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校对)第5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6/677

  这时候两千多叛军已经胁裹太后及一干宫侍逃出静江门,往静海门杀去。
  静江门以及从皇城东西两侧通往静海门的甬道两侧的木质建筑,都被叛军纵火点燃,叛军此举自然是要阻拦从皇城内部杀过去的追兵,但大火同时也将叛军阻拦在皇城之外了,令他们无法杀一个回马枪。
  到这一刻,皇城之内的局势总算是彻底落回到政事堂的掌控之中。
  而从陈如意于长信宫居中挑拨离间算起,宫变从酝酿、彻底爆发到现在,才过去十几个时辰,这里面还是有太多的未解之谜。
  比如说吕轻侠到底为何会选择在这样的时机,极其仓促的发动宫变?
  太后王婵儿又到底是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受到挟持、胁迫,还是说真与陛下母子恩断情绝,痛下杀手?
  太后王婵儿及吕轻侠到底为何要拿他人替代二皇子留在慈寿宫扶养,而真正的二皇子此时是生是死,身在何处,替代二皇子的这个幼子又是什么身份?
  到底是谁给张平、姜获通风报信,使他们及时救下李瑶,成为逆转局势的关键?通风报信的这个人又是什么身份、什么动机?
  以及朝堂及侍卫亲军到底有多少、有哪些将领、官员,以及皇宫之中有多少侍宦、宫女实是吕轻侠的暗子,直接参与宫变?
  要搞清楚这些疑问,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
  而有些未解之谜有可能将永远都不会为世人所知,但延佑帝遇刺驾崩以及拥立新帝之事却不能拖延。
  好在有些事情还是肯定的。
  所有疑点及蛛丝马迹,则能明确是吕轻侠一系人马从头到尾策划了宫变却最终遭受到惨败;而太后无论是受胁迫亦或是与延佑帝母子恩断情绝,事实上也直接参与了宫变。
  如此一来,拥立大皇子为帝,以最快速度安稳朝廷大局,不叫藩镇有机会介入,之后再从容布置大丧以及追捕逆乱、追查宫变等事,也就能为诸参政大臣、侍卫亲军诸将领及其他大大小小的、今日被卷入宫变之中差点性命难保的官员们的共识。
  清阳将彬儿楼在怀里,与黄娥并坐中央主案之后,看着两侧满满当当数十将臣,仿佛身在梦境之中……
  ……
  ……
  转首回望主体都是木质结构的静海城楼陷入熊熊大火之中,相距两百余步听着噼里啪啦的鸣爆响,都能感受到大火翻滚逼来的热浪,一向从容淡定的吕轻侠这一刻穿着铠甲,杀气逼人的手执横刀,但脸色灰白,身子止不住的微微颤抖,仿佛毕生的梦幻正被大火烧出一个怎么都填补不了的空洞,要将她吞噬进去。
  姚惜水更是心如刀绞,直觉浑身的气力在这一刻都被抽尽。
  即便仅有三天时间举事,她也知道时间太过仓促,但她怎么都没想到形势逆转会是那样的彻底,而令她们完全没有还手的机会。
  那贱婢,那贱婢!
  十多年心血即便都喂了狗,怎么都不会想到在这一刻会被咬得那么痛、那么伤。
  “怎么会这样?”苏红玉在两名侍卫的陪同下,怀里抱着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幼子,仓皇的跑过来,傻了眼似的看着静海城楼熊熊燃烧,她怎么都想不明白一夜之间,天就塌了?
  黄昏之前皇城就四闭起来,她就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但没有人跟她解释发生了什么事情,临到半夜才有人过来通知她携新津侯府男女老儿逃往静海门,她还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稍有犹豫,便是满门抄斩,她又能有什么选择?
