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8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6/1946

  李东阳微笑,他是户部尚书,是以,很想给这位天真的都尉,上一堂课:“朝廷在地方,与其说仰仗各地的州县,不如说,仰赖这数之不清的士绅,一旦让士绅一体纳粮,这士绅……诶……”
  他叹了口气,其实,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自己……还有刘公、李公,甚至是满朝的大臣,哪一个不是士绅呢?
  等他们致仕了,回到了老家,不一样,是士绅,自己的儿孙,不也是如此?
  方继藩心里想,我当然明白,当今天下,皇帝能仰仗的,只有文臣,而文臣的背后,就是数之不清、盘根错节的士绅,除非皇帝活腻歪了,否则,怎么可能得罪这千千万万个士绅。
  可不解决这个问题。
  朝廷的赋税,就永远不足,而在地方上,最穷的人,反而需要交纳沉重的税赋,那些老财和士绅们,富得流油,却一毛不拔。
  这样不完蛋,都没天理啊。
  我方继藩若不是得了脑疾,为了这千千万万的百姓,我都想反了。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阻力大,这是肯定的,可若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最后的结果……会如何呢?因此,臣建议,不如,寻一府一县,去试一试,若是连试都不敢试,怎么知道,能否贯彻呢?”
  方继藩看着弘治皇帝,再看看刘健和李东阳等人。
  方继藩清楚,这些君臣,虽都是后世所批判的既得利益的代表人物,可无论如何,他们的心里,还是有一些情怀的。
  方继藩道:“我说一句不该说的话,陛下和诸公,哪一个不知小民之苦,又怎么忍心,什么都不做呢?我大明靠的,就是这千千万万小民撑起来的,陛下的锦衣玉食,还有诸公的俸禄,哪一个,不来自于他们的血汗,不妨,我们试一试吧,想来,这天下,总有深明大义之人吧,不如,先从一府开始……如何?”
  弘治皇帝竟是动了心。
  可他无法下定决心。
  这事儿要传出去,还不知闹的怎样鸡飞狗跳呢?
  先在一府试一试?
  弘治皇帝看向刘健等人。
  刘健第一个反应,这方继藩,又想打什么主意,他吃人不吐骨头的啊。是真的好心,还是……
  刘健心里竟是复杂无比,站在他的立场,他是坚决不肯士绅一体纳粮的,你大爷,我就是士绅啊。
  可他为官多年,深知大明的根本弊端就在于此。
  他甚至可以想象,假以时日,任这般下去,这大明的天下,十之八九,就亡于此。
  小民税赋沉重,不得不破产,而士绅不需纳粮,本就占尽了无数的优势,再加上他的土地收益,比小民高的多,自然而然,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
  最后,交纳税赋的小民越来越少。而不需交纳税赋的士绅,土地越来越多,国库怎么维持,流民问题可以解决,可财政问题,谁来解决?
  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三人默默然的对视了一眼。
  三人竟都陷入了沉默。
  这太难了。
  哪怕是开这个先河,都会使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
  弘治皇帝见三人犹豫不定,心里感慨一声:“三位卿家……都拿捏不定吗?”
  方继藩咬牙切齿道:“诸公平时天天盘算着怎么节省粮食,可省了又有什么用,天下占据了绝大多数土地的人不需交纳粮赋,国库的钱粮,又能办成多少事。我方继藩,这样的人,尚且赞同纳粮,诸公自诩自己是圣人门下,就这么怕吗?”
  诶……
  刘健仰头长叹,拜倒在地:“老臣蒙陛下不弃,方都尉所言,不是没有道理,老夫忝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被人誉之为宰辅……老臣实是无地自容。陛下若有决断,老臣愿以陛下马首是瞻,纵使粉身碎骨,亦是在所不惜。”
  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对视了一眼,目中骇然,刘公……竟是同意了。
  ……
第八百五十八章:君臣同心
  刘健的首肯,并没有让李东阳和谢迁轻松。
  他们自然清楚,哪怕是刘健同意了,又如何?
