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临(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37

  “我认识你吗?”判官平静地应对着,并思索着对方可能的身份。
  “我……我刚才在‘酆都罗山’的网站上,看了你的秀……就、就是……审……审判……”赫尔结结巴巴的话语,让判官感到有些不耐烦。
  但是,判官很快又想到了什么,轻笑一声:“呵……施耐德先生……”
  “叫我赫尔就可以了!判官先生。”赫尔竟还在这时打断判官插了句嘴。
  “好的,赫尔……”判官倒也不生气,“假设你真是一名观众、而不是某位FCPS的探员假冒的……那我在此得夸奖你一声,因为你破解了我大约在九分钟前给出的谜题。”
  这句在判官看来是讽刺的话语,落到赫尔耳朵里却是字面上的褒奖意味。
  “谢……谢谢!判官先生。”赫尔的语气听上去更激动了。
  “那么……除了得到夸奖之外,你还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呢?赫尔。”判官又道。
  “我想跟随您!判官先生。”赫尔用极快的语速回道,“我也想成为‘审判秀’的一份子!您应该不是一个人单干的吧?至少还有一名摄像师在帮您,刚才他也在直播里说话不是吗?而且……抓捕目标、布置现场、调查情报这些都需要人手的吧?我可以帮您!我在计算机方面还是很有自信的,我的体能也很好,就算是打杂……”
  “呵呵呵……”判官用笑声打断了对方的话,“好了好了,赫尔,Easy……Easy……”他顿了顿,“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会考虑的。”
  “慢着!”赫尔已察觉到了对方要挂电话,“您该不会是敷衍我吧?”
  这一点,赫尔还真猜对了;倒也不是因为赫尔对人心的算计有多出色,只是……他的人生中被这样敷衍的时刻实在是太多了,光凭经验他也能百分百猜对。
  “哦?”结果,赫尔在这最后时刻的强硬态度,还真就改变了判官的想法,“看起来……你是认真的啊。”
  “当然是!”赫尔坚定地回道。
  “不过我这边,也不是那么随便的,你懂吧?”判官又道。
  “我知道的……您需要我证明自己的身份是吗?”赫尔道,“您觉得怎样的形式比较合适?”
  “不必你来,那种事情我自己会调查的。”判官道,“总之……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告知你,你等着就行。”
  说罢,他就结束了通话,并且,当即用自己的双手,生生将那部手机折成了两半。
第六章
杀戮狂欢(上)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等待”和“保守秘密”都是让人烦躁、且艰难的事情。
  但有些时候,这两件事反而能让人快乐。
  与判官通话后的赫尔,就体会到了这种快乐。
  虽然在外人看来,他还是那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上班族,但他的内心却不是这样想的。
  在赫尔自己看来,他已经是“与都市传说中的判官有一定交集的人”了,甚至有可能会成为“酆都罗山”的一份子;他觉得,自己和那些朝九晚五、尸位素餐的庸碌之辈已有了天壤之别……且这种差别已不再是自己“主观”上的鄙视,而是“客观”事实了。
  总之,那份“等待”答复时的忐忑,还有“保守自己已经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秘密”的刺激,糅杂成了一种奇特的优越感。
  而优越感,又很容易在潜意识中转化为自信。
  于是乎,自信的赫尔,在等候判官回复的第三天,终于按捺不住,冲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提出了一个他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想提但没提的要求——升职加薪。
  老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在与赫尔心平气和的交谈了一番后,把他开除了。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要不说破,那就拖着,说破了,就只有鱼死网破这一个结果。
  如果是过去的赫尔,很可能会把事情一直拖着,拖到自己三十五岁、四十岁、四十五岁……直到自己几乎已经不再有选择余地的时候才爆发,并换来一个和眼下一样的结局。
  但现在的赫尔,采取了主动。
  纵然这让他暂时失去了工作,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赫尔的老板当然是一个用人唯亲的人、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家平庸的公司,一个中层以上尽是阿谀奉承之辈、终日勾心斗角,全靠拼命压榨底层员工来勉强维持运转的企业。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具备一定才华的人,会把他们的人生消磨在这种“看起来很体面的大企业”里。
  赫尔,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真正有野心、有才能的人,是不适合、也不会甘心委身于“制度”中的……尤其是那些陈旧腐朽的制度,那是安于现状的平庸者们最喜欢的土壤。
  庸碌的蛀虫们,在那些腐烂的土壤上居于高位,并将仅有的一点才智全部用在了权力争斗上。
  他们打压着那些有才干的、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只提拔自己的亲信;他们夺走下属的功劳和利益,将其用作自己对上级拍马迎逢的资本;他们惧怕那些提出创新和改革的人,因为他们本就不在乎集团的利益,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畏惧着任何可能会颠覆现有制度的行为。
  这类官僚主义根深蒂固的企业/机构,除了少数依靠“垄断”作为壁垒的还能生存下去之外,绝大部分都会在一群蛀虫的管理下日渐式微、稳步地走向死亡。
  而那些在蛀虫们手下工作的人,多半都和赫尔一样,抱着“这份工作至少还算稳定、收入不多但好歹能过日子、只要坚持下去一定有升职的机会、大企业绝不会倒闭”之类的想法,默默忍受着、白白消耗着光阴……
  他们就像是一群只要眼前的碗里还有口吃的、就自欺欺人地留在一艘渐渐下沉的大船上的狗;明明趁着还有力气时可以跳上岸找肉吃,却嚼着残羹剩饭……慢慢变老。
  可悲吗?
