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7/1946

  朱寘鐇微笑:“这个时候,陛下得知消息,固然是震怒,可他已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来不及,铲除他所认为的威胁了。太子又对他不闻不问。此时,陛下心里……想来只有恐惧吧。”
  恐惧……
  是的,在最不该出问题的时候,却是出了问题。
  能不恐惧吗?
  临死之人,想到身死之后,不知会发生什么,自己的子孙,能否平平安安,甚至……引发出一场不可预知的叛乱。
  “陛下越是忧心忡忡,反而就越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很清楚,太子殿下潜在的敌人,不知多少,若是贸然动手,且不说陛下不知何时驾崩,本就是人心惶惶,而且……他也无法预料,一旦动手,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此事,我们的背后,到底有积蓄了多少的力量,一旦控制不好,那么……事情失控,陛下只怕便是死,也无法安生了。”
  众人纷纷点头。
  不错……
  “我联络了许多人,其实,就是给厂卫看的,让厂卫看到之后,去禀告陛下,让他知道,我们宗室,乃是天潢贵胄,绝不软弱可欺,都是太祖高皇帝之后,他们做天子,我们认了,可若是让我们不安生,这……不成!他要过好日子,我们也要过好日子,我们没法过了,他死了无法瞑目。”
  朱寘鐇站起来,微笑:“所以……我等,其实不是要造反,而是要暗中的角力,用这些方法,去让陛下在大行之前,做出选择。”
  “王叔,什么选择。”
  “很简单,太子托孤给谁的问题。若是陛下还信任方继藩,那么……欧阳志这些人,一定会趁此机会,崭露头角,甚至……欧阳志这些人,会有一两个入阁。当然,若是如此,陛下便要预料,一场叛乱要开始了。我们的目的,是清君侧,而若是陛下,不希望有这一场叛乱,那么……他就有可能做另一个选择,譬如……下旨留下宗亲,不让他们就藩,同时,从宗室之中,选择几个德高望重的亲王,与内阁大学士一道,辅佐太子。只有如此,才和缓和太子和宗亲们的关系。”
  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细细思来,还真是如此。
  陛下到底是要骨肉相残呢,还是要一个方继藩呢。
  这似乎是一个不难选择的问题。
  前者不但可能引发一场叛乱,而且还可能让人天下人看到,大明宗室相残,到时,天下的臣民,势必离心离德。刘汉的七国之乱,司马家族的八国之乱,还有玄武门之变,赵宋的斧光烛影,本朝的靖难之役,这已有太多太多的先例了。
  陛下下旨,直接罢黜方继藩,将他流放去黄金洲,缓和与宗室的关系,才有可能避免这样的事。
  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儿子顺利登基。
  此时……他已油尽灯枯,在不知朱寘鐇有多少党羽的情况之下,已经没有时间来解决此事了,只能和宗室缓和关系,给太子争取时间。
  “一旦方继藩和他的弟子们,彻底的垮台了,到时……新君刚刚登基,这朝政,就有我们这些新皇帝的叔伯们可以插手了。我等,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若不是把我们逼到绝境,我等,岂可忍见骨肉相残,其实……我们要什么,陛下心知肚明,只需牺牲掉一个方继藩,对他而言,又算的了什么呢?与这江山社稷相比,陛下岂可不深思熟虑?”
  朱寘鐇当然没有告诉他们,这只是自己的第一步计划。
  只要方继藩被诛,不,就算是陛下只下旨令方继藩立即出海就国,新君登基,就可顺利。
  没了方继藩,太子殿下这胡闹的性子,只怕用不了多久,便会引发满朝的怨声载道,到了那时……才有真正的机会。
  朱寘鐇微笑:“所以,明日才是至关重要,当着陛下的面,让陛下早做决断,想来,明日陛下应当会颁布遗诏,也是陛下最虚弱的时候,这是最好的时机。”
  朱表椈连连点头,觉得有道理,这么多的宗亲,和一个方继藩相比,孰轻孰重,陛下应当会有数的。
  不过……他还是有些不安:“可若是……若是……陛下不肯呢。”
  “他没有时间了。”朱寘鐇淡淡道:“陛下若是再有一年的天寿,可能都会做另外一个选择,可现在,他大限将至,势必会做出一个对太子殿下最好的选择。他也一定不希望,在这个时候,骨肉相残,不希望,将所有的宗亲,推到对立面,不管怎么说,天下是朱家的……”
  “当然……”朱寘鐇智珠在握的样子,笑起来:“为了稳妥,我已有了布置。”
  “布置……什么布置?”
