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677

  回到府中,李普在后宅木亭里坐了良久,都不吭一声,仿佛一日之间,已然老去二十年,成了耄耋之者的沧桑老者。
  只是不管李普怎么掩饰、压抑,他神色的复杂变化,都还落在周元的眼里。
  周元也是完全没有料到会有今天这一出,他此时想置身事外也没有可能,但看李普的神色,对此事已深信无疑,暗感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倘若这时候李长风或李秀来访,看出异常,那才糟糕透顶,周元当即硬着头皮说道:“夫人向来是这种风格,凡事都会留上一手,我乍听此事或比国公爷您还要震惊,但此事应是确凿无疑了。不过,要说夫人的居心,则未必真如蒙兀人说的那么险恶,蒙兀人还是想着搅浑水,想着吸引棠邑军渡江南下,以便他们能尽收河淮。而既然新津侯的身世真相大白,不管蒙兀人揭开此事有什么居心,我这去见夫人,定叫夫人给国公爷您一个交待。”
  不管怎么说,现在都不是他们一拍两散的时候,周元担心李普做出什么极端的行径来,只能是硬着头皮劝说他,先将他稳住再说其他。
  “你拿这画像去见吕轻侠,叫吕轻侠、姚惜水今夜过来见我,过了今夜不见人来,我豁出老命,也会进奏陛下,揭穿你们的图谋,”李普指着石桌上的画轴跟周元说道,“当然,周元,你也不要以为跟着吕轻侠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也不要以为这幅画像是我手里唯一的证物,我想我要是声称李知诰乃逆朝遗子,大概没有人会怀疑……”
  周元心里苦笑,心想蒙兀人倘若直接抛出鲁王画像,李知诰还能自辩画像乃是伪造,意在污蔑、在大楚制造混乱,但李普站出来指证,真真切切是要比这幅鲁王画像还要能取信于人。
  他再看李普回宅子后,唤到这边园子里的十多仆佣,皆是出身郡王府的家兵,也是暗感头痛,知道李普此时连他都不再信任,无奈地说道:“我这就去见夫人,但此事或许还不宜先叫临晋侯知晓,国公爷……”
  “这事我自有分寸,但你也要警告吕轻侠,我年纪虽然大了,筋骨也老了,但三五个刺客想要到我府里闹事,恐怕只会叫大家更不愉快。”李普说道。
  听得出李普满用的怨恨,周元也不敢多废什么话,拿起画像先告辞离开。
  暮色很快降临下来,李普身形佝偻的坐在夜色之中。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周元带着面带罩纱的吕轻侠、姚惜水走进来。
  在灯笼下,她们的身形既娉婷多次,又显得单薄怪异。
  “慢着。”李普轻喝道。
  吕轻侠、姚惜水停在院门口,任由李普安排人搜她们的身。
  “你有什么话说?”李普盯着走到凉亭前的吕轻侠,示意她与姚惜水就站在凉亭下,极力压抑内心的怨恨,问道。
  “我没有什么话,国公爷要是有什么吩咐,我会尽可能去做。”吕轻侠轻声说道。
  “杨元溥怎么死我不管,我要我李家子孙三天之内登上皇位。”李普说道。
  “国公爷这未免太强人所难了吧?这事真要如此容易,徐氏就绝不会落到今日如此下场。”吕轻侠说道。
  “张平、姜获被踢到一边,如此崇文殿前仅有安吉祥、陈如意两人得宠,除了慈寿宫之外,宫禁之间也几乎都是这两人说得算——以我对你的了解,这两人必有一人是你安插的嫡系,要不然他们不可能好好活到今天。无论是遇刺,或是暴毙,我想杨元溥的性命大概只是你一句话的事情。”李普说道。
  “话是这么说,死人也是容易,但留下来的残局要怎么收拾?”吕轻侠苦笑问道,“王婵儿再对我们言听计从,也不会坐看我们对杨元溥下毒手——没有王婵儿,我们如何说服郭亮、张瀚等侍卫亲军将领,如何说服沈漾、杨恩、杨致堂、陈德、张潮、杜崇韬、周炳武等王公大臣相信杨元溥的死,跟我们无关?还是,你一定就有把握说服你两个侄子,与我们共进退?你要清楚,事情但凡出一点纰漏,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蒙兀人用计甚毒,但他们的目的不是想迫使襄北军谋蜀,以此吸引棠邑军的注意力,我们不如还是先如蒙兀人达成目的,其他人再慢慢商议、筹划……”
  “除非你现在下令府外埋伏的刺客杀进来,将我国公府二十余口人杀得不留一个活口,要不然你的缓兵之计,在我这里没有任何的作用。”李普死盯住吕轻侠面纱之上的眼睛,厉色说道。
  “只有三天时间吗?”吕轻侠问道。
  “你这些年在慈寿宫安坐如素,不会没有做过最坏的打算,而只要此事能成,你我也无需再担心蒙兀人能拿这事相要挟,”李普说道,“当然,还是要提醒你一声,周元去见你们时,我留下一道密函。要是我三天时间内无故身亡,长风、阿秀、阿碛、柴建他们自会知道缘由!当然,柴建或许已经不值得我托付信任了,但我相信长风、阿秀、阿碛以及郡王府的百余健儿,还不是你们所能摆布的。”
  吕轻侠眼皮子抽搐似的跳了跳,在亭前站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三天之后,正好是李秀宿值宫禁,但到时候陛下遇刺身亡,你能确保岔子不出在他身上?”
