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677

  这几天沅江两岸天气陡然炎热起来,韩谦也不管思州境内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还带着赵庭儿、奚荏过来避暑。
  刚刚才蹒跚学步的文信在溪边欢欣鼓舞的跑动着,有好几个侍卫、侍女目不转睛的盯着,就怕发生一丝意外;韩谦这段时间闲下来,着手增补《算学》。
  韩谦很早就决定在《九章算经》等传统算书基础上,编写更符合初等数学规则的算学、解图等书;之后又决定在杜君益等人所编写的《天工匠书》基础上,将格物、实证及实用等学衍生出来,形成专门的学科,以供时人及后世学者进行更专门、更职业化的研究及发展。
  这几项工作听着简单,但实际上异常的繁复、浩大,目前也只有赵庭儿有能力协助韩谦完成。
  目前推广到县乡一级的两年制初等学堂,专门作为一科进行教授的《初级算学》,便是赵庭儿编写,但这才是初等数学里最基础的内容。
  郭荣早就听闻韩道勋、韩谦父子手里掌握《天工匠书》这本奇书,但只知其名,不见其形。
  韩谦在黔阳城灌月楼招揽他,郭荣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想一览《天工匠书》的真面目。
  在随韩谦前往渠阳视察的路上,郭荣的意愿就得到满足,看到目前已经编就的三册《天工匠书》全本。
  不过,在韩谦身边三个多月以来,郭荣才真正意识到《天工匠书》还只是毛皮,真正的精髓还是从《天工匠书》等衍生出来的演算、解图、格物、实证及应用等学。
  两年制初等学堂,主要教授识字、初级算学等基础知识。
  通常只需要熟练一千个字的读写以及基本的四则演算及简单应用,便能合格结业。
  而更高层次的演算、解图、格物、实证应用等学,则结合州医馆、武官学堂、工师学堂的教学实际进行教授。
  相关事务都统一划归到州学负责。
  教材的编写,最初总是简陋的,不仅难免会有错漏,也非常的粗浅。
  郭荣协助韩谦署理州学事务,也兼负责教材的修编。
  郭荣自恃聪颖过人、学识不凡,但三个多月,这诸多看似粗浅的现有教材,他陷在里面,没能理顺过来。
  目前能授课的,除韩谦之外,也就冯缭、赵庭儿、杜七娘、季希尧、陈济堂、杜君益等屈指可数的几人而已。
  也就是说这几个人,除了各自署理的事务外,还兼有编写教材及教学的事务,不过目前一切只能算是一个相当简陋的雏形,距离体系完备还有极遥远而艰难的路要走。
  韩谦将增补的《算学》书稿扔到一边,站到窗前伸了懒腰活动酸涨的筋骨,听冯缭与高绍、郭荣走进来,细禀谭育良他们潜入思州举事的进展:
  “百余囚徒逃到岩鹰峰,谭爷便说服董泰、张广登等人一起举事。他们在岩鹰峰休整一夜,第二天清晨从岩鹰峰南下,里应外合拿下位于盘龙岭东南坡的石砺寨;休整一天,将收缴粮谷分给乡寨贫民后,次日又赶在思州兵围剿而来之前,渡过辰水,袭夺南湟寨。他们在南湟寨着着实实打了一场硬仗,依仗南湟寨有利的地形,打退思州兵的第一波进剿,毙伤思州兵百余人,斩思州军将石胜坚等人,声势便立了起来。之后便又照计划分派人手潜往盘龙岭东麓的各个乡峪谷寨,号召奴婢、贫民跟他们举事造反。董泰、张广登等囚徒他们本身就是思州的逃奴或贫民,在各自乡里有着颇强的号召力,仅三天时间,就在南湟寨聚集两千人马,声势之大,在思州这偏隅之地,可以说是数百年未见了……”
  使谭育良、赵直贤潜入思州举事,目的是为敲山震虎,能令朝堂之上的王公大臣们投鼠忌器,对广德府的逼迫不那么紧,但纠集奴婢、贫民举事,动辄成千上万人死伤,韩谦肩头承担的压力并不轻。
  冯缭详细禀报过,韩谦又询问了很多细节问题,要冯缭、高绍继续保持随时关注思州形势的变化。
  辰、叙、思、业以及黔中的羁縻州县,几百年来大小战事从来都没有中断过,但绝大多数的战事都主要是大姓势力争权夺地,裹胁寨奴、平民参战。
  奴婢、平民举事,联合起来反抗大姓势力的压迫,虽然数百年来也未曾中断过,但规模都极有限。
  真正有影响力,或者说令大姓势力畏惧、记忆深刻的平民起事,几百年来却没有几起。
  这与湘西南诸州县相对封闭的地形有直接关系。
