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俗人一枚(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45

  至于价目表,比照四方目前的消费水平,参考同行的定价,王勃定下了¥1.50/二两,¥2.00/三两的标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具体每一碗米粉的利润,虽然还要等开业一段时间后才能算出来,但是据王勃估计,在原材料方面卡紧一点的话,应该可以达到毛利百分之六十,纯利百分之五十的水平,当然,这需要一定的量来支撑。
  目前,王勃准备了比较大众化的,在周围几个县市都比较流行的六种臊子,分别是红汤的笋子牛肉,肥肠,排骨,鳝鱼,鸡杂以及清汤的鸡汁。价格都是二两一块五,三两两元。
  价目表上除了米粉,还有面食,同样的臊子,价格也不变。
  以后随着经营的稳定,王勃还准备研究点卤菜什么的东东,来丰富米粉店的经营项目。前世的王勃,除了研究米粉,还琢磨了不少口味的卤菜,自问也不比外面那些摆摊的卖卤菜的口味差。
  当然,这是后话。
  又过了一天,另外一个广告公司制作的店牌被厂家送了过来,被固定在了最显眼的卷砸门之上的门楣处。店牌呈长方形,白底红字,外加一个母亲曾凡玉穿围裙的开开心心的大头照,十分的显眼,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基本比照肯德基的那个白胡子老头外加中英文去想象就可以了。
  “曾,嫂,米,粉”——这是中文。
  madamzeng’cuisine,这是英文,缩写MZC,曾嫂美食,翻译有点出入,但这又不是给中国人看的,当然要大气点。
  单开一个米粉店哪里满足得了想赚大钱的王勃,至少要像后世出现在川渝两地的“乡村基”,“廖记棒棒鸡”,“紫燕百味鸡”之类的连锁食品店,才是王勃进一步的设想。不然,单靠一个店,生意再火爆,赚钱也有限。
  王勃当然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不过,他却不介意提前打些埋伏,为以后的扩张做准备,反正惠而不贵,也花不了几个钱。
  中英文对照的宣传画,价目表一贴,鲜艳亮丽,别具一格的招牌一挂,顿时,整个米粉店就活了过来,仿佛一个死物,被注入了灵魂似的。
  挂招牌的当天,就有过路的人进来东问西问,询问什么时候开业,价钱多少,味道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每当这个时候,王吉昌便会扔下手中的活路,一脸烂笑的走上去结结巴巴的解释两句,俨然一副老板的姿态。
  对此,王勃并不干涉,只是继父那个形象实在有点滑稽,他觉得自己是老板,但在王勃眼中却是一个合格服务员都算不上,一个明明连服务员都做不来,却急于表现的想去做老板,所以经常让他忍俊不禁,在客人走了后开怀大笑。
  “笑,你就晓得笑!吃了马尿了吗?咋个嘛,我去接待客人有错吗?我给你说,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要和气生财,为人要大方热情,态度要好,要客气,不然,你米粉弄得再好吃,把人家得罪了,第二次人家也不会来的。”王吉昌被王勃笑得有些不自在,气粗粗的说,见王勃还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心头的不爽更甚,忍不住就道,“王勃,你不要以为你啥子都懂,我走南闯北几十年,中国都跑了大半个,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别看你冒米粉还行,但是说到做生意,你还差得远!”。
  王勃又想发笑,但见王吉昌的脸色变得越发的难看,便硬生生的忍了下来。王吉昌后面的话可以直接忽略,但是前面说的那些对人热情,态度和蔼之类的东东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王勃连连点头,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诚恳”的说:
  “爸,你说得对,刚才你说的那些对我启发很大。咱们米粉的味道既然已经跟上了,那服务的态度也得跟上去才行。以后,冒米粉由我和妈来负责,客人则由你去接待,你觉得如何?”
  “那——要得嘛!”见继子承认错误,难得在自己面前服软,王吉昌便觉得自己像打了一个翻身仗,瞬间便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从头到脚,浑身舒坦。
  刚才王吉昌那滑稽的形象让王勃想到了一个被他忽略的问题,那就是自己一家人的形象问题。平时在乡下穿什么无所谓,也不会有人笑话,但是现在开店了,这员工的形象问题就不能不有所考虑。
  这个也难不倒他,前世的什么肯德基,乡村基,麦当劳,德克士,他吃了不少,没见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直接借用一下这些大同小异的员工的工作服就行了。
  当然,他现在的规模小,定做几套统一的服装一来时间上来不及,二来价格上也不划算。于是,王勃和母亲一起去商场买了红黑两色两匹布,找了个裁缝,按照自己一家人的身高三围让其为自己一家人每人各打两套。红色的是短袖衬衣;黑色的是西裤,很大众化的样式,唯一让其与众不同的则在于后背和左前胸那两排红底黄字,中英文对照的店名!
