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俗人一枚(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845

  尤其是继父王吉昌在听到过年后王勃打算给米粉店所有员工的工资上浮10%后,直接跳了脚:
  “勃儿,你也太大方了吧?简直不把钱当钱!现在米粉店加臊子工厂近两百个员工,德市这边的基本工资450元/月,蓉城那边600元/月,平均下来算500好了,上浮10%,家里每个月就要多开一万元的工资,一年就是十二万,都可以买两套房,或者买辆车了!有这钱,还不如买房买车,加什么薪,钱多得没地方花销了嗦?米粉店对员工们已经够好了,一日三餐管了不说,过年过节还有礼品发,年底更有红包拿,你去四方其他的米粉店走访一下,其他那些米粉店哪里有我们这种待遇?”
  “爸,你先别激动嘛。去年450元/月的工资是不错,但是两年后还是450/月就不合适了。农贸市场你也是经常逛的,今年的肉啊,菜啊跟去年前相比是不是都涨了些?物价在涨,咱们的工资不能一直不动,不然员工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不说,也没有工作的动力。我这个10%也不是年年涨,两年涨一次,一年下来也才5%,并不高,说不定连国内的通货膨胀都跑不过。”王勃耐心的解释。
  “啥,通货膨胀?”王吉昌鼓起眼睛,表示不懂。
  “就是涨价啦!吃的穿的用的,啥子都在涨,这就叫通货膨胀!”
  王勃废了不少口水,一边的曾凡玉也在帮腔,说现在既然咱们富了,就没必要那么扣,让员工们好过一点,员工们肯定会记得老板儿的恩情的。
  “记个鬼哦记!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了一百想两百,永远都满足不了的!”王吉昌一脸的不爽,肉痛,而后看着王勃,说,“你给员工们加工资,那我和你妈喃?”
  王吉昌这话一说,王勃立刻恍然大悟,感情自己这老汉儿说了半天,核心却在这里,王勃立刻拍着胸脯保证:“加,都加!你,我,妈,我姐,一视同仁,我们都加!”说完后,王勃就见自己老汉儿的脸色果然为之一变,缓和了不少,不久之后更是龇牙咧嘴,神采飞扬的笑了起来。王勃趁机打趣自己的老汉,哄他开心:
  “爸,你现在安逸了哈。2000的工资,涨10%就是2200,比黎姑爷明面上的工资都高了。”王勃一家人虽然是总老板,总后台,但是他们也是领工资的,尽管这有点脱了裤子放屁的味道。以前的标准是按照德市店长的标准650元一个月。省城的旗舰店开张后,由于省城的物价,消费水平,每碗米粉的利润都不是四方这种三四线城市可比的,那边员工的基本工资便是600/月,店长1000/月。而整个公司目前工资拿得最高的当然是公司的副总经理田芯,2000/月。作为公司的老板,他们一家人的工资肯定不能比员工底,便也水涨船高的跟着拿2000/月。
  王吉昌那个在银行工作的姐哥黎明德对他来说一直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哪怕是现在自家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把姐哥一家抛在了后面,但是由于时间尚短,面对姐姐和姐哥,王吉昌这个暴发富心头还是有些畏惧。现在听继子说自己的工资比以前高高在上的姐哥都高了,王吉昌立刻就是一脸的飘飘然。
  不过,他的飘飘然也没飘多久,很快想到了继子去年卖书赚的大钱,心头的得意和兴奋便不翼而飞。
  “有啥子安逸的嘛?跟你比起来还不是小钱?你去年卖书就赚了几十万!”王吉昌语气酸酸的说。
  王勃赚的版税哪里才几十万,翻十倍差不多。不过王吉昌不识字,王勃也有意在对方面前打埋伏,只说了几十万。但即便是这样,也引得王吉昌眼红不已。