  “陛下遇刺身亡,只要刺客没有留活口,而太后又立李家子孙为帝,阿秀、长风又不是蠢货,他们那里怎么会出岔子?我看你们还是先担心太后那边不要出岔子为好。”李普针锋相对地说道。
  ……
  ……
  狭窄的巷道里夜色暗沉,不知道什么时候苍穹又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雨势不大,也令之前酷热难耐的夜清凉一些,但坐在马车里,心头的烦躁却怎么都消去不了。
  姚惜水懊恼地说道:“我们从头便不应该与萧衣卿谋事。”
  “此时说这些无益。”吕轻侠这一刻也是有无力的倚着车厢壁而坐。
  “三天时间,给大哥传信都来不及,”姚惜水想想仅有三天时间谋事的苦处,忍不住丧气地说道,“不若我们此时便去郢州?”
  吕轻侠摇了摇头,苦笑道:“人心浮动,将卒喧闹,东北接邻棠邑不说,朝廷诸路兵马从南面攻来,如何抵挡?而韩谦绝不会容忍我们有谋蜀的举措,也不会给我们谋蜀的机会……”
  姚惜水心想她们此去郢州,无疑是等同于叛变。
  襄北的东北侧与棠邑接壤不说,朝廷兵马随后也能从长江、汉水各个地方进攻襄郢随邓等地。
  襄北军人心浮动,柴建以及此时在襄北军任将的李碛也不会为他们掌握,张蟓也极可能会落井下石,他们必需在第一时间退入梁州才有可能自保。
  但是,韩谦会给他们退入梁州的这个机会吗?
  说不定朝廷诏令一下,韩谦便会出兵进攻黄砚关、武靖关,甚至都有可能绕到蔡州西南部,进攻邓州。此时棠邑三万精锐集结于寿州,溯淮河而上,攻打随邓的速度,绝对会比他们想象中要快。
  只是不去郢州,她们真能在三天内覆行对李普的承诺吗?
  杨元溥遇刺身亡,王婵儿怎么可能还会心甘情愿的听她们摆布?
  不管杨元溥、王婵儿这些年母子不合,但她们毕竟是亲生母子。
  而就算以性命相威胁,令王婵儿屈从,但只要她神色有异,叫沈漾、杨恩、郑榆、郑畅、张潮、韩道铭、杜崇韬、周炳武等人看出异常,到时候她们敢赌掌握侍卫亲军司所属左右武翊军的郭亮、张瀚等将会听从她们的调令,而不会被诸王公大臣说服吗?
  更不要说左武骧军都指挥使黄虑,还是当今皇后黄蛾的胞兄,即便杨元溥真的遇刺身亡,黄虑必然也会第一个站出来拥立黄蛾之子为帝。
  “蒙兀人应该还没有都离开金陵,事情既然是他们捅出来的,那你先去从他们那里借几名刺客备着。”吕轻侠沉吟着说道。
  “……”姚惜水点点头,将杨元溥遇刺之事,栽赃到棠邑、淮东或其他任何一家头上,沈漾、杨恩这些老狐狸都不会相信,唯有到时候交出蒙兀人的刺客尸体,才有可能堵住他们的嘴。
  “太后不会相信刺客能如此轻易入宫,她即便猜不到我们跟萧衣卿暗中联络,韩谦到时候也必然提醒她,这个怎么办?”姚惜水问道。
  “叫她与杨元溥母子情绝便可,她毕竟还有一个儿子在身边,而到时候杨元溥已死,她更不会舍得第二个儿子丢掉性命,”吕轻侠这时候将一些关窍想透,声音也变得越发冰冷,皱着眉头,说道,“唯一有些难办的就是李瑶从冷宫出来成为新的太后,不会认不得自己的亲生儿子,到时候也需同一时间除掉……”
  “李普会愿意看到女儿死在我们手里?”姚惜水问道。
  “有得必有舍,到时候李瑶已死,他怎么不愿,也得将这个苦果咽下去。”吕轻侠无情地说道。
第六百八十章
风起
  金陵城的酷暑,要比成都府难熬多了。
  午后即便在荫凉的大殿之中,有宫女执扇服侍,也觉得闷热不堪,暮时雨滴哗啦啦的落在屋檐、石地以及大大小小的草木叶子上,不要说天气清凉下来,人心里听了也舒畅起来。
  用过膳,清阳颇有兴致的将长过她腰胯高的彬儿喊到身前来,考究他今日蒙学的功课。
  她是嫁入大楚的蜀国公主,在楚宫之中算是另类的存在,又或者是别人厌烦她自视清高却得陛恩宠,也没有谁到长信宫里走动;当然,平日里也就是在皇后黄娥的带领下,与诸妃嫔一起到慈寿宫问安之外,清阳也不乐意到其他妃嫔居住的宫室串门。
  不过,王邕篡位成功,如今蜀国又对大楚称臣,清阳没有争嫡的心思,在宫里的日子却也是比以往舒坦得多。
  又或者清阳没有争嫡的心思,也没有争宠的心思,杨元溥得闲还是喜欢往长信宫跑、留宿长信宫。
  “离离原上草,一、一……”
  清阳听着彬儿稚嫩的声音卡在“一”上字,好一会儿都再想不起下面的诗字来,正犹豫着要不要让宫女拿出戒尺来,看到大殿门口守侍的几名侍宦、宫女,哗啦啦的跪了一片,探头看过来,见杨元溥在陈如意等人的陪同,往大殿里走来,牵着彬儿的手,走过来敛身请安:“臣妾(儿臣)见过陛下(父皇)。”
  “起来吧,今天学了什么诗,怎么都没有记得住?”杨元溥心情颇佳的牵过长子的手,问道。
  “彬儿心性还是皮了些,在书斋里坐不住,”清阳问道,“陛下是遇到什么喜欢,心情这么好?”
