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刀(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395

  听得徐杰入了皇城的李启明,震怒非常,因为李启明还在等着徐杰把他那堂弟李得鸣放出来,徐杰忽然带着整个衙门入了皇城,皇城之内更是紧闭不开,连带最近的早朝都取消了,李启明岂能还不知道其中道理?
  枢密院直学士叶章匆匆而来,到得李启明面前,口中只念叨着一句:“李枢密,大事不好啊,大事不好。”
  李启明正在烦闷,开口就呵斥道:“什么大事不好,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叶章就是那勋贵出身的枢密院文官,也如李启明秘书一般的角色,听得李启明呵斥,连忙说道:“枢密,刚又收到河北来的军报,王元朗先锋五千骑已然入了河东辽州入了邢州,离大名府不远了。后续四万多步卒,也入辽州要出河东了。”
  邢州就是邢台,过大名府,京畿就真的不远了。王元朗凑了五千骑,离了大军快马南下,可见老皇帝是如何急切。
  李启明闻言也是紧皱眉头,屋内依旧还有那七八号军将,皆已站起,大多心急如焚。
  有些事情,李启明与老皇帝比起来,终究还是被动的。皇帝毕竟是皇帝,名正言顺,做什么都可以先手。要动李启明,也是先手。
  李启明在这之前,其实并没有要动老皇帝的意思,这也是老皇帝早早就病重的聪明之处。李启明原先只需要坐等老皇帝驾崩,坐等夏文登基,依旧步步为营,靠着新皇帝的威势,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经营出更大的势力,甚至经营出一个真正的只手遮天。
  只是李启明也没有想到,老皇帝竟然病危两三年,就是死不了。这病的原因,李启明也就明白了,甚至也有些后悔,后悔没有早作打算。
  这就是李启明与老皇帝两人地位差别导致的局势。
  “休要如此慌慌张张,诸位随老夫坐等就是。”李启明强压住内心的担忧,此时谁都可以慌张,唯有李启明这个主心骨不能慌张,李启明也还有后手,就是这个后手连李启明自己也有些担忧。
  李启明的后手,自然就是夏文。那个本还等着登基的夏文,李启明与夏文其实又见了一面,其中谈论之事,再也无一人知晓,甚至罗寿或者李启功,都不知晓这二人到底在一处地窖里谈过什么事情。
  众人听得一句坐等,各自又落座。却还是有一人沉不住气说了一句:“枢密,大不了……大不了拼了!”
  大不了拼了,也不是空话,李启明这个时候,就算一切都不能如他的意思,也还有一拼的资本,一万多金吾卫,千余金殿卫,就算城外十几万禁军不能都为他在关键时刻效死,李启明也有一拼的资本。两三万的心腹,李启明是有的,高手,李启明也有,虽然不如金殿卫多,却也不少。
  所以李启明抬了抬手,答了一语:“拼,那是最后之法,此时莫急,等着就是。”
  李启明等什么呢?
  等的就是已经入了皇宫的夏文。
  那个入了皇宫之后战战兢兢的夏文,正陪着宣德皇后闲聊,兴许人在惶恐不安的时候,在最亲近的母亲身边,方才寻到一种安宁。
  宣德皇后看得出自己儿子脸上的魂不守舍,开口劝解道:“皇儿不必担忧,你父皇必能把事情都处理妥当的。”
  皇后其实也是满心焦急,这京城的事情,皇城里的事情,她岂能不知?即便是不知详细,她也知道大概。手握百万大军的李启明,终究是他亲生兄长,面前的这个儿子,将来十有八九就是皇帝。
  身在这个尴尬的位置,李皇后才是真心痛,心痛为何事情会变成这般模样。但是她一来做不了皇帝的主,而来也做不了兄长的主。兴许唯一能让李皇后安慰的是面前这个儿子,她十分满意。
  兴许李皇后更愿意回忆从前,那个时候的李启明,如一个小厮跟班一般跟在老皇帝身边,尽心尽力为老皇帝办差奔走,那时候的李皇后,也正受宠,兄妹二人不时能见到,见到都是相视而笑,还有一个读书认真的夏文在身边,兄妹二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个时候兄妹俩也是最快乐的时候。
  时过境迁,转眼间,到得如今,老皇帝自从开始生病之后,再也不来李皇后这里,甚至李皇后求见之时,十有八九也见不到人,这种冷遇,也是李皇后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母后,如何能不担忧啊?”夏文答了一语,却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往下说,想了想,还是多说了一语:“母后,事关李家存亡,也事关大统克继,教儿臣如何能不担忧?”
  夏文把话语说得直白了一些,也听得李皇后脸面一沉,眼眶中的泪水已然落下,口中说道:“皇儿,你是夏家之人,母后如今也是夏家之人。”
  说完这一语,李皇后已然掩面而泣,哭出声来。这一语,道尽了这么一个女子所有的无奈。
  夏文终于在自己母亲面前袒露了心中所想:“母后,夏家多的是人!”