  “爸,我是赚了几十万,但我赚的这几十万还不是那去做生意,钱生钱去了?我又没乱花乱用。衣食住行,吃的穿的,还不是和你一样?”王勃当即脸不红,心不跳的反驳。吃的,住的,他和父母是差不多,现在的一日三餐,基本上就是他妈曾凡玉弄的。但是穿的,在孙丽的调教下,早已经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他身上的一件,王吉昌全身上下加起来都换不回来。王勃倒不是舍不得不给父母买好衣服穿,但一次在省城逛街的时候,王勃把父母拉到百货商店,准备好好给父母捯饬捯饬。王吉昌一看吊牌上的价格,当即扭头就走,任王勃怎么劝都劝不回来。
  “啥子,一件衬衣就要250?真把老子当二百五嗦?我在四方都可以买十件了!不要,弄死我都不要!”这便是当时王吉昌的话。
  而王勃的母亲一听一件衬衣就要250,吓得直摇头,也跟着王吉昌走出了商场,再也不想逛了,直说这省城的东西真是烫人,还是四方的东西划算。直把王勃说得哭笑不得。
  从那以后,他也懒得去为父母的衣服操心了。积累了几十年的消费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改得过来的,哪怕骤然爆富,心头那套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依然难改。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可以直接甩几十万,数百万现金出来买车买房的人,却还是被卖车卖房的接待有眼不识泰山,当土农民看的原因。他现在的一些消费习惯,对比他目前的收入水平,肯定也要被那些没经历过拮据,贫苦,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二代分子们骂土鳖,老抠的。
  ……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除夕的倒数第四天。
  2000年的除夕跟1999年的除夕一样,都是没有腊月三十,腊月二十九便是除夕了。从今天开始,王勃一家便进入了密集的,几乎一天也不得空闲的各种请吃当中。
  除夕之前是吃年饭,大舅家的,大姑家的,干爹干妈家的,自己家的,以及“曾嫂米粉”和“音乐工作室”这两家企业的。
  除夕过后,则是吃春酒,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这亲戚,那朋友,尤其是王吉昌这边的各种“狐朋狗友”,自家发家之前,看不到多少,这两年,却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好多人,王勃根本见都没见过。
  不论吃年饭还是吃春酒,由于请的人太多,有时候一天之内有两三处。如同去年一样,王勃一家便只有分头行动。通常是他父母跑一处,他和曾萍跑一处。或者在这家吃午饭,在另一家吃晚饭。和去年开长安之星出门相比,今年的交通工具则换成了帕萨特,让王勃一家无论去到哪里,车还没到主人家门口,就被主人家全家老少冲出家门二三十米的上来迎接。
  不用说,对方这种恭敬,谦卑的态度,给予了王勃继父王吉昌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大大满足了对方好显摆的虚荣心。对王勃来说,则多少有些乏味。尤其是一些王吉昌认识,王勃却不认识的“叔叔娘娘们”,对方热情到谦卑的态度让他浑身不自在。以至于到了后来,对一些他完全不认识的亲戚,他便不想去了,最多充当一下车夫,把父母送到对方家里,然后找借口闪人。
  密集的春酒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王勃一家人也大松了一口气。到最后,连王吉昌这个爱显摆,好张扬的人也有些吃不消了。王勃接他回家的路上,王吉昌便抱怨说过年的时候好东西吃得太多,这几天去吃春酒,他根本就没吃啥,就挑了两根素菜,喝了两杯寡酒,灌了点汤,礼物却送了那么多,而且还都是好礼,真的是亏大了,把王勃乐得哈哈哈大笑,方向盘都有点把不稳了。
  “老汉儿,你感觉吃亏了的话,你可以打包啊!就说我还没有吃饭,给我打回去当宵夜啊。”王勃从不放过王吉昌出洋相的机会。
  “打包?又不是下馆子,打啥子包哦!讨人家笑嗦?再说,吃的又不是啥子好东西,送给我我都不想要!”
