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0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4/2149

  不多不少,但是靠一个妇女一个人收这就是一项比较浩大的工程了。
  “你们这里的大豆收割也是用镰刀割倒后用拾禾机拾禾吗?”
  北方大豆收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收割机直接开进去在大豆秸秆站着的情况下进行收割,这叫联禾。
  优点是人可以不出力,缺点是损耗率惊人,豆荚被收割台一碰就会破裂豆子嘣得哪里都是,一亩地连一半都收不回来。
  因此这种方式只有在收割小麦的时候还有时会用到,收大豆几乎早就没有人使用了。
  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拾禾,就是用人工把大豆放倒铺成一个一个趟子,然后用拾禾台拾禾。
  虽然拾禾也有损耗,但与联禾比起来它的损耗率就小的多了。
  八九十年代北方大豆都是采取这种收割方式。
  “嗯!拾禾,等放倒了雇收割机来拾禾。”
  万峰没再说什么,在韩广家铺行李他走出屋子,在詹红贵家的院子里东看看西看看。
  院子东边贴着墙根有一个鸡架,里面养了十多只鸡,其中有一只红冠子公鸡,可能万峰面生得很它不认识,因此当万峰走近的时候警惕地盯着万峰。
  万峰没搭理鸡视眈眈的公鸡,走过鸡架来到猪圈外。
  猪圈里有一个二百多斤的小猪,小猪一看有人出现以为是来给它送吃的,噌地就从猪圈里趴出来了。小猪跑到猪槽子跟前发现猪槽子里连片菜叶都没有,就开始哼哼地发出抗议。
  这离过年也就三个来月了,这猪长得有点小呀。
  冬天的猪几乎生长速度就慢了,这头猪再有个三十二十斤够它长了,到杀过年猪的时候撑死也就二百三十多斤。
  这算是小猪了。
  虽然那时候的猪没有后世的猪长得大,但不超过二百五十斤的猪怎么看都小了点。
  万峰摇摇头,幸亏詹家就四口人,人少吃的少。
  这要是十多个人的大家口,这么点小猪年过完了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詹石头从院子外面突突地跑了回来。
  “带叔叔到你家的地里去看看。”
  詹石头摇头:“记不住道。”
  “你看,我就说你的小废材吧,你还不承认,连你家地都记不住。”
  “我才六岁,我是小孩。”
  这货又卖惨了,首先强调他是小孩。
  “你这态度不好,小孩也要直面人生,大声地喊出来我是小饭桶!”
  “我……不是小饭桶!”
  万峰就是闲着没事儿逗小孩子玩,没想到这个小滑头坚决不上当。
  麻痹的猪腰子挺正呀!
  “把你姐姐找回来,她记得到你家地的道儿吧?”
  “嗯!她经常去。”
  “那快去找吧。”
  詹石头嗖嗖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把詹玲找了回来。
  “带我去你家的地里看看。”万峰把刚才对詹石头说得话对詹玲又重复了一遍。
  “叔叔你家也种地吗?”
  “以前种过。”
  “那你家有多少地?”詹玲一边带着万峰往她家承包的地里走,一边问话。
  “我家的地可多了,总共十二垧地。”
  詹玲吃惊了:“哇!你家有那么多地呀,那不累死了。我家就半晌大豆我妈都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可惜我太小了,干不了,再过几年我就可以帮妈妈干活了。”
  多好的孩子呀,记得上一世自己放暑假的时候还千方百计的不想到地里去铲地。
  现在看来当初自己的觉悟还不如一个十岁的女孩。
  在这里应该脸红一下。
  詹红贵家的地在慢吉他村西头的一块大片地里。
  万峰他们来的时候就从这块地边的道路上过来的。
  这块大片地估计面积在三四百亩左右,全部都是种得大豆,地里有大约几十个人在干活。
  怪不得从进这个村子到现在就看到詹红贵一个大人,原来大人都在这里。
  詹玲很准确地找到了她家的地,带着万峰往地里走。
  通过割倒的秸秆可以看出今年的大豆收成一般,豆秸不超过一尺高,秸秆枯瘦豆荚细小。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这里又涝了。
  这地方为什么不种水稻呢?难道是作物的生长期时间不够?
  当时可能没有那些生长期短的水稻,估计过些年就会有早熟品种的水稻出现了。
  在离地头大约一百多米远的地方见到了詹玲的母亲。
  一个实际三十多岁,看着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头上戴着一个灰色的纱巾,戴着线手套,茫然地看着和她女儿儿子一起出现在这里的万峰。
第1193章
村霸
  “嫂子您好!”万峰很礼貌地和安丽枝打招呼。
  “妈!万叔叔租咱们家房子住。”女人天生就是最快,詹玲才十二岁,已经有了小快嘴的雏形。
  “万叔叔还给我们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这个时候詹石头必须要显示一下他的存在感了,只是这货眼睛的格局就小了许多,光认识吃了。
  不但说还有实际行动。
  詹石头从兜里掏出一块奶糖扒开糖纸就要往他妈的嘴里塞,被他妈一巴掌拍了回去。
  “嫂子,我是外地来到你们慢吉他村办事儿的,要在你家住三天。”
  “万叔叔一天给咱们一百元。”詹玲嘴又快了。
  安丽枝的手一哆嗦,一天给一百元,三天就是三百元,这……
  这好像和天生掉馅饼没什么区别呀。
  三百元足够她家过半年好日子了,要是勒勒裤腰带一年的花销也够了。
  “兄弟,你们在咱们村干啥呀?”
  “确切地说是接一艘拉大豆的船,船要大后天才能来。”
  安丽枝疑惑了:“那怎么跑到慢吉他这个码头来卸货呀?”
  平日收粮的都是从这个码头往外运,这还是头一回有从这个码头往下卸大豆的。
  “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选在这里,嫂子!你家地现在收了多少了?有一半没有?”
  “我家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你大哥一只手干不了,就我自己,我这身体也不是太好,一天只能割倒半亩地,现在干了五天了,还有五亩地吧。”
  我去,七亩半地才割了二亩班,照她这速度靠她自己还得十天才能割完。
  再过十天龙江就该落雪了呀。
  “再过十天弄不好就该下雪了,这不赶趟呀?”
  安丽枝叹了口气:“今年开镰的时候就完了两天,要不也不至于耽误。”
  “嫂子,你们家这点地就算是丰收年也剩不多少钱,不如租给别人多好。”
  “租给别人?这划拉都划拉不着呢还能租给别人,再说租给别人自己一年到头鸡鸭鹅狗的吃啥?人吃啥?”
  到底是农民,他们的意识里除了种地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4/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