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歌(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25

  数日之内,柏柳庄之变的消息,便传到了大玄都城洛京。
  洛京又称东都,乃是对应在关内的旧都长安。大玄皇族和七大门阀起自关内,平定天下后,高祖皇帝却定都在关外的洛京。这其中自然有许多深思熟虑,但最直观的好处是,洛京城的营建,吸取了长安城的教训,在设计上不再一味强调对称,而是注重功用,充分结合了地势,使这座新都无论从哪方面,都远胜故都。
  从龙门伊阙,到邙山上清宫为京城的中轴线,皇城坐落在西北高地之上,宏伟壮观,俯瞰脚下星罗棋布、一眼望不到头的街巷。不仅形像紫微帝星,而且有绝佳的防御能力,不知让多少觊觎皇位的野心家望而却步。
  皇城名唤紫微城,宫墙高达六丈。宫门前,长条汉白玉石铺就的御道旁,栽满石榴樱桃等名贵树木,此时正值盛春,满树繁花,便如两条美轮美奂的长长织锦,给这威严迫人的紫微城,平添了几分妩媚之色。
  一辆通体黑色的马车,轧轧行驶在御道旁的青石路上。车里一个宦官打扮、眉发如雪的老者,却无心欣赏车窗外的花海。他跌坐在蒲团上,一手拿着鱼片,给怀里的黑猫喂食,一手给猫抓着痒。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双昏黄的眼珠里,却透着彻骨的寒意!
  车上还有一人,穿着与众不同的黑色官袍,头戴黑色直檐锥帽,这正是大玄缉事府的独特装束。而此人帽顶插一根金羽,表明了他缉事府提督的身份!
  缉事府提督林朝,统领八千朝廷鹰犬,监视天下、侦缉谋逆,虎视狼顾、凶焰高涨!甚至可以绕过法司,直接逮捕中下层官员!
  但此刻,这位可以止小儿夜啼的林提督,却瑟瑟发抖跪在那老太监脚下,小心翼翼禀报道:“卑职罪该万死,居然让夏侯阀瞒的这么死!”
  因为老太监叫左延庆,昔日高祖皇帝的大内总管、缉事府的创立者,曾以残缺之身晋升天阶的绝世高手!哪怕如今皇帝换了三任,他已经退居幕后,却依然深受初始帝信任,依然牢牢掌控着缉事府,为皇帝震慑着七大门阀!
  “你确实该死!”左老太监冷哼一声,怀里的黑猫睁开绿油油的双眼,死死盯着那林提督,瘆得他冷汗津津,赶忙磕头如捣蒜,表示愿意接受任何惩罚。
  这时,马车缓缓驶到左掖门,老太监探手挑开车帘。外头的禁卫一看到他,赶忙恭敬行礼、让开去路!
  左延庆放下车帘,幽幽对林提督道:“让夏侯雷骗过也就罢了,怎么连夏侯不败、夏侯不灭离京,都打探不到?缉事府对得起皇上的厚恩吗?”
  “卑职已经将渎职的一干人等全都下狱,与卑职一同等候处罚!”林提督满面愧色道:“这么多人盯着夏侯阀,却被他们瞒天过海,怎么也说不过去!”
  “缉事府不养废物,全都处死吧。”左延庆抚摸着膝上黑猫,瞥一眼瑟瑟发抖的林提督道:“至于你,等见过皇上去领二百廷杖,贬为七品缉事……”顿一顿,老太监叹口气道:“暂领缉事府,以观后效。”
  “多谢老祖宗维护,卑职定当戴罪立功!”林提督这才松了口气,赶忙表态道。
  “感谢太平道吧,若非他们横插一杠,就是把你满门抄斩都不足惜!”左延庆哼了一声,闭上了双目。
第二十五章
长乐殿
  紫微宫寝宫正殿名曰长乐殿,虽是寝殿,但也绮丽非常,红墙黄瓦、飞檐排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殿前平台两侧,陈列着鎏金铸造的飞龙、彩凤、麒麟、雄狮,彰显着帝王的高贵与威严。还陈列有日晷和嘉量,象征皇帝公正无私,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当然,鬼才信。
  老太监在进入寝宫正门长乐门,便将黑猫交给随从,和那林提督两人步行到了长乐殿前,皇帝立即传召。
  两人在殿门外除履解剑,躬身入殿,向着高坐在金榻上的初始帝叩拜行礼。
  初始帝今年才四十出头,身材瘦削、鬓发斑白,双目狭长,眼角鱼尾纹十分明显,看上去至少像五十开外。他身穿黑底红缘的九龙衮服,头戴镶嵌明珠的平天冠,手持一柄玉如意,神情恹恹的坐在金榻上,看着老太监二人,好一会儿才开口道:“寡人养你们何用?”
