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歌(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425

  “哈哈哈哈,师兄一招击败孙元朗,几十万太平教众万马齐喑!这下我天师道的声威,又要上一个台阶了!”
  说完,他还觉着不过瘾,便大步走到门口,推开紧闭的屋门,朝着外头大声喝道:
  “立即把消息散布出去,不二真人在太平城,一招击败孙元朗,逼他终生不敢再入关半步!”
  “是!”天师道道士们闻言,一个个也是喜不自胜。这阵子,因为掌教真人被太平教主一招击败,让这些傲慢惯了的天师道门人,颇有些抬不起头的感觉。
  今日忽然听说,张玄一同样一招击败了孙元朗,而且是远赴太平道的老巢,当着几十万太平教众的面。这何止是将丢掉的颜面找了回来?根本是让天师道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这下倒要看看,这天下还有谁人敢不遵天师道的法旨?!
  ……
  跟手舞足蹈、喜不自胜的赵玄清不同,天女却依然平静如水,从他手中接过信来仔细读了一遍。
  等到赵玄清吩咐完了,兴冲冲转回堂中,天女便轻启朱唇道:“师父信上说,孙元朗并非破军,三煞星应该另有其人。”
  “哦?我没注意看。”赵玄清闻言有些汗颜,方才看了前两句,他就得意的忘乎所以了,根本没注意后半截说的是什么事儿。
  他赶忙又拿过信,快速扫了一眼。
  “师兄的意思是,三煞星很可能不是成名已久的人物。要我们多多注意洛都新近冒头的人物。”
  “嗯。”这时,天女那绝美漠然的脸上,才有了一丝生动的神情,幽幽道:“天师道圣女,有很大嫌疑。”
  “呵呵,天女也别光想着那圣女了。”赵玄清闻言苦笑不已,他得了掌教授意,故意将天女留在京中,并想方设法为她造势,想让她成为天师道的又一块招牌。
  可谁知天女剑心慧眼、灵秀无双,却单纯的像个孩子一样。她自从领命下山之后,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圣女杀掉,然后回山复命。至于其他事情,无论是教务还是应酬,完全理都不理,让八面玲珑的老道士,深感有劲儿没处使。
  听她没说两句,话头又回到圣女身上,赵玄清忙拉回话题道:“孙元朗都没用了,他不成器的女徒弟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不管怎样,我都要找到她。”天女却执着道。
  “天女也要将目光移到其他人身上,这可是师兄的意思哦。”赵玄清苦口婆心道:“七杀、破军、贪狼是三个人,就算圣女是其中之一,不还有两个没着落吗?”
  “嗯,你说得对。”天女终于点头,道:“那还有什么人值得关注呢?”
  “这些人。”赵玄清从桌上拿起一本册子,正是缉事府印发的星云榜。“要说杰出的年轻一辈,除了天女和那太平道妖女之外,都在这本册子上了。”
  天女接过册子翻看,第一页便是陆云的名字。
  “此人好像是本朝第一个圣品,若这些人中真有三煞星的存在,应该就是他吧?”