  这可是天大的事,不是闹着玩的,这刘公,是已做好了粉身碎骨的打算。
  见刘健匍匐在地,弘治皇帝的眼睛,竟有些模糊。
  事实上,弘治皇帝也有点举棋不定。
  他深知真能贯彻,便算是解决了大明王朝最大的隐患,可是……
  想要做到,实是太难了,首当其冲的,将会是刘健,因为刘健乃是内阁首辅,所有的压力都会冲着他去。
  这方继藩倒是说的轻松,问题在于,大家压根不会去找他这个驸马啊。
  李东阳和谢迁,与刘健一向相交莫逆,此时也禁不住迟疑了。
  最终,他们拜倒在地:“臣等……”
  后头的话,竟是哽咽了,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方继藩站在一旁,心里感慨。
  刘健还是有情怀的人啊。
  至于刘东阳和谢迁,倒挺有义气,历史之中,这三人名声都不算坏,这历史可能会有偏向,可大抵还是八九不离十的,一个纯粹的坏人,不可能得到好名声,而如方继藩这般纯粹的好人,大抵也会被千秋史笔所温柔的对待。
  当然,若是有人敢在明实录里说方继藩的坏话,方继藩保证砍死他。
  就算等自己百年之后,有哪个人不开眼。
  自己这么多徒子徒孙,怕啥?
  当然,想要完成这个壮举,的确很难。
  终明一朝,每一个人都知道,眼下土地兼并问题的严重,也明白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哪怕是到大明灭亡,到了几乎要亡天下的地步,也没有人愿意去解决这个问题。
  倒是到了清朝雍正年,将士绅一体纳粮解决了。
  这固然是因为雍正本就是个狠人的原因,可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大明是真的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大明的统治基础,本就是仰赖于士绅,自己砍自己,不存在的事。
  而清朝表面上,是维持了大明的国策,可实际上,雍正的基本盘,来源于后金人,此前所谓被优待的士大夫,终究不过是外人而已,所以雍正可以毫不犹豫的对反抗者举起屠刀,谁不服,就宰了你,让你闭嘴,你就得乖乖闭嘴。
  因此,在大明玩这个,不啻是在玩火,风险很大。
  此时,弘治皇帝吁了口气,他抬眸看了一眼方继藩,道:“好了,方卿家,朕想听听你,如何士绅一体纳粮。”
  方继藩认真起来,道:“陛下,士绅为何不肯纳粮?”
  弘治皇帝不禁一愣,这个问题,他没想过。
  面对弘治皇帝的反应,方继藩像是早就知道似的,此时接着道:“这是因为士绅在纳粮之后,也未必能使自己有好处。因而这天下士绅一听到纳粮,就势必群起而攻之。”
  “所以眼下要解决根本问题,就必须让他们知道,朝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到这一点,让他们真正尝到了甜头,到时,即便会有牢骚,可他们的抵抗也断不会如此激烈了。”
  弘治皇帝皱了皱眉,若有所思,口里则道:“现在,难道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
  方继藩沉默了很久,而后道:“儿臣不想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毕竟事情只能一件一件的解决,儿臣所说的用之于民,是在于那种看得见,摸的着的好处。”
  “好吧。”弘治皇帝始终凝眉:“你继续说下去。”
  “所以,可先在一县做尝试,至少先将反抗降到最低,若是这士绅一体纳粮,在该县得以解决,再徐徐图之,慢慢的推广。不妨我们将该县称之为模范县。”
  模范县……
  弘治皇帝不禁一怔,方继藩总能给他们冒出新鲜东西。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问题能得以解决。
  弘治皇帝苦笑道:“哪个县可以?”
  方继藩想了想,才道:“最好先从近处着手,不如从保定府定兴县开始,那儿距离京师足够近,一旦有事,朝廷可以立即解决,防止事态扩大。”
  弘治皇帝微微低头思索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道:“新城距离定兴也不过百来里而已,确实不成问题。”
  方继藩又道:“除此之外,还得派一个有胆有识之人。儿臣思来想去,臣的门生欧阳志前往较为适合。”
  “欧阳志……”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这方继藩,可真下本钱啊。
  自己的首席大弟子,居然派了去,这不就摆明了就是向天下人宣告,没错,这馊主意是我方继藩出的,来打我啊,笨蛋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6/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