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越成一个国(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566

  但是玩政治?
  抱歉,司马宣德这个阵法控外加霍去病这位大司命加起来,都不够对面玩的!
  也就李靖经验丰富些,能看出对面的部分布局。奈何身边二人都不听话,简直猪队友!
  邓禹诱敌深入,引霍去病一路冲杀,进入卫国腹地。
  司马宣德被尉缭子牵绊,二人正以军队摆出一个个阵势进行厮杀。
  兵家四脉之说,说白了就是谋、制、术、技之间的对拼。
  兵形势,就是军事力量的发挥,是军制体系的比拼,法度严谨的阵法对拼。
  司马宣德以阴阳五行之道摆出梅花阵,五千人叠成花瓣,使得一股股军煞在阵法中流转,以军队上空凝聚白虎虚影。
  而尉缭子作为兵制大家。军制之论,在尉缭的兵书中便有记录。他治军严谨,军队上下肃穆井然。
  一声令下,军队立刻构架八门金锁阵,五行八卦流转与斯,天空中浮现八尊金甲神人伏杀白虎魔相。
  曹参眺望天空,眯着眼暗忖:“不愧是兵形势一脉的两位大家。他们的军制演阵果然厉害,当然,也可能是神话时代的元气作用?”
  五百年后,太学那些同学尝试摆布兵阵,可没有这两家的手段,凝聚神相能与神明对抗。
  看着两位同伴被对方缠住,李靖只得小心翼翼和蒙恬进行兵演。
  李靖在六人中年代最晚,他那个时代的军队器械更加精良巧妙。他所携带的这支军队在六支军队中装备堪称最强。
  和蒙恬的交战,虽然战况胶着,但能看出来,李靖占据上风,不断侵占对方的国土。
  可就在李靖拿下对方一座重镇后,忽然叹息道:“行军大战,非是一城一镇之争。兵之道,乃国政也!”
  突然,他最先收手,看向宋国内部不再言语。
  这一撤,立刻把霍去病置于险地。他一路冲杀,已经来到卫国都城门口。
  但李靖突然撤兵,蒙恬的军队和邓禹前后夹击。面对卫国都城,霍去病根本不可能在一日之间将都城攻破,只得掉头离开,向南突围。
  座位上,霍去病皱起眉头,看向司马宣德和李靖。
  “我这边即将攻入对方都城,李靖,你这就撤兵了?”
  “将军,行兵之道,以正为主,以奇辅之。不是谁都有您那份险地绝杀的气度。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您那般以战养战。”李靖无奈道:“殿下命我等三人一组,便是三人合谋军略。可将军一路凯歌不假,但被对方诱敌深入,崩了我等大局。尤其是国库匮乏,后勤断绝。”
  后勤?
  霍去病扭头看向宋国内部。
  两国演化极为逼真。国内除却两国国君外,连各种文臣宦官都一并演化出来。
  李靖退兵并非自作主张,而是国王听诸臣谏言,担心霍去病等人在外一家独大,意图谋反。于是刻意放弃大好优势召唤李靖归国。
  无疑,这就是邓禹和尉缭等人的谋划。
  正面交锋,他们这边有些弱。那么就从后面甩出一系列兵法计谋。任你武功盖世,功勋卓著,只要你为将帅,就必然受国君命令。
  不听?那就断你后勤,让你在他国孤立无援!
  霍去病顿时哑然。
  而司马宣德那边,仍跟尉缭子对拼阵法,他这十年潜心研究三百六十种兵法战阵,此刻全部施展出来。阵法上空出现种种神相,其中不乏本土天神的幻影。
  灵台上,武安君忽然道:“此子阵法超绝,若兵家分脉,其可为一脉之主。”
  妇好坐在旁边,听到他的话后马上笑道:“怎么,你心动了?要不要下场去试试?”
  帷帐内,也传出低沉的笑声。
  “武安君如要下场,便无须以宋卫相争,直接以秦汉之争即可。”
  白起、蒙恬以及尉缭子都与秦国有关。而霍去病、邓禹可归入汉朝,李靖这后世演义走出来的宝塔神,可算成汉朝一方的援兵。
  “余粗通军略,不敢和诸位大贤媲美。”白起谦虚道:“若殿下意欲再度庙算,可请鲍子出面。”
  庙算至此,灵台上众人各有所得。结局已经知道,如果还有质疑,那就只能等下次庙算了。
  同席位间,一个胖乎乎的老先生站起来,连忙摆手:“小老儿不过大夫之才,比不得武安君,比不得啊。若论军演庙算,还是你们兵家这些人合适。”
  武安君:“您老虽然不是兵家之人,但也有《鲍子兵法》流传后世。又是齐国有功之臣,古来大贤,为何不能下场?兵之道,国之延伸。您曾为国相,如何不通国事?”