  “这人废了……”赵玄清伸手,就把陆云那一页直接撕掉了。“敢退夏侯阀的婚,他这一辈子也翻不过身来了。”
  “他敢退夏侯阀的婚?”天女果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抓圣女,居然连近日洛都城中最大的新闻都不知道。
  “呃,不说他了,咱们说说夏侯荣光、崔白羽这些后生吧。”赵玄清却不以为意,唾沫横飞的介绍起其他人来。
第三百九十九章
兴洛仓
  和崔平之分开后,陆信又折返宫中。他打算先回中书省衙门交接一下,谁知门口的守卫却已经不准他踏足中书一步了。
  他想到老太师会打击报复,却没想到这报复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绝。陆信叹口气,也不跟那些奉命行事的守卫争竞,只交出自己手中的中书省腰牌,递给那守卫道:“既然如此,劳烦小哥将腰牌奉还给上官,然后把我的个人物品带出来。”
  守卫接过腰牌,发现下头还藏着一枚金钱,神情登时没那么死板了。“好说,陆大人稍候。”
  不一会儿,那守卫去而复返,将陆信留在衙门里的书籍衣物等装在个竹箱中,递还给他。
  陆信等待的光景里,有不少官员进出中书,全都避之如蛇蝎,看他的眼神更是像看死人一般。这让陆信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发堵,接过竹箱便转身走远了。
  顶着呼啸的寒风走出宫门,陆信放眼寻找起等候自己的小厮来,却看到陆云换穿一身便袍,怀里抱着个手炉,正站在马车旁等候自己。
  “你怎么来了?”陆信信步走过去。
  “我就没走。”陆云迎上前,接过陆信手中的竹箱,又掀开车帘道:“特地在等着父亲出来。”
  “哦,不早说,不然就不去中书省了。”陆信弯腰上车。
  车厢里点着暖笼,既温暖又无烟,让从里到外都被冻僵了的陆信,神态终于放松下来。
  陆云将竹箱放在车厢一角,没说话,打开暖笼的盖子,取出温在里头的参汤,给陆信倒上一碗暖暖身子。
  “嘿嘿……”陆信喝完一碗参汤,体内暖意洋洋,感觉终于重新活了过来。“为父其实早就知道,靠别人得来的一切,全都是镜花水月。但没想到重来一遍,还是让人很恼火。”
  “《左传》说,君以此始,必以此终。”陆云微笑道:“父亲应该庆幸,终于可以甩掉夏侯阀走狗的恶名,从此自立门户了!”
  “呵呵,先把眼前这关过去再说吧。”陆信将碗递给陆云,看他一眼问道:“你怎么不去吏部报道?”
  “父亲尚且得了现世报,我现在去吏部,岂不是送上门去给人家羞辱?”陆云摇头笑道:“这么傻的事,我才不会干呢。”
  “也是个理,反正我们已经得到想要的了,不去就不去吧。”陆信点点头道:“那就陪为父走一遭?看看等着我这个赈灾使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龙潭虎穴?”
  “孩儿正有此意。”陆云应一声,伸手轻扣了一下车厢隔板,马车便缓缓驶下了通天道。
  ……
  父子俩也没回家,随便在洛水畔找了家小面馆,和护卫车夫一起打发了午饭,便上船出城,赶往城东三十里外的兴洛仓。
  与陆阀的通洛仓类似,兴洛仓也是一座建筑在邙山脚下的仓城,只是规模更大,守备更严而已。它是户部太仓署管辖的五大官仓之一,仓城周围达十余里,内设一千四百余窖,每窖储粮高达八千石,由太仓署五百仓兵日夜驻守于此。
  陆信出发之前,已经知会了太仓署,说自己下午要去兴洛仓盘库。当他和陆云乘船抵达兴洛仓下的粮码头时,便见一名红袍官员带着七八个绿袍杂官,已经候在那里。
  “下官太仓丞朱大丰,恭迎赈灾使大人。”看到陆信父子下船,那大腹便便的红袍官员,便笑嘻嘻的抱拳行礼。
  “嗯,有劳了。”陆信微微皱眉。按说自己身为钦差赈灾使,第一次来盘库,太仓署的正印官太仓令,怎么也该露个面。现在却只派了个副手前来,显然是不想跟自己扯上关系。
  他也不跟那朱胖子废话,更不介绍陆云的身份,只命人头前引路,朝着半山腰上的仓城走去。他父子体格强健,走路带风,这可苦了那肥胖如猪的朱大丰。他气喘吁吁跟在后头,没走多远就满头大汗。
  “慢一点,慢一点,陆大人等等下官。”
  “朱大人慢慢走,本官先到仓城里转转再和你碰头。”夏侯霸有一点没说错,陆信久在地方,对下面人的鬼把戏洞若观火,知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什么真相都看不到。
