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8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5/1946

  诗词……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后的精神寄托了。
  赵三德最喜欢这样的诗会,每日听到一首好诗,整个人便激动的忍不住战栗,在他看来,这诗词……简直就是上天赋予人类的礼物,那简洁的诗句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寓意,令人不能自拔。
  ……
  方继藩每日都要入阁。
  入阁之后,便如一个木桩子。
  因为身边都是一群老人家,很多时候,实在无法沟通,且不说一群人和自己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哪怕是这年龄的差距,这代沟也如天堑一般。
  他负责批拟的,都是保定或者关于铁路的奏疏。
  哪一些土地需要征用,各府各县如何妥协,都是方继藩的事。
  此时,送来了一份奏疏,说是洛阳府知府拒绝铁路过境,这位知府大老爷,似乎有些不开窍,方继藩在票拟之中,也只是随意写下一个字……噢!
  似乎……他并不在意有人反对铁路的修建。
  只是,等到票拟送到了朱厚照那儿,又让朱厚照气了个半死。
  在朱厚照看来,这样的父母官,理应罢黜,老方怎么可以如此轻慢呢?
  就在他跺脚之际,方继藩那儿,却吩咐了王金元,将知府的奏疏,传到洛阳去。
  又过了几日,快马送来了一份新的奏疏,也是洛阳的,只不过,上奏之人不是洛阳知府,而是洛阳府同知。
  这份奏疏带着几分悲剧色彩,上头说,洛阳士民听闻铁路被知府拒绝,西山建业正在规划铁路的改道,将铁路绕行洛阳。
  于是……士民愤慨,结果……围了知府衙门,也不知哪一些胆大包天的家伙,将知府揪了出来,一阵痛打,府中混乱不堪,知府被打的遍体鳞伤,连夜送去了西安,在西安的西山医学院西安分院里抢救,生死未卜。
  方继藩依旧提笔票拟,依旧还是回复了一个字……噢!
  不得不说,这个傻瓜,修铁路又不要你的银子。
  铁路通了,首先得利的恰恰是本地的豪强,这些豪强,虽然失去了土地,可毕竟根深蒂固,总有办法能挣银子图利,若是连这个都断了,人家不找你拼命?
  当然……奏疏最多的,还是寿宁侯和建昌伯送来的。
  他们已抵达了兰州,沿途上,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比如……地方上征用的劳力,有吃空额的现象。
  还有……有几处线路的设计,有明显的浪费,完全可以进行修改。
  除此之外……某些铁路段账目不清。
  甚至有某些人,开始妄图在铁路的修建中图利。
  这么大一笔投资,涉及到了这么多的人手和银子,方继藩其实从一开始就知道定是会损耗严重的,完全做到没有损耗,这几乎是天方夜谭,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贪心,可现在……
  皇帝急着要修,许多地方都属于强行上马,不过也实在幸赖了,有了寿宁侯和建昌伯这两个积极份子后,方继藩居然异常的放心起来。
  听说这两个家伙,现在还在研究蒸汽车的蒸汽动力系统,希望减少对燃料,来提升动力,换句话来说,他们想让车儿省油,啊,不,省煤。
  看到寿宁侯关于节省燃料的奏疏,方继藩不禁感慨,两位国舅爷,当真是为了朝廷操碎了心啊。
  这样的人才,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了。
  这一天,就这般票拟到了正午,方继藩已是有些困乏了,此时欧阳志却是带着食盒来了。
  吏部离宫中不远,欧阳志在外为官,很是清廉,因此,在外为官时,雇不起厨子,居然自学了厨艺。
  他现在虽是吏部尚书,却依旧节省,每日早起,先自己做了饭菜,提着食盒当值,正午清闲时,便可吃了。
  大明百三十年,从未有过这样的吏部尚书,整个吏部上下没一个不佩服他的,以至于,这满京师,到了冰夏冬之际时,也没人敢给欧阳志送冰敬和炭敬。
  现在恩师入了宫当值,欧阳志便一人做了两份饭菜,按时送来。
  而王守仁这个时候,也会来,当然……这家伙只带了一张嘴,很是令方继藩嫌弃。
  最终,欧阳志就只好做三份了。
  每一次欧阳志出现,内阁内外之人,便忍不住侧目,啧啧,看看人家的门生。
  欧阳志前脚一到,王守仁后脚便到了,三人随意落座。
  欧阳志不善言辞,先取出食盒中的菜肴来,端到方继藩身前,用筷子挑了瘦肉,至于菜,也是多放一些嫩叶,送到恩师的盘子。其余的肥肉和菜梗,则自己和王守仁吃了。
  方继藩拿起了筷子,王守仁和欧阳志方才开始吃。
  这是一个沉闷的过程。
  因为欧阳志本就无法沟通,方继藩觉得与他交流很累,便也只好默不作声。
  至于王守仁,这家伙历来板着脸,本也不善言辞,索性大家都默默的用心吃喝。
  吃到一半,欧阳志便问:“恩师,食入口否?”