  衣服有了,鸭舌帽当然也不能缺。这个只有买现成的,撕掉上面的刺绣标志叫裁缝帮忙打上自家的标签。
  工作服还没下来,王勃已经想着当自己一家人穿着醒目的红黑工作服,头扣鸭舌帽,出现在米粉店时的情景,在这德克士都要两年后都才能看见的川西县城,那妥妥是蝎子拉屎独一份,想不出名都难呀!
  厨房用具齐了,冰柜先买了个二手货暂时用着;大堂外的桌子板凳,连同桌子上面的筷子,筷子篓,调味盒,餐巾纸和餐巾纸盒,桌子下的垃圾篓也有了;装饰画,价目表贴了;招牌挂了,王勃从后厨走到前堂,对照着修修改改好几次的清单,一门一门的检查起来,确保不出现任何的纰漏。半个小时后,他已经可以确定,自家的曾嫂米粉,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至于这东风,自然就是营业执照了。王勃打算一拿到营业执照马上就开业,至于那税务登记证和卫生许可证,则可以一边营业一边办理,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反正就是走一个过场,几天时间也就下来了。
  “勃儿,你看现在咱们该办的,该准备的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什么时候开业啊?这都快一个星期了,光是房租费都去脱一百多,光出不进,妈心头不踏实啊!”和王勃一起检查的曾凡玉忧心匆匆的问王勃。
  “放心,妈,快了。今天是星期天,工商局不上班,明天等他们上班了我就去拿营业执照。拿到了营业执照,咱们当天就去农贸市场买食材,后天就开张营业!”
第26章
工商局
  过去这一周的白天,王勃一家人基本上都在外面忙店里的事,他也没什么时间温习功课。只有每天忙完回家后,才有闲暇时间去翻那些让他实在不感兴趣的教科书。
  经过断断续续一周的复习,王勃好歹将初一到高一的语文和英语,初一到初二的数学,物理复习完毕,数学和物理又做了不少习题来强化和巩固知识点。
  这个效率不算高,或者说跟他以前看重生小说所见穿越主角的学习效率比起来,简直就逊毙了。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老天爷在他重生时不为他弄点过目不忘,理解力暴涨的异能呢?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王勃在记忆力和理解力方面,都毫不出色,十分的平庸。他从小到大,他之所以能够保持优异的成绩,中考一度还考了个全镇的状元,完全是用超越常人的努力和辛苦换来的。前世,王勃觉得很值得,并为之骄傲和自豪;这一世,有了足够人生经历,明白所处社会现状和运行本质的他则觉得十分的不值,且毫无兴趣,骄傲和自豪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即便是老天爷赏他个过目不忘的本领,他都肯定不会用在教育机构所主导的学习上。主观上,他就对这一套经历过的东西厌倦了。
  曾凡玉心痛自己的儿子白天忙店里的事情,晚上还要熬夜看书,怕他身体吃不消,所以,每天都会给王勃用醪糟加红糖煮四个荷包蛋当宵夜。鸡蛋是自家散样的老母鸡下的,醪糟是小舅用糯米加酒曲自己发酵酿的,只有红糖是买的。王勃一边吃着纯天然的土鸡蛋,喝着甜蜜蜜的醪糟水,一边在灯下翻阅元素周期表,好嘛,除了枯燥无味的知识本身,其他的,实在惬意得不行。
  ……
  第二天是个阴天,虽然看不见太阳,但空气却闷热得很,即便还是早上八九点钟,给人的感觉都像是在蒸蒸笼。
  “可能要下雨啊?”王勃抬头望了望阴秋秋的天空,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
  不过,天空虽然有点不作美,但却丝毫也不影响王勃一家人的热情。一吃完母亲做的早饭,一家三口便带着雨披,骑上自行车,兴匆匆的往城里面赶。
  今天是去取营业执照的日子,不急不行啊!
