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校对)第1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242

  然而仅此而已了,古神的眼中流露出了惊恐。
  他们已经感觉到了,身体相隔数十万公里,就凭空收到了一股无上剑气的冲击。
  这剑气虽然让他们连一丝疼痛都察觉不到,但来自心底里无尽刺骨冰寒的恐慌,却更加浓厚了!
  “不!”
  唰!
  一瞬之间,天空中只剩下了一颗太阳,它已夕阳西下。九名所谓的尊贵主神,直接被同时扫灭!
  墨穷一箭落九日,落下了诸神的黄昏。
  ……
山海经第五点想法:绝地天通科幻版
  五帝之说,始于五行五德之说,但并非无中生有。
  灵感来源于上古群帝,比如炎黄,此二帝,自古便被尊称炎帝、黄帝。
  一个代表火,照耀万方,一个代表土,厚德载物。
  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就用特别宏大,规格极高的待遇,祭祀一个称为‘黄’的先祖。
  部分狭隘的史学派还在那掰这个‘黄’到底是谁,说他不一定就是黄帝,我真的没话说了。
  自古以来,除黄帝以外,我相信没有任何一名始祖,可以只用一个‘黄’字代表的。
  总之虽然现在的五帝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划定。
  但在上古时期,依旧有黄帝、炎帝、白帝这种称呼,只是没有系统的弄出五帝罢了,因为五行的理论还不成熟。
  随着时间推移,五行之说日益成熟,于是周朝人就想凑个五帝,选出人气、功劳最高的前五名,代表水、木、金、火、土五行。
  帝,是上古之时,华夏民族的天下共主。
  但为帝者的数量,绝不止五个。
  从数量上来说,至少十个帝,山海经原文称为:群帝,或众帝。
  假若非要选五个,那么炎黄必然列于其中,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另外三个,要能与炎黄同列在一起。那么在我心中,第一个冒出来的,一定是帝颛顼!
  不会有人不认识这俩字吧?跟我念:专虚……
  颛顼生于若水,立于空桑,号高阳氏,代表的是冬天。后世以五德之说,尊其名号为黑帝,并列炎黄,属北方玄水。
  炎黄为尊,其次就是颛顼。
  首先,一切从《山海经》开始。
  山海经中,颛顼出场次数很多,先说他的来历。
  《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一看我们就知道,颛顼是黄帝后裔。
  不过黄帝有很多孩子,昌意只是其中一个。他是嫡子,因为他是黄帝的正妻嫘祖所生。
  这里只说昌意一脉,被降到了若水待在封地,生下了韩流,然后韩流生了帝颛顼。
  现传的山海经版本,把嫘祖写成雷祖,乾荒写成韩流,大抵是传抄错误。至少别的典籍,都是写乾荒,都是些嫘祖。
  这里我要提一下,在山海经中,有的时候写了帝颛顼,帝尧这种名号,有的时候,则是只有一个字‘帝’怎么怎么了,‘帝’命谁干嘛了。
  根据我的理解,这可能有一部分,是书写者时代的问题。
  山海经有很多作者,有的作者是尧舜时期的人,有的作者是大禹时期的人,有的作者则是夏朝,甚至商周时期的人。
  如果记述者,在帝尧的时代,那么他在写尧的时候,就不会写帝尧二字,而是直接写一个‘帝’字。
  凡是写了具体帝号的段落,都意味着,写这段文字的人,所处的时代中,那位帝已经死了……
  我们看山海经,经常看到有些话,就只写了‘帝’,这让很多学者根本搞不清楚,这指得是谁……那么多帝,你这写的是那位帝啊?
  另外,帝颛顼的这个颛顼,不一定是颛顼的名字,它的古汉语象形文义里,颛是指体面高贵的人,顼指头戴玉冠。
  所以颛顼的意思,就是头戴玉冠的尊贵之人。
  主流学术界,认为这是颛顼的谥号。因为颛顼二字,若以谥号而论的话,是专正于天道者的含义,是非常褒义的称呼。
  但是,我寻思这难道不能是名字吗?我父母有文化,给我名字取得好听点不行吗?我就算叫日天谁能管我?
