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0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946

  于是众人看向刘健。
  刘健觉得心里堵得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日子,没法过了。
  刘健咬咬牙道:“事到如今,又有什么办法?”
  李东阳见刘健首肯,心里也燃起了希望:“全凭刘公做主。”
  ……
  定兴县。
  在一遍又一遍的核算之后,再加上此后结余的税银,统统入库。
  今岁定兴县的征税,算是彻底的落下了帷幕。
  欧阳志算是彻底的松了口气,接下来,他便要在这财政的收支上,盖上自己的大印,而后便派人前往户部汇报了。
  其实……定兴县的收支报告,还算是轻松的,因为都是税银,不存在其他实物,损耗极小,和户部的汇报和核算也简单,账目一目了然。
  若是其他各县,那就复杂了。
  明初的时候,大名鼎鼎的空印案,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时地方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主官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从元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也从未被明令禁止过。
  只是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从运送一直到户部接收时的数字一定不会相符,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少,官员们无法事先预知,只有到了户部将要申报之时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所以派京官员都习惯用空印文书在京城才填写实际的数目。
  结果,他们好死不死,撞到了太祖高皇帝,这位大爷觉得你们这些家伙吃了老子的饭,居然有胆子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弄虚作假,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乎,下旨‘竟杀空印者’,数以万计的官吏,因而人头落地,蔚为壮观。
  以至于到了现在,再没有哪个主官敢拿一张白纸盖上大印就跑去户部,等真实的钱粮押解到了国库,再填写具体的数额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汇报,只是……往往钱粮出库入库,都和汇报的数目,总有对不上的时候。
  欧阳志就省事得多了,有多少就报多少,上头的数目,都是可以检验的,到时押解入库的纹银,也绝对不会少分毫。
  此时,欧阳志低着头,细细的看着上头一个个数目,甚是欣慰,他盖印之后,将这钱粮簿子,送至户部司吏手里,道:“快马至京吧。”
  “是。”
  司吏激动的取过了钱粮簿子,也显得很激动。
  这几乎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太激动人心了,想来,这份奏报,足以让他到了京师后,在户部那些官吏的面前,腰杆子能挺得比竹竿子还直了。
  ……
  这个时候,京师里,尽是流言蜚语。
  听说科学院当真的成立了,有的则说这是子虚乌有的事,宫里没有旨意。
  于是,人们议论纷纷,可方继藩却是将这事当做了头等的大事来做。
  不只科学院的衙门征发了大量的匠人开始动工,而且所有的官职,也已拟定了一个学职的单子,以供甄选。
  这下子,更多的人开始激动了起来。
  论文的投稿量,明显的开始剧增。
  有了学职,才有被遴选的资格啊。
  方继藩看着这几乎接近一倍增长的论文投稿量,有点懵了。
  这些家伙们,到底有多想做官啊。
  虽然其中的论文,不乏多数都是滥竽充数,可精华却也是有不少的。
  各科遴选出来的侍读、侍讲,将来都有资格入值扈从,甚至可能至待诏厅待诏。
  不只如此,许多人盯上的是科学馆,因为方继藩已经透露出口风去,一旦科学馆落成,将编修百科全书。
  这也让不少蒙学,有了带动的作用。
  现在蒙学,多是学习四书五经,打小开始接受新知识的却是不多,这是因为,更多人希望借蒙学求取功名,一旦开蒙之后,就有机会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只有实在科举无望的情况之下,大家才开始尝试向新的学科发展。