  “也没有什么喜事,韩谦从棠邑上了折子,想立妾生长子韩文信为侯世子,御史台、礼部都以为与礼法不合,前两天好几道弹劾折子,朕以为这事或要拖下去,没想到今日廷议,母后与诸公也都没有说什么,只说韩家世领叙州,黔阳侯爵的继承人,理应多听从韩谦的意见,这事便算这么过去了。”杨元溥说道。
  “陛下前日着陈公公私下去问溧阳侯与沈相的意见,他们也是完全赞同?”清阳颇有奇怪的问道。
  清阳深居宫中,很难再接触到更多的外界信息,即便云朴子还隔三岔五进宫来,但更多是讲解道书,解个烦闷,因而她对韩谦在这个时机请立庶长子之事困惑不解,还以为沈漾这个老顽固怎么都不会附同这事呢。
  “韩谦请立长子,应是为亲自率部北上参战做准备,溧阳侯、沈相都有些担心蒙兀人势力,叫棠邑跟蒙兀人打个两败俱伤,没有什么坏处。”杨元溥在清阳面前也没有什么掩饰,哈哈笑道。
  清阳心里“咯噔”一跳,她深居宫禁,甚至平日里都不跟韩道铭之女韩淑惠接触,安分得就像无害的小白兔,却也知道兄长王邕能篡位成功,离不开韩谦的支持;甚至这一年来,相当程度上也是倚重韩谦的支持,蜀中才算是勉强稳定。
  不过,蜀中不是从此就无忧了。
  此时赵孟吉、王孝先率七万兵马囤于秦岐等州,随时都有可能从阴平道反扑蜀中。
  李知诰据梁州目前是挡住赵孟吉、王孝先他们从梁州进攻蜀北的通道,但李知诰的心思未必就单纯了。
  清阳都难以想象,韩谦真要是与蒙兀人杀得两败俱伤,蜀中会不会又要出什么乱子?
  “陛下是说韩谦急于立嫡,实为身后事打算,河淮时局真凶险到这一步,韩谦都认为他有可能会战死沙场?不过呢,韩谦真要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陛下却是省了一桩心事呢,”清阳不动声色的笑着说道,“对了,新津侯那边,大概也会乐见此事呢。对了,陈公公去见溧阳侯跟沈相时,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新津侯那边的态度啊?”
  听清阳提及李知诰,杨元溥脸色又禁不住一沉,心想他就想着棠邑与蒙兀人两败俱伤,但实际上,棠邑不大不小的受挫,对朝廷最为有利,但受大挫甚至韩谦兵败身亡,朝中恐怕难有人能制衡李知诰,亦非大楚之福。
  杨元溥看向陈如意,问道:“你私下见溧阳侯与沈相时,他们这次有没有提及新津侯?”
  陈如意微微一怔,似乎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被问到这个问题,但迟疑了一会儿却又说道:
  “微臣却是问过溧阳侯,溧阳侯却说黔阳侯与新津侯看似不睦,但凡大事却并无不睦——微臣一时揣测不明溧阳侯说这话的意思,回禀陛下时,却忘了提及这茬。”
  清阳狐疑的瞥了陈如意一眼,这么重要的话怎么可能忘了回禀?
  溧阳侯杨恩果真说了这话,杨恩真认为韩谦与李知诰实际上是一直暗中勾结的,一直以来的所谓“不睦”,只是演给别人看的戏?
  只是溧阳侯要果真说了这话,陈如意擅自隐瞒做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