  “咯咯咯咯……”这下,连坐在副驾驶的曾萍都禁不住乐了起来。
第827章
高考志愿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时间已经到了2001年的4月,距离高考只剩下两个月了。
  上个月,也就是三月份,德市的高三学生迎来了第二次诊断考试。由于这次的诊断考试距期末考试没有多久,王勃的成绩倒是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但跟第一次诊断考试相比,还是降了不少,只考了632分。这成绩,虽然仍然是七班的一哥,但是年级排名却由年级第三滑到了年级第五,被九班的赵兴友和四班的周国刚双双超越。四班的丁夏和九班的郭晓亮依然把持了年级的一二名,两人的名次这次掉了个头,郭晓亮时隔一年半,终于重夺年级第一的宝座。不过他和丁夏的差距并不大,只在十分之内,可谓互为伯仲。
  在王勃的记忆中,郭晓亮,丁夏,赵兴友和周国刚这几个,上辈子都是北大清华生。看来,尽管他在高二的时候因为重生异军突起,压了几人一年,但历史没有多少的改变,四人依然是四中顶尖的学生,照目前的势头,两个月后的高考,怕还是会笑傲江湖,成为无数学生和家长羡慕的对象。
  王勃二诊成绩的下滑并未像一诊那样引来无数师生的关注,就连“恨铁不成钢”,最关心他成绩的廖小清同学,都不太在乎了。原来很简单,去年年底媒体对他的那番什么“华夏最年轻,最具号召力的畅销书作家”,“二十岁以下,华夏最富有的学生”,“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等等甚嚣尘上的炒作,让哪怕是最迟钝的书呆子,也突然明白,对现在的王勃来说,什么年级第一,什么高考状元,在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高考一天天的临近,“处江湖之远”的王勃当然体会不到其中的紧张。但是对还在按部就班上课的其他四中学生来说,却犹如即将上战场的战士,是一天比一天紧张。班主任每天的耳提面命,每个班级后面的黑板中央最醒目的位置那每天一变的,犹如催命符般的“距离考高还剩**天”的高考倒计时,以及亘古不变的“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朝”,“拼一年春夏秋冬,搏一生无怨无悔”,“多留一点汗,少留一滴泪”,“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博何时博”……等无数励志标语,无不提醒着四中学生高考的即将来临以及它的重要,在他们的头上加码,身上加压,压得无数人喘不过气来。
  不过,整个四中,除了根本不紧张的王勃之外,若还要再找一个心情轻松的人的话,那就是王勃的女朋友孙丽了。她也是四中唯一一个报考艺术类院校并通过了初试和复试的学生。喜欢舞蹈的孙丽报考的是北舞,只要她高考正常发挥,或者哪怕失常发挥,只要别失常得太多,别犯缺考这种致命的错误,以孙丽现在二诊过500分的文化成绩,进北舞基本上是板上钉钉。
  2001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跟后几年还不太一样,在高考之前就需要提前填报志愿,而非几年后的考后填报。填报志愿的截止日期是五月初。四月份的时候各班班主任就给班上的学生做了动员会。各所大学的招生简章,详细记录去年的录取分数线,在各个省的录取人数这些供填报志愿用的招生指南也在四月初发到了所有学生的手中。整个四月,四中学生,确切的说全国大部分高三学生便在选什么学校,提前批填什么,第一志愿填什么,第二志愿填什么这几个问题中来回纠结,反复。有的很快下定决心,有的半天下不了决心,有的非某某大学不考,有的则玩起了排列组合,学校不重要,只要有书读。
  王勃的手头也有一份由廖小清转交的华夏各高校招生信息的招生指南。把招生指南交给王勃的时候,廖小清向王勃打听,问他准备报哪所学校,王勃说还没想好。王勃问廖小清,廖小清则说她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考医学院当医生。
  “最理想的当然是考华医大。不过华医大录取的分数线太高,我除非超水平发挥,否则没戏。最现实的就是重医大。我看了重医大去年的录取分数线,结合我一诊二诊自己的成绩,只要稳定发挥,考上的机会很大。最有把握的自然就是泸医大。但是泸医大只是一所三流的医学院,考泸医我又有些不甘心。
