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家子(校对)第9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6/1946

  从前孩子们,多是母亲带着的,可随着大量的母亲,进入了棉纺作坊,可孩子怎么办呢?
  有人自是看出了这其中巨大的商机,男人和女人,都要做工,那么保育院,就成了托儿的所在。
  ……
  昌平。
  一辆马车,快速的行驶着。
  这是西山车辆制造作坊最新的四轮马车。
  只是,这辆车车厢很宽大,可车厢之外,却是平平无奇,没有过多的装饰,车厢里,却犹如沙丁鱼一般,竟是塞了十几个人。
  张森的父亲张静就在车厢里。
  这车厢里闷热,散发着各种古怪的体味,他身子瘦弱,几乎脸被挤着贴到了车壁上。
  马车沿着官道,走的很急。
  这是京里东升车行开辟的一条线路。
  因为新城里有大量前去务工的京师附近人员,这些人员往往务工五日之后,便可休假一日,往往这个时候,大量的人员,都需返回各自的乡中去。
  一辆车,可以塞上许多的人,里头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舒适性可言,这一趟的车马费,便可由大量的乘客分摊。
  因而,坐车的价格,也是寻常人可以接受的。
  张静哪怕是再舍不得钱,却也知道,若是步行回家,实在过于遥远,因而,还是花了三十文钱选择马车代步。
  只是这马车虽快捷,却实是不好受。
  那车夫恨不得将所有人都塞进车里。
  好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来这里坐车的人,往往身材都瘦弱,肥胖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也不会来坐车。
  所以,有丧心病狂的,竟在车厢里,塞了三四十人。
  张静觉得自己要透不过气来了,车厢里有孩子的哭声,也有人叫骂。
  当然,更多人却是平和的,毕竟,回乡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张静心沉甸甸的。
  当初若非是为了儿子读书,他是绝不肯放下身段,前去新城务工的,此后虽然儿子挣了不少银子来,张静却依然心里放不下,总觉得这银子,来的太轻巧了,不像是正经的路数。
  他不敢轻易的辞工,怕就怕儿子挣来的一切,最终不翼而飞。
  只是……自己这童生,竟是去新城务工,却令县学里,引发了许多发的嘲笑,这……也是情有可原,读书人务工,这是可耻的事,会被视为不务正业。
  所以对别人而言,回乡是一件高兴的事,对他而言,却有着透不过气来的压力,倘若遇到了当初一道中了童生的同年,人家问起近况,他真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昌平桃花庄到了啊……”
  车夫扯着大嗓子。
  而外头,却突然,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车夫忍不住悻悻然的道:“这时候有科举吗?怎么来了这么多的差役,敲锣打鼓的,倒像是有人金榜题名了似得。”
  ……
第八百七十二章:敕命
  此时,七八辆马车,正与张静所坐的车擦身而过。
  这马车之前,是十几个差役提着铜锣开道。
  再之后,则是打着牌子的差役,牌子上写着:‘昌平州知州’,又有‘密云知县’、‘顺义知县’、‘怀柔知县’,以及‘闲人回避’,‘钦命巡视’等字样。
  昌平本是县,就在不久之前,此地升格为州,下辖昌平、密云、顺义、怀柔等县。
  车夫顿时变得有些紧张起来,他先停了车,车里有人要下,心里还以为,这是官人们途径桃花庄,可谁料,在这官道上,等到了桃花庄的路口,那一队差役打头,竟朝通往桃花庄的小径去了。
  车夫一愣,一面等那张静下车,张静取了车钱给他,车夫却还是直勾勾的看着那远去的队伍,忍不住道:“劳驾,敢问这桃花庄里,可出过什么官人吗?”
  张静就是桃花庄的人,摇头:“只出过一个举人。”
  说起举人,张静脑海里就想起了自己的本家张举人,张举人年六十,中了乡试,这在桃花庄里,可是了不起的事。
  不过他年纪大了,再想要金榜题名,成为进士,却是难上加难,举人若是想要做官,往往都是不入流的小官,不过是地方上的主簿、教谕罢了,便连一个小小的县丞,都要抢破头呢。
  这位张举人,索性就赋闲在家,颐养天年。
  车夫忍不住道:“我瞧见了知州的牌子,堂堂知州,怎么拜访一个举人?”
