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生枭(校对)第7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1382

  因为心存狐疑,一开始从外面返回家乡的百姓其实并不多,而西关目前的形式,就是大批难民流落在外,出现了大片荒芜的田地无人耕种。
  魏无忌向楚欢进献均田策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均田策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大量荒芜的田地,第二个就是能够与田地匹配的人口,现如今西关人口大量流失,如果难民不能回归,均田策也就大大失去了效力。
  楚欢也知道许多的难民还在观望之中,眼见已经是快要入秋,均田也必须在明天春耕之前完全落实下来,一旦春耕之时,均田策还没有完全实施,老百姓还没有得到自己的田地,那么也就等若是白白浪费了一年,对于本就缺乏粮食的西北来说,浪费一年,必然还会因为缺粮闹饥荒死去很多人。
  时间其实并不算太充足,魏无忌虽然日以继夜带人测量田地,统计人口,但是进展速度并不快,等到公孙楚出来之后,了解了均田策的具体事务,当即便向楚欢提出,并不需要等到所有的田地都完全检测之后再行分田,可以首先在朔泉附近的几个村镇,开始实施均田,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百姓都清楚,官府所说的均田策,并不是虚张声势。
  为此,公孙楚亲自选择了几个村镇,亲自统计了当地的人口以及田地的亩数,然后按照魏无忌提出的均田策内容,率先向这几个村镇的百姓颁发田地,每一个分到田地的百姓,在得到田地的同时,也得到了户部司签署的地契。
  地契上说的十分清楚,百姓所分得的田地,十五年之内,归属权依然在官府手中,如果在这其间,没有发生什么特殊情况,却丢弃田地,任其荒芜,那么官府随时都有权利将田地收回,可是只要能够耕地年限满十五年,那么田地的所有权,将自动归属于百姓所有。
  其中更是言明,百姓获得田地所有权之后,那么田地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任何人都无权收走土地,只是其中也说的很清楚,禁止私田交换买卖,只允许时代耕种,一旦私田买卖,官府不但可以将田地收回,而且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要承担罪责。
  其实许多人也都看得明白,均田策的主旨,就是将老百姓钉死在田地里,让他们世代踏踏实实地耕地生活,不能私田买卖,实际上也就称不上完全的私有化。
  不过对于百姓来说,能有一块自己的田地时代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已经是了不得的生活,这是百姓们向往的生活,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宝贝,很少人会想将自己赖以为生的田地卖出,均田令的内容,已经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
  也几乎在几座村镇分得田地的同时,官府的第二道命令又已经颁布下来,这是魏无忌均田策之中的补充内容,摊傜入户,赋傜互调。
  在此之前,许多士绅家族可以避免徭役,正如魏无忌曾经所说,秦国立国之后,曾经下达了一系列政策,许多士绅豪族都有着免除赋税的特权,这些家族享有着最大的资源,不但免赋税,甚至连徭役也不用承担,反倒是赋税极为沉重的老百姓,却承担着沉重的徭役。
  西关重建,这几年的徭役自然是必不可少,筑堤修路,开渠凿沟,百姓们必须承担大量的徭役。
  为此,魏无忌在均田策之余,特地提出了摊傜入户、赋傜互调的策略,整个西关,不论是普通的贫民百姓还是士绅豪富之家,都将承担同样的徭役,一视同仁,只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赋傜互调的手段,那些士绅豪族如果抹不开面子,不情愿与平头百姓一样去参加劳役,倒是可以用赋税来抵消自己的徭役,同样,穷苦的老百姓如果想要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却可以在自己应该承担的徭役之外,增加有偿徭役。
  这些法令颁布下来之后,百姓们一片欢呼,流落在外的难民们知道已经有人分得了田地,再不犹豫,纷纷回归故土,只是短短时间,大批的西关难民拖家带口,返回故乡,这是一次庞大的迁徙,轩辕胜才调动兵马,守住各处关卡,盘查严密。