  “臣等罪该万死!”老太监赶忙叩首告罪。
  “废话少说。”初始帝冷哼一声,沉声问道:“寡人现在只想知道,玉玺的传闻到底是不是真的?!”
  老太监看一眼那林提督,后者赶忙颤声回禀道:“启奏吾皇,应该属实。这在太平道内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且他们也没有要隐瞒的意思。”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初始帝厉声问道,语气带着丝丝羞恼。自从得知传国玉玺出现,他便寝食难安。众所周知,他这个皇帝得位不正,更兼有权臣压制,一直不得伸张。
  十年来,初始帝一直笼罩在夏侯阀的阴影之下,被世家大族所轻视……所以,这世上没有人比他更想得到玉玺!也没人比他更担心,玉玺会落到别人手中!
  “据缉事府分析……”林提督咽了咽唾沫,小声道:“他们应该有待价而沽的意思……”
  “哼!”初始帝闷哼一声,脸色愈加阴沉,摩挲着如意沉思了好一会儿,方对那左延庆道:“你怎么看?”
  “依老臣之见,”老太监缓缓回道:“太平道唯恐天下不乱,这是要放出钓饵,让鱼儿争食。”
  “嗯……”初始帝缓缓颔首,顿一下又问道:“夏侯阀呢?”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老太监言简意赅道。
  “启奏吾皇,”林提督又禀报道:“夏侯阀的军队近日调动频繁,阀中将领纷纷出京……”
  “夏侯阀!”初始帝双目怒火隐现,紧攥着如意,咬牙切齿道:“这是要跟寡人摊牌吗?!”
  “应该不至于。”老太监缓缓摇头道:“我们奈何不得他们,他们也同样没把握跟皇上决裂……”
  “哼!”初始帝胸口起伏,好一会儿吐出一口浊气道:“世家门阀,国之大害!寡人如今终于对皇兄这话感同身受了!”
  话音未落,一个小宦官膝行入内,细声禀报道:“陛下,夏侯太师求见。”
  “他还敢来见寡人?!”初始帝眉头跳动,片刻后方挥手示意二人回避。“宣。”
  “宣太师入殿!”
  宦官拖长腔调的宣见声中,便见一名威严魁梧、须发虬张的老者,脚踏官靴、腰佩长剑昂然入殿!
  “老臣夏侯霸拜见陛下,吾皇万寿无疆!”
  洪亮的声音响彻金殿,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夏侯阀主夏侯霸,当今国丈,当朝太师,十年前以拥立之功,获此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之殊恩!
  不知从何时起,每次面对这夏侯霸,初始帝都感到无比压抑。哪怕此刻,明知道对方刚行了大逆不道之事,他依然不能发作,还得铁青着脸命人给夏侯霸设座。
  夏侯霸谢恩之后,在皇帝下首跪坐。他两眼不闪不避,迎上初始帝冰冷的目光,沉声道:“陛下,老臣是来请罪的!”
  “哦,老太师何罪之有?”初始帝似笑非笑道。
  “回吾皇,臣弟夏侯雷奉旨巡视江南,从吴郡郡尉陆信处,得知有南朝余孽藏匿于乌桓周家。”夏侯霸便铿锵有力地答道:“臣弟立功心切,唯恐消息走漏,逃脱了贼人。便行使钦差之权,不及禀报,调兵包围了柏柳庄,果然发现了原南朝三皇子萧成!”
