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4/677

  “张大人,姜少监……”看到张平、姜获在这时候出现,众人都是大吃一惊,都不知道半天没看到他们身影,这时候竟然怎么从政事堂后面的夹道里走进来,也不知道他们一直藏身尚书省,还是刚刚从侧门走进尚书省。
  要说侍卫亲军里,或许还有大把的底层将卒不认识沈漾、杨致堂、杨恩——毕竟诸军定期演练之时,大多数将卒站在阵列之中,很难看清演武台观阵将臣的相貌的,也只有内侍监张平的独臂形象,早就印入众将卒的心中。
  张平突然站出来当众斥责李秀助纣为虐,对院中诸多将卒心里造成的震憾,比杨恩刚才的质疑更为强烈,他们禁不住想:难不成内侍监、少监大人掌握着外人所不知的秘辛?
  “李秀,你当真以为太后跟前的二皇子,还是你李家的子孙吗?”张平没有理会其他人的反应,盯着李秀厉声问道。
  “张大人,此话何讲?”李秀眉头怒蹙,腰间佩刃铿然拨出半截,盯住张平问道。
  “阿秀,我没有死,长阳院的那具尸首是服侍我的宫女,她是吕轻侠的人,想要杀我,是张大人、姜少监及时救了我——慈寿宫里的二皇子,张大人与姜少监刚刚带着我确认过,也不是林儿,不知道被他们换成什么人了。阿秀,你跟我爹爹他们这几年都上当受骗了啊……”
  十数侍宦之中又走出一个身穿罩袍的瘦小身影,走到庭下,将罩帽摘下来,露出苍白瘦弱的小脸……
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傻在那里,谁都没有想到,谁都认定午后已经在长阳院大火之中,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废后李瑶,在这一刻竟然死而复生,还跟张平、姜获在一起。
  不要说诸官员了,李秀身后气势冲冲占据政事堂庭中、正欲强行拘搏王贵妃等人的虎贲甲卒,这一定也都是惊疑不定,面面相觑的对望着。
  只要是人,只要不是冷血的凶残野兽,内心一旦被疑虑跟困惑塞满,就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言。
  他们之前还可以说是跟李秀奉太后手诏行事,但这一刻怎么不担心中了他人的圈套,做了他人手里杀人的刀,最后将他们的家小亲族都牵连进去?
  不要说李秀了,李秀身边后就有多名武官都是出身郡王府,没有一个反复挣扎的心理准备过程,他们也断无可能率领手下的悍卒对李瑶下毒手。
  李秀更是禁不住往后退了半步,盯着李瑶的脸,都怀疑那是一张惟妙惟肖的人皮面具。
  “胡说八道,”徐靖慌乱的尖声大叫道,“陛下遇刺与长阳院失火几乎同时发生,张平、姜获来得及赶去长阳院,却没有赶去崇文殿阻止刺客刺杀陛下,他们的话能取信于谁?又怎么证明,陛下不是他们勾结刺客所杀,再要挟李皇后嫁祸吕宫使?”
  “到底是怎么回事?”沈漾盯着张平问道。
  确如徐靖所言,长阳宫失火与陛下遇刺几乎是同时发生,张平、姜获能带人及时救下李瑶,却为何没有去救陛下?
  即便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都知道徐靖抛出这样的疑问是想搅浑水、是想负隅顽抗,但沈漾要是放过这么关键的细节含混过去,也没有办法彻底的将人心争过来。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陛下传秘旨要出城避暑,我与姜获震惊之余,正犹豫着要找不找沈相商议怎么劝谏陛下,这时候有人将一封手书掷入姜获的房中,说李后有险。我们赶到长阳院时,长阳院火势刚刚起来,李后当时被困火中。我们救走李后,转移到秘处,紧接着便传来陛下遇刺以及李后被刺烧死长阳院的消息,但实际上,长阳院中那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首从何而来,我们也不得而知。”
  张平从怀里取出一纸手书递给沈漾,他此刻心里也有太多的疑问,等着沈漾给他答疑解惑,说道。
  “手书里说不忍看大楚乱起、山河破碎、民众离难才出手示警,又提及二皇子有假——我们也是好不容易避开耳目,找到机会护送李后乔装打扮潜入二皇子身侧验证过后,才匆匆赶来见沈相,侥幸没有误事……”
  “是个女人的字迹?”沈漾迟疑的跟身旁的杨恩、韩道铭说道。
  他也暗中窥韩道铭的神色,韩道铭也是一脸的茫然与惊诧。
  而之前退到一旁的韩道昌、韩端显然也没有意识到势态会有这样的转折,特别是韩端,脸上的惊惶以及满头的大汗,以及刚才恨不得上前将韩道铭直接拉到一旁的样子,是绝作不得假的。
  不是韩谦的人,那会是谁在节骨眼上提前给张平、姜获通风报信?
