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6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5/1946

  弘治皇帝左右四顾,眼带惊异道:“不必多礼,继藩,这西山的人呢?”
  “他们?”方继藩泰然自若的回道:“陛下……西山上下,这个时候自是在忙碌……陛下恕罪,要不,儿臣把他们都请来夹道迎驾?”
  弘治皇帝:“……”
  他是个喜欢劳师动众的皇帝吗?
  弘治皇帝摆了摆手,随即道:“朕听说了一件遗憾事。”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都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皇圣明,日理万机,天下巨细之事,尽都明察秋毫,这是天下人的福气。”
  弘治皇帝哈哈笑起来,却突然脸色微微凝重起来:“听说卿与太子,建了一个作坊。”
  方继藩顿时露出惊讶之色:“呀,陛下连这都知道……”
  弘治皇帝淡淡的道:“这本是好事,可是太子性子鲁莽,朕很担心他,就怕他坏了你的事。”
  方继藩拨浪鼓似的摇头:“陛下,这事儿,实是不值一提,所以儿臣才没有禀告。不过陛下既然问起,那么……儿臣自该坦言了。这个作坊……所产的,便是张娘娘所吃的十全大补露,陛下命儿臣将一批十全大补露送入宫中进用。儿臣和太子殿下商量着,都说,既要生产,何不多生产一些,一方面供给宫中,另一方面随便挣点银子,当然,最紧要的还是我大明子民,多有身体孱弱者,给他们滋补滋补,不是坏事。”
  方继藩说的冠冕堂皇,几乎挑不起一丁点儿的刺来。
  弘治皇帝微笑道:“卿家有心啦,你们的银子够不够?既然如此有心,早知,就该让内帑里支取一些银子。”
  方继藩总算听出了言外之意了。
  做买卖不带上皇帝,这是万死之罪啊。
  其实当初,方继藩的买卖,都有宫中掺和。
  内帑的进项,几乎都是这些买卖中来的。
  现在好了,这回竟然不带陛下玩儿,陛下兴师问罪来了。
  不过这个时候,方继藩倒是被一个人吸引了视线。
  站在弘治皇帝身后的,是一个随驾的大臣。
  方继藩并不认得此人,不过瞧这家伙的样子,似乎面上绷着笑。
  嗯,在看热闹。
  方继藩正色道:“陛下……这买卖和以往不同,所以不能从内帑里支取。”
  弘治皇帝诧异起来:“噢?这又是何故?”
  方继藩大义凛然道:“因为办这个作坊,是儿臣早就谋划过了的,之所以要和太子一起做这买卖,就是要让他知道当家方知柴米贵的道理。陛下一直希望太子能够成龙,儿臣又何尝不想呢?太子是个极聪明的人,能够独当一面,他能带兵,能研究出蒸汽车,自是无人可比。”
  “可是……太子殿下,是未来的天子啊,无论是带兵,还是研究,都是拿着别人的银子把一件事办成。唯独这办作坊的事,却是挣银子,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让太子懂得如何经营一个作坊,将来才会知晓如何经营天下的道理。朝廷和作坊,其实是相同的,朝廷讲究量入为出,作坊亦然。古来多少天子,擅长办大事,汉武帝击匈奴,何等的气概,可是……汉武所用,尽为文景之治的积累。陛下难道只希望太子殿下做汉武吗?”
  这番话很令人始料未及啊!
  弘治皇帝愣住了。
  甚至是他身后的侍驾大臣,也微微脸色一变。
  这姓方的……真是怎么说都有理啊。
  “靠一个作坊?”弘治皇帝皱着眉头,脸色冷峻。
  方继藩正色道:“不错,万事开头难,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先治国,先齐其家,而儿臣的办法,是要先治国,先懂经营作坊。正因如此,所以儿臣绝不肯自内帑取银,这个买卖,乃是儿臣和太子殿下五五开,他自己筹措银子来,儿子也出一半,若是他经营的不好,自负盈亏,折了本钱,也是咎由自取。”
  弘治皇帝顿时来了兴趣。
  方继藩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也是桃李满天下。
  这个家伙的教育手法,一向别致。
  太子能有今日,和方继藩是分不开关系的。
  现在方继藩又抛出了一套新奇的理论,弘治皇帝突然觉得,那一年数百万两银子的了利润,倒是可以放一放,数百万两虽多……弘治皇帝倒也不至动太大的心思,朕没有几百万两银子吗?