  鲍子,鲍叔牙也。
  这十年间,姬乐从来没有放弃对管仲的降灵。建立武庙后,因为香火祭祀的缘故,姬乐再度尝试降灵管仲。
  奈何管仲还是不来,反倒是请来管仲的好友鲍叔牙。
  不过鲍叔牙也算古之名臣,虽然目前不欲操劳,但也领了一个谏官大夫的职位。
  鲍叔牙摇摇头,拱手问帷帐中的姬乐:“兵家四脉之争,殿下可有决断?”
  帷帐中,传出姬乐的笑声:“还是那句话,四脉之说不过空谈。兵家四脉本为一体,国政为根,权谋为本,军制形势、阴阳时气、战技巧工不过锦上添花罢了。”
  兵家四脉之说在故土便有,是东汉提出来的一派论点,将兵法分为四类。
  但用兵之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用尉缭子的话,文武之道互为表里,兵之道,不过政之延伸。一切仍归于政,一切仍归于国。
  而且兵家四脉将兵书《尉缭子》划入兵形势一家。可《尉缭子》之中难道没有兵权谋一脉的思想吗?
  先秦时代,哪有什么四脉之分?
  如今在异世界,术法力量增强,能操控气候变化,以阵法屠神,导致兵形势和兵阴阳两脉崛起。
  而其背后的主导者并非后世所言的姬乐,而是杨柯!
  是国君觉得兵法混杂,要在夏国确立全新的兵家体系,才让姬乐弄出一场灵台庙算,以此共同参详,到底要不要分划四脉。
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文庙(上)
  听到姬乐的话,杨柯剑眉拧紧:“说的好听,但你那理想状态,又有几人可以办到?”
  姬乐对兵家杰出者报以的期待,是一来可以凭借谋略治国参政;二来能整顿军务,建设军制,推算战争;三来可卜算阴阳,呼风唤雨,占卜凶吉;四来能制作精巧器械,并且传授军队将士吐纳练气之术,增进武魄。
  完全达到这四点的人,才能视作真正的兵家传人。然而现实是骨感的,谁人有那么多的精力完成这四方面?
  “太公就可以。”
  废话,你那武庙中的太公可是神话版存在。能治国安邦,排兵布阵,还能演算天机,创造军器械。要再论几人,恐怕只有管仲、张良又或者诸葛亮才能办到吧?
  “人无完人,更何况这等全才?兵家四脉之中除却战略方针外,也有自己的修炼体系。”
  “兵权谋一脉倚重国运,借军煞国运而行修命养气之法。”
  这一脉,就是人道龙庭最常见的官家修行法。国王皇帝册封官职,然后气运凝聚力量,借国运之力修行,又名“扶龙庭”。
  “兵形势一脉依赖阵法,通过阵法推演天地法则,以军魂兵煞之力成就自身。”
  这一点,在司马宣德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边台期间,每日命士兵操练阵法,而自身坐于阵法中央吐纳军煞。随着阵法越来越玄妙,他自身对法则的领悟也越发精深,如今已经是五鼎巅峰,跨入六鼎不在话下。如果他能从“人之阵”扭转为“天之阵”,以人力演化天道,那么跨入神明行列,成为天下独一无二的军阵之神犹未可知。
  “兵阴阳一脉倾向于自身修行,以自身改变天机,从而影响天时地利,制造己方最方便的战局。”
  曹参听杨柯侃侃而谈,不禁点头。他修行的思路理念就在于此,自身修行《太平天书》,有操控风雨迷雾之能。他平日在太学与人庙算军演,都是以自身力量催动风雾,用火烧水淹等方式获胜。
  这也就是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时,那风伯雨师之流的手段。
  对目前处于神话时代的夏国而言,兵阴阳家一脉的理念反而很契合。
  “没想到,竟然是圣王陛下更倾向于兵家四脉?那么从结果看,是帝君默许了?”
  “至于最后的兵技巧一脉,姬乐你命大司马教授士兵战技,又命赵高去金宫督造器械,不就是此道?”
  “一人之力总有穷尽,与其尽善尽美,不如分工合作。”
  比如,设参谋部专门进行离间反间,对国外进行布局。再以将领为阵心,负责操持战争,行军略之道。又命教官在城培训新兵,遣巧工打造器械。最后让巫觋们以术法干涉阴阳,影响战局。
  姬乐听后,顿时嗤笑:“你这一闹,参谋一系可让文臣操持,巧匠能归入工部,阴阳术算成巫术。真正归入兵家的,也就是一个兵法战阵。”
  听到熟悉的军事规划,杨商和曹参不由愣住。
  没错,姬乐所说的方式正是兵部里面的几个部门。
  在他们那个年代,兵部主持军政大事。按照兵家四脉学说,命学子们前往各个部门。可以去负责出谋划策,统筹全国布局的参议司,也可以去排兵布阵,真正进行征战的外行司。如果不打算外出征战,只打算操练新军或者研究军事工具,也有专门的部门。如果一心修行的话,可以选择兵阴阳一系。
  曹参之所以选择兵阴阳,是因为这一系能专心修炼术法,走的是长生之路。
  而杨商因为家族规划,选择最适合在兵部晋升,最适合谋取帝国官位的兵权谋一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