  “南巡钦差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初始帝轻抚着如意,揶揄笑道:“非但无罪,还有大功呢。”
  “吾皇容禀……”夏侯霸叹了口气道:“谁知在萧成的身上发现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初始帝淡淡道。
  “传国玉玺!”夏侯霸沉声说道:“臣弟本欲将其献与皇上,却被太平道妖人趁乱夺走了……”
  “那真是太可惜了。”初始帝微微颔首,脸上却尽是无趣之色。
  “吾皇!”夏侯霸深深叹息一声道:“老臣深知,定有谗臣会借机,攻击我夏侯阀狼子野心,欺瞒皇上,欲得玉玺,图谋不轨!”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初始帝不咸不淡的安慰道:“太师何等人物,岂会为区区流言心忧?”
  “若是等闲,老臣自然不理会。但涉及吾皇,老臣必须要把话说明!”夏侯霸手抚胸口,神情郑重道:“老臣向吾皇保证,夏侯阀若事先知道玉玺的存在,若是有半分图谋不轨之心,叫我天诛地灭、永坠阿鼻地狱!”
  “哎,太师这是干嘛?”初始帝松开如意,摆摆手道:“寡人和太师情比金坚,怎么可能听信谗言,猜忌太师呢?”
  “多谢吾皇信任。”夏侯霸一脸感动道:“无论如何,这回夏侯阀铸成大错,老臣自请处分,并已将夏侯雷那蠢货押回京城,听候皇上发落!”
  “不必了,他也是好心。”初始帝却摇摇头道:“此事就到这里,太师只管安心回去,皇家和夏侯阀的关系,不会有丝毫动摇的。”
  夏侯霸千恩万谢,退出了长乐殿。转过身来,一张老脸变得阴沉无比。
  外等候的长子夏侯不伤迎上来,恭声问道:“父亲,如何?”
  “还能如何?”夏侯霸冷哼一声道:“他当然不信老夫的话,但能奈夏侯阀如何?”
  “哎。”夏侯不伤忧虑道:“恐怕从今往后,要进入多事之秋了。”
  “怕什么!”夏侯霸昂然向宫外走去,掷地有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
  ……
  长乐殿内,左老太监二人转出,便见初始帝面色铁青。
  对皇帝此刻的心情,二人也是感同身受,那夏侯霸哪里是来请罪的?他分明就是在警告皇上,不要乱来嘛!
  无边的屈辱充斥在初始帝的心头。比起夏侯阀给他的威压,更让皇帝屈辱的是,自己面对这份威压,居然束手无策……
  “联系太平道,让他们开价!”初始帝摔碎了手中玉如意,咬牙切齿下令。
第二十六章
高山仰止
  虽然夏侯霸及时入宫向皇帝解释,初始帝也表示了谅解。但谁都知道,这不过是表面功夫,皇帝不可能就这样当什么都没发生。同样,夏侯阀也绝对不会真以为此事就此揭过,从此高枕无忧。
  眼看一场风暴随时到来。洛京城中,各阀的阀主和长老不断密集磋商,各阀之间也开始频繁联络。各大门阀的头头脑脑们都在斟酌着,该在即将到来的冲突中持何种立场,如何保护自家不受波及,以及如何趁机渔利……
  京城的异动,很快传到八十里外的嵩岳太室山。
  太室山下,一座两丈高的汉白玉牌坊上,刻有‘高山仰止’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乃是当朝高祖皇帝所书。站在牌坊下仰望长长的青石山道,只见巍峨的太室山重峦叠翠、楼台森森,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不知多少道家宫观!
  这便是当今大玄国教天师道的道场所在!
  天师道立教五百年,期间兴衰无常,甚至道场数度被毁。直到不二真人张玄一接掌天师之位,在嵩岳重立山门、革旧布新,又全力支持高祖皇帝夺取天下!高祖皇帝投桃报李,将天师道定为国教,统领天下道教!
  天师道就此达到鼎盛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皆是其信徒善客。甚至高祖皇帝立国登极时,还亲至太室山上登坛受符,以示受命于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