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俗人一枚(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845

  刘二姐一听王勃说一月后还有几十台订单,阴沉的脸色这才有所好转,“那你一定要说话算话,不要晃点我哟!你这个单子,搞不好我真的要折本。”
  “我王勃说话,一个唾沫一个钉,绝不反悔。只要你把服务给我做好,以后我在光汉,绵县,洛县,中县,甚至德市开分店的时候,一定还是找你刘二姐。”王勃豪爽的道。
  但这话,就被刘二姐当成玩笑忽略了过去。
  交了一万块钱的定金,电脑的事就算定了下来。王勃跟刘二姐约定两天后让她把电脑送到指定的地址,双方又互留了电话,刘二姐还留了自己的传呼。这时,刘二姐又问王勃有无传呼,如果电话没人接,可以给他打传呼。王勃有些尴尬,只有让薛涛留一个。薛涛,黎君华,还有董贞,李静,几个“官二代”人人都有传呼,只有他没有。王勃便打算这次回四方后也去办理一个。
  开网吧除了电脑,另外一个大件就是桌子。四方没有专门的电脑桌卖,四人就打算去逛一下家具市场,把相应的电脑桌也配齐。
  王勃给“星光网城”那网城的信息费,不仅包含了电脑的配置、价格及其卖家,也包括了电脑桌的价格和卖家地址。王勃将这个事情跟几人一商量,几人便都同意照着“星光网城”的电脑桌来采购。
  采购电脑桌几乎是采购电脑的翻版,只是在送货上门这一点上当卖家得知王勃的网吧不在成市而在百里之外的四方时,说什么也不同意免费送货上门,要他多给一百块的送货费。这时,一旁的薛涛和几个女生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七嘴八舌的跟老板儿讲起价来。老板儿一张嘴哪里说得过五张嘴,无奈,只得将一百块送货费降到八十块,七十块,降到五十块的时候却是说什么也不肯再降下去。几人明白五十块是老板儿的底线,也就不为己甚。暂时充当网吧出纳的董贞付了伍佰元定金后,让对方明天就送货过来,以便于后天电脑送过来后有地方放。
  至此,这次的成市之行算是大功告成,圆满结束。
  此时已经过了十二点,快下午一点了,薛涛提议找家馆子好好庆祝一下,其余三女立刻附议。王勃当了一个多小时的夹心饼干,之后又是收买网管,又是跟刘二姐唇枪舌战的讲价,体力和精神都消耗甚多,肚子早就一空,恨不得立刻找地方吃饭。
  几人开车在家具市场附近的一条巷子找了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馆子,点了几个家常菜,两个烧菜,两个炒菜和一个汤。烧菜分别是红烧肥肠和芋儿烧鸡,炒菜一个是酸辣椒抄鸡杂,另一个是爆炒腰花,汤则是猪脚炖莲藕。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王勃都是第一次在成市吃中餐,只感觉味道奇好,比他前世吃过的很多大馆子,大餐厅还要美味,让他吃了整整三大碗干饭。
  午饭过后,王勃便说是不是打道回府,董贞得意的一笑,说:“好不容易来趟成市,怎能空手而归?走,直杀春熙路,老娘添几件秋衣再说!”
  董贞的提议立刻得到了黎君华和李静的附议,薛涛不置可否,于是,王勃只得打消回四方的念头,先陪几个女人逛完春熙路后在做打算。
  好在,他并不排斥逛街,特别是有他表姐在的情况下。
  开车去春熙的途中,王勃忽然发现路边有两个背着吉他,留着长发的年轻男子。看到年轻男子背上的吉他,王勃一下子就想起了他死的前两年,在家里“犹抱琵琶半遮面”,无聊或者有所感怀的时候坐在飘窗上,独自抱把吉他,自弹自唱,度过那一个又一个孤独凄凉而又难捱的宅男生涯,顿时便有些触景生情。
  前世,相依为命的母亲的离世给王勃的整个人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重创,随之而来的抑郁,失眠,严重精神恍惚等一系列后遗症让他实在没办法好好的工作了,于是他辞了职,也没了固定了收入,靠以前的一点积蓄和当网络码手勉强支撑。