  “王勃,你说我应该报那所学校?”廖小清一脸纠结的看着王勃。
  廖小清上辈子跟韩琳一样,都是考的泸医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自己这个超一流学生混了两年,被自己耳提面命,耳濡目染,两人的成绩和上一世相比,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考华医大这种一流医学院是有点悬,但是重医大这种二流医学院却没多大问题。
  “小清,我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你提前批可以报第三军医大,第三军医大和重医大一样,都在重庆。如果超长发挥,那就走第三军医大,如果正常发挥,那就去重医大。”王勃想了想,给廖小清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啊,军医大?我没想过要考军医大呃。太不自由了,听说走路都要排成一条线,而且毕业后都是国家分配,没有关系,基本上不太可能留在好的医院。”廖小清啊了一声,面露难色。
  “这样啊?”王勃捏了捏下巴,他倒是想看看自己这位俏同桌穿上军装时的俏模样,那绝对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是既然廖小清不喜欢,他也不能强求。军校和一般院校比起来,的确要不自由得多。“那第一志愿就填重医大吧。为了以防万一,第二志愿填泸医大,也算是双保险。不过,小清,我宁愿你复读一年,也不希望你去读什么泸医大。其他学科不一定明显,但是对学医的学生来说,上个好点的学校,以后的路子要宽得多。”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那就不想其他的了,就重医大吧。”廖小清点了点头,下定了决心。
  王勃又问了班上其他几个同学的自愿情况,得知韩琳的想法和廖小清一样,第一志愿也准备报重医大,两人甚至约好了大学里面继续当同学。
  唐建的第一志愿还是重邮,和上辈子一样。他的成绩和上一世相比,也有了不少的进步。他最想报的是北邮,但是看了北邮2000年高达620的平均录取分,结合他现在600出头的诊断分数,他便只有熄了报北邮的念头。王勃知道唐建上辈子是属于超水平发挥才考取了重邮,但是这辈子还能不能超水平,他根本不敢打包票,所以也不会怂恿对方冒险去考北邮。重邮就重邮吧,还能和小清,韩琳两个当同学。
  林文健的第一志愿在王勃的建议下报了电子科大的计算机系,以林文健现在的成绩拿下来是绰绰有余。但是王勃知道自己这位好友的高考心态不是很好,上辈子今年的高考是考砸了的。后来一连复读了两年,每次都是超水平发挥,只要他敢报,清华都上了。可惜第一年高考失利的阴影让他在报志愿的时候畏首畏尾,阴差阳错之下,最终去了川大。林文健原本的想法是报上交,但王勃担心对方发挥失常,考不出他平时的水平,就让对方报这两年火得很的计算机专业。王勃直接告诉林文健,让他好好学编程,好好笼络几个技术高超会编程,会整网络的同学,等林文健毕业后,他投资,让他开公司去互联网闯荡,也当中国的丁三或者张昭阳!
  开创网一,成为华夏第一位互联网首富的丁三正是电子科大的毕业生!
  其他几个耍得好的同学,基本上都有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比如曾思琪打算报蓉成理工,徐晶和周书报蓉城工学院,都是省内的学校。王勃本想问一下廖小清八班的钟嘉慧和九班的梁娅报什么学校,想了想,终是没问。维持了一年半的英语沙龙在这学期开学后终于寿终正寝,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廖小清不一定知道。他也不想节外生枝,让廖小清以为自己对梁娅还存有什么想法。还是等有机会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吧。
第828章
王勃的选择
  送走廖小清,王勃回到客厅的沙发,坐下,开始思考自己将要报考的学校。以前的他,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现在,火都快要落到脚背上了,却是容不得他继续拖延下去。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大学上还是不上?