  这一语,夏文说得有些咬牙切齿。夏家多的是人,归根结底就是这皇位谁都能坐。归根结底就是夏文怕这皇位落了他人。
  “皇儿,你父皇自有定夺的,你父皇最喜欢你的……”李皇后心如刀绞,却还在与自己儿子去分说,这是她唯一的儿子,也是她最重要的心理依靠,就算皇帝冷落,就算兄长冷落,但是看到这个儿子,身为母亲的也就看到了一切。
  夏文却是自顾自在思索,也咬牙切齿再说:“原先儿臣也是这般以为,以为父皇最是喜欢儿臣,其他人远远比不得儿臣在父皇心中的地位,而今再看,只怕不然……”
  李皇后看得夏文咬牙切齿说话的模样,惊得哭泣都止住了,连忙问道:“皇儿你为何有如此想法?皇儿你万万不可有如此想法啊,你在陛下心中,依然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夏文闻言笑了笑,逼问一语:“母后,既然如此,为何这么多年,父皇却不把那太子之位给了我?父皇还想什么呢?还想给谁?还有何人比得上我?还有何人能比我做得更好?莫非是那个吴王?是啊……我也不过就是个郡王而已,别人却成了亲王。母后,你说说,这是何道理?就算头前不立太子,这两年多来,父皇病危几次,身体每况愈下,人人皆知他宾天不远,到得这般关头,何以还不立太子?别人都说帝王心术,在于捉摸不透,而今人人都说父皇要传位于我,呵呵……这是不是就是旁人所说的捉摸不透?”
  夏文一时发笑,一时落寞,一时激动,一时气愤,一时自言自语,一时又去问李皇后。
  李皇后听得心惊胆战,直接下了座椅走到夏文身前,伸手便想去遮掩夏文的嘴,口中急切说道:“皇儿啊,万万不可说这大逆不道之语,万万不可僭越胡说啊。”
  “胡说?母后,儿臣说的那一句有假?父皇当年,可是当了四五年的太子。天下谁人不知太子乃是社稷安危之本?历代立太子,哪个不是早早就入住东宫?莫不是真要到了宾天之时,让那些非分之想闹得天下风雨飘摇?历朝历代,可有过这般的?”夏文说得越发激动,也说出了一些道理。
  太子乃安危之本这句话,并不假,皇帝也是人,也有可能有个意外,不论是急病而亡,还是走路摔死,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太子就是稳定人心的根本。若是皇帝陡然宾天,又无太子,还有几个都有些势力的皇子,必然天下大乱。
  “皇儿,皇儿,不可再说,不得再说……你父皇心中,一直都是最喜欢你的,病危之时,也只召你一人入京,皇儿岂能还不知你父皇心意?”李皇后还在抬手去拦,却又如何拦得住这么一个长大成人的男人?
  “当初我还欣喜万分,而今,而今不过都是障眼之法,不过都是父皇为了掩藏内心目的所做之事,都是假的!”夏文恨恨一语,抬手支开了李皇后的手臂,转身就出了房门。
  假的?兴许夏文也真说得有一些道理,病危,召广阳王入京。这些动作,自然都有迷惑李启明之意。
  但都是假的吗?
  李皇后追出几步,出了房门,一直追到宫门,如何也追不上自己这个儿子。再往外追出几步,已然有太监上前,跪地磕头说道:“娘娘,陛下有旨,娘娘近几日身体不适,当在延福宫内好好静养。”
  李皇后看得面前跪地的太监,看得左右还有两排太监齐刷刷跪在面前,已然怒起,这个皇后的善意,只在儿子面前才有,对于这些奴才,自然是抬手就打。也是气急了些,竟然亲自动手去打。
  面前的太监,挨了打,却也不敢有任何动作,只是连连磕头:“娘娘息怒,娘娘息怒!”
  李皇后左右看了看,开口喝问:“李得忠呢?”