  可悲。
  可怜吗?
  不可怜。
  因为这就是人性,并不值得同情,但也没必要去鄙视。
  人的年纪越大,肩上要担负的东西就越多,让一个人舍弃现有的安逸去追逐虚无的憧憬,是要冒风险的、是要承担代价的。
  说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往往很难。
  若不是有什么重大的变故,赫尔也不会迈出那一步。
  但真的迈出了那一步的人,眼前就是一片新的天地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赫尔是幸运的,不善交际的他,也没有任何多余的牵挂,所以他可以拿自己的人生去赌,就算失败了也不会牵连到别人。
  这……也是他敢于主动去联系判官的主要原因。
  一个有一定的能力和野心、又没有牵挂的人,是很可怕的,只要给这种人恰当的机会,他就有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儿来。
  这一点,判官的心中自然也有数。
  因此,他对赫尔的“审查”也是认真的——他认为赫尔这个人的确有可以利用的价值。
  虽然和卡门那种“一分钟内就能破解其谜题”的高手有差距,但至少在一般观众中,赫尔是唯一一个破解了判官的谜题并拨打了那部手机的人(该手机有呼叫等待功能,所以判官可以确定在跟卡门通话的过程中并没有其他人打进来过)。
  其余的观众中究竟有没有比赫尔更快破解谜题的人……这点无从得知,但即使有,那个/些人也没有拨号的勇气或是意图。
  既能在短时间内破解谜题,又敢于打这通电话,且有意加入判官麾下的人……就赫尔一个;而且,赫尔打进电话的时间点,刚好赶在判官准备将手机折断的前几秒,这说明他的运气也不错。
  综上所述,判官对赫尔的初步印象是,智商可以、情商可能比较低(从仅有的谈话中察觉),行动力不差、对社会或生活不满、道德标准偏离大众、有一定运气、有犯罪的勇气和意愿但恐怕还没有付诸过行动。
  推定出这些后,判官要对赫尔做的事情就很明确了,也就两步——其一,调查;其二,测试。
  这两步都很重要,第一步是为了深入了解赫尔、排除其是卧底的嫌疑,并对其做一些具体评估;第二步则是结合实际情况,看赫尔能否胜任“酆都罗山”的一员。
  这三天来,“调查”的事情判官已经做得差不多,而赫尔被开除的这天,刚好也是“测试”来临的日子……
  ……
  午后,“提前下班”了的赫尔开着他的破车,驶上了一条郊区的公路。
  那些他从办公室里带走的杂物被胡乱地塞在了一个纸箱子里,扔在了车的后座儿上。
  他本以为,失去工作会让自己倍感压力,但当他真的被炒了鱿鱼、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他感到的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
  那种挣脱了枷锁的感觉,让他精神抖擞,纵然这个夏日的午后天气又热又闷,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好心情。
  赫尔就这么驾着车,一路向东,朝着米格尔湖的方向去了。
  他去那儿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想看看湖景;如果湖边的豪华酒店刚好还有客房的话,就去那儿住上一晚,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做个按摩,泡个热水澡,并在浴缸里品尝一瓶82年的拉菲(2182年),再拿一盘比大麻还贵的块儿菌配鹅肝酱当下酒菜。
  费用?他现在不考虑那种问题,反正他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积蓄的,这仅仅一夜的奢侈他还是负担得起的,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和大部分上班族一样,赫尔已委屈了自己太久……他住着廉价的公寓、忍受着除了收房租什么问题都不解决的房东,开着各种小毛病不断却又舍不得去大修的烂车,吃着各种垃圾食品,用着各种大减价时采购的日用品,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成本低廉的——上网。
  他回顾过去的十年,竟然连一次像这样“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没有,从二十三岁到三十二岁这段年华,对赫尔来说就像一叠乏味的文件,在朝九晚五和平淡辛劳的日常中不断堆叠起来,让人毫无翻看的欲望。
  但今天,这种日子到头了。
  赫尔听着音乐、踩着油门,行驶在空阔的道路上,仿佛在驶向自己崭新的人生一般。
  就在他行到一段较为偏僻的林间路段时,忽然,路边出现了一名搭车人。
  那是位有着金色长发的漂亮姑娘,看起来二十出头,穿着短袖T恤和热裤、背后还背了个旅行包。
  通常来说,这样的美人儿在路边搭车,不会等太久就会被人载走的;但眼下,可能是工作日的缘故,这个时间段经过这条郊区公路的车确实很稀少,于是就让赫尔遇上了她。
  而赫尔,自然也是停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