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7/1946

  刘氏心里一叹,悲从心来,却依旧强撑着,她是平西候夫人,朝廷的诰命,她的夫君,有一个家,这个家,夫君已经撑不起了,她必须撑起来,这是夫君的遗愿,她要信守自己对夫君的承诺。
  等到天刚拂晓之时。
  却不知哪里来的雄鸡,鸣叫起来。
  刘氏昏昏沉沉的起来。
  突的,一个声音道:“饿,有粥吗?”
  “……”
  刘氏沉默了一下。
  她下意识的认为是一同在此的随扈发出的声音。
  可有一只手,却是无力的搭在了她的腰肢上:“饿了。”
  “……”
  是……是……他的声音。
  此时,账外只有一缕晨曦射出的微光。
  刘氏的心,却是跳到了嗓子眼里。
  她以为是在做梦。
  “掌灯,掌灯。”刘氏大叫。
  那随扈在睡觉,一听夫人的呼唤,几乎要跳起来,忙是取了火折子,去点了蜡烛。
  烛火一起,刘氏看到了方景隆的脸。
  方景隆的脸色蜡黄。
  可是……他却是张着眼睛。
  既没有粗重呼吸,也没有露出什么痛苦,而是平静,十分的平静,就好似是无波古井。
  “你……”
  刘氏下意识的,忙是去摸方景隆的额头。
  额上……冰凉……
  刘氏目中掠过了欣喜……
  高烧……竟是退了。
  刘氏不可思议的看着方景隆。
  可方景隆很虚弱,他气若游丝的道:“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饿了一千年,眼前有一个大蒸饼,却吃不着,好饿啊,快,快寻点吃的来。”
  “你……你好了。”
  “老子死不了!”方景隆恢复了嘚瑟。
  可此时,刘氏却是哭了,哭的花容失色,痛彻心扉。
  强撑了这么久,却在方景隆突然好转的时候,哭的死去活来,以至于整个大营,都听到了刘氏的哭声。
  可怜这帐中无数的伤病,好不容易昏昏沉沉的睡下,此刻却全部惊醒。
  “继藩的药……他的药……”刘氏涕泪直流,那晶莹的涕水,落在了方景隆的脸上:“他的药,有奇效……”
  “继藩的药……”方景隆双眸一张,目中掠过了欣喜。
  他原以为,是自己强悍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撑了过来。
  却原来是……
  “这药……还有……运来了数百斤。”刘氏轻轻的捶打着方景隆的心口,露出了女人的娇态,似乎因为自己的男人活了回来发,她又大可以安心做一个男人背后的小女子,便连她的声音,也多了几分轻柔。
  “真……真的……”方景隆自然意识到,这等一夜之间,便可使自己退烧的药,意味着什么。
  这将救活多少自己的老兄弟啊。
  大明的军马,难道可以从此不再畏惧这可怕的疟疾。
  而此时,却听到了侯爷喊饿的随扈,已是匆匆的取了一碗粥水来。
  这是最寻常的红薯粥,军中主要的口粮。
  方景隆远远闻到了粥水的香气,已是垂涎三尺。
  顾不得这么多,在刘氏的帮助之下,他坐起,随即,刘氏亲自给他喂下了粥水。
  这一碗粥水,方景隆几乎喝了个干净。
  这一病,半月来,哪怕是吃了一些东西,也很快呕吐出来,肚中空空如也,一口热粥下肚,方景隆仿佛复苏了一般,忍不住道:“真香啊!”