  这个几乎没什么疑问,大学还是要上的,不然,重生后的他去读高中就是多此一举。对现在的他来说,上大学已经不是为了学什么东西,只是为了拿个文凭,证明自己受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文凭重不重要?肯定重要!对一般人来说是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对有权有势的人来说是提高自己身份和档次的无形资产。不然,一个亿万富翁,但是只有中小学文凭,别人当着不会说什么,但是背后肯定会被人说三道四的,扣个文盲,粗人,暴发户的帽子。
  所以,大学王勃还是得上,给父母,给亲朋好友,给外人一个交代。不仅要上,而且还要上得舒服,上得滋润。你不可能让一个出了社会,见识了外面花花世界,过得自由自在的人回到按部就班的课堂教育里面去,每天枯坐几个小时。由奢入简易,由俭入奢难,没有哪个人会受得了。
  而要实现王勃舒服上大学拿文凭的目标,他就只能选一个专业,那就是他上辈子上过的英语语言文学,连中文专业都不能选,不然,除非像进校的那些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苦读,期末考试的时候他怕是得一门门挂科了。他当然可以通过作弊抄袭来过关,这也是华夏99%的大学生都曾干过的事。但其他人可以干,已经在文坛闯出名堂的他却不可以干,不然,被人透露出去就是一件八卦媒体们喜闻乐见的丑闻。
  如果选择学过四年的英语专业,又有上辈子毕业后在外贸行业七八年的工作经验打底,英语专业的听、说、读、写、译,对他来说完全就是轻松加愉快,闭着眼睛都能分分钟搞定的事。
  专业既定,那么读哪个学校的英语专业呢?如果可能,王勃还是想在自己的头上冠一顶北大清华的帽子,对自己,对自己的父母来说,那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他首先问了北大清华的招生办,问他可不可以读贵校的英语专业,对方却面露难色,说那样的话他就只能参加高考了,不过保证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取他。
  王勃荒废了整个高三,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江河日下,严重退化,北大清华他根本考不上。
  然后,王勃又问了其他几除北清外的名牌大学,有的回答可以,有的还是让他先参加高考,保证同等条件下对他择优录取,甚至一两所学校还可以对他减分录取。
  这些回答让王勃纠结不已,也犹豫至今,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该选个好点的大学的英文系,让自己的“出身”听起来“高贵一点”,还是干脆读上辈子的母校川外算球。反正他对川外熟悉得很,对哪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闭着眼睛都能回想出来。最重要的是,上辈子的他在川外有着无数的遗憾,还有着令他感觉无比窝心的屈辱。这辈子重生回去,正好算一次总账,另自己的念头通达。
  只是,自己如果选川外的话,身边的所有人,怕是要跌破眼镜,为自己可惜可叹了!王勃一脸苦笑,他已经能够想到自己在志愿表上填川外后周围人的反应——愕然,震惊,然后对自己苦口婆心的劝说,怕都是少不了的。
  想到川外,王勃立刻想到了上辈子那个让他一见钟情,魂牵梦萦的郑学姐,那个让他痛苦和屈辱无比的张学妹。
  上辈子,如果真要找两个让王勃刻骨铭心,一辈子难忘的女生,无疑便是他在川外遇到的郑燕和张莉了。梁娅算是高中阶段最喜欢的女孩,但高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学习和做题上,没那么多时间去东想西想。上大学后,有了更多的时间,人的整个身心都变得解放,舒展,满眼满目,呈现出更加广阔和绚烂多姿的色彩,王勃对梁娅的记忆便慢慢的淡了下来,被另外的,来自于更大世界的美景所取代。在川外这所美女如云,号称“重庆的妹子”的外语学院,王勃用四年的时间,发现了两个让他怦然心动,如痴如醉的女孩儿。一个便是大一刚进校时在图书馆发现的大四学姐郑燕。另外一个则是他大二时找到的大一学妹张莉。倒不是说有“重庆美女集中营”之称的整个川外就只有这两个美女,四年大学,王勃发现了好几个天香国色的女孩,只不过那些女孩都跟她没啥关系。唯有郑燕和张莉,在他的生命中产生不少的交集,让他一个回忆起来甜蜜和幸福,另外一个屈辱而痛苦。