  方继藩点点头。
  欧阳志沉默片刻,道:“恩师明日想吃什么?”
  方继藩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想:“近来想吃羊肉了,要兰州来的羊羔子最好,那儿的羊肉,鲜嫩,最好取羊排烧烤,多放一些花椒。”
  欧阳志沉默一会儿,似乎记下了:“还有吗?”
  “没有了!”
  接下来,欧阳志沉默。
  王守仁看了看欧阳志,便忍不住道:“我也想吃。”
  欧阳志便掏出了纸和随身的炭笔来,有板有眼的记下,随即收起,又拿起筷子,继续啃他的菜帮子。
  没一会,方继藩吃完了,摸了摸肚子,为人师表,少不得要说点什么:“伯安啊,为师不是说你,你的大师兄,平日节俭,薪俸也不高,你还天天蹭他饭菜,这样不好。”
  别看王守仁瘦,饭量却大,这已是第三碗了,待他吃的肚子觉得有些撑了,方才点头,惭愧的道:“是,学生谨遵恩师的教诲。”
  方继藩又感慨:“为师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弟子们都能回到京里来,为师吃饭的时候,你们都陪在为师的膝下,哎……可惜啊,你们的师兄弟们,都是大忙人,也不知他们在外头如何了。为师心里挂念的很。好啦,伯安,你别再吃啦。”
  王守仁这才放下了饭碗,认真的看着方继藩。
  方继藩道:“军中的事,现在如何?”
  说到正事,王守仁是绝不含糊的,就一本正经的道:“现在最紧要的是扩编第一军,以第一军为骨干,此后……编列五军,年末时,兵部这里,将拟一份所需的钱粮,怕就怕户部哪里,又要扯皮。”
  方继藩乐了:“不怕,有为师在,户部敢不给,为师去寻李公讲一讲道理,道理讲不通,为师拉着陛下卷了铺盖去李家,不走啦。他不敢不给的!”
  王守仁松了口气,他似乎觉得这个办法很好,随即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道:“还有一个难处。”
  此时欧阳志已默默的泡了一盏茶,送到了方继藩的手上,方继藩抱着茶盏,不急着喝,闻了闻茶香,就道:“还有什么事?”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臣有张良计
  王守仁道:“常备军的设立,其根本除了朝廷招募军队,对其进行供养之外,学生以为,还差了那么一些东西。”
  方继藩感觉到手上的茶没那么烫了,轻轻呷了口茶。
  他知道,王守仁瞎琢磨的事比较多,既然提出了想法,那么一定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可是,单凭这个,想要将英才招募入军中,却还是远远不够的,人们都说,好男不当兵,当初的军户,实在太苦太苦了,形同贱民,现在一下子要扭转天下人的观念,何其难也。”
  方继藩认同,点头道:“这是实在话,伯安可有什么办法?”
  “不是没有。”王守仁道:“寻常人入伍,需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于晋升,有了晋升,人就有了盼头,就有了欲望,因此,学生打算,除准许一部分优秀的士兵,立功之后送入讲武堂读书,晋升为武官之外,还打算将这士卒分为三等,根据士卒的资历,军龄,以及立功大小,给与不同的待遇,譬如在薪俸上,予以一些好处,又如在解甲归田需安置时,给一笔银子。”
  “如此,士卒们未必觉得自己能有机会立大功,成为武官。可至少他们在军中,就更有进取心。”
  方继藩奇怪的看着王守仁,这王守仁,果然冰雪聪明,很像自己啊,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咦?他真是王华的儿子?
  方继藩乐呵呵的道:“此事,我做主啦,明日面圣时,就去和陛下说,陛下保管同意。”
  “还有一个问题。”王守仁似乎觉得惭愧,咳嗽一声:“这个问题,学生思考了很久,哎……说起来,还是事关着扩编的问题,恩师,你也知道,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对武人有所成见,虽然……现在招募的士卒,并非是军户,可是恩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武人的待遇低下,被人轻视,古已有之,现在固然四处招募士卒,若只是招募数千人,倒还罢了,无论怎么说,天下之大,总还能招募许多人,可现在……军中要扩编,这一次,不是数千,而是数万,未来,更可能是数十万,如此大规模的招募兵员,兵部这里,已经感到困难了,好不容易招募来的,也大多是良莠不齐,寻常的良家子,根本对此不屑于顾,若是这个问题不去解决,只怕……这常备军……”
  原来……王守仁也有为难的时候。
  方继藩听到此处,笑了起来,他顿了顿,却是看向欧阳志:“为师来考考你,你是吏部尚书,你来说说看,此事当如何解决为好?”
  欧阳志沉默了很久,道:“给银子。”
  “给多少才够呢?”
  这一下,欧阳志不作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5/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