第六百二十二章:神药除灾
  奎宁乃是特效药。
  虽然副作用很大,在用药过程之中,有耳鸣、视觉下降、呕吐甚至是昏迷的症状,可它的最大作用,是见效快。
  方继藩所提炼的奎宁,药效自然远不及后世。
  可这个时代,却也有一个好处。
  那便是这个时代的人,并不似后世之人一般,因为依赖现代医药的治疗,体内具有很高的耐药性。
  譬如方景隆,体内几乎是没有耐药性的,因而,这第一副奎宁吃下去,见效尤其的快。
  此时高烧已退去,虽还觉得自己视觉、听觉有些衰弱,还需慢慢的恢复,肚中空空,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骤然恢复了气力。
  这大病初愈的感觉,使他重获新生一般,令他精神格外的好。
  方景隆忙道:“继藩的书信呢,给我瞧瞧。”
  刘氏忙是取了书信给他。
  方景隆一眼,立即道:“从现在起,立即命人掩埋军营中各处有水洼,容易滋养蚊虫之处,再命人备齐驱蚊草、食虫草、藿香、紫罗兰、凤仙花、七里香、夜来香等驱文药物,每一处帐子,每一个营地,都要杜绝蚊虫,有条件用帐子的,安睡时,需备上蚊帐,若是备不上的,士卒要穿厚实一些,严防蚊虫。”
  数百年之后,人们方才知道,原来疟疾是通过蚊虫来传播。
  事实上,人们对于蚊虫传播疾病,并没有太多的意识。
  这云贵等地,之所以疟疾流行,本质上就是因为地处潮湿之地,蚊虫极多,方继藩的药,既已有了奇效,那么这就说明,他的防疫之法,一定有效。
  方景隆又道:“再命人四处搜集青蒿,令青蒿混水,给得了疫病的士卒们治疗;倘若是重症之人,则分发继藩送来的药,贵州上下各营,都需如此……除此之外,各营附近,若是杂草丛生,则命人清理附近的杂草,命人取石灰撒地,免使杂草再生,全军各营,都要行动起来。”
  他神奇一般的不需刘氏搀扶,站了起来,举目看着这帐中其他的伤病,伤病们一个个惊讶的看着方景隆,方景隆走到一个士卒的榻前,见他面上已是烫红,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笃定的道:“尔等放心,朝廷将你们送来此,老夫在这贵州一日,老夫能活,你们便不会死,就算死,也不会被疫病打倒。”方景隆言里放着光:“我儿子,送药来了,神药送药来了。”
  绝望的士卒们,眼里突然也掠过了一丝希望。
  有人痛哭流涕:“多谢侯爷。”
  方景隆又想起什么:“用快马,立即知会云南、广西,告诉他们防疫之法,继藩带来了三百斤药,足够了,给这两地,各带五十斤去,咱们贵州,勒紧腰带,能撑就撑一些,云南和广西二地,也是疫情如火,都是袍泽兄弟,眼下,救人为好。”
  ……
  病重的平西候神器一般的痊愈了。
  这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没病的需防疫,以防染上疟疾,感染了的,用青蒿水治疗,虽然这青蒿水的疗效并不好,可还是有一些效果,有的人凭着这个,可以熬过去。可若是病重,依旧还有治疗重症的特效药。
  消息传出,军心大定,贵州各路军马,七卫三十九路千户所,顿时开始行动起来,铲除杂草,填平水洼,清扫营地,在许多角落,撒上石灰,大量的青蒿采集了来,给士卒们饮用。
  重症的士卒,则分发奎宁。
  这上上下下,原本一片哀嚎的军中各营,顿时振奋了起来。
  方景隆虽是大病初愈,却还是坚持着要亲自往各营巡视,当这奎宁使一个个重症的患者奇迹一般的退了高烧时,人们的心,彻底的定了,哪怕是染上了疫病的人,也不再心里绝望。
  除此之外,一些土人山寨,亦有人染上了疫病,各卫开始传达平西候的命令,调查土人各寨染病的情况,分发了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而今这土人各寨,在当初的屯田校尉入住,教导他们种植番薯和土豆之后,这些本在山地和林莽中的寨子,因为贫困,往往对汉人政权,心怀不满,可校尉们令他们贫瘠的土地上,长出了吃食,土汉之间的矛盾,已经大为降低,几乎在每一个寨子里,驻扎在寨中的屯田校尉和力士,几乎是寨中除乡老之外,最为敬重的人,校尉们既负责指导耕作,同时也负责教授人读书写字,学习一些简单的汉话。
  再加上刘氏嫁给了平西候,土人们对平西候府,不再反感。
  而今,平西候府又开始送药,土人们并没有疑心这是汉人的诡计,往往平西候的命令,是先传达至寨中驻扎的屯田校尉和力士,再由力士和校尉们,召集本寨的乡老们宣布和商议防疫之法,接下来,各寨也开始行动起来,疫病虽然对土人的危害小了一些,可几乎因为这疟疾,而导致死亡的事,也多有发生,某些重症,亦是性命垂危,这药一下,高烧退下,被救活的人,哪怕是没有学过礼义廉耻,却也有一种天然的报恩心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7/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