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1946

  “还有呢?”
  李怿不吭声。
  王守仁理解了,道:“噢,食不言、寝不语,往后就食时,不要窸窸窣窣。”
  “中!”李怿忙不迭的颔首点头。
  ……
  弘治皇帝大抵看过了一眼号称镇国公朱厚照的奏疏,他沉默了片刻,从前,对于大海了解不深,而今,因为大量的渔产,以及下西洋,使他渐渐开始尝试着去了解那汪洋大海,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许多事,不是靠讲大道理就可以遏制人的欲望的。
  就如镇国府备倭卫前些日子被恩准打渔,朝中诸公,没一个人敢提出反对。
  即便是严守海禁,信奉片板不得下海的大臣,也一句话都不敢说。
  鱼是何物,是粮啊,大量的渔产,意味着紧缺的粮食,将得到纾解,谁敢禁绝备倭卫打渔,难道不怕江南军民们用吐沫喷死吗?
  弘治皇帝仔细咀嚼着奏疏中的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之于海……”
  说到危险时,弘治皇帝眼角不禁扫了一眼下头的兵部尚书马文升。
  马文升埋着头,他已习惯别人奇怪的眼神了。
  所以,他不做声。
  弘治皇帝将奏疏放下:“太子……和方继藩……这是向朕讨债来了啊,他们想要船,兵部……在蓬莱水寨,还有四艘海船吧。”
  “陛下……”马文升愣了一下,道:“此四艘船,乃是蓬莱水寨,仅有的舰船了,若蓬莱水寨无此船,一旦倭寇来袭……”
  说到倭寇来袭时,马文升就有一种羞愧感。
  输的太彻底了。
  所谓精兵强将,还有如此巨船,居然不堪一击。
  弘治皇帝手指头磕着案牍:“是啊,蓬莱水寨,不可无船,可蓬莱水寨,有船又如何?”
  马文升一点脾气都没有,拜下:“臣万死。”
  “不是你的责任。”弘治皇帝道:“若是你一人之责,倒还好办,可朕朕罢黜了你,事情就可以解决吗?诶,这是列祖列宗们的疏忽啊,朕也责无旁贷,可是,朕有错,朕能罢黜自己吗?”
  顿了顿:“财富取之于海,自海中牟取财富,这是镇国府备倭卫的事,他们现在专司打渔,指望他们备倭,怕是不成了,蓬莱水寨,重新整肃吧,再选精兵良将……要自海中牟取财富,就不得忽视海中的危险,这是蓬莱水寨的职责,也是你兵部和朕的职责。这船……宁波水寨想要,那就匀两艘去,不过不是现在,方继藩说唐寅能打着巨鱼,朕很想看看,他是不是在吹嘘。”
  沉默了片刻。
  弘治皇帝心里还有点儿怄气,憋着一股子气又发不出,忍不住手点着马文升:“你呀……”这话却随即戛然而止,弘治皇帝摇了摇头,终究还是不忍数落下去。
  马文升想哭,这兵部尚书,他是真的不想干了,一点滋味都没有,诚惶诚恐道,只好继续说着车轱辘话:“臣万死。”
  “还有那徐经,至今没有音讯,朕看……”弘治皇帝道:“现在只怕已葬身鱼腹了吧,诶,真是可惜了一个青年俊彦,兵部要想办法,重新摸索出航路,下西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臣万……不,臣遵旨。”马文升委屈巴巴的道。
  “起来吧。”弘治皇帝心又软了:“朕说过,这不是你的疏失,你尽忠职守便是,不必惶恐。”
  弘治皇帝说罢,吁了口气。
  倒是一旁的刘健道:“陛下。”
  弘治皇帝颔首。
  刘健道:“明年春闱,按祖宗成法,也要开始了,不知陛下何时昭告天下,如此,读书人也可早做准备。”
  何止是读书人要早做准备,便是刘健也磨刀霍霍啊。
  自己的儿子,乃是举人,虽说赐了爵,可作为刘家的后人,怎么能不考一考。
  若能金榜题名,刘家便是一门两进士,这是何等荣耀的事。
  刘健巴巴的看着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沉默良久,手抚着案牍,徐徐道:“是啊,也该要昭告天下了,这是读书人们最盼望的事。”
  他想了想,一字一句道:“朕念,你们记下。”
  立即有招待翰林提笔,在角落里预备记录。
  弘治皇帝淡淡道:“朕膺天命、承祖宗列圣之统一,以临天下,于兹十有五年,夙夜兢兢,思弘化理,非法诸古而不可然。尝考之前代继统之君,守成称贤莫盛于夏之启、商之中宗高宗、周之成康、之数君者,治绩之美具在方策,果何道以致之。近世儒者之论,谓圣王以求任辅相为先,又谓君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数君之致治也,其亦有藉于是耶。”
  在此顿了顿,弘治皇帝居然觉得自己眼角有些湿润,当他道出夙夜兢兢时,竟觉得是发自肺腑,他太疲倦了,只希望如人们常说的一样,能有一日,可以众正盈朝,无数能臣成为自己的左右臂膀,至少……可以分担一些自己的巨大压力。
  他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他在想,或许了,夏启和周朝的成康这样的贤君,也一定如自己这般吧。
  他继续道:“且辅相之贤否、君子小人之情状,未易知也。兹欲简贤为辅,用君子不惑于小人,将安所据耶,天下之务固非一端,以今日之所急者言之,若礼乐教化、若选才课绩,征赋之法,兵刑之令,皆斟酌于古然行之,既久不能无弊焉。袪其弊而救之,欲化行政举如祖宗创制之初,比隆前代何施何为而得其道邪。朕求良策,于是开科举,择佳期于弘治十五年春!”