  李得忠,李皇后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心腹自然不用说,连姓氏都是李,李字之后有个“得”字,更说明了出身。
  跪地的太监连忙答道:“回禀娘娘,李公公被陛下叫到垂拱殿掌灯了。”
  垂拱殿,是治政之殿,与内宫相距甚远。在垂拱殿掌灯可不是小官,能在治国理政的皇帝身边伺候,可见权柄之重,那皇帝身边喊着“有事启奏”之类言语的,这个垂拱殿的掌灯也有资格。
  只是这李得忠是不是真去掌灯了,这就不一定了,兴许早已在哪里被埋了也说不定。
  李皇后闻言,双眼微微一沉,叹了口气,又看了看早已看不见的儿子,慢慢起身往回。伺候几十年的太监,说没了就没了。这皇宫当真是个吃人的地方。
  李皇后的痛心疾首、痛彻心扉,又如何能在这些奴才面前显露。
  垂拱殿内,人不少,徐杰也在其中,就是独独不见那个掌灯的太监李得忠。
  老皇帝坐在龙椅之上,手扶书案,并不去看殿内众人,此时他心中大概也是七上八下,下棋之人,好似只有两个,一个老皇帝,一个李启明,两人都不可能平静得了。
  徐杰就这么站在大殿之内,左右看着旁边的人,也不断去看欧阳正,兴许徐杰也有一些紧张,生死存亡徐杰面对过,但是这一次没来由紧张不已。
  看得欧阳正面色如常,徐杰似乎也能安宁一些。这也是人为何是群居动物的原因。
  此时也正看得广阳王夏文从侧面走了进来,手上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一个大碗,两个小碗。
  “儿臣拜见父皇。”夏文端着托盘,恭恭敬敬一礼。
  老皇帝夏乾见得自己儿子进来拜见,严肃的表情之中泛起了些许的笑意。老皇帝做的一切,大概就是为了这个儿子了,如今已然到得这个节骨眼,只要功成,便可身退了。这个时候看到这个儿子,当真有些欣慰。
  “休要多礼了,文儿且先见过诸位爱卿。”老皇帝如此一语,也是老皇帝知道自己若是真的要身退的时候,大殿之内这些人,才是自己儿子将来的倚靠。那些什么士子大才,那些夏文身边的往来无白丁,与大殿之内这些人比起来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老皇帝甚至想好了,将来欧阳正可当尚书仆射,谢昉可以当翰林大学士,今日金吾卫忠心军将,来日当也是边镇主帅人选,还有一个王元朗,可以执掌枢密院大印。
  这些安排,文武皆有,足够了。这些人也是久经考验之人,忠心不二,王元朗,能受十几年屈辱。欧阳正,十几年贬谪,依旧忠心耿耿。谢昉,一个正统清流,清到对于加官晋爵都不那么在意,清到能与吴伯言成为好友。
  这些人留给夏文,老皇帝才真放心。
  老皇帝兴许忘记了一人,那就是年少有为的徐杰徐文远。
  至于徐文远,兴许老皇帝自己都没有想好,用之?弃之?
  好在,来日虽然不长,却也还有一些时日,只要老皇帝在世,老皇帝便不相信这个徐文远能脱了他的手掌心。
  到底最后用之弃之?其实只有一个考察关键,就是夏文能不能如老皇帝一样掌控得住徐杰。
  徐杰在老皇帝心中,已然不是如欧阳正一般的人物了。已然成了一把双刃剑。只要有些许担忧,必然要弃之如敝履。天下能办事谋事者众多,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百六十七章这是为何?
  老皇帝叫夏文先见过在场诸位,夏文面色上似乎闪过一丝的不耐烦,手中端着的东西大概也不那么方便,但是夏文并未多犹豫,还是转身上前一一来见,并不开口说话,而是端着手中的东西微微点头。
  甚至也与徐杰点头示意了一下,徐杰看着夏文,躬身拱手一礼,眼神却都在夏文手中端着的东西之上。
  头前的老皇帝似乎也很满意,微微含笑点头,这个儿子,老皇帝自小带在身边,夏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中规中矩又聪慧好学之人,相比之下,其他儿子在老皇帝心中实在差得远了些。
  父子二人在以前,还真有点亲密无间的关系。为何如今却成了这种关系,原因太多,稍稍长大之后沟通太少,这是中国自古父子关系的模式,也可以说是通病,中国的父子,自古就难以成为朋友,而是严格的长幼关系,甚至是一种附属关系。这也可以说是天地君亲师的严格。
  夏文,其实骨子里兴许也并非真的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恶人,李启明能真正说服夏文的话语,兴许就是夏文与李皇后谈论中的太子之位。
  夏文对于老皇帝偏爱自己这件事情,自小就从未怀疑过。到得如今,却也不得不多想。什么都可以解释得通,什么都可以想得通,就是这太子之位,夏文如何也想不通。
  连带病危几次,太子之位还不立,这叫人如何想得通?历朝历代,从古至今,哪里有这样的皇帝?哪里有自己都要死了,太子还不确立的皇帝?难道这皇帝以为自己能长生不老?难道这皇帝就想要死后天下大乱?
  所以在夏文看来,老皇帝一定是有了其他想法,这才是彻底击溃夏文自信的关键,这才是彻底让夏文从惶恐到真正不相信老皇帝的原因。
  与众人示意之后的夏文,端着手中的东西,似乎也有些犹豫,兴许也有些害怕,站在龙椅之下,并未急忙开口。
  “文儿,手中是何物?”老皇帝问了一语,大概也是帮了夏文一把。
  “父皇,儿臣去看了母后,母后煲了羹汤,说父皇近来饭食少吃,睡得也少。此羹汤能助眠,也能饱腹,所以叫儿臣带来,说是让儿臣与父皇同食,让儿臣伺候父皇多食。母后还说儿臣与父皇近来鲜少同桌而食,所以反复嘱咐儿臣也一定要多食。”夏文话语有些不那么有条理了,显然这羹汤也不那么简单。但是意思倒是表达得清楚,就是皇后煲汤让父子二人一起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