  在王勃辞职之后,因为没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妻子手里的工资卡成了废卡。贫贱夫妻百事哀,妻子很快就以上班不便为由搬回了娘家,十天半月,甚至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婚姻虽在,但名存实亡,他实际上成了孤家寡人。妻子是重庆人,父母和亲朋好友大多住在重庆,王勃却是外地人,在重庆举目无亲,除了两三个大学同学,几个同事外也不认识其他人。
  几个大学同学,学生时代固然要好,一碗方便面都能够分而食之,但离校之后,因为时空的隔离,特别是彼此经济地位的变化,加上新的人际圈子的形成,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慢慢的淡了。大家尽管同在一城,但除了一年半载聚个一次,逢年过节偶尔打打电话,平日并无过多的往来。
  至于同事,一起上班时当然也有性格相合,耍得很要好的人,但王勃一辞职,同样是时空的隔离,彼此间的关系比大学同学降温还快。
  而王勃因为自身的潦倒,经济方面的困顿,也导致他不太想跟曾经的那些同学或同事过多的接触。
  所以,在王勃辞职到他选择离开那个恋无可恋的世界的那两三年间,他彻彻底底的成了一个宅男,除了过几天去楼下的超市买必须的生活品外,其余的所有时间,基本上都把自己关在家内,与世隔绝,过着自我囚禁的生活。
  但是,即便是真正的囚徒,也需要消磨时间。王勃消磨时间的办法一是当网络码手,试图靠写网络小说来进行二次就业,发家致富。当然,事实证明他并没有写网络小说的天赋,两年间所写的两本小说虽然上了架,入了VIP,但每月赚的钱还不够他还每月一千多块钱的房贷。
  除了写小说,剩下的大把时间王勃不是用来上网,看电影,听歌,就是学做菜。米粉的做法就是这期间他经过长达两年的不断试验出来的。
  另外一个消磨时间的办法就是弹吉他。王勃读大学时寝室内有个学弹吉他的室友,对方学会后,他利用对方淘汰下来的二手吉也跟着学了点简单的指法和六线谱。当时只是无聊的时候学着玩儿,并没当回事。
  但在王勃当了宅男,发现一天的日子开始变得漫长而难捱时,他就想起了和曾经的那个室友在寝室内“乱弹琴”的日子。于是当天就去琴行买了把吉他,将已经快忘了差不多了的半吊子吉他弹奏捡了起来。经过几个月的自学,摸索和反复练习,他倒是弹得有模有样。期间又自学了五线谱。两年后,网上大多数适合吉他弹奏的曲目他基本上都能完整而顺畅的弹奏出来。
  不过,王勃经常翻来覆去弹的也就那么十几二十首歌,跟他在酷狗音乐里面的歌单一样,翻来覆去,一直循环播放的,永远都是那二三十首百听不厌的老歌。
  每当心情不好,阴郁,沉闷,堵得慌的时候,王勃不是给自己做一道好吃的菜,去楼下的店子提两瓶啤酒回来借酒浇愁;就是抱起那把心爱的吉他,坐在飘窗上,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芸芸众生,拔弦而弹,奏起而唱,最后经常是把自己弄得泪流满面,悲伤莫名,越发的孤独,苦寂!
  一幕幕往事,那曾经一个又一个自弹自唱的日子,在见到街上的两个长发飘飘的年轻男子背后的吉他后,如电影回放般在王勃的脑海中不断的闪现。
  车子继续前行,两个背背吉他的男子很快消失在了王勃的视线中。王勃也回过神来,忽然对开车的薛涛道:“涛哥,能不能先去下川音,我想去买把吉他。”
第227章
他会弹吉他?
  “吉他?董事长,你买吉他干啥子喃?”坐在后排的董贞好奇的问。
  “董事长,你还会弹吉他啊?”坐在前排的李静也回转身来,略带惊奇的问。
  “买来弹啊!”王勃说。
  董贞听说王勃会弹吉他,立刻揶揄:“耶,董事长,看不出来得哇,你还是个多才多艺的文艺份子!”
  前排的李静也立即附和:“董事长’,读书,做生意,电脑,吉他……你还有啥子不会的?”
