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677

  当然,有关两军协调作战的事情,一直都有沟通。
  这次冯翊、郭却两人特地翻越淮阳山西段的崇山峻岭赶过来,尤其的郑重其事,是希望李知诰能在西翼大规模的出兵,而不是以往小规模的、不痛不痒的袭扰。
  这时候见李知诰、邓泰赶回来,当着姚惜水、春十三娘的面,郭却又郑重其事的强调这一点,希望李知诰能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寿州军在金乌岭被大水冲击得更不够惨烈?这才过去多久,他们伤疤都没有好,真就敢进攻棠邑军防守的山区?”姚惜水美眸盯着冯翊、郭却二人,张口问道。
  冯翊永远都是一副惫慵懒散的样子,郭却耐着性子说道:
  “去年初春,我棠邑军将卒能借水势溃败寿州军,说穿了并没有太多的奥妙,这都快过去一年时间了,寿州将吏再无能,相信也都早就窥透。因此,冰雪未融化之前,寿州军不敢进山,但冰雪融化之后、雨季来临之前,他们要是还畏首畏尾,那收复寿霍诸州,将敌军驱赶到淮河以北,那真就是指日可待,没有什么悬念了——相信姚宫使这时候也早就想明白,去年初春我们是用什么手段击退敌军了吧?”
  都过去这么久,要是还没有想透冰坝的秘密,姚惜水心想她们索性弃子认输得了。
  只是事情发生后,捅破这层窗户纸容易,但事前谁又能想到韩谦会用这样的办法败敌?
  李知诰当然不会当场就给冯翊、郭却答复,而他身为都防御使,节制统领三部禁军及五州军政事务,权势犹在韩谦之上,也无需亲自去敷衍冯翊、郭却,只是吩咐身边的一名部将,安排冯翊、郭却他们先在灵山大营住下来。
  将闲杂人员摒退,厅里皆是亲信,姚惜水才说道:“河朔将有异变,大哥这边可有做好准备?”
  在信昌侯府时代,姚惜水便与苏红玉等女唤李知诰、柴建为兄长,而眼下李知诰作为晚红楼一脉的嫡系大将,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李秀、李碛以及钟彦虎等人却是不知姚惜水这一声“大哥”里蕴含着更深入、更直接的含义。
  “将有异变,什么异变?”李知诰长眉紧蹙起来,问道。
  他不仅对神陵司在河朔、河东故郡的残余势力一清二楚,甚至还有知道前朝覆灭时,有一小部分衣冠士族北逃投靠蒙兀人生存下来,这些年都彼此间有所联络,但王景荣想要在河朔,或者更直接的说在成德军搞什么事情,他还不特别的肯定,或者说他内心深处并不希望发生那样的事情。
  “倘若再拖延下去,梁帝朱裕随时都有可能攻陷潞州,到时候灌江楼在成德军,不管做怎么的应变,都会陷入被动。而梁军在朱裕的治理下,要远比成德军强大数倍,晋军亦被打得落花流水,频频大溃,而倘若叫他吞并河东、河朔等地,再提数以十万计的精锐兵马南下,江淮之地何以自守?”姚惜水美眸里掠过一些寒冷而坚定不移的精芒。
  “只是这与引狼入室何异?”李知诰捏紧拳头,不悦地说道。
  “我们并不能命令灌江楼及萧氏做什么,灌江楼及萧氏也无需听从我们的命令,他们能传信过来知会一声,以便我们能在江淮借势谋事,也是念这些年未断的香火情,”姚惜水寸步不让地说道,“而这次韩谦既然邀大哥出兵,攻寿州军之侧,照惜水所见,大哥完全可以顺水推舟,集结兵马逼近罗山城下,只待北面异变消息传来,惊动寿州军的阵脚,大哥便能直接率大军沿淮河南岸而下,抢在棠邑军之前,收复霍、寿两州……”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李知诰长眉深蹙的坐在案后,轻叹了一口气,说道,“韩谦最重视情报侦察搜集,早在他治缙云楼时,资源那么紧缺,都不忘往梁蜀两国潜伏人手,梁帝朱裕此时在河东故郡攻城掠地,他怎么可能无动于衷,不派人盯着潞泽等地的动静?即便棠邑此时没有发现什么,但只要蒙兀人的骑兵踏入河朔大地,我估计棠邑顶多拖延一个月,便会第一时间接到消息。而到那时候,寿州军或许也刚刚接到消息,阵脚还没有乱开呢,我们未必能抓住多少机会……”
  他们要想抓住难得的机会,王元逵率成德军投蒙兀人仅仅是第一步,之后成德军与蒙兀铁蹄南下横扫赵易魏博诸州,才会使黄河以北的局势彻底的动荡起来。
  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王元逵率成德军投蒙兀人,搅动黄河北岸的局势之后,这时候梁国境内才会变得人心惶惶,但是要想寿州军在淮河南岸阵脚大乱,予他们有机可乘,则需要北线的梁军遭受一到两次重创才行。
  要不然的话,徐明珍什么阵势没有经历过,哪那么容易给他们占到便宜?
