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9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0/1946

  “学生明白了。”朱载墨后退一步,慎重其事的躬身作揖,一副受教的模样。
  第一军的攻势尤为猛烈。
  事实上……整个奥斯曼,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他们的大军……还未集结,便已遭遇了迎头痛击。
  可笑的城墙,在火炮面前,不过是纸扎一般而已。
  事实上……根本不需炮火轰开城墙。
  只需火炮一响,便少不得城门打开,举城称降了!
  待到明军秋毫无犯的消息传开,举降已成了风靡一时的事了!
  大军未到,这边城中已做好了投降的准备,上至卡夏,下至寻常的百姓,该干啥的干啥,他们请了当地的汉儒们来,向他们学习投降的仪式,紧接着,准备绣好大明的龙旗,预备好荆条,准备好降表。
  生活难免需要仪式感,这是人类的共情。
  本地的文武官员们,一遍遍的在汉儒那儿,鹦鹉学舌一般,反复用汉话念叨着投降时的用词,再一遍遍的纠正口音,学习得无比认真!
  虽然大家觉得这样做好像有点不对,可都到了这个份上了,在求生欲跟前,似乎……已经顾不得去纠结良心和道德的问题了。
  毕竟……它不能当饭吃。
  不得不说,当地的儒学馆起了很大的作用。
  毕竟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大家已对汉话和汉人的风俗,大抵有了了解。
  这使得大家对这突如其来冲杀而来的敌人,没有未知的恐惧。
  不少本地的儒生……起初还在纠结君君臣臣的问题,可后来一拍脑袋,想清楚啦,君君臣臣,谁是君我们就是谁的臣,于是毫不犹豫的放下了心理负担。
  从起初的恐惧,到纠结,到不安,再到隐隐之间的期盼,最后……变得脾气急躁,望眼欲穿,大抵的新路过程,到了最后,就成了怎么还不来?不是听说隔壁的安达卡都已开城门降了吗?
  待新军的斥候一至,不等大军来。
  紧接着,城头便已换了旗帜,异常醒目!
  随即,当地的贵族以及商贾和儒生人等,便个个赤身,身负荆条,大开城门之后,跪地候降。
  这幕景象在斥候们的眼中是出其不意的,起初大家甚至不敢靠近。
  这是闹哪样?怎么都像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啊。
  莫非是诈降?
  可到了后来,都相安无事,自然胆子大了,竟开始出现了七八个斥候,便可拿下一座城池的事。
  兵败如山倒……
  形势的恶化,比想象中快得多。
  与此同时……
  一辆辆的火车……将新学的生员们送到了玉门关,随即……他们骑着骡马,随着后勤补给的辎重队抵达这里。
  事实上,太子朱载墨觉得自己分身乏术,手中的人手实在不够用。
  那些当初来到奥斯曼的儒生,朱载墨既不敢完全相信,也不敢拿去用,只让他们做一些宣讲和联络之事。
  这新学的生员……就变得弥足珍贵起来。
  他们随即……便如豆子一般,撒在所有占领的区域之内,命他们开始进行调查,让他们开始了解民心,进行统计。
  奥斯曼与大明完全不同,这里各个部族林立,就如同百家衣一样,将各色各样的布料,强行的缝合在了一起,彼此之间信奉着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风俗,甚至操持着不同的语言,想要真正的建立统治,就必须将他们彻底的摸透,了解不同人的诉求。
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最后一战
  整个奥斯曼帝国,轰然倒塌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的多。
  犹如一个巨人,此前壮硕的身体,令人望而生畏,可其倒下的速度,也令所有人为之咋舌。
  当第四军一路向西,直抵地中海海畔,也就意味着……此时……整个奥斯曼帝国被拦腰截断。
  北方的伊斯坦布尔以及塞尔维亚等领地,与南方的半岛和埃及、北非领地的斩断。
  奥斯曼人妄图集结大军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水中捞月。
  因为这攻势来的太快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明军的推进,犹如闪电一般。
  根本容不得你组织大军,你却发现,一座座的坚城已经告破。
  原想在三百里外的国境线御敌,可等你预备在三百里之后组织军马时,军马还未聚集,兵锋已至!
  一切都如滚雪球一般。
  妄图抵抗的卡夏们……显得疲惫又无奈。
  原本预期要调拨的粮草还未到达,就已被深入境内的新军截获。
  人心浮动……群龙无首。
  来自于伊斯坦布尔的皇帝旨意……甚至在混乱之中,根本无法有效的传达,因为旨意从伊斯坦布尔出发时,这个卡夏还驻守在此,等命令抵达时,卡夏在此刻,已经欢天喜地的欢迎远道而来的汉人朋友去了。
  随后……在伊斯坦布尔。
  人们惊恐的发现……郊外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游骑。
  这是新军的斥候队,军马未至,游骑便如沙子一般撒出去。
  他们往往是轻骑,座下的战马极为神骏,可谓是千里挑一。
  他们只穿着皮甲,配备了长刀和短铳。他们的刀剑并不笨重,这得益于大明精良的冶炼水平,不但锋利,且薄如蝉翼,刚性也是极佳。
  他们往往是三五人一队,极少和人正面作战,他们会探查地形,简单的绘制出舆图,确定可饮用水的位置,标注山林和河流,甚至胆大一些的,会出现在奥斯曼驻军附近,通过各种方法,检测对方的人数多寡。
  而一旦出现了大量的敌人围堵,他们便如一阵风一般的撤去,绝不停留。
  这些人仿佛成了精,滑不溜秋的。
  可对于伊斯坦布尔而言……这些传闻中的斥候一出现……顿时城中开始惶恐起来。
  太快了,实在太快了。
  斥候的出现……就意味着……明军的主力……很快就可能抵达这里……
  整个奥斯曼南部,根本就没有组织起任何像样的抵抗。
  而这座奥斯曼最伟大的都城,现如今……也曝露在了明军的威胁之下。
  城中已开始紧张起来。
  皇帝已下达了坚决抵抗的命令。
  可城中又出现了许多关于皇帝打算舍弃这里的军民而移驾埃迪尔内的噩耗。
  人们不知所措。
  奥斯曼占据这里,已有百年之久。
  而现在……许多人隐隐的意识到……在这里……可能很快就要换一个新的主人了。
  无数的禁军已在此聚集,有十数万之众。
  大量传播恐惧的人,直接被逮捕,随即扔进了地牢里。
  可即便如此,依旧无法遏制各种可怕消息的传播。
  恐惧每天都在这座城里蔓延!
  而在皇宫里。
  苏莱曼的脸色……已随着战事的进展,变得越来越阴沉。
  他有一种无力感。
  无论自己想要如何反抗,可一旦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时,命令还没有传达出去,就有人告诉他,这个命令已经过时了,因为敌军有了更新的进展。
  一座座坚城的沦陷,令他开始变得愈发的易怒。
  他是一个极聪明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0/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