  朱寘鐇居然从袖里,取出了一枚印玺,啪嗒一下,印玺滚在案牍上。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一个个大惊失色:“这……这是……”
  “这是皇帝之宝。当然,这是赝品,不过说起来……还得多亏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的詹事府里,这个东西有的是,我只需花一点银子,便有詹事府的人,偷出了一枚来,还真别说,这玩意,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简直比真品还要真了,有了这个,本王若是制一副圣旨,送去神机营,命神机营指挥,明日带兵,迅速围住西山书院,就说,这是皇帝的命令……你们想想看……”
  朱寘鐇说到此处,激动起来,他握了握拳头:“咱们趁此机会,将西山书院上下人等,一网打尽,消息到了陛下那儿,陛下已是油尽灯枯,他会感到何等的恐惧啊,在这惊怒交加之下,又想到,西山书院已经剪除,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为了防止情势更加恶化,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而此时,就是方继藩大难临头的时候了,陛下非要做出有利于我们的选择不可!”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入宫
  次日一早。
  天微微亮。
  有雨。
  细雨轻盈,淅淅沥沥而下,缠缠绵绵的叩在京中人行道路的青石板上。
  每到这个时候,自五城兵马司的人便出没于大街小巷,开始其清扫。
  太子殿下任了顺天府府尹之后,辖制五城兵马司,招募了大量的清扫人员,卯时之前,便要早起,对城中进行清扫。
  起初的时候,人们觉得这又是在糟蹋银子,可慢慢的,当街道上的垃圾和横流的污水统统一扫而空时,人们才意识到,这清扫的好处。
  人就是如此,习惯了更好的东西时候,便再也回不去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话适用于生活中每一处细微的地方。
  清晨的微光迎来了新的一天,李东阳一宿未睡,脸色有点不好。
  名为读书,实则,却显出了忧虑。
  宫里的情况实是诡谲,陛下已经很多日子没有召见大臣了。
  以至于李东阳,都不知陛下现在龙体如何。
  可既然传出来的乃是肺痨,那么想来,情况已是十分糟糕。
  而现如今,陛下突然召见宗王和重臣,这……意味着什么呢?
  现在坊间都已在猜测,陛下已经病危,最坏的情况已经出现了。
  李东阳身为内阁大学士,说是不担心,那是假的。
  他一宿未睡,猜测着种种可能。
  此时……天亮了。
  儿子李兆蕃见书房还亮着灯,忙是进来:“父亲……”
  李东阳朝他颔首点头,看李兆蕃神色有异,便道:“怎么,看起来精神气不好?”
  “这……”李兆蕃看了李东阳憔悴的脸色一眼,苦笑道:“父亲不也一宿未睡吗,马上就要入宫了,父亲的身子,可吃得消吗?”
  李东阳皱起的眉头不禁舒展开来,微笑道:“无碍,沿途在车上可以小憩片刻。”
  李兆蕃叹了口气:“父亲是否是为了陛下的事而担忧。”
  “人有生老病死,陛下在位,对老夫有提携之情,圣恩重如泰山,哎……可惜啊可惜,只是……现在不是顾念这些的时候,老夫担忧的,乃是太子。”
  李兆蕃眉毛一挑,惊讶的道:“太子?”
  李东阳在自家儿子跟前倒也没有忌讳,直言道:“陛下若当真有个不测,太子便要登基了,可近来京中的局面,实是诡谲。”
  李兆蕃便道:“莫非,父亲也听说了,京里某些宗亲不满的消息?”
  李东阳微笑道:“看来他们的行事,实在是不太缜密,这满京师都知道了。”
  李兆蕃也失笑起来:“是啊,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其身,可若是心怀叵测,却不密,这是取死之道,可见这些人成不了大事。”
  李东阳收敛的笑容,意味深长的道:“可若是……他们故意是想要弄到人尽皆知呢?”
  李兆蕃惊道:“啊……”
  “现在流出的消息,只是冰山一角,却已让人后怕了。”李东阳顿了顿,随即笑着道:“你可记得董仲舒?”
  “啊……这个……但凡读了书的人,谁人不知。”
  李东阳便道:“这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自此之后,天下便只有儒家了,这独尊儒术,不只是天下的学问合而为一,其本质就在于,书同文,车同轨,便连学问,也是定于一尊,可使天子大权在握,再无其他人可以觊觎大权。”
  李兆蕃点头,不过却不解李东阳的意思。
  李东阳随即道:“问题就出在此啊。可若是皇帝大权独揽,似乎又无人制衡,因而,董仲舒又提出了天人感应论,这既给天子添加了正统性,却又出了一个问题,一切既然都来自于上天的本意,天子乃上天之子,那么,上天若有异象,譬如地崩,又如大灾,那么……如何解释呢?这些饱读诗书的臣子们,便提倡了一个方法,叫大灾乃是上天对于皇帝的警示,但凡有大灾,一定是皇帝错了,天子应该反省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施政中的错误。”
  李兆蕃若有所思的点头,可是……还是不解其意。
  李东阳说到此处,自己却不禁都失笑了:“这些饱读诗书的臣子们,以为如此,便完美了,天子大权在握,受命于天,又有上天随时发出警示,可是上天发怒,发出了警示,如何诠释呢?”
  李兆蕃想了想:“如何诠释,当然是在饱读诗书的人手里。”
  “对。”李东阳道:“谁读的书多,谁在其位,谁是丞相,谁就有解释上天警示的权力,因而便可以借上天的理由,指摘出皇帝的过失。如此,君可借独尊儒术,而定于一尊,控制百官;臣则可以借助天人感应,同时制衡天子,能想出这一套儒家之法的人,实是高深莫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7/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