  更关键的是,韩谦即便拖延一个月才能得到北方的消息,但那时候寿州军阵脚并没有乱,犹有足够的时间给棠邑军调兵遣将,之后棠邑军再直接从淮阳山出兵进攻霍州、寿州,速度又会比他们慢多少?
  “除非其他地方有什么事,能吸引住黔阳侯的注意力,要不然的话,我们便不能好高鹜远太多,老老实实的兵逼罗山城下,到时候围断温博的退路,迫使其投降,也是大捷。”李秀气度沉静地说道。
  襄北都防御使军,有相当的兵力,主要以柴建所部左神武军驻扎邓均两州,防范关中武关以及方城防线的敌军,他们能在义阳、灵山调集的兵力,实际比棠邑军并不占优势,更何况他们在诸多资源方面,要捉襟见肘得多。
  李秀并不觉得他们这次应该将目标定得多大,与其鲸吞霍寿两州,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就以此时驻守罗山城的温博及其部为目标。
  自金陵逆乱以来,温博就仿佛一块不可摧折的磐石,叫众人吃够了苦头。
  不过,自古良将都能惺惺相惜,即便在温博吃过太多的苦头,却不妨碍众人对温博治军统兵的认可,而温博麾下万余兵马,也可以说是寿州军仅剩不多的精锐战力了。
  倘若能趁黄河北岸的局势惊扰梁境之机,他们出兵切断温博撤出罗山城的退路,继而迫使其献城投降,便是大收获。
  “倘若真能有其他事情,吸引韩谦的注意力呢?”姚惜水问道。
  李秀刚才只是随口说到这点,他主要还是希望不要太好高鹜远,但见姚惜水既然将心思放到这一点上了,他硬着头皮说道:“倘若能如此,或许可以稍稍贪心一些。”
  “河朔大变的消息,或许瞒不了棠邑太久,但韩谦再耳目灵通,这世间也有他识不破的秘密……”姚惜水说道。
  ……
  ……
  灵山大营没有正而八经的驿馆,但冯翊、郭却他们及随行侍卫给安排居住的院子,却也宽阔、整洁。
  “要说之前一切都还是猜测,但姚惜水这娘们每回出现,都少不了要搞出些明堂来,那这事十之八九便错不了了。”
  冯翊屈腿坐在灯下,跟郭却说道。
  “你写一封秘信,绑到阿紫、阿朱的爪子上,看到底能不能成功捎回到乌金岭去——我总觉得指望两只鸽子传信,这事有些悬。淮阳山深处那么多的大鹰,不把这两只肥鸽子一口给吞了?”
  “从珺夫人那里将阿紫、阿朱讨过来,虽说是作为辅助,但也需要情势特别迫切时才能用,”郭却摇了摇头说道,“姚惜水、春十三娘出现在这里,只是进一步验证珺夫人的猜测没错,只需要照往常那般传禀消息便可……”
  出灵山大营,东面的崇山峻岭,就已经霍南特遣营的活动边缘区域,而从那里到乌金岭直线距离虽然就二百多里,但北面的淮南平原地区被寿州军控制住,信使倘若要翻越崇山峻,没有现成的山道,在山川大谷里转来转去,怎么也要八九天后才能赶到乌金岭大营。
  倘若信使从淮阳山北面外的浅丘地区穿过,速度是要快很多,但随时都有可能会跟寿州军的斥候兵马撞上,会十分的凶险。
  真要突发状况发生,尝试远距离信鸽传书,是一个办法,但郭却认为当前的事态发展,与乌金岭大营所预测的一致,没有必要将他们仅携带出来的两只信鸽放飞回去。
  “行,具体怎么办,听你的。”冯翊说道。
  “我想在灵山大营再留两天,不管他们什么态度,便往郢州走一趟,到郢州后乘船绕回到乌金岭大营,沿途有一些事要处理,你跟我一起,还是先回大人身边?”郭却问道。
  “到郢州后,正是春日迟迟、春江水绿之时,我当然随你走汉水绕行喽。”冯翊说道。
  他很期待走汉水乘船,经长江沿流而下,然后再经巢湖、龙潭河再入淮阳山去见韩谦。
  虽然这要比预定的计划晚好几天才能回到乌金岭大营,但一路可以乘车马舟船,要比翻越淮阳山北坡的崇山峻岭舒服多了,再说沿路春光必然不差。
  而韩谦他身为主帅,不方便到处走动,却是鼓励棠邑的中高层将吏有机会,则要尽可能实地考察各州县的实际情形。
  郭却作为军情参谋司执掌斥候侦察之事的核心人物,要是想更直观的判断军情参谋司对外部的情报刺探是有效的,要是想情报刺探的工作能更深入、更细致,他就不能总留在韩谦的身边任事……
  郭却与冯翊议定,与李秀等人商议好两军协同作战的细节后,派遣信使直接从淮阳山北坡返回乌金岭大营外,他们则在十数侍卫的簇拥下,离开灵山大营,穿过九里关,往郢州城而去。