  “学海无涯,不会的多了。”王勃笑着道。
  黎君华听王勃说买吉他,还以为他是给他班上的某个同学带,听王勃说他买来自弹后,则完全陷入了一种不可思议当中。乐器不比其他,翻翻书,或者请教一下老师就好懂,这东西,需要很高的门槛和天赋。其他的不说,会乐器之前你首先要有乐器,然后要有懂乐器的老师教。但四方是个三四线城市,会语数外,数理化的人随便找,但是找一个会弹钢琴,会弹吉他的老师却很不好找。音乐老师当然也有,但这边中小学生的音乐课音乐老师通常不是教唱一些老掉牙的少儿歌曲,革命歌曲就是提把录音机插上电在教室内放歌,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一通放。偶尔教一教Doremifasolasido之类的音符。但教也是白教,跟着喊两声还行,拿首新歌自己识谱就完全不行了。
  高中期间,黎君华一度曾对音乐发过一段时间的烧,让黎明德花了近千元买了把雅马哈的电子琴放在家里自己玩。但因为不识谱,小县城也找不到老师教,最初的兴奋期一过,这把上千的雅马哈电子琴就成了摆设。黎君华自己的水平也就停留在弹点《世上只有妈妈好》,几秒钟时长的《致爱丽丝》这种程度,而且只能弹单调,复调,和声这种更复杂的调子是搞不出来的。
  在黎君华的记忆当中,自己这表弟,别说吉他这种“高大上”的乐器,一般随身听之类的电器都不一定有。他会弹吉他?自己的几个死党不太了解他,但对王勃“知根知底”的黎君华则完全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勃勃,你真会弹吉他?什么时候学的?”黎君华用一种“我怎么不知道”的表情看着王勃。
  “这个……”王勃面色一赧,想着措辞,表姐的几个死党好忽悠,对自己的家庭状况一清二楚的黎君华却不是那么好打发,“我有个同学,很喜欢弹吉他,我从他那里学了不少。但自己没乐器,一直借他的吉他玩也不是个事,我就想自己买一把,无聊的时候弹弹。”想来想去,还是只有推给万金油“同学”好了。
  原来如此!黎君华不疑有他,心中的疑惑去了不少。她见王勃对音乐感兴趣,立刻想起了那台被自己尘封已久的雅马哈电子琴,于是就说:“勃勃,你想不想弹电子琴嘛?我屋头有台电子琴。你想弹的话把它拿切嘛。”
  黎君华的话让王勃一愣,错愕不已。黎君华的那台雅马哈电子琴他怎么会不知道?大概是在他读初中的时候,有次去大姑家做客,坐在客厅沙发上的他忽然听见一阵琴声从表姐的卧室传来。王勃好奇,站在门外悄悄的窥视,就见她表姐坐在一台他从未见过的十分漂亮的“大琴”面前“叮叮咚咚”的弹奏。表姐弹奏的好坏他听不出来,也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还是在那台看起来十分高级,他从未见过的大琴上。当时的王勃很想走进黎君华的卧室近距离的瞧瞧这台漂亮的大琴,如果可能的话表姐能让他亲自按几个上面的键,满足一下他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那就更加的美妙。但是,当时的他无比胆小,根本不敢进黎君华的卧室。他在心头渴望着黎君华能够邀请他进去,就像他第一次跟着母亲去大姑家做客这个漂亮的表姐主动让他进自己的闺房听她的随身听一样。
  可是,从始至终,从王勃听到第一声琴音起直到最一一个音符结束,站在门外的他也未被自己的表姐邀请过。倒是黎君华的几个堂弟堂妹自由自在的在她的卧室和客厅间相互穿梭,在黎君华的那台高级的雅马哈电子琴上东按西按的乱弹琴,让当时的王勃羡慕不已。
  不久之后,母亲让他过去,王勃便安静的从黎君华的卧室门口离开,如同他安静的来,重新回到客厅的沙发规规矩矩的坐好。
  在王勃童年和少年的记忆当中,他这个生活优渥的城里表姐有很多让他眼热而又心动的稀奇玩意儿,比如随身听,照相机,电子琴,BB机,以及她的那辆七变速山地自行车。但是,除了那个砖头大的随身听王勃有且只有一次触摸过外,其余的,他连碰都没碰过一下。少年时对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的王勃当然想近距离的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如果可以的话,拿把螺丝刀把这些东西拆成零件看看里面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可惜,这些愿望他一个也没能实现。
  很多年之后,表姐第三次搬家,从东门体育馆搬到四方广场。去帮自己姐姐搬家的王吉昌给王勃带回了不少的“好东西”,其中一个便是多年前黎君华使用过的一台砖头大的随身听,可惜已经坏了。如果不算手电筒和小马达,这是王勃第一次拥有一台复杂的电子设备。尽管已经坏了,他还是抱着极大的热情自己捣鼓。不久之后,竟然被他成功的修好。这台砖头大的,被他修好的随身听王勃使用了好几年,一直到他上大学。