  “挚儿、畋儿呢?”姚惜水强抑住内心里的惊慌,问苏红玉道。
  “十三带人守着挚儿、畋儿。”苏红玉说道。
  听到李挚、李畋两个侄子无事,都随苏红玉成功撤到静海门来跟他们会合,姚惜水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要不然她死都没有脸去郢州了。
  “走,请太后上路,我们去淮东。”吕轻侠咬牙说道。
  “啊……”姚惜水都是一怔,疑惑的问道。
  “西行没有出路,唯有看信王喜不喜欢、有没有胆量接我们送上的大礼了。”吕轻侠脸色在这一刻阴沉到极点,她就像是遍体鳞伤的野猫,这一刻犹想往藏在暗处的猎人脸上挠两道。
  这时候前面突然传来骚乱,就见一阵刀光剑影。
  “怎么回事?”姚惜水疾步走过去,仿佛惊弓之鸟的厉声问道。
  “李长风借人不备夺刀,杀了我们三人,已经将他击毙了。”周元惊魂未定的走过来说说道。
  姚惜水走近过去,看到李长风倒在血泊之中的尸首,没有说什么,只是示意拖开扔到一边……
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
  “这是都完了?”
  李普一屁股坐在假山凉亭里,看着北面静江、静海门方向火光焰天,怔怔的自问道。
  “国公爷,新津侯、周侍郎以及姑老爷府上的人都跑了一空,似乎都往静海门那边去了,临晋侯府却没有什么动静,大门紧闭。”这时候有几名老仆推开荒园的院门,满头大汗的跑到假山前,回禀道。
  “我知道了,你们再去临晋侯府报个信,就说李普我对不住他们,李家彻底的完了,叫他们赶紧收拾东西跑路吧。谁要能帮李家保留几个命根子不绝,李普在九泉之下给他磕头了。”李普声音沙哑地说道,铿然拨出腰间的佩刀,便横到颈前。
  “国公爷!”两名老仆惊叫道。
  一道刀光划过,鲜血迸溅而出,李普气未断绝,犹死死盯着陷入火海之中的静海门方向,数息之后,身子才“扑通”一声往后栽倒,手中追随他半辈子的宝刃也滑落下来……
  ……
  ……
  “皇长子年少却聪慧,贵妃王氏贤明有德,皆得陛下宠爱,尝言年岁稍长,寻贤师教导,必能使大楚山河稳固……”
  非常之时,不存在所谓的“立嫡不立长”,但大皇子与三皇子之间择其一,总也要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
  政事堂的大殿之上,沈漾起了一个头,杨致堂、杨恩及诸多大臣纷纷上尊辞,拥立皇长子杨彬登基继位这事便算定下来了。
  “当务之急,还是肃清逆党,而宫禁之中,长期以来为逆党掌握、渗透,更是需要彻查,这事便要张大人、姜大人不辞辛劳了……”沈漾又朝张平、姜获说道。
  “陛下遇刺身亡,我二人无能相护,便是死罪,苟活于世,已愧对先帝,不敢再窃居内廷之位,还请沈相、寿王爷与太后另选贤能。我二人残生唯愿能在先帝及陛下寝陵之前看灯添油……”张平才五旬多年纪,但鬓发皆已霜白,一袖悬于身前,与身形都有些佝偻的姜获上前,躬身辞谢道。
  张平、姜获此时正是以内侍监及少监之职,全面执掌宫禁事务之际,在这一刻竟然求去,众人面面相觑,沈漾、杨致堂都有些措手不及。
  张平、姜获到底得谁通风报信救下李瑶,这还是宫变迄今最大的疑点之一,但并不妨碍他二人能得众人的信任。
  张平说来也是神陵司旧属,但淅川一战,他不惜性命替杨元溥挡下落石。
  而姜获更是得先帝委命效忠杨元溥身侧。
  他们二人兢兢业业,这些年功绩也厚,即便与韩谦有颇深的交情,但沈漾、杨致堂相信他们还是效忠于大楚的,难以想象他们会在这时只求能为延佑帝守陵,而无意再参与宫禁及朝堂的是是非非?
  杨恩眉头微皱,见沈漾、杨致堂征询的看过来,此时也只是微微的摇了摇头。
  “这几年来我们二人皆受病痛困扰,多次求去,但奈何陛下恩重难辞,一直都没能成行,这次务必请沈相、寿王爷成全。”张平、姜获神色坚决地说道。
  张平、姜获一心求去,延佑帝怕留下薄情寡恩的恶名,一直没有应允,却在内廷之中令陈如意、安吉祥等人将张、姜二人架空,也是众人皆知的秘密。
  只是众人怎么都没有想到张平、姜获会在此时态度坚决的求去。
  清阳也是愣怔在那里,也禁不住想,没有张平、姜获二人,而皇宫之中六七千侍宦、宫女,既没有足够资历,又没有令众人足够信任的人,谁来主持内廷宫禁事务,谁又来负责一一彻查这么多侍宦、宫女之中暗藏的逆党?