  “唉,唉……”朱大丰有心阻拦,但山风呼啸,他又喘的厉害,一时间居然说不出话来,只能眼睁睁看着陆信越走越远。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跟上去啊!”朱大丰转身背过风,瞪一眼跟在自己身边的仓官。
  “唉,好好。”那仓官赶忙一路小跑,去追陆信父子。
  ……
  陆信父子一进仓城,便看到纵横交错的粮道,将整个兴洛仓分割成棋盘一般。每个方格长宽约十五丈左右,内有四到五个圆形的地下粮窖,每个粮窖上还有遮风挡雨的顶棚。远远望过去,密密麻麻如坟茔一般。
  陆信信步走进个粮窖中,站在只有一人多高的顶棚下,俯瞰着脚下偌大的圆形仓窖。
  这时,仓官上气不接下气的跟了进来,见钦差大人目光落在仓窖上,便递个眼色给仓丁道:“打开请钦差大人过目。
  仓丁们便将覆盖在窖口的草席撤去,露出下面黄色的谷糠来。将谷糠铲掉后,便又露出一层席子来。
  “大人,咱们兴洛仓可是太仓署直管的官仓,粮食的储运都有严格规制。”陆信一边看着仓丁们操作,一边听仓官在旁解说道:
  “当初修建时,可是费了大工夫的。要先让人挖个五丈深的地窖,然后将挖好的仓窖用火烘干,烧完将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然后在窖底铺上一层木板,木板之上再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席子;窖壁也照此处理,这样可以保证粮食十年不会发霉。”
  “之后才会将运来的粮食装进去,到离地面五尺处铺层席,席子上再覆糠,用土盖顶密封。因为是暂存在这儿的赈灾粮,所以没封土,只是盖了席子。”那仓官说话间,仓丁掀开了席子,露出里面金黄色的稻谷来。
  仓官献宝似的捧一把稻米奉到陆信面前,陆信捻起几粒送到鼻端,便嗅到了新米的清香。
  “都是今年才打的新米,地方上没来得及捣鬼,就被运来了。”仓官颇有些惋惜道:“送给那些穷鬼吃了,真正糟践啊。”
  陆信冷冷瞥他一眼,那仓官知道自己失言了,忙缩缩脖子不再废话。
第四百章
朱大丰
  等陆信看完了这一窖中的粮食,仓丁们便将谷糠和草席恢复原状,那朱大丰终于姗姗来迟了。
  “朱大人就是挪也早该挪过来了吧?”陆信看看外头,日头已经偏西,朱大丰分明是在外头磨蹭够了才进来的。
  “大人见笑了,下官中午吃坏了肚子……”朱大丰露出羞赧的神情。“不解决利索了,怎么敢陪在大人身边?”说着他赶忙换个话题道:“大人,看的怎么样了?”
  “这能看出什么来?”陆信淡淡道:“无非就是瞧瞧粮食新陈而已。”
  “大人说的是。”朱大丰招招手,便有仓官将账册奉给陆信。“不过大人也不用担心,咱们太仓署账目清楚,规制严格。每一笔进粮都有严格记载,大人只需要对着上头的记录,就能在这里查到相应的粮食。”
  陆信接过账册翻看几页,确实记载的十分清楚。每一笔进项都清楚的记录着数目、品相,以及由何人自何时何地运来,交与何人接收,送入何处官仓。
  仓官也捧上一本账册,那是兴洛仓的账本,上头记录着何人自何时接收了多少粮食、品相如何,储藏在哪个窖中,还有定期检查人员的签名。
  陆信在江南虽然主要负责刑名,但他还管着陆阀在吴郡一代的庄园,平时看惯了账目。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太仓署的两本账确实做得高明干净,严丝合缝。直觉告诉他,想从账上看出端倪,怕是不可能的了。
  可要想从那一千三百窖粮食中看出猫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每个地窖都深达四五丈,里头储存八千到一万石粮食,要想确定账实相符,就必须将其一一打开,把里头那小山般的粮食用吊篮运上来称重。怕是一个粮仓就要百余人折腾好几天了,等把一千三百窖粮食量完了,灾民们怕是坟头都要长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4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