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677

  “那你们便快去打听打听去吧。”王婵儿似乎更关切国事,要吕轻侠、姚惜水、春十三娘赶紧去打听更详细的情形。
  吕轻侠、姚惜水、春十三娘三人起身告退,韩钧上前也告退道:“微臣也不打扰太后休息了。”
  王婵儿敛去公事公办的脸色,皓腕托着香腮,支撑在御案前望过来,先不说话,待吕轻侠她们跨出殿门,美眸翻转,如春光流泄,低声嗔道:“你是不是这几天在外面风流快活狠了,这便要躲着我走?”
  要不是吕轻侠、姚惜水才出大殿,还没有走远,她便要迫不及待的爬过御案,坐到韩钧这冤家身上去了。
  “微臣心思都在太后身上,其他女子与太后相比,如萤火辉月,真是要强塞过来,也是味如爵蜡。”大殿门扉未闭,宫侍经过能看到大殿内的情形,韩钧只能踞坐到御案前,隔着御案跟王婵儿说话。
  下一刻便见一只未着罗袜的玉足从案下伸过来,探入甲禁之内,顿叫他的胯下如擎天之柱勃勃怒撑起来,韩钧伸手轻握那香腻玉足,轻问道:“太后现在信微臣了?”
  “算你识趣。”王婵儿媚然一笑,脚也不收回来,只是抵在那里便觉得十分欢喜,美眸里都似要有水流水出来,而别处则已春水盈盈将满……
  ……
  ……
  “太后现在越来越肆无忌惮了,我们都还在大殿里,她就恨不得跨韩钧身上去,”春十三娘撇撇嘴,说道,“亏得我们住到长春宫来,要是在皇城里,到处都是缙云司的耳目,非出大乱子不可——真是要找机会提醒太后收敛一些了。”
  事情秘而不宣,才是她们手里所掌握的筹码,一旦败露出去,她们都难以控制势态的发展。
  “沈漾为何说思州事小,要先定下广德知府事的人选?”姚惜水没有接春十三娘的话茬,也不愿讨论王婵儿与韩钧的事情,头也不回的跟着吕轻侠、春十三娘继续往宫门外走去,心思仍然在今日政事堂诸公与延佑帝对思州之事的争论上。
  吕轻侠微蹙着眉头,眼角露出深深的鱼尾纹,半晌没有回答姚惜水的问话。
  姚惜水继续猜测说道:“或许沈漾单纯觉得韩谦即便将思州吞并过去,也不过增加三五万人丁以及一片荒芜之地,也没有什么大碍。相比较之下,广德府近在京畿之侧,三县又有高达三十万人丁,出乱子则会伤大楚的元气吧?又或者沈漾的想法更直接一些,现在既然知道韩谦有吞并思州的野心,广德府在这时候更不能出什么乱子……”
  “韩谦乃是狼子野心之徒不假,你的猜测也是合理,但我总觉得不那么对劲。”吕轻侠这时候与姚惜水、春十三娘走出宫门,沉吟着说道。
  春十三娘插话说道:“照惜水的猜测,韩谦待广德府乱事先起、朝廷无暇兼顾太多时,再取思州不是更合理一些?”
  “广德府若乱,牵连极广,韩谦算计再深,也极可能会为梁国做嫁衣,”姚惜水说道,“或许太后这边,也应该在这事上支持沈漾。”
  大哥已经成功取替杜崇韬主持对寿州叛军的进剿,姚惜水也不希望广德府生乱,至少这时候不希望。
  不然的话,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提供兵员及物资,大哥怎么可能取得对寿州叛军的作战胜利?更不要说寿州之侧,还有心怀叵测的楚州,北面还有平息内乱后、国力正迅速恢复的梁国。
  当然,之前因刺杀案而导致广德府形势斗转直下,是杨元溥以及几乎所有世家宗阀都在背后推波助澜,仅沈漾、杨恩极少数人想广德府安定,她们实际也没有可能改变什么。
  现在形势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姚惜水便觉得她们是时候让太后在这件事上表一下态了,她相信有些在广德府搞事的人,这时候也应该要有些耐心,先等思州的形势平静下来再说。
  这也应该能为大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话是这么说,但也不能叫韩谦吞并思州的意图得逞,却不知道政事堂那一群老狐狸,会做出怎样的应对?”春十三娘略带疑惑地说道,“直接调辰州或邵州的兵马,进入思州助剿吗?”
  “邵州兵马要应对撤守永州的叛军,调不出多少人马出来,而杨元溥真要调邵州兵马去思州,还不如宣布叙州谋逆呢。”
  “邵州兵马不动,但辰州、业州、思州的兵马加起来,都未必能钳制住叙州啊,”姚惜水说道,“要是辰州番营精锐尽出,韩谦有机会全歼辰州番营精锐,未必不会狠心撕破脸啊!”