  而这个人对慈寿宫的行动细节知道得这么清晰、及时,不仅事后能替张平、姜获扫尾、掩藏李瑶被救的痕迹,甚至还能一度误导吕轻侠确信李瑶已葬身火海?
  沈漾能想象这个人必是长期潜伏在吕轻侠身边,并极得吕轻侠的信任,但这个人到底是奉谁的命令,潜伏在吕轻侠身边的?
  又或者说吕轻侠身边哪个人,真是因为不忍看楚国陷入大乱,才决意揭破这些人的阴谋?
  沈漾转身再看清阳郡主,见她几乎是要瘫软在地;韩道铭也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是是非非,还不够清楚吗,李秀你还要奉乱命行逆乱之事吗?”杨致堂这时候站出来,盯着李秀厉声喝问,他不待李秀反应,振声朝两侧廊檐下观望的侍卫亲军将卒喝道,“慈寿宫奸党挟持太后、刺杀陛下真凭实据确凿,诸大楚将卒听本王号令行事……”
  “大楚将卒听枢密使之令行事……”张潮这一刻不再犹豫,厉声喝道。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厘清,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不可能拥立一个身份真假莫辨的“二皇子”登基继位。
  到时候不要说棠邑不认了,淮东信王杨元演也不会认啊!
  他们此时还无法直接将矛头对准太后王婵儿,但“清君侧”或者说斩除挟持太后、谋刺陛下的奸逆,应该是所有人毫无疑惑或说无法再迟疑的选择。
  张潮的话,这时候比杨致堂还要管用。
  那几个隶属于右武翊军、早年就出身朗州乡军的武官,几乎瞬时间就带着手下的兵卒,从侧翼往李秀所部逼近过去。
  “李秀,李瑶定是为奸人劫持、蛊惑,才胡说八道。沈漾等奸贼勾结异族行刺陛下不说,现在又要劫持太后!李秀,你心里想想,要是叫这些奸贼得逞,你李家逃得了满门抄斩、尸横遍地的下场?”徐靖慌乱的朝李秀大叫道。
  此时钟彦虎正率数百精悍甲卒往尚书省后侧的巷道包抄过来,只要李秀此时能狠下心,徐靖就不信尚书省附近聚集的千余乱兵,能拦得住他们大开杀戒?
  而只要将尚书省里面杀一个血流成河、杀一个片甲不流,不叫他们将消息传出去,历史的真相还是凭他们信手涂抹吗?
  徐靖声嘶力竭的大叫,李秀对他的话却充耳不闻,示意左右交出兵刃;他也失魂落魄的束手站在院中等人过去擒拿。
  “将逆党拿下!”
  沈漾一声令下,刚才还犹豫不决的台省卫兵,这时候则如虎似狼一拥而上。
  职方司的探马刚才还威风凛凛,手持铁箍长棒大杀四方、打伤好些人,这时候他们心思惶惶、稍有迟疑,便是十数枪矛一齐刺来,顿时间杀伤十数人。
  其他人等被围在政事堂前的广场当中,也只有缴械乞降一条路可以选择。
  杨致堂、张潮点出几个脸熟的中层侍卫武将,指令他们为尚书省护兵的临时主将,一边缴下李秀所部将卒的兵械,找绳索将他们捆绑起来,一边纠集更多的将卒在政事堂内外结阵,防止钟彦虎狗急跳墙杀来。
  李秀持太后手诏走正门拿人之时,钟彦虎能同时率部从侧后包抄尚书省,说明钟彦虎是直接参与行刺密谋的,而其部也必然进行过一定的秘密动员。
  要不然的话,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很难相信数百将卒没有看到更高层次的令函,就会盲目跟着钟彦虎包抄大楚帝国的权力中枢。
  李秀缴械,职方司的探马在事前更多是被徐靖蛊惑着行事,并没有直接参与密谋,而在慈寿宫的阴谋被戳破后人心惶乱,便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行,但钟彦虎本身就有万夫莫挡之勇,其部将卒要是事先动员过来,战斗力还是不容小窥,这边很可能会被他杀一个措手不及。
  ……
  钟彦虎率部从崇阳门抄袭尚书省,要从秘书监的后侧巷道通道。
  而这一刻数辆秘书监用于搬运书抄的独轮小车,连用数千本典抄乱糟糟的堆放在仅有两马并骑通过的巷道里,这时候浇淋上灯油,在数百甲卒冲杀巷道之后,一名老卒便手持油灯掷过去,点燃熊熊大火,烧出一道火墙拦住甲卒的去路。
  “这是造孽啊,好些都是老大人任职秘书监时整理出来的绝版典抄。而这些天干物燥,火头一起,到处窜开来,就麻烦大了……”老吏赶在乱箭射来之前,带着两名小厮闪身缩入秘书监的后院里,但看着院外巷道里熊熊大火,还是忍不住痛惜的跺脚叫道。
  “叫钟彦虎杀进尚书省,皇城恐怕都要烧一遍,你到时候不是更心痛?”扮作秘书监搬书小吏的冯缭,拉着老吏往秘书监深处逃去,省得被钟彦虎派人翻墙进来捉住。
  “你们到处纵火,也拦不住乱兵多时啊。”老吏被冯缭拽着,在秘书监大院角落的一座藏书阁里跟一小队身穿台狱卒衣的人马会合,还是忍不住可惜地说道。
  “给沈漾、杨致堂他们这么多时间,足够他们反应过来就行了。”
  冯缭跟老吏解释过,又等了片晌,看远处巷道里几处火头到这时候都没有减弱的样子,决定将身后紧急集结的这支小队人马就地解散掉,让他们借之前在刑部、御史台、大理寺等衙司的身份继续潜伏下去,说道。
  “钟彦虎应该认清形势已去,大家都将狱卒兵服脱下烧掉,各自回归原职,潜伏下去。往后除再有宫变大乱,彼此都不要再联络了……”
  “不会又要烧掉这座藏书阁吧?”老吏急得额头青筋暴跳。
  “历阳学堂都有抄本,这时候顾不得那么多了。”冯缭说道。
  身穿侍卫亲军兵服的王辙随郭却从侧门走进来,看到藏书阁里众人正将身上的狱卒兵服脱掉,换回之前诸衙司小吏或衙役的官袍,迟疑地问道:“现在就直接解散?”