  对楚欢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他甚至一度得到消息,一些落草为寇的土匪,知道这些法令颁布之后,竟是丢弃了武器,也往户部司登记入户,正如魏无忌当初所料,许多落草为寇的土匪,本就是实在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被逼无奈,如今官府实施新政,这些人想着有田地可种,有哪里想过着那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楚欢实施均田策的本意,就是要让西关重新恢复生机,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些乱匪能够弃携为民,当然也是楚欢乐意看到的。
  西关的均田改革,风风火火,百姓一片欢腾,不过此事毕竟是伤及了西关士绅的利益,楚欢知道西关士绅是以西关七姓为首,少不得要与西关七姓多做接触,倒是苏老太爷看得明白,如果西关一直一潭死水,西关七姓也终究难以恢复曾经的辉煌,只有整个西关兴旺发达起来,西关士绅才有可能恢复往日的辉煌,众士绅虽然心里多少对楚欢实施的政策颇有些不满,好在楚欢此次实施均田策,主要是收归荒田和无主之田归官府所有,虽然对佃户得田对西关七姓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不过众士绅心里也很清楚,楚欢实施新政的目的,其用意倒不是在对付地方士绅,而是激发西关百姓的耕地热情而已。
  北山肖焕章在耕具的问题上,倒是没有食言,在西关难民络绎返乡之时,从北山调运过来的诸多耕具也是连续过来,更让楚欢欢喜的是,从关内的西山道和安邑道,也是有大批的耕具运送过来。
  西关实施均田新政,这样的消息自然也已经传到关内,西山总督乔明堂,安邑总督袁崇尚都是与楚欢有些渊源,大忙帮不上,但是调运一些农耕之具前来支援,却也是尽了情分。
第一一四八章
包裹
  安邑总督念及渊源,派人送来农耕之具固然让楚欢颇有些欣慰,但是更让他欢喜的,却是从西山运送农耕之具前来的,乃是卫天青麾下的王涵和胖柳。
  前番王涵和胖柳护送苏伯一行人来到朔泉,临走之前,楚欢倒是向二人说过,希望两人能够来西关帮自己的忙,甚至专门给卫天青去了一封书信。
  只是后来一直没有音讯,楚欢也就没有放在心上,这一次两人负责运送耕具过来,而且是连家小一同带过来,楚欢顿时便明白了二人的心意,二人带来卫天青的书信,倒是没有废话,只说将王涵二人调用到楚欢麾下。
  楚欢心中明白这是卫天青的心意,卫天青显然也知道,楚欢到得西关,手底下能够信任的人不多,毕竟王涵二人曾经跟随过楚欢,也算是故人,到西关任职,倒也是件好事,至若王涵二人本身,继续留在云山,也难有升迁的机会,到了楚欢的手下,待遇自然是要好得多。
  楚欢倒是没有让二人失望,先前禁卫军四大营,风字营交给许邵统领,火字营则是交给狼娃子楚无双,只是林子营和山字营一直都没有合适的统领人选。
  如今这两人过来,倒是让楚欢松了口气,虽说王涵二人的统兵之才无论是距离许邵还是狼娃子都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楚欢明白一点,这两人既然到了西关,那么就只能是以自己为靠山,对自己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而禁卫军作为自己的亲军,也就必须任用忠诚于自己的将领,就忠诚这个条件而言,这两人倒是没有任何问题。
  王涵性格沉稳,十分谨慎,楚欢一直对他倒是十分欣赏,而且他觉得,以后真正指挥禁卫军的是裴绩,裴绩是禁卫军的灵魂,他畅晓军法,就军事上而论,未必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耐,王涵二人交到他手中,也未必不能培养成合格的将领。
  为了此事,楚欢亲自带领二人去了一趟军营,裴绩倒是并无二话,只说先让二人按照之前选拔兵丁的特种训练法训练一遍,只要能够经受过特种训练法,将士们自然也就不会有多余话。
  王涵二人正值壮年,毕竟也是从云山禁卫军出来的武将,特种训练法虽然苛刻,但是在楚欢和裴绩的亲自监督下,倒也是一一通过。
  裴绩其实也一直在斟酌人选,既然楚欢都已经送了人过来,而且二人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当下也就不再犹豫,任命胖柳为林字营统领,而王涵则担任山字营统领。
  王涵二人这也算是一飞冲天,初到西北,就连升数级,自然是满心欢喜。
  楚欢有时候总觉得,真正的上位者,倒未必真的事必躬亲,通常事必躬亲,要么是精力过剩,要么就是手底下的人办事不牢靠。
  身为一道总督,乍一听去,统领四州,倒似乎日理万机,难有空闲之时,只是身在其位,楚欢却是觉得,真要说起劳累,也不见得,就看如何来坐这个位置。
  西北算不得人杰地灵,但是才德之士实在不少,物尽其能,人尽其才,许多事情也就变得轻松起来,军方有裴绩和轩辕胜才,政务则是由公孙楚率领,而后勤方面,杜辅公和琳琅的配合倒是相得益彰,盐道的经营十分的顺畅,西关各州府县的食盐供应已经不成问题,百姓们之前担心的盐荒,至少在西关这片土地上,已经迎刃而解。