  举人在乡下,是极有权势的人,可在顺天府之下的州府官眼里,却不算什么,这里是京畿,人家是四品大员,不敢说是封疆大吏,可在这昌平州,却是一言九鼎。
  “或许……”张静心里有点羡慕,看来,定是因为见张举人老迈,或是这些年,他在地方上协助了官府办事,知州路过此地,顺路来看看他吧。
  这是何其光宗耀祖的事啊。
  张静道:“或许是知州与张举人有什么渊源。”
  官场上的事,谁知道呢,这不是自己能够窥测的。
  车夫笑了笑,突的一拍脑门:“天色不早了,回见,明日午时,我准点到此,你若要去新城,可记得早一些来等,莫迟了。”
  张静便朝他作揖。
  而后,背着包袱,走上小路。
  到了村口,便早见本桩的士绅和张举人,听说知州突然来了,吓了一跳,和保长甲长来村口迎接。
  张举人走在最前头,儒衫纶巾,端的是神采奕奕,他早命人预备杀鸡宰羊,预备款待诸官。
  一见到知州下了轿,那张举人要上前,笑吟吟道:“末学张文定,见过……”
  可这知州却显得很焦虑,似没什么心思。
  这令那张文定心里犯嘀咕了,怎么,既来拜访我,怎的这么轻慢。
  可知州比他身份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他还是强笑。
  此时,有人上前来:“这里是张大学士所在的桃花庄吗?”
  张学士……
  桃花庄里,有过一个姓张的学士吗?
  张举人咳嗽一声:“末学乃是举人……”
  对方似乎也开始犯嘀咕,左右看了看,不会走错了吧,于是几个文吏窃窃私语。
  至于知州,却是一副风淡云轻的样子,可一看,却难以让人亲近的人。
  他似乎还是显得有些焦虑。
  张举人更加懵逼,却见人群之中,有人观看,他一眼,便看到了张静,为了化解尴尬,便朝挤在同村之人中的张静招手:“张同年,你来。”
  张静一听张举人喊他同年,心里感慨,当初,他和张举人,确实一起中过童试,结果,张静成了童生之后,这辈子都成了童生,而张举人呢,厉害了,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年过六十,成了举人,二人之间,真是天差地别。
  张静忙是诚惶诚恐上前,对张举人道:“年兄有什么吩咐。”
  张举人见这些官吏都在嘀咕,暂时没顾上这边,道:“你也是读过书进过学的人,你来的正好,这些日子,你去哪里了,平时都看不到你。”
  张静支支吾吾,却不敢说自己在新城务工的事。
  张举人见他不吭声,便道:“现在知州和诸县的老爷来,十之八九,是来见老夫的,可想来,他们有什么误会,我且先在此招待,待会儿还要和他们寒暄,你呢,也别傻站在此,待会儿吾陪着诸官说话,那些文吏,你在外堂里作陪,你终究是进过学的嘛,总还能搭上几句。”
  张静点头:“是,是。”
  作为同乡,张静理应帮这个忙,张静是举人,要招待官老爷的,而那些文吏,也不可怠慢了。
  张举人便又道:“那你先在我后头站着,万万不可随便声张什么,免得冲撞了官驾,他们方才说什么学士,却不知是什么名堂,罢罢罢,你到后头去吧。”
  “好。”
  张静朝张举人作揖,想着自己身后还有个包袱呢,便将包袱给左邻右舍的人帮忙拿了,又想到,自己的纶巾没戴,竟有些急了,自己是去务工的,工作忙碌,渐渐的也就没有读书人的讲究了,现在倒好,如此重要的场合,没有头戴纶巾,怕是要让人取笑。
  他显得极不自信起来,远远的看着那被无数人拥簇的知州。
  接着,便有文吏似乎是低头在翻看公文。
  可这时,却来不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6/19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