  “郑燕,张莉,你们现在还好吗?这一世,我准备继续和你们当校友哦?希望我们之间能够友好相处,关系能够比上一世更进一步。”躺在客厅皮沙发上的王勃头望天花板,喃喃自语。脑海中已经好久没出现的两个女孩的印象开始清晰的浮现出来,其中一个高挑,端庄,头发像瀑布一样,另外一个娇小玲珑,五官精致如花。
  ……
  如同王勃所想的,当他把准备报考川外的想法告诉给周围人的时候,没有哪一个不吃惊,没有哪一个不反对,尤其是以他的继父王吉昌最为震惊。
  自打王勃在高二考了个年级第一起,王吉昌便对王勃高考的要求一下子从考大学上升到了考名牌大学,具体来说便是北大清华,这两个他唯一知道的高校。每次开家长会班主任在他面前对王勃的表扬,说什么王勃只要保持这个水平,高考考上北大清华就如同探囊取物般轻松,也助长了王吉昌对继子妄想。当高三王勃准备休学一年直接参加高考时,王吉昌曾大惊失色,担心自己寄托在王勃身上光宗耀祖的梦想落空。但是王勃平时对他说的那些话,那种毫不把北大清华放在眼里,别人求他上,他都要考虑考虑的嚣张语气,又很快让王吉昌放下心来。
  总之,在王吉昌的心目中,尽管儿子还没高考,但是北大,或者清华已经是自家开办的一样,只要儿子想,基本上就是想上就能上。
  “啥子,川外?啥子烂学校哦?听都没有听过!你为啥子不报北大清华喃?人家北大清华不是求着你去读得嘛?还给你免学费!你却要念川外,你脑壳有病嗦?”一直期待王勃上北大清华,替自己光宗耀祖的王吉昌一听继子报了个他听都没听过的高校,一蹦三丈高,当即就炸了。
  “爸,冷静冷静,你先听我解释嘛。”王勃拿起装着二锅头的酒瓶,赶紧给自己老子倒了杯“压惊酒”。
  “首先,川外没有你想的那么烂。单论外语教学的实力,北外、上外、广外比不上,但是在大西南却是首屈一指的。中央领导人的御用翻译,联合国的同声传译,基本上都是我们这些专业的外语院校贡献的呢。
  “第二,北大清华也没你想的那么好,也就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在国内还行,拿到国际上就啥都不是了。不然,北大清华那些最顶尖,最有上进心的学生,不会一门心思的朝外跑,去发达国家留学。
  “第三,大学本科,其实就是一个通识教育,主要靠自学,只要学校不要太垃圾,学风不要太烂,自己认真努力,到哪里学习都差不多,以后的成就也不比上了好大学的学生低——你儿子现在没上大学,不是也取得了99.9%的北大清华生都无法取得的成绩了吗?所以,真正要学东西,还是要到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而且是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国内只能学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和阴险狡诈。我现在先去川外把外语学好,到时候直接去美国留学,当留学生,给你们拿一个响当当的具有国际含金量的文凭回来!
  “而我之所以选择川外,不选北大清华的外语院校,我这不是舍不得你们嘛?川外就在重庆,开车几个小时就到了,不论是你们过来看我还是我回来看你们,都方便。直辖后,重庆的发展也不错,全国仅有的四个直辖市之一呢。
  “再说,北大清华都在帝国,听说那边的风沙大得很,冬天的天气又干又冷,我这个在湿润地方呆习惯了的人,肯定不适应北方的天气。我又爱吃麻辣,听说那边的火锅、川菜都整得不太地道,整太地道了人家也受不了。吃吃不好,住住不好,我的普通话又说得不标准,去了北方肯定难受死。与其如此,还不如选一个风土人情都差不多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8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