  仅一个思州,韩谦或许不敢轻易撕破脸,但有机会同时吞并辰州、业州、思州,朝廷想要进剿叙州,没有辰州番营在内线接应,就会变得相当艰险,姚惜水觉得韩谦未必不会铤而走险去搏一把。
  不管怎么说,从更保稳的角度看,邵州没有多少兵马可调,辰州番营更要守住辰阳这个关键节点不落入韩谦之手。
  要不然的话,韩谦只要分兵守辰阳及巫口寨,便能堵住朝廷大军进剿的通道。
  “军国之事,知诰他们更擅长一些,”吕轻侠跟姚惜水说道,“你亲自往舒州走一趟,看知诰对钳制韩谦吞并思州之事有什么看法!知诰要有什么想法,我们这边才能配合着行事……”
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
  沈漾入京拜为宰相,延佑帝将保存完好的温府宅邸赐给沈漾作为宰相府邸。
  从前朝以来,“开府仪同三司”作为文散官的最高官阶,更多是一种荣誉及地位的象征,实际上除了亲王、郡王外,王公大臣都没有开府私辟官属的权力。
  不过,沈漾身为大楚宰相,想孑然一身却也是不可能的。
  太多的军政事务,从六部诸院司以及州县像雨后春笋般冒头,汇总到他这里,由他与政事堂诸相议决后,再奏请陛下定度。
  没有一个庞大的幕僚或者说秘书团队,仅凭沈漾以及政事堂有限的几个品秩佐吏,那么多的奏事折子,能将他们给淹没掉。
  沈漾前后得赏赐的奴婢加起来也有上百户,但大多都安排在赐赏的田庄里劳作,他身边一直以来都只是几个老仆伺候起居。
  这次延请的十数名幕僚,都是鄂州或岳阳出身贫寒的士子,沈漾直接从宰相府邸分出十数套宅子,叫他们携家小住进去,叫偌大的宰相府邸里却也挤得满满当当,热闹非凡。
  宰相宅邸后院原本是一座十数亩大小的园子,此时除了十数颗大树外,其他奇花异草都被拔除掉,此时都改成菜园子。
  “沈漾,你牛嚼牡丹就算了,你就不怕别人说你这么搞是沽名钓誉?”杨恩每次到沈漾府上,看到后园子被沈漾糟踏成这样,都忍不住要痛心的数落他几句。
  “你也是参政大臣,动不动就往我这边跑,就不怕被参一个私结朋党?”沈漾说道。
  “我杨恩什么脾气、秉性,金陵城里不说人人皆知,也算得市井街巷有闻了,要是有人想参劾我,便由着他去就是,”杨恩哂然笑道,“亏得你没有叫人将这几棵树挖走,要不然到宰相府里说话,都没有一处荫凉的地方。”
  幕僚宾客这时候都知情识趣的走开,不妨碍杨恩与沈漾商议机密。
  杨恩之前还是一副嬉笑的神态,但下一刻便却忍不住长叹一口气,问沈漾:“思州民乱,要说韩谦完全没有暗中动什么手脚,你我都不会相信吧?”
  有些事心知肚明,只是不能在政事堂上公开说,毕竟诸公在政事堂所议论的一切,都会记录在案,是后世编史的主要材料。
  有些话只能私下里议论。
  政事堂讨论大半天,大家意见分歧比较大,沈漾却在这时候置思州民乱不顾,主张先确定广德知府事的人选。
  杨恩是能猜到思州、广德府之间的共同点,都是跟韩谦有关,但有些话在政事堂、在陛下面前不能说透,他只能追着沈漾到宰相府来,想着私下里将话说透,省得大家在背地里揣测来揣测去要好。
  当然,杨恩也只是对沈漾如此。
  沈漾从怀里取出一封拆开的信函,递给杨恩,说道:“昨日凌晨,有人将这封信投入院中,你且看看……”
  杨恩疑惑的接过信,低头阅看,只是越看脸上越是震惊:“这信确定是韩谦所书?”
  “韩谦自然是不会留下把柄亲手书写此信,但此信是他派人投入院中,应是无疑。要不然的话,没有人会清楚这么多的内中详情。”沈漾说道。
  “你为何不将此信呈给陛下?”杨恩下意识问道,但转念他却先想明白过来,“将这信呈给陛下,韩谦便会矢口否认,也会将事情搅得更复杂——”
  沈漾点点头,承认他没有将信拿出来,是不想事情变得更复杂。
  杨恩心里一叹,他这一生经历太多的坎坷,对人性认识也早已通透,君臣之间哪里可能会有毫无保留的信任?
  杨恩又忍不住将信细看了一遍,却也忍不住撇嘴说道:“他倒是毫无顾忌呢,在信里直接挑明他在思州搞事,就要是敲山震虎,让政事堂诸公知晓广德府乱不得——他确信政事堂诸公会被他牵着鼻子走?”