  另外,还有第三种可能,颛顼是其自身氏族的图腾。
  《山海经》中有时候称呼一个名字,未必是指一个人,有可能是称号,甚至有可能是其国名,或图腾!
  就比如我第一篇写的夸父和应龙,我就认为,夸父指代一个氏族,应龙也是。并非单独某一个人。
  夸父是巨人的意思,应龙是长翅膀的龙。
  我觉得这是这两个氏族的图腾、国名……高举操蛇巨人图腾的夸父国,高举翼龙图腾的应龙国。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举个前面讲过的例子,《大荒南经》: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驩头之国。
  这里以前说过,感觉像是描绘企鹅。最后也明确写了,‘有驩头之国’。
  也就是说,这明确的是在描述一个‘国’的名字,那时候的国,可不是现在国家的意思,更多的是指一个地区或氏族部落。这个习惯,一直到后世都还有。
  比如大汉州郡行政划分中,兖州就有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这四个‘国’,实则与郡同级。冀州也有赵国和中山国,豫州也有梁国、沛国……这种情况一直到宋朝才彻底消失。
  黄帝是建都有熊国,因为有熊是那块地方的名字,那块地方有很多熊……后羿是有穷国君,因为‘穷’是他的图腾,我在蓝白社正文里写了,穷就是弓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有虞、有夏、有莘……类似的名字太多了。
  这是当时的文化习惯,而我更倾向于,这其实在描述那个国,或者那个地区氏族的吉祥物、特产,也就是图腾物。
  有熊国,同时也代表着这个氏族部落有很多熊。有穷国的图腾,是弧形的弓,因为他们擅长造弓。
  那么‘有驩头之国’,它的图腾就是企鹅。
  还有‘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这里白马是为鲧,说明他又叫鲧又叫白马,我倾向于鲧是真名,白马是他的图腾。
  所以,颛顼也可以是这位黑帝氏族的图腾,或者说黑帝氏族这里特产尊贵的玉冠。或者他就是给自己的直属势力,或者说直接统领的家族势力取名为:尊贵玉冠之国。
  有人可能就说:“你有什么根据呢?”
  因为我们是在解读山海经,所以我只能拿出原文《大荒南经》:“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
  这里明确写了,有国!有国!有国!
  所以颛顼是个国名,而非单纯一个人的姓名。
  不过虽然不是姓名,可根据古代的习惯,却是可以当做人名称呼来用。比如可以对任何一名夸父氏的人叫夸父,用地名称呼人,或用其图腾称呼人,这个习惯不仅在山海经,也在先秦大量的古籍中出现。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称呼某个人:湾湾。
  总之颛顼本意是指一国,可通常也指个人,酋长代表了整个部落是常态。
  三种说法,你们智者见智吧。
  回归正题,我认为写下‘帝颛顼’这句话的山海经作者,大概是颛顼已经死了的时代的人。
  而写下‘帝’,却不写到底哪个帝的人,我们可以直接认为,记述者乃是上古,夏朝还没有建立时,五帝时代的人。他正处于某位帝还活着,某帝还在位时期的人。
  虽然不算什么证据,但可以感性地认为,这样古老的先贤,写下的那段话,可信度极高,乃是山海经中最原稿的文字。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吧。
  而基于这个逻辑,我们又可以划分另外两种情况。
  那就是直呼‘颛顼’二字,与尊称‘帝颛顼’,有没有可能在描述两个概念。
  比如《大荒北经》: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百姓,食肉。
  这里的记述者,就直呼了‘颛顼’二字。
  而我们前面发的海内经原文,记述者尊称‘帝颛顼’。
  前者直呼颛顼,我可以认为他其实指的不是黑帝,而是指颛顼国。
  生,不一定是生孩子的意思,如果这两个名词是氏族、图腾、国名的话,那么就应该取衍生之意。
  也就是翻译成,颛顼之国,衍生出了驩头之国。驩头之国又衍生出了苗民之国。苗民百姓,食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2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