  黎君华的话让王勃不由自主的陷入了上一世的回忆,想着那个安静的依靠在表姐的卧室门口,盯着表姐的那台雅马哈电子琴长达大半个小时却没被表姐喊进屋的自己,现而今对方听说自己会弹吉他后却大方的让自己把她那台贵重的电子琴“拿切嘛”,今昔非比,直让王勃感触不已,感慨良多。
  “谢了,姐。吉他我还可以说有两把刷子,电子琴却完全是个门外行了。你那电子琴先搁家里吧。需要的话我再找你要。”王勃笑了笑,对身边的表姐道。
  “要得。你要的话直接说哈。”黎君华也不以为意,在她的想象中,自己这表弟会弹吉他,恐怕跟她会弹电子琴差不多,Doremifasolasido,弹点简单的旋律,附庸风雅。
  春熙路和川音都在成市的一环以内,从春熙路那边过来开车的话也就十来分钟。王勃对成市不熟,但他知道买乐器去音乐学院附近肯定不会有错,就如同买运动器材去体育大学附近,买英文教材去外语学院一个道理。
  实际上,当车子一驶入川音所在的新生路时,大大小小的乐器店,琴行便一家挨着一家如雨后春笋的出现,简直就是乐器一条街。1999年的成市,四个轮子的小汽车也不太多,不存在停车位难找的情况。薛涛直接把车子停在路边,然后几人就从车上走了下来。
  货比三家,走访了几家吉他店,大致了解了一下这年头吉他的价格之后,王勃再次领着众人来到一家中等大小,人气还不错,名叫“名屋吉他”的吉他店。
  “老板儿,那把吉他多少钱?”王勃直接走到雅马哈专卖区,指着挂在墙上的一把雅马哈FG700的吉他道。
  卖吉他的是一个穿着T恤和牛仔裤,留着齐耳长发,显得颇有艺术气息的中年男子,他看了看王勃的年龄,又瞧了瞧王勃指着的吉他型号,有些不确定的问:“同学,你是初学者?如果是初学者的话,我建议你先不买这么贵的吉他,这吉他要一千多。你可以先选把一两百块钱的吉他来练手,等技术上去之后再买把好点的也不迟。”
  “呵呵,不算是初学者吧。”王勃笑着道,倒是对这老板有了不少的好感,“你把这吉他取下让我看下吧。”
  王勃这么一说,中年男子便不再问,抬手取下挂在墙上的吉他,递给王勃,转头却服务其他顾客去了。
  王勃将吉他以弹奏的姿势抱在怀中,还没拨弦,只是这么粗略的一感受,这把要一千多的雅马哈单板吉他的手感比他前世花两三百块钱买的那把三合板红棉吉他好了不知道有多少倍。
  随手拨了几个弦,侧耳聆听,发现手里的这把FG700,音色饱满,充满了颗粒感,高音明亮而又不发脆,低音浑厚却不浑浊,共鸣也持久,且没有明显的衰减。
  “真是一分钱一分货呐!”王勃感叹了一声,脸上带着明显的喜色。
  薛涛,董贞,黎君华几个对吉他一窍不通的人听吉他店老板说这吉他要一千多,全都吃了一惊。这岂不是说他们要不吃不喝的工作一个多月才有可能买得起王勃手里的这把木头吉他?但在他们的眼中,王勃手里的这把吉他跟其他那些一两百,两三百的吉他完全没有多大的区别!
  他们见王勃拨了几下弦,弹出了几个不成曲调的音后,接着就开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东瞧西看,对手中的吉他又是摸,又是敲,又是拧,煞有介事,但曲子却不见他弹出一首,这时,众人,包括黎君华便开始怀疑这家伙是不是真的会弹吉他,而不是在几人面前装模作样,故作深沉。
  “哎哎哎,董事长,你别一个劲的检查吉他,还是给我们弹一曲听一哈儿啊。”这时,站在王勃面前的李静有些等不及了,出口道。
第228章
遇见
  王勃检查了这把雅马哈FG700的外观和工艺,琴颈,琴弦等细节处也一一检查,发现雅马哈的做工真的是没得说,让他想挑点什么毛病出来好砍价的企图完全落了空。
  然后,他就听李静让他弹一首曲子。
  王勃一抬头,见身边的几个人都看着他,一副期待的样子。两个多月没摸吉他,王勃的手和嘴都有些痒,在店内环视一周,见前面有把椅子,于是朝李静努了努嘴,说:“静姐,去把那边的那把椅子给我抽(端)过来,马上给你们弹一曲。”
  “要得,董事长!”李静见王勃要献艺,拨开众人,屁颠屁颠的把椅子端了过来,王勃大马金刀的坐下,二郎腿一翘,试着拨了几下弦,手感还在,就在脑海里检索起曲子来。
  前世,王勃经常弹的曲子也就是十几二十首。有些曲子他只弹,比如《卡农》,有些则边弹边唱。由于现在的王勃是手又痒来嘴又痒,自我感觉歌也唱得不错,于是就挑了一首适合自弹自唱的歌。
  “咳咳!”王勃咳嗽两声,清了清喉咙,“好久没弹了,弹得不好的话你们不要笑哈!”
  “笑啥子哟笑!”
  “快点弹快点弹!”
  几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四方是个三四线的小城市,属于文艺沙漠,会摆弄乐器的凤毛麟角。
  “听见,冬天,的离开;
  “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
  “我想,我等,我期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8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