  “等沈漾、杨致堂掌控住尚书省形势,不知道多少兵马会往尚书省附近聚来,到时候再解散,容易露行藏。”冯缭说道。
  “钟彦虎已经掉头往崇福门逃去,他们极可能跟织造局的人马会合后,从静江、静海两门北逃,然后从织造局官船码头逃离金陵——赤山军旧部已经有四支哨队人马暗中准备齐当,此时振臂高呼诛逆,集结上千赤山军旧卒赶于静江门拦截他们,不是问题。”郭却凑过来说道。
  “不到最后一刻,皇城之内不动刀兵,这是大人事前反复强调过的,而皇城之内一旦血流成河,很多事情反倒纠缠不清;放他们走吧,”冯缭摇了摇头说道,“另外给菜园子那边打出暗号,叫皇城之外的人手都暗伏不动,小心被蒙兀人的密间再搞出什么事情来……”
  当世灯笼的亮度有限,在暗沉夜色里仅仅是凭借肉眼,很难看清楚两三里外一盏灯笼所打出的信号,但助铜望镜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澜
  得知钟彦虎没敢往尚书省攻来,杨致堂、张潮他们只当逆党终究是胆寒生怯,松了一口气,当即又更是信心十足的派人四处宣扬吕轻侠勾结刺客刺杀陛下、挟持太后等事,并通传迟迟没有露面的郭亮、黄虑、张瀚等将速速赶到尚书省来听命。
  郭亮、黄虑、张瀚三人以及他们手下的都虞侯们,这时候要是敢到尚书省来,而刚才对峙时他们人甚至都不在崇文殿,没有跟太后、吕轻侠、陈德、周元这些人混在一起,就能证明他们是没有问题的。
  而郭亮、黄虑、张瀚等将之前躲着没有到尚书省来,相信他们只是在关键时选择做墙头草而已,相信他们在形势未明之前,不愿意介入混乱之中。
  这一点又不能算什么污点,刚才尚书省大院里绝大多数人还不都是想着做墙头草?这点往后提都不会再提,大家都是大楚的赤诚之士,有没有区别,就要看各自心里的认为了。
  有人提及派兵去追击钟彦虎所部,只不过更多的人都打了一个哈哈,没有理会。
  尚书省之内,目前都没有一个都虞侯级别的将领在,只有几名营指挥级别的中层武官,被沈漾、杨致堂他们任命为临时的主将,看他们的样子也知道都不想贸然行事。
  他们保护好尚书省及诸多大臣不为乱军所破,就是护驾、拨乱反正有功了。
  现在黑灯瞎火、在一片混乱之中,甚至不知道侍卫亲军之中还有多少人马暗中投向慈寿宫,他们带着小股人马追杀出去,不是找死?
  沈漾、杨致堂等人不说话,其他官员讨论片晌,也都觉得这时候不能鲁莽行事,先稳定住局面,甄别敌我最为重要,甚至都不主张直接派兵去攻崇文殿,当前只需要下令诸部守紧宫城、皇城诸门便可。
  即便他们相信侍卫亲军之中绝大多数武官兵卒都还是可靠的、忠于大楚,要不然的话,形势不可能这么容易逆转,但他们也能确认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可以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里,大多数人将卒辩别是非及形势的能力很弱,政事堂与崇文殿的太后手诏同时传达过去,必然会产生混乱。
  事实上归结到一点,哪个将领这时候有能力在混乱之中,率先一队人马攻进崇阳门,控制住局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4/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