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677

  说实话他此时内心更期待乱匪是跟叙州有勾结的,这样的话,他明早上山即便谈不成,还能有条命活着下山。
  要不然的话,真是祸福难料了。
  富耿文心想自己好好留在宣歙或江东作威作福有什么不好,却偏偏跑到西南这犄角旮旯的角落里,干刀口上舔血的事情,哪里还会顾及杨氏父子此时的心情好不好受?
  第二天一早,富耿文催促着杨行逢将石河子寨山口外的兵马都撤回来,同时盯着杨行逢派兵去增援石阡,但在他上山之前,还是留下两名亲信在山下的大营盯着,防止杨行逢背着他搞什么小动作。
  现在不管最后会达成怎样的招抚条件,也不管思州后续会形成怎样的局面,富耿文为了自己的小命,他现在都不能容杨行逢背着他搞什么小动作。
  当初韩文焕、韩道昌、韩钧以身为饵、诱顾芝龙中计这事,富耿文是绝不想发生在他身上的。
  ……
  ……
  在蜀军随时有可能大举南侵的威胁下,思州兵此时是势如强弩之末,难对起义军再发动像样的攻势,但起义军的日子并不好过。
  逾三分之一的将卒伤亡。
  已经战死于沙场的将卒便不用提,上千名伤患缺医少药,每日在痛苦中煎熬、呻吟,更是严重打击到起义军的士气。
  而此时已经入冬,山里天气温润,没有那么寒冷,但能寻得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少。
  而起事以来,起义军都被封锁在盘龙岭之内,隔绝于两县的主要产粮区之外,除了山寨里的存粮,没有新粮补充,此时粮食已经紧缺到拿嫩树芯刨开来制成干粮充饥。
  不要说年老病弱者,青壮年长时间处于这样半饥饿的状态中,身体也越来越虚弱。
  富耿文代表湖南宣慰使黄化进山招抚,谭育良他们满心期待这一刻,但同不同意招抚,以怎样的条件接受招抚,以及又如何确认招抚不是诱他们下山围歼的诱饵,起义军内部是很大争议的。
  当然,也有相当的起义军将卒,其兄弟手足死于思州兵的手里。
  还有不少将卒的家人,因为没有来得及从被攻陷的山寨里撤走,遭到思州兵残酷的屠杀。
  他们满心皆是仇恨,则坚决反对接受招抚。
  不管内部的争议如何,就着富耿文进山,谭育良提出交还被叙州扣押的家人、在指定的区域内双方撤出兵马、留出缓冲区来,以及要求思州将一部分粮谷、伤药运上山,作为下一步进行接触谈判的前提条件,也是非常合理的要求。
  ……
  ……
  富耿文便留在石河子寨,着部属往来传信,在黄化的许可下,十一月初二,冯缭便带着奚昌、奚发儿,与韩成蒙率百余人马押送谭育良、赵直贤的家小以及百余车粮秣布匹以及伤药,与富耿文以及思州所派遣的招抚官员会合后,一起走进石河子寨,正式开启招抚的谈判进程。
  谈判名义上自然是以代表湖南行省的富耿文、韩成蒙为主,冯缭以及思州的官员为辅。
  奚氏族灭,奚昌、奚发儿以及相当一部分的奚氏族人,当时就是都被冯昌裕贩卖到思州为奴,之后像奚昌逃亡出来找寻家人,与思州境内一些由逃奴主要组成的贩盐势力,还有过接触。
  韩谦着奚昌、奚发儿参与招抚事,也是想进一步化解起义军将领的敌意,说服他们放弃对抗。
  当然了,叙州很早就推行田税改制、土客合籍,将大量田宅授给收编的寨奴,赐贱为良,以及韩谦从金陵返回后全面废除奴婢旧制,对周边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起义军将领里,就有不少人曾被杨氏遣往叙州做工,了解这一状况,也深受其影响。
  都不用谭育良他们站出来额外做工作,叙州遣人参与招抚,便无形消弥了相当一部分的对立情绪。
  至少在大多数起义军将领心目里,并不担心叙州会出尔反尔,将他们诱出山屠杀。
  这原本是最难跨越的一步,便轻而易举的跨越过去,最主要的争议便集中在具体的招抚条件上。
  起义军将领哪怕是为了自身安全,也不可能放弃兵权,也就不会放弃普通将卒,就顾着自己接受招安、升官发财。
  那样的话,太容易被过河拆桥了。
  不仅谭育良、赵直贤他们知道这个道理,董泰等私盐贩子出身的起义军将领也有极强的警惕心。
  所以接受招抚可以,他们明里也不要求封官赏爵,只提出要满意将卒的诉求。
  而普通将卒的诉求很简单,也很直接,便是当初谭育良他们用来鼓动起事的口号:“等贵贱、均田地”。
  然而这点,却令思州将帅难以接受。
  两万多奴婢就在他们眼皮底下等贵贱、均田地了,此时各家还能勉强控制的奴婢往后还能安分守己吗?
  均田地?
  思州三县仅有六七十万亩耕地,都是有主之地,是各家的根本,不提后续的负面影响了,谁愿意拿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田地,分给这些搅得思州鸡飞狗跳的贱奴?
