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天仙途(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96

  “宋朝时,就没有听说有倭寇沿海袭击,无非是宋朝商业发达,水师强悍。”
  “要养得强悍水师,就得有收入,这样朝廷才不会觉得入不敷出劳民伤财,并且可沿海打击倭寇和水贼,无往不利。”
  “商业发达,不但朝廷获利甚多,更重要的是,有合法商路,谁会去冒着绞死的危险去走私呢?”
  “这倭寇利润就小了。”
  “相反,严禁海贸,虽一时可以禁止倭寇,但长远来说,雪上加霜。”
  “严格说,明朝罢市舶司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南沿海倭患骤加剧。”
  “当年钻研股票,读着经济论著资本论,里面有着一名言: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
  “这倭寇侵袭沿海掠夺物资,转手回扶桑,立刻十倍百倍,何止是百分之三百利润,这才是倭寇不能禁之的原因。”
  翻松云门传来的案卷,这里面就有着记载,百倍之利,难怪倭寇杀之不尽,前朝禁海,反倭寇之乱更盛,心里就有着计较。
  “为今之计,就是一开海禁,二建水师,大部分海商有了合法途径,自然就不会参与倭寇。”
  “没有大陆海商的协助,这些倭寇就变成了退潮后在沙滩上挣扎的鱼,到时围剿就是了。”
  裴子云在桌上拿起笔稿,大声喊:“来人,给我备牛车,去总督府。”
  牛车在车夫一声吆喝下动了,入冬了,又是早晨,昨天还禁严,现在街衙巷陌的行人少了许多,一起一落而行,只听牛蹄踏在地上的声音,外面有人讨论,说着有着贼人刺杀总督。
  “贼人?”
  裴子云笑了,前世原主很长时间,只知道有刺杀之事,不知道倭寇袭击楼船,实是为了民心,若倭寇能打进州府,那诸多郡县该如何糜烂?
  难怪总督这样,寻思良久,牛车一顿停住了,已见角门口有人迎出来,怯生生蹲了两个万福:“解元公,总督请你进去。”
  裴子云跟着进了大厅,就见着大厅座位后面是一副猛虎下山图,四周没有书画,显得很肃穆,中间,总督脸色有点发白,眼白带着血丝,手里正持一卷书看,似乎有些萧瑟。
  “参见总督大人。”裴子云进去行礼。
  总督坐在主位,看裴子云进来,放下书,笑着:“免礼,请坐,昨日你做的诗名叫什么?”
  “水调歌头!”裴子云笑着,这才真正打量下总督,总督中等身材,浓眉下是一双炯然四射的眼,没有穿官服,显的随和。
  总督眼前一亮,这词确实不错,就是笑着:“不错,不错。”
  总督日理万机,自然不会太多寒暄,说了几句,就说着:“今日寻你前来,我却有两事。”
  裴子云起身作了揖:“不敢,总督大人客气了,大人请说。”
  总督于是笑着:“还是先喝茶,再谈事情。”
  总督话才落音,一个丫鬟递着茶上来,挡在总督和裴子云之间,脸红红,偷偷的偷看了几眼裴子云才离去。
  总督端着茶喝上了两口,润了润喉咙,说:“第一件事,我想请入我府,为我谋划。”
  裴子云思虑了一会,问:“总督大人,那第二件事是什么呢?”
  “第二件事,则是我想请得你教导我家的幼子。”
  听到这里,裴子云沉吟起来,心里就有定计:“总督大人,学生只想浮舟飘于四湖,这参赞军机,出谋划策,实非我所长。”
  总督也不以为意,说着:“那教导呢?”
  裴子云又躬手说:“总督大人,我过年才是十六,这教导学生,也非我所长。”
  连连拒绝,总督脸色一沉,就要发怒,却听裴子云悠悠的说着:“不过,学生却有一策献上!”
  总督这时已经认为裴子云或是济北侯的人,不然怎么连连拒绝自己招揽,这时听了这话,却忍了下来,等裴子云说完再做计较,于是说:“愿闻其详。”
  语气和睦,却已隐藏寒气。
第八十一章
平倭策
  裴子云却是不惧,笑着:“总督大人,现在朝廷一统天下,编治郡县,当徐徐解甲归田。”
  “您到应州,鼓励垦荒、扶植农桑、安抚百姓、推行文治,开地两十万亩,可谓善政,可是现在倭寇袭击沿海,破县,刺杀,朝廷为了颜面,也为早日肃清倭寇,必要给济北侯兵权,大人,你觉得朝廷会怎么样看你呢?”
  “解甲归田是常态,朝廷大政也有轻重缓急,剿灭倭寇是战事,自先于归田!”总督目光一闪,思虑答着。
  “没错,可济北侯围剿或要数年,这时间内,倭寇袭扰糜烂一方,是谁之责?朝廷初定,就有贼寇糜烂,不能推行大政,大人,您觉得考课会怎么样评价?”
  “远则三四年,近则一两年,我的话就必有应验。”裴子云淡淡的说着。
  总督原就有着这方面担忧,这时裴子云说透,脸色一变,心里暗想:“难道这人不是济北侯的人?”
