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校对)第1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0/1242

  你们听大禹治水的故事,有没有奇怪过,为什么鲧治水失败,被杀,然后还要让他的儿子,禹继续去治水呢?
  一般来说,难道不应该换别的手下去治水吗?
  皇帝任命一个治水总督,这人把事情搞砸了,论罪杀死,可能再派他的儿子,继承治水总督吗?
  很多人有个误解,以为发洪水,然后派人去治正在发生的洪水。
  其实不可能的。发洪水,只是个起因,不可能正在发洪水的时候去治理的,又不是现代。只有93年的时候,才是正在发洪水的期间,拼命去堵。
  事实上,鲧治水,和禹治水,中间隔了蛮久。并且他们每个人治水的时候,都治了十几年。
  鲧治了十年,结果又发了特别大的洪水,所以被杀了。
  舜统治的期间,黄河又开始搞事,他提拔禹去治水,就是恩重如山。
  禹作为罪臣之子,被流放者的身份,还被派去治洪水,完全是舜的赏识。
  没有舜的赏识,禹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禹治水,治了二十年,恐怕期间受了无数质疑。没有舜的支持与信任,就没有禹那泼天的功劳。
  这就类似郑和,郑和就是被流放的一族里的人,是永乐大帝赏识他,阉了收为己用,不断培养,还派他七下西洋,名垂青史。郑和一辈子都忠心耿耿,哪怕手握兵权,在海外都可以打下一个国家,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背叛朱棣。因为没有朱棣,就没有他郑和。
  人是社会动物,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这个社会就容不下了。尤其在古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是乱说的。
  小恩小惠,‘世受皇恩’这种,还算好,君主不贤,造反咯。
  可真是那种把你从微末之际,提拔上了天的人,是绝不可以背叛的。
  不是想不想的问题,也许禹就想当帝,也不是做不做的了的事,禹当时一定已经势力超大了,因为功劳太大,谁都服他。
  可是,‘逼舜’这种事,却绝对不可能做,只要有脑子就知道,做了,则天下离心。
  谁能信他?对你恩情最大的人,你都能害,你还有谁不可以害?
  你又不是神,你原本只是个屁民。
  舜、禹的德行名望这种基本盘是不可以丢的。
  综上,竹书纪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无稽之谈,哗众取宠。
  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偷换概念,只对一半!
  成汤可能流放了桀,武王肯定讨伐了商纣。
  因为桀对成汤没有恩情,成汤的一切是他自己发展起来了,桀反而还打压了他。
  武王的一切是文王给的,武王压根没见过纣王,凭啥不能伐?
  但是尧舜禹,却性质不同,概念不一样。
  尧对舜的栽培,犹如天高。舜对禹赏识,犹如海深。
  把武王伐纣,跟他们放在一起,就是偷换概念,故意让人以为,舜、禹上位的情况,跟武王伐纣一个性质。
  其实差得远了。
  舜是聪明人,哪怕他真想上位,也得等尧死了,然后用他的情商,让大家拥护他。
  禹也是聪明人,他降服了黄河,乃滔天功绩。无数人愿意支持他,天下不是他的也是他的,没必要动武。
  这是最合理的情况。
  总结一下,尧知道舜不会接受禅让,所以总拿举荐舜接任自己这种事刷声望,但最后还是传给了儿子。
  舜,上古第一出人头地者。
  洞察人心,看穿世情,人世间的一切,都看得通透。长袖善舞,情商极高,王莽谦恭未篡时,舜是一辈子都很谦恭,最后硬是靠着民心,被众人黄袍加身,推上帝位。
  不争则争,什么都没做,但其实什么都做了。以退为进,不需要去逼尧,不需要去流放丹朱,他做好自己的事情,搞好人际关系,天下自然是他的。
  大禹更不用说了,我把他列入五帝,就知道我对他有多么推崇,仅次于颛顼,他在山海经里篇幅极大,我以后会单独讲他。
  总之泽被苍生,治水功业,让他注定是帝。
  不过他努力奋斗了一辈子,为的可不只是自己,而是家族。
  他的家族心极重,所以最后禅让给伯益,却只重用夏启派系的人。
  是以禅让给伯益,伯益也坐不住!大禹一死,夏启直接起兵造反,夺取天下。
  至此,天下,不再有选举,完美世袭。
  舜可能是真谦恭,但禹一定是大心机。
  伯益刚上台,就被夏启杀掉,这背后都是禹给儿子铺好的路。
  这就是上古帝王的套路。
  后世,王莽模仿了舜,篡了汉,却没能善终。
  曹操模仿了禹,自己一死,曹丕代汉。
  无论是王莽,还是曹操,乃至我们所熟知的各种类似故事,在我们的文明里,早就有先例。
  我们所做的一切,古人早就玩过了。如果你们熟读历史,便会知道,现代的所有事情,除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其他没有什么新奇的。
  人的本质……从未变过。
  我们注定是个套路、权谋都玩出花来的民族。
  你们基本了解了这些以后,可以再来看山海经了。
  一万四千字,这才写完尧舜禹的‘引子’,番外的番外……
  对于舜、禹在山海经里的传奇,有!舜有一个,脑洞极大。禹有很多,牵扯整本山海经。
  比如山海经:“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对于这段,我有个绝妙的解读。
山海经的第六点想法:灵照百里的智慧之光
  首先。
  山海经里的尧……就是个帝帝。
  翻遍山海经,尧只有对帝尧台的提及,除了开篇那句以外,还有‘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总之让我们知道他是个帝,就没了。
  有人说,大羿是尧派去杀怪兽,射九日的。但很抱歉,那都是后来的说法,是西汉《淮南子》这么写的。
  山海经里,写的是:“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羿是帝俊委任的,跟尧没有关系,甚至比尧的时代早很多。
  很明显,后世强行把帝俊的事迹,安插给了尧,毕竟尧实在是拿不出可以称颂的大功绩了。
  他就只是个帝帝而已,完全轮不上五帝级别。
  甚至姬姓王朝还在尧之后断送了。
  那么舜呢?
  山海经:“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舜夷的夷字,是异体字的问题,应该是舜妻。
  大概翻译:舜之妻是登比氏,他们生了‘宵明’和‘烛光’,在大湖上,这两个女儿的灵光,照耀了方圆百里。
  啧啧,又是女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有名有姓的女儿,上一次还是炎帝的女儿们……
  所以,这很可能又是‘工具人’。即表面上说是生了女儿,其实就是发明了新的事物。
  生,除了生孩子,还有衍生、创造、传承的意思。
  山海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0/12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