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1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2/1946

  明军拿出了看家的本事,数不清的火炮,轰隆不绝。
  无数的炮弹,犹如火球一般,这漫天的火炮落入巨城,随即……炸开……硝烟弥漫。
  落弹点处,宛如人间地狱,到处都是哀鸣,城中的奥斯曼人,尝试着用火炮还击,只是他们的火炮……宛如笑话……
  紧接着……数不清的飞球开始抵达了上空。
  无数的火油弹和炸弹开始投掷。
  自清晨开始……这样一面倒的屠戮……便从未停止过。
  到了正午……方才停歇。
  等到飞球营散去,火炮挺直了炮击。
  整座城市,几乎已是一片疮痍。
  残存的人,战战兢兢的回到了那早已是断壁残垣的塔楼,向下瞭望,见那数不清的步兵已是磨刀霍霍,乌压压的军马,似已准备在第二轮炮击开始之后,做好攻城的准备。
  这是令人绝望的感觉。
  军民们躲入附近的建筑,关上了厚重的大门,老人们抱着孩子,家人们相互依偎,心里默念着任何他们认为可信的神邸……
  紧接着……
  在城外的中军大营里,一封快报送到了方继藩的手里。
  方继藩终于感觉松了口气。
  他轻松的看向朱载墨:“殿下,大功告成……”
  当日……
  一座城门洞开。
  在城中的禁军尚未察觉的时候……这座不起眼的城门,却见数不清的新军的蜂拥而入。
  紧接着……城中开始发生了零星的战斗。
  抵抗并不激烈。
  绝大多数禁军在遭受了火炮和飞球营的进攻之后,已如惊弓之鸟!唯一还能令他们心安的,便是这高大的城墙,而一旦城墙失守,他们最后一丁点的勇气,也就丧失了。
  数不清的新军涌入,开始占据城中重要的位置,随即……对城中抵抗的某些哨所进行定点清除,推进速度……极快。
  紧接其后,便是在数百上千人的护卫之下,朱载墨与方继藩二人骑马入城。
  这岩石所铸的城门门洞处,两侧跪拜了以李政为首的一批官员。
  他们仍旧还穿着奥斯曼的华美服饰,却一个个面如死灰。
  他们轻车熟路的寻了一个最佳的角度,跪拜在地,迎奉着太子和摄政王入城。
  一见到太子殿下的大驾,他们立即收起了死了娘的表情,勉强挤出了笑容,抖擞精神,纷纷匍匐于地,高声道:“罪臣见过太子殿下,见过摄政王。”
  城门……其实是李政命人打开的。
  苏莱曼对于李政这些人的能力极不放心,所以只让他们巡守着不太重要的城门。
  今日的一番猛攻,让李政人等立即意识到……伊斯坦布尔,陷落只是迟早的问题。
  他们在城中,个个战战兢兢。
  可是……读书人就是读书人!
  他们和寻常胆战心惊的军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深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迟早都要破城,到时……自己这些人……还能有好果子吃?
  与其坐以待毙,何不如此时倒戈卸甲,喜迎王师,即便依旧是戴罪之人,可仍不失性命,岂不美哉?
  谁会跟自己的命过不去呢?
  因此……当日,众人便一不做二不休,立即密令心腹偷开城门,引新军入城。
  整个过程,可谓是非常的顺利。
  因为城中的守军,已陷入了惶恐之中,自是彼此不能相顾,更别说在这炮火连天的境况中,谁也顾不上一个不起眼的城门。
  而新军一进攻,等到大家反应过来时,显然已是来不及了。
  以李政为首,数百个儒臣在此时,忐忑不安的等候着太子和摄政王的发落。
  他们之中,是有人曾见过方继藩这狗东西的。
  哪里想到,当初驱赶他们的方继藩,会在十年之后,又在这数千里外重逢。
  等到朱载墨和方继藩骑马到了他们近前,李政匍匐在地,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朱载墨和方继藩一眼,随即又忙垂下头。
  朱载墨面无表情:“尔等倒还识相!”
  这句话,自然很不客气。
  李政振振有词道:“太子殿下,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奥斯曼者,蛮夷也,此等膏腴之地,蛮夷在此,岂可长久,罪臣人等……顺天应运……今见太子……器宇轩昂……龙……龙行虎步……喜……喜不自胜。”
  朱载墨一脸无语,他看了方继藩一眼。
  方继藩龇牙,啐了一口吐沫,甚是鄙视的道:“狗一样的东西!”
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仁义之师
  面对方继藩的鄙视。
  这些儒臣们,却是面色如常。
  他们是读书人。
  读书人历来深谋远虑。
  他们思考的内容,会比寻常人要多的多。
  所以……
  此时,李政虽是内心还是有些惶恐,可还是有一些数的。
  他见太子和摄政王轻视之色,却与身边的几个儒臣对视了一眼。
  而后……又朝朱载墨拜道:“今殿下大破奥斯曼,可谓是普天同庆,奥斯曼军民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只是那苏莱曼以及他的祖上在此经营日深,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臣等在此……忍辱负重,为殿下谋划……”
  朱载墨皱眉道:“你们到底想要说什么?”
  李政面色有些尴尬,随即道:“古人云,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这奥斯曼毕竟不是关内两京十四省,民心尚未依附,我大明想要长治久安,臣等自当效犬马之劳。”
  说着……李政正色道:“臣等在奥斯曼已营造黄册,这奥斯曼诸地的人丁,户册,统统都已在握,殿下攻城之时,臣等唯恐黄册毁伤,因而第一时间便命人妥善保护的。”
  “除此之外……奥斯曼各州城都有儒生,儒生们在此教授人读书十年矣,这十年来,也颇有一些弟子,如今……这奥斯曼上下通汉话,晓四书者,有百万之众,若陛下肯接纳他们,划分各州,于各州建立贡院,再开科举,则奥斯曼群贤毕至,有他们为朝廷笼络人心,这奥斯曼,岂有不长治久安之理吗?”
  这李政的一番话……令朱载墨沉默片刻。
  这番话的背后……是颇有玄机的。
  一方面,李政告诉太子,自己保护了黄册,而朝廷要统治这里,就必须得掌握户籍和人口,还有田产。
  黄册乃是儒生们进入了奥斯曼,为苏莱曼所编修的,而这……乃是统治的基础。
  另一方面,李政又旁敲侧击的告诉太子,奥斯曼毕竟曾是外藩,还没有通教化。
  要治理这里,就必须笼络这里的豪族,形成一个新的阶层,而后再依靠这些人进行统治。
  当下……奥斯曼有能力为朝廷治理的,除了原有的旧贵族之外,便是这十年来,李政这些汉儒们所培养的儒者了。
  那些旧贵族,欲壑难填,原本在奥斯曼时代,就拥有大量的领地和数不清的奴仆,朝廷拿什么去喂饱他们呢?
  可是儒者们不一样。
  大家很好养活。
  平日里在地方上,教授人君君臣臣,推广汉学,即便是想要得到荣华富贵,却也需要发愤图强,努力读书,参与科举,方才有机会得到功名。
  作为朝廷而言,哪一种方法比较合算呢?
  朱载墨心里似乎也摇曳了。
  李政的话,不无道理,只是他还是有些举棋不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2/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