  虽说她身边有一些从蜀国带过来、值得信任的旧人,但掰着脚趾头也能明白,沈漾、杨致堂他们绝不可能会任由蜀人全面执掌大楚的内廷。
  当然,作为在座真正掌握内情的数人之一,清阳此时也更能揣测张、姜二人的心思,心想他们或许认定给他们通风报信者,必是棠邑潜伏于吕轻侠身边的暗桩密间,而他们既不想辜负先帝及陛下的信任,又不想跟棠邑交恶,才在此时坚决求去的吧?
  清阳再看沈漾、杨致堂眉头深锁,似有所思,心头一紧,担心他们二人回过味来,事情会再有反复,禁不住有些担心的朝云朴子看过去。
  “张大人、姜大人执意要为先帝、陛下守陵,内廷之中再无股肱大臣可恃,”韩道铭坐在杨致堂的下首沉吟着说道,“韩某倒觉得唯今之计,或可暂改内侍省为内侍府衙门,由溧阳侯杨恩出任内侍府大臣,暂时执掌内廷事务,彻查宫变血案,沈相、寿王爷、两位太后及诸大人,以为意下如何?”
  韩道铭提这样的建议,众人都是一怔,也将众人的心思岔开。
  改宦臣而任宗室老臣执掌内廷宫禁事务,似乎有史以来并无先例,也是大楚律制不合,但细想下来,却又觉得并无不妥之处。
  这或许是当下应对复杂及混乱之极的内廷局面,最恰当不过的折中办法,后续甚至还能有效防范宦官擅权及外臣勾结,这也显得韩家及棠邑于心无亏。
  另一方面,张平、姜获执意求去,除了杨恩之外,交给谁负责彻查宫变血案,是大家都能放心的?
  沈漾、杨致堂蹙着眉头见杨恩也微微颔首,不拒绝负责内廷事务,便朝清阳看过去。
  清阳看了黄娥一眼,说道:“我与黄皇后皆是妇道人家,这么大的事情,悉听沈相、寿王爷及诸位大臣决议……”
  “这或可为权宜之用,”沈漾沉吟片晌,也觉得韩道铭所言可行,又垂眉看着合于案前的袍袖看了一会儿,朝杨致堂说道,“新帝年纪幼小,倘若十年才能长大成人亲政,照旧制当请太后听政。王氏乃新帝嫡母,理应尊为皇太后,而黄氏乃陛下正宫,或可与王氏并尊临朝,寿王爷,你觉得如何?”
  沈漾这话才真正叫清阳心里一惊,搂紧怀里的彬儿,下意识便要朝云朴子、韩道铭、秦问三人看去。
  两太后并尊,这不仅仅意味着黄娥将直接分走她身为新帝生母的威势以及临朝听政的权柄。更为关键的黄娥还有一子,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宫廷之中随后有再次发生帝位易主的血案。
  再说,有黄娥与三皇子杨晔这对替补,沈漾、杨恩、杨致堂等人以后真想要将她们母子二人废掉换立新帝,也将易如反掌。
  难道说张平、姜获二人的坚决求去,真叫沈漾起疑心了?
  想到这里,清阳惊魂未定的心头,恁的滋生一股怨恼,但没等她有什么异动,云朴子则先朝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轻举妄动。
  清阳按住心头的怨恼,也知道她如此地位未稳,不能直接跟沈漾争执。
  想到这里,清阳朝韩道铭那边瞥过一眼,见他似在思忖着什么,却也无要站出来反对的意思,她也只能先压住心头的不满,端坐在上首,摆出一副谨听沈相、寿王指挥大局的样子。
  当然了,旁人只能看出她与云朴子之间有互动,却也不觉得这有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6/6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