  楚欢主要是居中协调,不过新盐带来的收益,确实让楚欢十分满意,虽然西关的盐道打开不久,而且价格在官府的控制下十分的低廉,可是食盐的需求量确实太大,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都是缺少不了,所以新盐署每天都能进入不少的利润。
  新盐不单只在西关销售,琳琅总揽的盐行,也以最快的速度渗入到了北山和天山,虽然明知道食盐是从西关输送过来,但是关内运往西北的食盐越来越少,百姓要吃盐,关内供给不足,就只能依靠西关的新盐,即使朱凌岳对楚欢恨之入骨,即使他知道楚欢会从新盐之中牟取到巨大的利益,可是却并不敢轻易在天山封锁西关盐道。
  道理很简单,楚欢的新盐,即使不在天山销售,仅西关和北山市场,也足以让楚欢活的很滋润,而天山一旦封锁了盐道,对天山有弊无利,这一点,朱凌岳比谁都清楚。
  实际上朱凌岳不担心西关的新盐进入天山,反倒是有朝一日,在天山食盐匮乏之时,西关会提高食盐在天山的价格,甚至于直接不向天山提供食盐,这是朱凌岳一个极大心病,明知道楚欢以食盐从天山获取收益,可他却偏偏又不能主动去断绝楚欢的这条盐路。
  他倒是已经派人打听出消息来,西关所产的新盐,据说是从寒石之中提炼出来,但是西关的制盐场警卫异常的森严,朱凌岳派出几波人想要得到制盐的方法,却都是无功而返。
  而且朱凌岳清楚地明白一个事实,即使得到了制盐的方法,天山也不可能像西关那样产出大量的食盐来,道理很简单,虽然寒石在西北山脉是最为平常的物事,但是这种资源在天山却是十分的稀少,这种曾经被人们极度忽视的矿产,其重要的产地,主要就是集中在西关境内。
  寒石在西北的分布,西关就占了近七成,北山分布一部分,而天山却是连一成也不到。
  这让朱凌岳极其的懊恼,早知道寒石有如此作用,当初就该连带着西关的寒石也都开采运到天山境内,现如今已经是后悔不迭,因为寒石拥有巨大的价值,所以楚欢早已经颁下了法令,禁止任何人私自开采寒石,西关境内的寒石,全部都归属官有,莫说是私运寒石出境,便是私自开采,也将承担巨大的罪责。
  仇如血一行人将张叔全父子送到了天山边界,交给了驻守在边境的天山守军,随即天山守军立刻将张叔全父子押送往沙州府城。
  仇如血发扬了独行侠的传统,令手下一干人先返回朔泉,自己却是乔装打扮混进了天山境内,甚至直接去了沙州府城。
  他很好奇,朱凌岳将会怎样处理张氏父子。
  并没有像他意料之中那般,朱凌岳将张氏父子当众斩首,甚至于张叔全父子被押进府城的时候,都是悄无声息。
  百姓们并不知道张氏父子已经被悄悄押回沙州城,就如同不知道这一对父子在某天晚上,同时从人间蒸发,如果不是仇如血艺高人胆大,也很难知道这一对父子饮下了朱凌岳赐下的毒药,他们的尸首,也被人悄无声息地处理掉。
  朱凌岳对于背叛自己的人,从来不吝惜自己的心狠手辣。
  当楚欢从仇如血口中知道事情的始末之后,只是轻叹了一声,并没有说太大。
  对于楚欢来说,最近有一件事情是他最为关心的,那就是林黛儿腹中的孩子,林黛儿的肚子越来越大,距离产期也越来越近。
  虽说孙博柳隔三岔五都会为林黛儿把脉,为林黛儿开药稳住腹中的胎儿,但是毕竟一个大着肚子的女人有许多的事情做起来还是不方便,楚欢思虑再三,终究还是先斩后奏,从府里挑选了一个手脚利索聪明伶俐的小丫头专门过去服侍。
  林黛儿不想让事情公开,楚欢也就不好让这件事情满世界张扬,所以再三叮嘱小丫头,不要对外面说出去一个字,即便是府里的人,也不许透漏半个字,林黛儿一开始并不希望身边有人,但是楚欢既然派过来,而且她也确实许多时候多有不便,只能接受。
  楚欢知道,女人产前必须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所以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去陪着林黛儿,虽然大多时候林黛儿不发一言,但是楚欢却并不以为意,或许林黛儿不喜欢说话,但她应该不会反感在临产之前,孩子的父亲会经常陪伴在身边。
  除了处理一些政务,抽时间陪陪林黛儿,楚总督还抽出时间,进行着一项新的研究,寒石制盐让他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他希望在西峡山洞之内发现的石英砂也能够改变一些东西,毕竟自己身为一名穿越众,能够给这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一点东西,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他专门寻摸了一件幽静的院子,禁止任何人进入,每天都会抽时间在院内捣鼓一阵,谁也不知道总督大人在院子里做什么大事,只是每次从里面出来,大家看到总督大人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就知道总督大人无论是在里面做什么,似乎都没有成功。
  虽说总督大人在屋内做事,已经下令谁都不能打扰,但是这一日祁宏还是壮着胆子敲响了总督大人的院门,片刻之后,见到总督大人竟是光着膀子打开院门,神色看上去还有几分疲倦之色,祁宏一怔,楚欢懒洋洋问道:“天塌下来了?”