  这不仅仅是诸州县与外界联络困难,州县境内的乡峪番寨之间,交通也极不便利,不同乡峪番寨间的平民、奴婢联系极少,很难形成联合举事的条件。
  甚至杨氏所直接控制的诸多番寨,彼此奴婢联络也极少,基本上都捆绑在毕生劳作的土地上。
  谭育良他们能在盘龙岭一呼百应,一方面是劫狱救出的囚徒,都来自思州各地,又通过贩私盐、坐监,产生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叙州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暗中提供大量的支持,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大规模雇佣思州奴婢进叙州做工,短短一年时间内,不仅在诸寨奴婢的心里萌生出砸碎桎梏的种子,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融合……
  “现在声势是搞起来了,但两千人马里,能战的青壮却仅有五六百人。虽说后续他们还能召集更多的人手,但杨氏这时候也迅速反应过来,在加紧调兵遣将往南湟寨外围聚集。谭育良他们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将这些青壮有效组织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绍蹙着眉头,并不觉得谭育良他们成功迈出第一步,往后的形势就不会有曲折。
  韩谦也是颇有担忧的点点头。
  虽然目前董泰、张广登等人都推谭育良为首,树起天平军的旗号,但谭育良诸事并不能做到独断擅行。
  起义军的中层武官,除了谭修群、谭丘、谭朗、谭文林等谭家子侄外,主要还是以董泰、张广登、张广利、董平、董庆等在思州地方上有声望的盐枭为主。
  毕竟绝大多数起义军将卒,目前都还是他们拉拢过去的。
  刁瞎子等叙州密谍作为谭育良邀过去助阵的“江湖朋友”,在起义军内部是受到一定的尊重,但还很难直接指挥对乡寨情愫有极深认同感及归属感的将卒,目前主要还是协助谭育良参谋军事、侦察斥候情报。
  这与当初韩谦建立赤山军指挥体系时就直接从叙州调人任用,有着极大的区别。
  这也意味着起义军短时间内很难克服兵甲短缺、将卒缺乏训练的弊端,目前主要靠将卒血勇及较高的士气支撑,但谭育良他们此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思州兵镇压下,遭受挫折,士气就有可能受到重创,形势就会斗转直下。
  这是韩谦绝不愿看到的场面,偏偏叙州短时间内还不能提供更多直接的支持,暂时也只能先坐观形势的发展。
  “杨护奉思州刺史杨行逢之令,刚出虎涧关,正赶往辰中县求见大人。”这时候有一匹快马从林荫道驰入山中,走到山溪竹屋前禀告说道。
  杨氏虽然不至于蠢到引狼入室,这时候就直接请叙州出兵助剿,但他们没有察觉到一切实际是叙州动的手脚,派人过来请求其他方面的援助,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杨护乃是思州刺史杨行逢的次子,兼领锦和县令,与虎涧关守将杨守义,乃是思州东部区域的主事人。
  杨护亲自赶到辰中县来,冯缭猜测思州刺史杨行逢可能都已经亲自赶到锦和县坐镇了,跟韩谦说道:“要不我回县里去应付杨护?”
  “不,”韩谦摇了摇头,说道,“直接将杨护带到山里来见我。”
  杨护先派人到辰中县通报,他本人还在赶往辰中县城的路上,见韩谦这么说,冯缭便派人直接到半道去接杨护进山来见韩谦。
第四百八十章
棋子
  路途不便,杨护赶到溪居竹屋已是天黑,十数盏明角灯将不大的宿营地照得通明如昼。
  杨护贴身随行的侍卫被阻止在宿营地外等候,杨护被带到溪居竹屋里。
  山外暑热难耐,山里却是清凉,入夜后韩谦还在短褂外披了一件薄衫。
  看到杨护在冯缭、高绍陪同下走进来,韩谦将坐在膝头玩耍的信儿放到地上,叫赵庭儿抱走,示意杨护他们都坐下来说话。
  待侍女沏上茶,韩谦便“关切”的询问起思州的情况:
  “听说思州境内近来不甚太平,也不知道势态发展到哪一步?”