  思州不愿意,黄化也无法施加太大的压力,毕竟整件事又牵涉到世家门阀极敏感的神经。
  最终议定的方案,就是起义军新编一部,归湖南宣慰使直辖,由湖南宣慰使供给粮秣、兵甲,负责收复婺川河谷的战事;而在收复婺川河谷后,起义军两万多家小便作为兵户,于婺川河谷择地安置。
  而未来计划设立的婺川县,则从思州脱离出来,归由湖南行尚书省直辖。
  杨氏内心是极为苦涩,这意味着他们之前两年参与打击婺僚人的成果,完全化为乌有,不过,他们也好歹保全旧有的地盘。
  起义军将领倒是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但同时也担心他们真要率将卒、家小进婺川河谷与蜀军作战,万一思州出而反尔、攻其后路,他们却将陷入两面受敌的绝境之中。
  在谭育良的撮合下,起义军诸将最终一致要求将包括虎涧关在内、位于锦和县东北部的草荆岭划入叙州,而将盘龙岭北麓、夏戈山北麓一小片狭长区域划给婺川县。
  这样的话,一方面是叙州能威摄住思州,令思州不敢再轻举妄动,以免被叙州抓到发难的把柄,更为实际的则是草荆岭东南麓的小道虽然极为险僻,但到底能叫婺川县与虎涧关连接起来,至少在地域上不会再被思州封锁在婺川河谷之内进退不得。
  杨行逢也意识到思州经过这一次的折腾,元气大伤,即便将虎涧关控制在手里,也没有什么意义。
  另一方面,在叙州插手进来后,他们没有能力中止对起义军的招抚,时机拖延下去,却是思州与辰州的兵马顶在正面抵挡蜀军随时有可能会发动的攻势。
  尽快将起义军都赶去婺川河谷与蜀军作战,杨氏不仅能保持一些体面,更主要能缓解他们在石阡县的防御压力,也便很快答应这样的条件,十一月中旬就将兵马从虎涧关撤出,交给叙州接手……
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
  思州在盘龙岭以东的兵马,都撤入锦和县城,高绍便亲率一营精锐入驻虎涧关,使招抚一事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虎涧关峡谷长约里许,关城建于东侧谷口,北面是峰崖陡峭的草荆岭。
  作为武陵山南麓最为主要的余脉之一,草荆岭的山势在过虎涧关后,继续往南延伸五里许,山体叠层交错,形成辰水出思州的口子,再往南便与龙牙山西北麓的峰岭交错在一起。
  特别是位于虎涧山与辰水之间的这段石岭,虽说也就两百多米高,但山势绝险,仿佛一枚长条形的巨印横卧在天地之间,当地人又将其称之为天印峰。
  从虎涧关城内侧,前朝时辟有一条石阶道,拾阶能登上山头,三百多年前修建的天印寺便座落主峰之上。
  前朝末年,中央王庭抑制佛道,思州也受到影响,陈迹斑驳的僧院也废弃三四十年,僧侣不见,僧院里长满杂草、瓦砾堆累成墟。
  将杂草清除去,天印寺却是眺望左右风光的绝佳之所。
  韩谦“病愈”,他赶到虎涧关,便邀宣慰使黄化及安吉祥等人登上主峰同游天印残寺。
  众人眺望左右,能看到东面八九里之外,舟船云集,正将数以万计的粮秣等物资,从黔阳、临江、芝江等地经辰水运输过来,在青牛背码头靠岸,然后用骡马车改经陆路,运抵虎涧关。
  这些物资是由叙州官钱局出资筹买,支借给行尚书省的,以两分年息计利,待日后从婺川县盐铁院能征收到的盐利及过税里归还——作为抵押,设置婺川县后,原本归行省转运使直辖的盐铁院监,由叙州派人担任,直到本息完全归还截止。
  在天印峰的西面,起义军将卒拖家带口,宛如游龙,正往虎涧关这边聚集过来。
  在虎涧关的内侧,由宣慰使黄化遣人——主要也是富耿文、韩成蒙率令着扈随,协助起义军建立临时营寨。
  一方面起义军要在这里休整、接受整编,另一方面在起义军攻下婺川河谷之前,其家口有一万四五千人,将临时安置于此。
  “谭育良、董泰、赵直贤等人已到关前……”侍卫走近过来禀告道。
  “侯爷与我一起去见见这些‘匪首’?”黄化眯起眼睛,看着韩谦问道。
  “这个谭育良有些本事,当年我父亲主政叙州时便甚是头痛,好不容易将他驱逐出去,没想到这次又在思州搅得鸡飞狗跳,我正好也再见识见识他——督帅、安大人你们先请。”韩谦风轻云淡地说道,请黄化、安吉祥在前面先行,一干人等又沿着险僻的石径小道,走下天印峰……
  ……
  ……
  虎涧关的关城非常的狭小,嵌立谷口峰崖之间,南北长约百丈,两道城墙夯土覆砖,颇为坚实,但关城内则仅有不到三十丈的进深。
  除了仅三座跨院大小的衙署之外,关城内主要就是百余间驻兵营房。
  却是商旅渐多之后,思州有不少大户人家,在虎涧关内侧沿主驿道两侧修建了好些屋舍。
  有店铺,也有供商旅打尖的客栈。
  沿驿道分布的街道,连着后面的院落,关城内侧也建有百余间房。
  目前是高绍、冯缭都亲自盯在这里,处理与招抚相关的事务,但韩谦考虑后续在虎涧关增设一处乡巡检司,留百余人马在这里负责关防事务便可。
  黄化就直接临时征用关城外一座名叫悦来客栈的客栈,接受起义军将领的参见。
  初定的计划是谭育良、谭修群、董泰等起义军将领,集结三千青壮,整编为天平都,编六营正兵,以谭育良、谭修群、董泰、董平、张广登等起义军将领出任都将(都虞候)、副都将及营指挥等职。
  天平都在虎涧关稍作休整后,便要沿盘龙岭北麓的武陵山小道西进,从侧翼威胁占据婺川河谷的蜀军,遏制其孤军南入进攻石阡的可能。
  悦来客栈临驿道是一座两层高的木楼,底层将凌乱的桌凳都清空后,也颇为宽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