  刘健不由错愕的抬眸,看着弘治皇帝。
  马文升也惊讶的抬头看了弘治皇帝一眼。
  “天下之务固非一端,以今日之所急者言之,若礼乐教化、若选才课绩,征赋之法,兵刑之令,皆斟酌于古然行之,既久不能无弊焉。袪其弊而救之,欲化行政举如祖宗创制之初,比隆前代何施何为而得其道邪……”
  他们是弘治皇帝的肱骨之臣,显然最诧异的,乃是这一句话。
  这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有很多,就以今日而言,朝廷最急迫的事,有选才、有教化、有刑法、有赋税,这些急迫的事,历来都在效古代的先例而行之,这古法,其实就是祖宗之法……
  可是,此后的话才是关键,可这些祖宗之法,施行的久了,怎么能没有弊端呢,袪除这些弊病而去弥补,就如同太祖高皇帝在时创立祖法时一样,这不是坏事。
  陛下……竟有对祖宗成法不满意,且有意改祖宗之制之心?
  当然,这里头已是极隐晦了,并没有赤裸裸的说出什么过激之言,却只说,太祖高皇帝可以创制,作为后人,有何不可?
  可当今陛下,乃是历来习惯于墨守成规的弘治天子啊。
  连他竟也开始起心动念了吗?
第四百五十八章:恭喜
  欲化行政举如祖宗创制之初!
  显然,全旨的中心,就在这句话。
  陛下想要寻良策,而非寻君子。
  何为良策?
  似乎从种种的迹象来看,理当是真正务实求治的方略。
  陛下……他变了。
  似乎因为红薯、土豆、捕鱼、下西洋,渐渐的开始务实起来。
  虽然会试的八股文,定然不会更改。
  可这份诏令,只怕会极大的影响殿试的策论。
  刘健深看了弘治皇帝一眼,拜下:“陛下寻良策而安军民,用心良苦,臣不能及。”
  是啊。
  到了这个地步,连刘健都愈发的觉得,祖宗所创之制,时至今日,已有太多与当今天下不合之处,一成不变下去,天知道会闹出多少乱子。
  当然,推行新制,自是不可能的,只能来一句,要效仿太祖高皇帝创制,这不也是学习祖宗吗?
  弘治皇帝起身,一脸疲惫:“朕近些年,龙体欠安,从前从早至晚,精神奕奕,而今,晨起至午时,便疲倦不堪,国家大事,托庇于诸卿,诸卿与朕,共同戮力吧。”
  却在此时,外头有宦官匆匆而来:“陛下!太子与新建伯求见。”
  弘治皇帝露出了笑容:“宣进来。”
  朱厚照和方继藩本在西山,而今急匆匆的入宫觐见,是因为得了一封书信。
  这是唐寅送来的快报。
  方继藩一见,喜上眉梢,鲸鱼,还真捕捞上来了。
  伯虎还真是没让自己失望啊,果然没白心疼他。
  方继藩美滋滋的和朱厚照二人觐见,便是来报喜。
  “陛下……”
  一进暖阁,方继藩道:“陛下,大喜,大喜。”
  弘治皇帝笑吟吟的,显得精神了一些:“有什么喜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