  当下向着裴子云问:“还请裴解元教我!”
  裴子云笑着:“此时易耳,可以上折子。”
  “裴解元,单上一个折子就能解决,何必求问于你呢?”总督说着,默然注视裴子云,一时还弄不清,这人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哗众取宠,片刻才说:“不说这些空的,你有好计,就说罢!”
  “哈哈,此事易耳,还请总督大人上得笔墨纸砚。”裴子云目光一闪,说着。
  “此人真的有货?”总督深深望了一眼,就唤着人来,笔墨纸砚立刻上齐,裴子云拿过镇纸压在纸上。
  总督站在一侧,裴子云持笔在书籍正中写着:“平倭策!”
  “好大的口气!”
  总督就是看去,不过不得不承认字迹优美工整,再见得裴子云一笔挥成,接着就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并且口颂大意。
  “前朝罢市舶司,严海禁,故商人与扶桑商贸渠道堵死,内地之铁锅、丝绸,扶桑之白银、黄金,如此暴利,内地亡命之徒铤而走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扶桑浪人人人皆以入海劫掠为荣。”
  “现有人重申禁海,实是抱薪救火,越演越烈。”
  “且扶桑是倭寇发源地,不能断绝根本,一时围剿无益,而一省之兵用在围剿海盗上,又耗费多少钱粮?”
  “故平倭之略,首在开海禁,断扶桑浪人掠夺之利,富大徐之库税,丝绸,瓷器,茶叶,铁锅,铁针等物入得扶桑,回之白银,黄金,此大利也!”
  “且可使半商半盗之民,大半转成良民,有合法之途,几人冒死?”
  “此策就可使虽言倭寇,实是内贼的水贼分化大半,内地亡命就算有,也不成气候,只剩扶桑浪人了。”
  “又应遣派使臣去扶桑,令扶桑管束浪人,扶桑不肯,就可名正言顺伐之。”
  “得此大义,派遣水师剿灭不服,只要水师三千足之!”
  “不数年,国可足,民可富,贼可绝也。”
  “不耗朝廷饷银,更不必用济北侯主持军事,大政可安也。”
  总督在一侧读着,直到读完,先是一怔,紧接就是无语,他是总督,当然明白这策的要害。
  首先就是大徐初立,特别是皇上身体不好,为了太子顺利接班,要紧的是瓦解兵权,回归文治,用济北侯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次就是正因为大徐初立,百姓才从乱世喘息,国库空虚,所以一切耗费巨量饷银的都很难通过,或者不得不通过也会产生恶感。
  此策就紧扣“由武到文”、“不耗饷银”的要点,并且能解决倭寇,此策一上,断无不许之理,而且成功率很高。
  而且从此策看,此人肯定不是济北侯的人,因为济北侯重掌兵权的唯一理由就是有倭寇,必须用他,现在这计就是不动声色断了济北侯的根——这不可能是暗间,因为太狠了。
  当下叹息:“昨日我还跟夫人说起这事,有着担忧,不想今日解元就给了我这番大礼,说心里话,我对解元公这样奇才,甚是嫉妒啊!”
  解元公是尊称,这还是总督第一次这样称呼,裴子云一怔,不想总督会说出这样的话,正要想措辞回答,总督突起身一躬:“我身一方总督,不能剿灭倭寇,今日有了解元这计,倭寇日子已不久,我代沿海万民,感谢于解元。”
  裴子云听着总督的话,也是一怔,不过暗暗佩服,这总督的确了得,这样肯低尊降贵折节下士,连忙还礼,说:“学生也是应州之人,为总督大人出一点微薄之力,是我的本分。”
  总督却说着:“解元日后要是有所求,不违背国法人伦,我必竭尽全力。”
  这话说的诚恳,裴子云坐直了身子侃侃说:“我家有田五百亩,丰衣足食,又入了道门,别无所求,不过我师门祖师,前朝封得真人,要是能打点,使朝廷赐封师门祖师为真君,学生就感激不尽。”
  总督一怔,沉吟了一会,这才笑着:“此事虽有点难度,但只要运作得当,也可办理,只是要分薄解元的功劳了。”
  裴子云笑着:“此小事尔,学生已经是世外之人,还谈什么功劳,大人尽管去办,我是静待大人佳音了。”
  说着,就告辞出去,话说裴子云不是不知道,自己提出这要求,自己的功劳就用完大半,但上位者恩情本来就难维持,而且自己又不能在仕途上进步,换取这个其实很值。
  当下洒脱出去,送了裴子云,总督望着裴子云飘然离去的身影,真有出世之姿,不由失声:“真是奇男子也!”
  侯府
  夜晚风有点凉,最近起了点大风,吹的树枝哗哗作响,窗户也震动着,眼见着风雨欲来。
  书房内,书桌侧正煮着茶,这茶水冒着热气,济北侯则在翻着一本兵法。
  这时书房外就有着声音,一人就说:“侯爷,沈先生已到。”
  “进来。”侯爷吩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