  除了距离更远、更偏僻的黔中诸州,辰、叙、思、业四州作为内附于大楚的羁縻州,现在除了每年象征性的进献一些贡品之外,以及紧急状态下的征调外,平时的军政事务主要取决自治,并不受楚廷的直接制约。
  而从秦汉以来,羁縻州之间以及内部的部族纷争,中央朝堂采取更多的也是制衡策略,甚至并不反对羁縻州县部族自相残杀。
  在部族纷争中的获胜者,常常会得到中央皇权新的册封,成为羁縻州县新的统治者。
  这种环境及氛围下,只要不引火烧身,韩谦现在巴望着思州能多闹些幺蛾子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心态。
  即便不知真正的内情,杨护也清楚韩谦所谓的“关切”,是何等的廉价,很是轻描淡写地说道:
  “多谢侯爷关切,些许宵小闹事,还搞不出什么大乱子来,我父亲业已率精锐沿辰水而下,进入锦和县坐镇,相信不出三五日,便能将叛乱镇压下去。”
  思州与叙州毗邻,但思州杨氏有名的人物里,韩谦还就跟杨护接触过几次,不管内里如何算计,表面上还是十分的客气,笑着说道:“一切都在杨刺史的掌控之中,那真是甚好,我便不用急着往高椅峪再增兵防备乱子蔓延到辰中县了——不知道少公子这次过来有什么需求,还请尽管提出来。”
  借口思州民乱,韩谦前天就已经往高椅峪增援了三百精锐修筑营寨。
  不过,短时间里,除非思州直接借兵助剿,或朝廷签发调令,要不然的话,不想引起辰州、业州做出激烈的反应,韩谦就没有进一步往思叙交界地增派兵力的理由。
  见韩谦有意将话题往借兵助剿方面引,杨护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心想他杨家会蠢到何等地步,才会做出引狼入室的蠢事来?
  杨护迟疑了一会儿,整理说辞,说道:
  “我父亲令我前来见侯爷,主要还是听人说匪首谭育良从潭阳县脱籍后,携家小在辰中高椅峪落户——谭育良率子侄潜入锦和,助盐枭董泰等人脱狱,又占据南湟寨自号天平将军,实在该死,听说他的家小应该还在高椅峪,希望叙州能协助缉拿……”
  “这个好说,谭育良早年就在叙州占领鱼鹰寨兴风作浪,我当初念他算是一号人物,打下鱼鹰寨后,只是将他逐出叙州了事,没想到他贼心不改,又跑到思州滋事,我定会派人将他的家小缉拿关押起来,”韩谦说道,“不过,谭育良这些亡命之徒,胆敢干出劫狱造反的恶事,大概就没有想到要顾及家小的死活呢。”
  保护也好,或者作为人质叫谭育良、赵直贤不要滋生其他妄想也好,韩谦都会将谭、赵两家的女眷、孩童扣押下来,但不管杨护说破天去,他也不可能将女眷、孩童移交给思州就是了。
  叙州心思不良怎么了?
  他作为叙州之主,就应该居心不良、趁火打劫。
  说这番话时,韩谦微微眯起眼睛,盯着杨护的脸看,完全没有半点心虚的样子。
  杨护琢磨着韩谦话里的意思,知道忙着要求叙州将匪首家小交给他带回思州不现实,又说道:“思州尚有八百多寨奴在叙州做工,我父亲担心消息传开来,会叫他们心思不稳,我这次过来,或能将他们带回思州严加看管起来,还要请侯爷……”
  韩谦微微一笑,心想八百寨奴真要叫杨护带走,只要许以厚赏重诺,很快便会成为杨氏手里镇压起义军的筹码,他怎么可能会轻易答应杨护的这个要求,敷衍他说道:
  “消息传开来,人心不稳确实也是一个大问题,但请少公子放心,韩某人其他方面或许帮不了思州,但一定会严加看管这八百寨奴,实在不行就将他们直接关押起来。请少公子不用担心这些寨奴会在叙州闹出什么幺蛾来!不过,少公子现在就要将他们带回思州,要是他们途中滋事造反,反倒会闹个措手不及,有可能叫事态变得更严重,不妥,不妥啊……”
  奚荏看韩谦一脸虚伪的样子,便与赵庭儿牵着文信的小手,走去隔壁屋,省得忍不住笑出声来。
  杨护过来之前,就有人说韩谦其人素来奸诈阴狠,就算事前不是叙州动的手脚,叙州也必会对思州趁火打劫,但真正听到韩谦竟如此无耻的要直接扣押杨家的寨奴,他脸皮子还是控制不住的抽搐了好几下。
  过了好一会儿,杨护才强行按下内心的怒火,质问道:
  “思州尚有一笔约万余石粮谷的工款没有跟叙州结,我从锦和县出发时,我父亲希望能用这笔工款从叙州换购一些弩械回去,想来侯爷也不会觉得这事很难办喽?”
  韩谦为难地说道:“工款随时可以结算,少公子派人来取便是,但少公子也知道之前为支援金陵战事,叙州将家底都填了进去,以致州营的兵甲弩械都严重不足,实难挤出更多的供给思州啊!除开这些外,少公子还有其他什么要求?”
  杨护胸臆间像是被韩谦硬塞进好几团茅草,噎得说不出话,却又自知没有资格甩脸色给韩谦看。
  韩谦亲自接见杨护,主要也是想看看杨护这次仓促赶过来会提怎样的请求,以此去更准确的判断思州兵与起义军的状况,现在目的已经达成,懒得继续跟杨护敷衍下去,跟冯缭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