  而今,新的蒙学也开始筹建,在未来,将源源不断的输送西山所需的人才。
  读书,本身就需因势利导,这四个字中,利字占据了极大的成分,若没有好处,没有足够的利益,你却非要让人甘守清贫,要保持着内心的情怀,除了方继藩自己,真正心系家国,胸怀天下,哪怕是得了脑疾,也坚持不懈的卖房救国,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之外。这样的人,世上又有几个。
  所以方继藩从不强求自己的徒子徒孙们有情怀,做人,理应高标准的要求自己,而低标准的体谅别人。
  这是一个正人君子必须恪守的品质。
  没错,方继藩就是这样的人。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簿册来了
  正在京中惶惶之际,户部却是焦头烂额。
  堂官夏冰看着一份份自各府各县送来的账目,却是有点发懵。
  今岁的钱粮,比之去岁锐减。
  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许多府县,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红薯和土豆。
  说起来,这两样东西确实是镇国之宝。
  可对于户部而言,却是有害的。
  因为米和麦子易于保存,朝廷要征收粮税,就是征收米和麦子,而江南乃是大明的粮赋重地,这大米入库,乃是关键。
  可因为许多土地拿去种植了高产的土豆和红薯,米的产量,却是锐减了,哪怕地方官吏再如何‘横征暴敛’,没有粮就是没有粮,难道你从运河运一批土豆和红薯来?这玩意只怕还没到天津卫,就统统都烂了。
  银税的收入,也是大减,原因……天知道。
  各府各县的黄册人口,竟是或多或少开始减少。
  可以说天下政绩最好的县,能和去岁持平,就算不错了。
  眼下送来的簿册,虽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夏冰这位常年在户部公干的人,自是再清楚不过,难怪李学士如此着急上火,今年怕是谁也别想过一个好年。
  “夏郎中……”一个差役匆匆而来道:“定兴县的簿册,由人送来了。”
  这夏冰,官拜户部郎中,主计钱粮。
  一听定兴县的人来了,便忍不住鼻孔里哼了一声。
  定兴县乃是京郊县,这江南的簿册都送了来,它一个郊县,却是姗姗来迟。
  自打定兴县新政,和户部的磨合,就很不愉快,这定兴县一点儿规矩都没有。
  夏冰手指敲了敲案牍,神色淡淡的道:“是何人送来的?”
  “乃是其户部司吏。”
  “什么?”夏冰脸色一沉。
  一般情况,这等大事,都是县丞或是典簿送的。
  尤其是近郊县,一方面,因为钱粮乃是大事,要显出该县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是佐官们难得露脸的机会,怎容错过。
  可这定兴县倒是有意思了,竟让各司吏来,司吏、司吏,可最终,不还是没有编额的吏嘛。
  那书吏忙道:“听说是此前,定兴县的佐官们纷纷告病,因而县里的事,几乎都没有让他们插手。那县令欧阳志,认为他们对于县务不熟悉,便将他们摘开了。”
  “真是庙小妖风大,小小一县,竟是主官和佐官失和到这个地步,我看吏部京察,这欧阳志,怕是没有好果子吃。”
  夏冰皱眉,他本是对欧阳志闻名已久,可想不到,这厮居然和佐官们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夏冰咳嗽了一声,便道:“去将那司吏叫来。”
  定兴县户房司吏田镜小心翼翼的进了户部部堂。
  自己区区一个小司吏,从前确实不是自己来送簿册的,大明朝,官吏的区别极大,他哪怕是司吏,也不过属于吏的一员,在定兴县里,他也算是了不得的人了,可到了这儿,他便连看门的人都不如。
  因而田镜显得有些胆怯,他手里夹着簿册,似乎只有这簿册,给了他一些勇气,待进了典簿厅,便见一官高高在上的坐着,面无表情。
  田镜下意识的行礼:“小人田镜,奉使君之命,特送来定兴县钱粮簿册。”
  “噢。”夏冰眯着眼,威风凛凛,端起茶盏来,徐徐喝茶,口里道:“汝既是奉命而来,看来定是欧阳县令的心腹了。”
  他没有用你,而是用汝,汝是书面用语,更显得疏远一些。
  至于问这司吏是不是县令心腹,这显然带着调侃的语气。
  田镜汗颜道:“蒙使君错爱,小人汗颜。”
  “噢,将簿册取来。”夏冰没有和田镜多打话,这只是一个区区文吏,还是地方上的,这人根本没有和他说话的资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