  可是这太子的磨砺,却格外的珍贵哪!
  弘治皇帝饶有兴致的道:“是吗?朕倒想要开开眼界。继藩,太子现在身在何处?”
  方继藩想不到弘治皇帝竟这样的急。
  他咳嗽一声道:“这……这……理应是在作坊里吧。”
  弘治皇帝点头,随即便道:“走,前头带路,朕也去作坊看看,去瞧瞧他如何治这天下,朕有言在先,若果真让太子晓得了当家的难处,朕记你一个大功,可若他一味在那胡闹一气,这作坊……朕可要入股了。”
  方继藩顿感背脊一寒。
  卧槽……怎么好像后半句才是重点呢?
  这天下姓朱的,个个性情古怪啊。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数十倍利润
  方继藩对于弘治皇帝毫无办法,乖乖领着弘治皇帝至了作坊。
  这作坊的规模不小。
  一个月之内,已是连续三次的扩充规模了。
  远远地,便闻到了一股鱼腥气,以至于附近的人不敢靠近。
  弘治皇帝觉得这气息很是作呕,只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却依旧下了车,步行向前。
  作坊是个大工棚,或者说,是几个工棚连在一起的。
  无数的匠人在此忙碌。
  鱼肝油所用的鱼肝,都是海鱼,乃是宁波水师打来的,这时代的防腐技术十分有限,因而,宁波水师打来了鱼,立即在天津卫的港口进行接驳,再用河船,迅速的通过运河,送来这里。
  海鱼下货之后,随即入仓,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无数的匠人,则直接摘取鱼肝。
  新鲜的鱼肝,则立即送到另一个工棚进行提炼,再加上其他的配方,直接装瓶,最后进行密封。
  这些工序,看上去简单,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意味着损失惨重。
  此时这里已有上千人。
  匠人和学徒们,心无旁骛,他们似乎对于任何的腥味,都没有丝毫的感觉。
  而至于摘取了鱼肝的鱼,也由人专门处理,大量的盐巴,采买了来,而后将鱼处理之后,进行腌制。
  此后,则制成腌鱼,再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贩售。
  弘治皇帝这才知道,原来这十全大补露,竟和鱼有关。
  他没有急着立即去见太子,而是进行了海鱼的屠宰场,此后,忍着那腥味,进行一个个的工棚。
  方继藩在旁作陪,一一进行介绍。
  弘治皇帝面带笑容:“原料是取鱼为料,你那配方,是从何而来的,却不知里头,还加了哪几味药,你放心,朕并不贪图你的秘方,朕乃是你的泰山,更不稀罕,自你这作坊里分一杯羹,只是纯粹好奇罢了,朕有言在先,朕绝不打你和太子这作坊的主意,怎么样,满意了吧?”
  弘治皇帝亲切和蔼。
  说实话,堂堂天子,抢夺后辈的作坊?这等事,弘治皇帝是做不出来的。
  这种事做出来,连为人都不配,何况天子乎?
  方继藩见弘治皇帝四顾,似乎一直在想要寻到了还有其他的原料。
  古人的印象之中,譬如炼那所谓的金丹、金露,哪一个不是将天才地宝,统统都添加进去,什么鹿茸、灵芝、人参,越稀罕越好,越遗憾,在古人看来,才越有效果。
  而在弘治皇帝看来,十全大补露,就是这么个奇药,这等药,除了鱼肝之外,不加一点什么,实在是说不过去。
  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怪不得弘治皇帝。
  而在方继藩看来,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是没有任何营养知识的,最需补充的,反而是维生素A、D之类,而鱼肝,恰恰拥有丰富的维生素A,D。
  因而……见弘治皇帝如此热心,方继藩才是有些踟蹰了。
  “陛下……这……这……”
  弘治皇帝皱眉,或许是这里的环境令他不适,他眉头皱的更深:“难道信不过朕吗?”
  “陛下,实不相瞒,这……这药,是鱼中提炼而出。”
  “还有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5/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