赶四城饥民。
  那样的话,不仅会触怒陛下,还可能会留下永久的污点。
  也因此,沈漾看到韩谦也倍感亲切,还想着能劝韩谦留在屯营军府辅助他做事。
  龙雀军分为军营及屯营军府两个系统,军府负责屯兵,军营则是从军府抽调兵将负责攻守等事。
  韩谦、冯翊、孔熙荣除了陪读身份没变外,这次都还补为龙雀将军府从事,他们既可以留在三皇子杨元溥身边混日子,也可以具体承担某项事职。
第四十三章
教训家兵
  从天佑帝正式颁旨、有染疫饥民往桃坞集聚拢之时,信昌侯府就派一批人手过来,以三皇子杨元溥的名义在秋湖山别院设粥场赈济饥民,但韩谦在聚拢饥民后,才是第一次回到山庄来。
  范锡程、林海峥以及韩老山,带着十数名家兵及郭奴儿、林宗靖等近五十名家兵子弟,则早就被韩谦及他父亲遣到山庄里来,此时临近黄昏,设于田庄南翼的粥场,此时正将简易的栅门打开,放饥民进来就食。
  不过,这边仅在田庄南侧的山口处设一座粥场,地方狭小,三四万饥民往这边涌,乱糟糟一团,韩谦陪着沈漾好不容易才挤到粥场里面。
  冯翊、孔熙荣能弃船上岸就已经表现出绝大的勇气,这时候可不敢跟着韩谦、沈漾直接往染疫饥民人堆里挤,他们宁可爬上东面的山岭,穿过林子翻到山庄里去。
  绝大多数饥民既使没有病入膏肓,也饿得皮包骨头,虚弱不堪,要不然的话看着他们对食物所表现出来的热切跟贪婪,仅靠山庄里的这点人手维持秩序,非出乱子不可。
  更何况大多数的家兵还是不敢跟染疫饥民接触。
  粥场内还额外用木栅墙分隔开来,里侧架了十几口铁锅,由韩宅及信昌侯府的家兵,或者庄子里的奴婢,将一袋袋稻米混入根茎还带有泥土的野菜一起煮成粥,然后隔着木栅墙,将倒入木栅墙外的大缸之中,供饥民分食。
  大多数家兵,包括信昌侯府派来的人手,都是在栅墙之后,唯有以随母亲改嫁而过继入籍到韩家的郭奴儿等二十多个饥民少年,随范锡程、范大黑、林海峥站在木栅墙外,以瘦弱的身子勉强维持住秩序。
  场面之混乱,实在不难想象。
  而派过来的百余龙雀军老卒,都没有人在粥场这里,韩谦估计他们就负责在湖滩两翼设立辕门了。
  韩谦黑着脸走过去,抬脚将一排木栅墙踹翻在地,盯着发怔的范锡程质问道:“粥场一片混乱,这么多人都缩在里面是怎么回事?”
  范锡程没想到韩谦刚过来,就发生这么大脾气,解释道:
  “蛊毒汹汹,家兵们有所畏惧,在栅墙前帮忙熬粥,却也能勉强维持。”
  范锡程、范大黑、林海峥以及赵阔、赵无忌是知道《疫水疏》的内容,韩谦也反复跟他们交待过水蛊疫隔绝传染源以及他们自身预防的要点,但即便如此,他们心里犹是打鼓,完全没有底会不会受疫病传染,更不要说其他完全蒙在鼓里、仅仅是被动接受命令的家兵,对疫病畏惧如虎了。
  再一个,在范锡程他们看来,韩家为这些饥民做到这一步,已经仁至义尽了,也就没有强迫那些畏惧疫毒的家兵,站到木栅墙外来跟染疫饥民直接接触。
  “蠢货,你这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他们皆是我韩家的兵卒,难不成日后在战场上,面对汹汹战刃,也要缩头躲到木栅墙之后,靠这些瘦弱少年,替他们挡飞矢刀剑吗?”韩谦毫不客气的朝范锡程劈头盖脸就骂。
  范锡程老脸涨得通红,却没有办法替自己辩解。
  韩谦将腰间佩刀摘下来握在手里,转头虎视耿耿的盯着木栅墙后的家兵片晌,跟范锡程说道,“救疫如杀敌,倘若在杀敌战场之上,有人敢畏敌不前,抗命不遵,范锡程,你当如何处之?”
  “当斩。”范锡程瓮声说道。
  “好,长史沈漾大人在此,其他人,我管不到、管不着,但范锡程你眼珠子给我睁大了,这些个暂时借用到沈漾大人帐前听令的韩家家兵,谁敢畏惧不前、谁敢抗令不遵,你他妈给我一刀戳死一个,我韩家不养这样的废物!”韩谦盯着缩在木栅墙后的诸多家兵及子弟,怒斥道。
  隔绝疫水之法说起来简单,但三四万染疫饥民虚弱到极点,也就完全失去自我组织的能力,家兵不敢深入跟这些染疫饥民接触,如何盯着不让他们接触疫水,如何让他们严格克制住只饮井水,又如何让他们改变之前的陋习、集中如厕,并将粪溺等污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又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赶在春水漫涨之前,沿湖滩修出一道泥堤出来?
  这些事情不做,疫情得不到控制,染疫饥民始终淹淹一息,后续的屯田、编训,压根就不要有一丝丝的指望。
  韩谦还是希望赶在安宁宫回过神来之前,能看到龙雀军初成规模,这样多少能叫安宁宫及太子那边有所忌惮、收敛,他跟他父亲才更有可能逃过安宁宫的打击报复。
  而更重要的一点,韩谦还是嫌他父亲以前待这些家兵太宽松了,让他们日子过得太滋润了,现在正好借这个机会,将一些规矩重新立起来。
  倘若一个个都他妈当成大爷养着,韩家发生点变故,他们能有一丁点的忠心,才叫见鬼了呢。
  说到这里,韩谦又朝代表信昌侯府过来的两名管事拱拱手,说道:“信昌侯府这边,我插不了手,还请二位管事惦量着办。”
  韩谦与沈漾等人从染疫饥民人群里挤入粥场,他们敢这么做,比说一百遍都管用。
  再说大家也都明白少主远没有家主好伺候,而且在韩家少主说话的分量越来越重,看到韩谦发这一通脾气,当下山庄里的家兵便不敢再哆嗦什么,将木栅墙撤开,纷纷走出去,将秩序维系起来。
  韩谦也知道,这边的事情稍有起色,信昌侯李普就有可能将他的人手驱赶出去,保证编训、领兵之人,皆受他及晚红楼那边的控制,但韩谦并不会因此就选择袖手旁观。
  韩谦让家兵及诸子弟深入接触染疫饥民,甚至将前期最为混乱的局面承接下来,倒不是说他跟他父亲、跟沈漾一样有悲天悯人之心。
  他现在还千方百计想着怎样能顺利活到天佑帝十七年往后呢,要悲天悯人,也该是别人来悲悯他才对。
  实际在韩谦看来,前期的局面越混乱,家兵及诸子弟介入其中,所能得到的锻炼将越充分。
  沈漾是有经世致用之学的名儒,韩谦即便他自己偷些懒,让范锡程、范大黑、林海峥、赵无忌以及郭奴儿、林宗靖这些少年跟着沈漾做事,也能学会如何抽丝剥茧的将混乱的局面一点点理顺过来。
  这是他们闭门苦学,都很难领会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