  如果不是天塌下来,祁宏这个时候不应该过来去敲门。
  祁宏抬头看了看天,但很快就将手里拎的一件包裹递过去,“楚督,这个……!”
  “这是什么?”楚欢搓了搓手,有些狐疑盯着祁宏手里的包裹。
  包裹很不起眼,祁宏已经解释道:“就在刚才,一名小乞儿跑到府门前,将这个包裹送过来,说是有人要送给楚督!”
  “小乞儿?”楚欢皱眉道:“人呢?”
  “已经走了。”祁宏道:“包裹不是他的,是有人给了他一两银子,差他送过来。楚督,这事儿有些怪,卑职怕耽搁了什么事儿,所以……!”
  楚欢倒也有些好奇,接过包裹,十分轻便,打开包裹,里面却只有一直木盒子,拿着木盒子,楚欢微一沉吟,道:“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拿着木盒子,返回院中,心下倒是奇怪,是谁送来这只木盒子,盒子之中,又装了什么?
第一一四九章
楼台
  朔泉行辕。
  大秦各州府,都设有行辕,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用来接待外地官员的馆驿,作为西关府城的行辕,虽然规模比不上云山行辕那般秀丽优美,却也颇有几分气派。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回廊曲折,一片静怡之态。
  西梁人虽然曾经一度占据过朔泉城,但却对朔泉行辕算是手下留情,并没有纵火焚烧,西梁人撤退之后,官府倒是将朔泉行辕简单地修整了一遍,不过西北兵荒马乱,倒是没有什么官员往这边过来,所以在琉璃夫人前来之前,行辕倒是一直空着。
  楚欢来到行辕的时候,刚过晌午。
  进到行辕,却是得知琉璃夫人并不在住所,而是在行辕南边的一处楼阁之内,楚欢随之来到这处楼阁,虽说行辕距离总督府不远,但是楚欢这倒是头一次来到行辕,见到那处楼阁,便知道那是行辕之内最高的一处楼阁,最是适合看风景。
  行辕曾经也是花了一番功夫,假山花圃错落有致,这处楼阁处在青葱绿树之间,楼台前则有一处花池,花池之中,竟是荷花盛开,翠绿一片,十分的怡人,一阵清香扑面而来,倒是让人心旷神怡,楚欢倒是有些错愕,这行辕的风景,到似乎比他的总督府还要优美许多,想不到这朔泉城内,还有这样一处好地方。
  楼台宫阙,造型美观,一块突出的观台从楼下便能看到,那观台边上有白色的围栏,楚欢轻步上楼来,还未到得观台,就听到观台那边传来声音道:“阳光太毒,这边的阳光不比关内,晒的时间长了,就能坏了皮肤……!”
  声音优美动听,正是琉璃夫人的声音。
  楚欢轻步走过去,却见到观台一边挂着鹅黄色的纱帘,借以抵挡阳光,那纱帘软软如同垂柳,在清风之中,微微飘动,充满了宫闱婉约之感。
  此时却见到琉璃夫人正躺在一张湘妃椅上晒太阳,阳光透过那道轻纱,变的温和起来,整个观台上都笼罩着一层美丽的鹅黄色,眼前的色彩是如此的鲜亮艳丽,湘妃椅上的佳人尤其动人,乌黑的青丝、白皙的肌肤、桃红的胭脂泛着珍珠粉的光泽,青色的衣边、浅绿色的裙裾,就宛若是一副古色古香的工笔画,仿佛在纸上,又仿佛在梦幻之中。
  琉璃夫人的衣裙料子,又软又轻,仰躺在湘妃椅上,横陈的身体轮廓就展露了出来,丰腴柔软的胸脯向两边自然流动,动感十足,平缓的腰身曲线亦是分外流畅,裙子因为向下垂去,那两条修长的腿也有所展示,弧度有没,完美无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13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