  “思州民乱,杨郡王、李侯、郑大人他们必然会有更深层次的思量,却也未必会被他牵着鼻子走,”沈漾说道,“所以他才会将这信投到我院中,确保我会被牵着鼻子走啊……”
  “你相信韩谦吗,他毕竟不是其父韩道勋啊?”杨恩蹙着眉头说道。
  陛下与韩谦关系没有崩坏之前,杨恩是相信韩谦能成为大楚的股肱大臣,但现在陛下与韩谦貌合神离,破裂掉的关系便很难修复如初。
  杨恩不认为韩谦是大奸、大伪之人,但也不认为韩谦会是为了大楚江山社稷、为黎民百民,就全然不顾自家性命的那种人。
  当前围绕广德府所产生的种种漩涡、暗流,说白了就是太多人在针对韩谦,韩谦为了自保,耍些小心眼也是实属正常。
  当初韩谦为了能从繁昌城脱身,不就将沈漾算计进去了?
  “你看我这满头的白发,便是叫他折腾出来的,到现在都有人在背后说王琳乃是我暗中遣刺客所杀,你叫我如何能全然信他的话?”
  沈漾苦涩笑道。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梁国已然平定博王之乱,职方司侦察到的情报,与韩谦信里所言一致,梁帝确遣工部郎中周道元出任洛州刺史,于山水丰泽处大造水力器械、开采煤铁,以兴匠工。可见必是当初潜伏于韩道勋身边的梁国密谍,将韩谦、韩道勋父子所掌握工造秘书偷传到梁国去了。现在不是信或不信韩谦的话,而是广德府若乱,金陵不稳,进剿寿州之事便不可能有进展,楚州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待三五年后梁军再度大举南攻,到时候韩谦还能据叙州险地逍遥快活,但堂前诸公如何去力挽狂澜?”
  “是啊,韩谦的话,信也好,不信也好,即便要十分防备,也得堂堂正正去做。最终只要大楚根基稳固,臣民相安,韩谦以及其他一个个心机深沉之人,有野心也会变成没有野心,”杨恩忍不住叹气说道,“要不然的话,玩阴谋也玩不过韩谦,脸反倒丢大了。”
  “只可惜道理不是谁都能想得通!”沈漾叹息说道。
  “这也是简单,我去见郡王爷及郑畅,问一问他们,广德府发生动乱,金陵形势不稳,韩谦得了思州,胃口还不满足,想趁机侵吞辰州、业州,他们要如何应对?”杨恩说道。
  “……他们既然忌惮叙州,那便就将忌惮之事说透,郡王爷与郑畅应该能思虑清楚后果会如何,”沈漾点点头,认可杨恩先去游说杨致堂、郑畅二人,又说道,“不过,郡王爷、郑中丞即便支持早日定下广德知府事的人选,但会不会同意用薛若谷,或者他们有更中意的人选,也是未知事。而思州民乱已起,也不能说真就袖手旁观!”
  “此时用薛若谷出知广德府,或许会害了他,而刺杀案惊动极大,也不可能真放弃掉不再追查,不过,只要郡王爷与郑中丞能将后果考虑透,他们或许会推荐更稳妥的人选,”杨恩说道,“至于思州民乱才暴发七天,杨行逢便遣子到金陵来,我看诸公多半有观望形势之意,拖延十天半个月,形势也不会恶化到哪里去,等有进一步的消息,再议决或许更合适一些。”
  沈漾知道杨恩都不主张用薛若谷出知广德府,大概也是考虑到薛若谷未必就得陛下的信任,他要是坚持己见,便有可能会叫有心人抓住陛下的这个心思坚定反对。
  有时候,妥协也许就是不得已之法。
  沈漾坐到这个位子上,说是朝臣之首,对妥协也是认识得更透了,挥了挥手,决定不再提这节,说道:“思州民乱,或许真要再观望些时日才有定论。”
  在广德知府事及思州民乱之事取得共识,杨恩又问道:“对了,迁饥民编入舒州军府这事,沈相怎么看?十数万人淹留于道,再拖延下去,或许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因饥馑而死……”
  不计京畿辅县,仅金陵城内,人丁极盛时便有五六十万之多。
  宗室、王公大臣及诸部院司官吏、禁军及侍卫亲军将领武官的眷属、投附的亲属,也有迁入金陵享受当世繁荣的世家宗阀子弟及富庶人家,以及诸多在金陵讨生计的良籍平民,以及上万人规模的侍宦、宫女,以及总数超过二十万人众、依附于权贵或受权贵差役的奴婢。
  金陵事变是一场大混乱,即便收复金陵有四个月了,还是有大量的遗留问题,还没能解决。
  那些原本居住城中,但在战乱中屋舍被烧毁、财产被抢劫一空的平民,有三四万人,此时在城里已经无法维持生计,要怎么救济?
  上万名被驱逐出宫的侍宦、宫女,这些人主要来自于寿州、楚州、广陵等地,说是遣散归家,但也不能真将这些人送给安宁宫叛军及信王接手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