  “轰隆——”,“劈啪——”,一家人还未骑上大件路,阴沉的天空便传来两声炸响。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空中落下,开始还是捞稀几颗,但是很快,雨点就开始密集起来,最后连成白茫茫的一片。
  在如帘的雨幕中艰难骑行的王勃暗叫一声倒霉。一家人在开始打雨点的时候就披上了雨披,所以也没怎么淋到雨,但对骑自行的人来说,却增加了不少骑行的困难。而且在雨天骑车,不论是骑车人还是开车人的视线都会受到影响,轮胎更容易打滑,安全隐患也会更加的突出。
  于是,王勃把继父叫停,让母亲从继父的后车架上下来,改坐自己的自行车。前世继父出的车祸已经让他在这方面成为了惊弓之鸟,对此王勃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
  曾凡玉心疼自己的儿子,有些不愿意;王吉昌则以为王勃是想尽孝,让自己这个父亲轻松点,勉强推脱两句后也就顺水推舟的叫妻子过去,成全孩子的一片孝心。曾凡玉没办法,只好答应换车。
  七月的雨来得快也去得快。这阵突然而至的疾风骤雨仅仅下了半个小时,在王勃一家人如蜗牛般行驶到南门时,就开始小了下来。等三人完全进城,到了邮电大楼的时候,大街上已经能够看到有人既没打伞,也没批雨披的在路上行走。于是,王勃和父亲也索性停车,收起身上的雨披。
  这场只下了半个小时的夏日急雨,只能算是这天中的一个小插曲。一家人收拾好雨披,便又急不可耐,火烧火燎的朝目的地驶去。
  几分钟过后,来到了县工商局。王勃和父亲在大楼前面的坝子架好车。王勃用手理了理头上的乱发,曾凡玉则站在王吉昌的面前,一手用手帕擦拭着丈夫脸上的雨水,一手帮丈夫整理着衣领。
  稍微的收拾妥当,王勃带头,王吉昌和曾凡玉居后,跨过前面的几阶台阶,三人进入了工商局的办公大厅。
  熟门熟路的来到办理个体户营业执照的窗口,王勃拿着母亲的身份证,递了进去,告知对方自己是来领营业执照的。
  坐在柜台后面的是一个二十几的年轻人,抬头扫了一家三口一眼,态度不冷不热。年轻人低头看了眼王勃递过去的身份证,然后就开始翻阅桌上的登记簿,翻了几下,就开始在一个厚厚的文件夹中翻找。透过前面的玻璃,王勃能够看到那个厚厚的文件夹,夹着的便是已经做出来了的一份份营业执照。
  两分钟后,年轻人合上手中的文件夹,面无表情的对站在柜台外的三人道:“哦,我刚才找了哈儿,你们的营业执照还没有下来。回去等着吧,下个星期再来!”
  年轻人的话让王勃顿时就愣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办个个体户的营业执照而已,怎么可能一个星期都办不下来?
  “不好意思,我们是上周就过来登记了,这都一个星期了,你能不能麻烦一下再帮我们找找?”王勃对坐在柜台后的年轻人道。
  “找了!你没看我刚才找了半天吗?回去等吧。下次再来!”年轻人开始不耐烦。
  对方的态度让王勃心头顿时火起,但想到自己现在是有求于人,人在屋檐下,也就只有压抑着心头的怒火,勉强挤出一副笑脸,尽量以一种低姿态的语气对年轻人说:
  “哥子,我们是开小吃店的,这个营业执照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没这个执照,我们就办不了——”
  王勃的话还没说话,里面的年轻人忽然脸色大变,直接打断他的话:“哎,我说你这个人到底是怎么的?听不懂人话嗦?叫你回家等你就回家等,费那么多话干啥子?快点走快点,不要拄在那里耽误后面的人办证。”年轻人挥着手,仿佛扫垃圾一般。
  王勃心中勃然大怒,当即就打算翻脸。前世他活了三十几岁,与“人民公仆”打交道也有十几二十次,态度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最差的也不至于像眼前的年轻人这么不可一世,就差指着手指骂娘了。王勃从未受过这种鸟气,气愤难耐,心火难平的他当即就把脸马了下来,打算撕破脸皮,好好的用语言教育一番“人民公仆”的“为仆之道”。
  紧站在王勃后面的王吉昌一直在关注着失态的发展。当对面的年轻人说执照还没下来的时候,他也感到有点意外,觉得这时间也太长了点,但也仅此而已,并非像王勃一样难以理解和想不通。
  而当那年轻人的语气变得极不耐烦让自己一家人回去的时候,王吉昌就打算劝王勃听对方的话,回去等算了。因为在王吉昌的脑海中,吃公家饭的对于农民出身的自己来说永远是不能惹也惹不起的。
  所以,当他发现王勃进一步的解释惹得对方“勃然大怒”时,没等王勃继续开口,赶紧拉住自己的继子,开口劝道:
  “王勃,算了!莫去争!走,我们回去。既然人家叫我们再等几天,我们就再等几天好了。你争啥子嘛争?”王吉昌一边拉住继子,一边又点头哈腰,脸露媚笑的朝柜台内的道歉,“对不起啊,我儿子太小,不懂事!对不住哈,你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母亲曾凡玉也被双方之间的冲突吓住了。她害怕自己的儿子得罪这些“当官的”以后要吃什么亏,也赶忙和丈夫一起拉住王勃,同时忙不迭的给对方道歉,让对方原谅,不要放在心上。
  “我说你们两口子也是,也不看哈儿这是啥子地方,是你们顺便撒野的地方吗?走走走!赶快把你们这娃娃拉起走!不要挡着后面的人。”年轻人不耐烦的挥挥手,让这家人赶快离开。
第27章
山穷水复疑无路
  王勃被王吉昌和曾凡玉一人拉一只胳膊,迅速拖离了工商局的办公大厅,出了大门,来到了门口的阶梯边。
  “王勃,你跟人家两个争啥子嘛争,胳膊都拐得过大腿嗦?你到时候把人家给惹毛了,不给咱们办证了,我看你咋个办!你要泄气些,不要依着自己的性子去耍脾气!耍脾气有啥子用嘛?只能坏事!”一出门,王吉昌就开始教育起王勃来。
  “勃儿,这次你要听你爸的。我们是农二哥,人家是城里人,哪里斗得过人家嘛!他叫我们回去等,我们就回去等嘛。我也晓得你是急着想开业赚钱。晚几天开业就晚几天开业,开业以后咱们一家人勤快点,什么损失都赚回来了。”曾凡玉也在一旁劝着,安慰着,担心自己这虽然老实,但心底深处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傲气的儿子不服气,闯出什么祸事出来。
  父母的劝说,特别是母亲一脸担惊受怕的样子让愤怒中的王勃慢慢的冷静了下来。父母虽然都是农民,没受过什么教育,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但是刚才说的那些话却也“话糙理不糙”,对目前他们一家人来说,对方的确是“大腿”,自己是“小胳膊”,弯不过人家的。
  这当然很憋屈,憋得要不是父母拉着,他当场就想发火。
  “幸好刚才父母把自己拉着了,不然还真有可能坏事!”冷静下来的王勃意识到刚才的自己似乎的确有些莽撞。现在不是2015,可以随时录音,拍照,上网的智能还没出现。而且这里也不是直辖市重庆,而是一个官官相护十分严重的川西县城,如果他刚才把对方惹毛了,人家铁了心要想卡他,他还真拿对方没得办法得。
  在四方,一人得道,那绝对是鸡犬升天!四方的官场就那么大,七大姑八大姨,说起来都是亲戚。这就意味着他得罪了工商,就有可能得罪消防,得罪消防,连带的税务,卫生一个个衙门都能全得罪光了。这些衙门,随便拿一个出来都能搞得他要死要活,要是人家齐上阵,得,也别卖啥子米粉了,回家跟着王吉昌种地去吧。
  很不甘心,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出身不同,地位自然不同,走的路径也大相径庭。前世的王勃,学习上可说百里挑一了,他也终于靠着自己的努力脱了“农皮”,成为了一些农民羡慕的城里人。但是当他真正成为了城里人后,他才发现在这些城里人里面,他依旧是底层,依然过得造孽(可怜)而憋屈,需要小心翼翼,需要精打细算,需要求神拜佛的祈求老天爷莫让自己得病,莫出任何让自己承受不起的意外。
  祈求没什么用,意外却发生了。仅仅是一个失业,就让他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在前世,王勃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穷人翻身的艰难。这一世,生意还没开张,阻碍他向上攀爬的天花板就出现在了眼前。
  没什么见识的父母可能还不明白,没看到问题的本质;但经历过后世发达网络社会,直接或间接看到了无数尔虞我诈,鬼蜮伎俩和人性之恶的他却分明的感到今天这事情的不简单。他不相信自己的运气就那么倒霉,人家两三天就能办下来的执照他一个星期都没能办下来,他又不搞啥子特种经营需要严格的审核,卖的不过是烂大街的,四方人差不多当成早饭吃的米粉罢了。
  事情反常必定有妖!
  “莫非,真有哪个狗日的龟儿子给老子下烂药?但是为啥子喃?老子生意还没开张,火都没火起来,现在就有人迫不及待的开始搞风搞雨了?对他又有啥子好处?”过了三十岁后就开始秉持“人性本恶论”的王勃开始思考今天这事的猫腻,越想便觉得自己一家很有可能被人给阴了。
  “如果真有人阴自己,而且对方还能走通工商局的关系,那事情就有些不好办了呀!”王勃心头一声叹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