  襄北五州怎么都是大楚的疆域,郭却、冯翊要去郢州,甚至去均州、邓州,襄北都防御府都不能阻拦,顶多是借护送的名义,沿途派人监视,省得他们在随郢等州随意的刺探军情……
  ……
  ……
  二月中旬,汉水入江口,暮色下江中央停泊一艘双桅武装商船。
  帆船首尾长约八丈,船舷吃水很深,显示船舱里装满大宗物资;浪头簇打着,不时有水花溅到甲板上。
  星月皎好,较远处还能看到商船的侧舷,用大漆绘有“赤山—28”等字样,而船舱的顶部几架床子弩,在十数甲卒的警戒下,闪烁着狰狞的寒芒。
  赤山会的大中型货船多为尖底尖首,载满货物,吃水很深,除非有现成的码头能够停靠,要不然想要停泊下来,都会直接在江心下锚。
  至于在江心停泊的原因有多,有躲避风浪,有夜里要避免通过岸滩复杂的流域临时驻泊,以及沿江有很多人烟密集的镇埠,却没有建停靠大中型货船的码头,那也只能停泊在江心,然后用小船转驳。
  另外,赤山会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建造专用的货栈,在支流溪河与主干水道运载货物的商货船大小不一,大宗货物的拆并、转驳,很多时候就直接在江面上进行。
  总之,鄂州城西北、长江与汉水交汇的水面上停泊着一艘赤山会的武装商货船,在延佑五年的二月中旬,已经是实属平常了。
  夜色渐深,又有一艘乌篷船从汉水顺流而下。
  双方用信号灯相互示意后,乌篷船便紧贴着商船靠靠过去。
  郭却健步跳上商船的甲板,冯翊没有郭却那么矫健的身手,还是在侍卫的搀扶下,拉纤绳登上船。
  看到身穿灰色袄袍、一副商贾模样的林胜站在甲板上相候,郭却眉头微蹙,神色凝重地问道:“有什么事情,叫你专程在这里等我们?”
  “我们从岳阳东出洞庭湖时,恰好看到有一艘织造局的官船从长江进洞庭湖,我当时觉得奇怪,特地安排三艘哨船轮替盯上去,确认长春宫使、织造监姚惜水就在那艘官船上!”林胜说道。
  赤山会不仅承担着沟通江淮的责任,同时也是棠邑水军的后备力量,更是军情参谋司刺探江淮的主要力量。
  因而除苏烈、韩东虎、林江等少数人直接进入棠邑军中,林胜、郭逍等其他人还是继续负责赤山会的日常运营。
  林胜负责赤山会日常运营的六巨头之一,平时偶尔随商船出动,但都会隐藏身份。这次要不是这么紧急的情报,他不会冒险留在鄂州的江面上,等候郭却、冯翊过来。
  “这女人的动作好快啊,明明我们比她更早离开灵山大营,我们在途中也没有怎么耽搁啊,她却绕到我们前面了,”冯翊眉头大蹙,说道,“她这么赶着进洞庭湖,是要干什么去?”
  织造局乃是慈寿宫的耳目,其官船在诸州县皆通行便利,不受阻拦,出现在任何地方都属正常,甚至这两年也隔三岔五的借接运贡品的名义,进入叙州。
  不过姚惜水前段时间刚在灵山大营露面,他们也猜测她此行去见李知诰,应该是为北方局势随时有可能会发生剧变做准备,但她在这时候不留在桐柏山给李知诰出谋划策,却跑进洞庭湖,怎么叫他们不起惊疑?
  “织造局的船现在去了哪里?是沿湘水而上,还是进入阮江了?”郭却问林胜道。
  “我入夜前接到最新的消息,织造局的官船还在洞庭湖的青蒲荡水域,暂时看不出它是要去湘水,还是去阮江——不过,我已经下令换新的哨船盯上他们。”林胜说道。
  “你立刻准备一艘快船,尽可能组织一些好手,随我们跟过去!”郭却说道,接着他与冯翊、林胜进入船舱,当即写就秘信,叫人拿出一路携带过来的两只信鸽,将两封一模一样的秘信绑到细如草茎的爪子上,纵其飞入夜空……
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
  从鄂州往淮阳山北,千里山川荒野之中,鹰隼极多,两只信鸽飞回到乌金岭大营的鸽巢时,翅腹都带着伤,差一点都没能飞回来。
  这也是利用信鸽远距离传书,最为主要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
  此时顾不得怜惜两只信鸽能不能治回来,郭却、冯翊传回来的秘信,却足叫众人震惊。
  “晚红楼必是担忧河朔惊变的消息瞒不过我们太久,姚惜水离开灵山大营,借道入洞庭湖,必是想着要在叙州滋生事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